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楧面如死灰,依旧趴在地上一动不动。宣旨的太监十分纳闷,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知夫莫若妻,孙云琦知道朱楧正在想什么,忙在屏风后面咳嗽了一声。
朱楧听见孙云琦的咳嗽声之后,才突然回过神来,低着头,没有一丝生气的说道:“儿臣领旨,父皇万岁,万万岁!”
随后站起身来,去接宣旨太监手里的圣旨。宣旨太监见到朱楧那张面无血色的脸,吓了一跳,忙问道:“王、王爷,你怎么了?”
朱楧抬眼看了一眼这个年轻的太监,缓缓道:“没事,本王昨晚受了些风寒。你先退下吧。”
宣旨太监忙跪在地上磕头,道:“王爷保重身体,奴婢告退。”随后在门外小太监的指引下,回驿站休息去了。
见宣旨太监走远后,孙云琦从屏风外闪出来,见到朱楧惨白的脸色后,吓了一跳,连忙扶住朱楧,关切地问道:“王爷,你不要紧吧,千万不要吓臣妾啊。”
朱楧气得浑身发抖,恨恨道:“本王辛辛苦苦了一年才收了一千万石,支付给军户、百姓、囚犯的口粮一年怎么着也得三百万石,还能剩多少?他们凭什么一伸手就拿走一半?”
孙云琦知道此时的朱楧很激动,害怕他一时冲动说出什么犯忌讳的话来,连忙用手抚摸了几下他的胸口,帮他消了消气,道:“王爷切莫动怒,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请随臣妾到寝殿里来。”说罢,挽着朱楧的胳膊就往里面走。
朱楧也冷静了下来,这里人多耳杂,搞不清那个看着忠心耿耿的仆人就是锦衣卫,在这里谈机密之事危险性实在太高,于是道:“爱妃言之有理。”又对怀恩说道:“你去把本王寝殿周围的闲杂人等全部支开,二十步之内,不得近人。”
怀恩知道朱楧正在气头上,这个时候稍有不慎就会被骂的狗血淋头,于是立即躬身道:“是,奴婢遵命。”随后立即退了下去,迅速的将朱楧寝殿周围的宫女太监全都打发走,并派人在二十步以外站了岗。
………………………………
第五十八章 云琦劝夫
寝殿内。朱楧气鼓鼓地坐在桌子边上,不知道该说什么,所以一言不发。孙云琦替他倒了杯茶水,素手芊芊,递到朱楧跟前,道:“王爷,先喝杯茶消消火吧。”
朱楧一动不动,冷淡地说道:“本王不渴,你自己喝吧。”
孙云琦没有因为朱楧的这种态度而不高兴,将茶杯放在桌子上,然后轻轻地走到朱楧身后,替他按摩肩膀,边按边笑道:“王爷还在为刚才的事生气那?”
朱楧冷哼了一声,没有回头去看孙云琦,仍然像一尊石佛一样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冷冷地说道:“王妃真是好肚量,别人从你手里白白拿走了那么多东西,你倒是一点也不生气。”
大明的农业税是三十税一,按照这个标准朱楧只需向朝廷交纳三十多万石粮食就够了,现如今倒好,税额硬生生地增加了十倍,连个理由都没有,这不是明摆着欺负人吗?也难怪朱楧会生气。
孙云琦放开朱楧的双肩,双臂交叉着抱住朱楧的脖子,将自己的前胸贴在朱楧的后背上,一张俏脸轻轻地向前伸,挨住了朱楧的脸庞,道:“依臣妾看来,王爷确实不该给父皇三百万石。”
见孙云琦的意见跟自己的一致,朱楧心头一喜,扭过头去看着孙云琦,笑道:“爱妃也是这么想的?可有什么办法化解?”
孙云琦猛地站起来,又将双手搭在朱楧的肩膀上,道:“依臣妾看来,王爷应该给父皇交纳五百万石。”
“什么?”朱楧“蹭”地一下子站了起来,这个败家娘们儿,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把粮食都给了朝廷,那本王吃什么?拿什么养军队去打帖木儿?不由地怒道:“王妃何出此言?难道我肃藩的粮食很多余吗?”
孙云琦的脸上并没有显现出一丝害怕的神情,依旧不紧不慢地说道:“父皇的为人王爷还不清楚吗?当年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时,军中缺粮,我父亲拿出了四十船私藏的粮食供给军需,父皇就念了我父亲一辈子的情。还把臣妾许配给王爷,让臣妾享受荣华富贵。”
“现而今,父皇最大的心病就是北疆的鞑靼,在边境屯兵百万来防止他们南下侵犯,这百万大军一年消耗粮食七八百万石,仅靠边军的军屯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朝廷在用开中法鼓励商人商屯的同时,又不得不依靠民运粮来维持军需。”
“然而,民运粮何其艰难,海运风险太大,往往运过去的粮食能有一半就很不错了;运河又没有疏通,所以朝廷每年都要靠人力走陆路向北方运送近两百万石粮食。”
“陆路运粮耗费之巨想必不用臣妾多说,听家父说,从南方运送一石粮食到长城,往往要消耗六、七石粮食,国朝初立,民力还不够强大,父皇又一向节俭,这么大的耗费他嘴上不说,肯定是疼在心里。”
“父皇为人最是疼爱后辈,然而他给王爷的岁禄只有五百石,相当于一个下等伯爵。这并不是因为父皇不宠爱王爷,实在是西北之地路途遥远,运粮耗费甚巨,父皇承担不起。”
“而今肃藩在王爷的治理之下,大获丰收,普天之下都在称颂王爷的贤能。王爷若是能将自己所打的粮食献出来替父皇分忧,那天下之人又会称颂王爷仁孝。在父皇的心中,王爷也会成为一个既能干又孝顺的儿子。将来王爷若是遇到事情,父皇又岂会坐视不理?”
朱楧恍然大悟,真是家有贤妻胜过国有良相啊,白活了两世,还给老朱做了这么长时间的儿子,对他的脾气还没自己老婆摸的透。前文说过,老朱是个很实际的人,所以最喜欢的就是实在人,你在他跟前吟两句诗词歌赋,哪怕是千古绝句,他也不会因此高看你一眼,该杀的时候绝不手软。著名的大才子高启不一样被他腰斩了吗?
但是你要是在老朱最需要的时候,贡献给他最需要的东西,那他就会念你一辈子的好,自己的老丈人孙继达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现在老朱最需要什么?当然是粮食,边境的百万大军,对于帝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负担,自己要是能在这一点上帮上老朱,那对他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自然会直线上升,到时候办什么事不好办?
朱楧摸着孙云琦的柔荑,长叹一声,道:“惭愧,本王的见识还不如你这个妇道人家。”
孙云琦扶着朱楧坐在桌子前,身体前倾,双臂像之前那样交叉套住朱楧的脖子,双胸紧紧地靠住了朱楧的后脑勺,道:“都是王爷教导有方,臣妾跟着王爷也长了不少见识呢。”
朱楧拍了拍爱妻的双手,道:“你说的话我都明白了,但是咱们也犯不着给五百万石,这样会让人觉得咱们傻实在,我看就依照父皇的圣旨给三百万石好了。”
见朱楧听从了自己的意见,孙云琦十分开心,没有什么能比自己的丈夫重视自己更加令一个女人开心了,道:“臣妾也就随口一说,万事都由王爷做主。”
朱楧突然站起来,一把搂住孙云琦的小蛮腰,坏笑道:“爱妃今日立了功,想让本王怎么奖励你啊?”
孙云琦被他突然的举动吓了一跳,轻轻地“呀”了一声,随即恢复了镇定,心头开始泛起一丝丝的甜蜜,娇羞道:“臣妾是王爷的人,为王爷做事是理所应当的,不敢要奖励。”
朱楧用手指头勾住她的下巴,微微向上一抬,道:“那怎么行?立了功不给你奖励,别人还会以为本王是个吝啬的人。”
孙云琦的心口开始“突突”直跳,身子也开始微微发热,轻轻地说道:“蒙父皇和王爷不弃,册命臣妾为王爷的正妃,夫妻一体,臣妾的这一生早已托付给王爷,王爷好了,就是对臣妾最大的奖励。”
朱楧的手在孙云琦的脸上摸了一会儿后,就开始向下游走,惹的孙云琦的娇躯一阵阵地扭动,呼吸也开始不均匀起来,道:“本王奖励爱妃一位世子如何?”
………………………………
第五十九章 建国大业(二合一)
孙云琦如何不愿意?她虽贵为王妃,但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是她生不出儿子来,她的王妃之位虽不至于因此丢掉,但她在肃藩的地位肯定会受到影响。
孙云琦心里颇为激动和期待,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女,又刚成亲不久,对这男女之事,还是有一份娇羞的,红着脸喃喃道:“谢王爷厚爱,臣妾若能为王爷诞下王子,那将是臣妾最大的荣幸。”
来自后世的朱楧知道,将来继承他的爵位的朱赡焰是他的庶长子,不知道是历史上的朱楧和王妃孙氏的关系不太好,还是因为别的原因,孙氏没有给他生下儿子。
朱楧知道因为自己的到来,大明的历史走向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不知道自己后代的情况有没有发生改变,如果有可能,他还是很想让孙云琦给自己生下一个儿子的,毕竟孙云琦是他的正妻,若是他的王位将来不是有孙云琦的后人接替的话,孙云琦的心里想必会非常失落。
朱楧一个公主抱将孙云琦抱了起来,然后放到桌子上,开始解她的衣衫。孙云琦对这种姿势十分不适应,挣扎了几下,道:“王爷,要在这里吗?我们还是去床上吧。”
朱楧将她反抗的小手挪开,站直身体,道:“总是在床上有什么意思,本王今天教你玩点新花样。”说罢,就这样站着临幸了孙云琦。
大明京城紫禁城。郭宁妃给朱元璋端上来一碗燕窝粥,道:“皇上,臣妾没有说错吧,肃王果然是个孝顺的孩子。”
朱元璋的心情看起来颇为不错,喝了一口燕窝粥,笑眯眯地说道:“这个老十四还是很能干的,一下子帮朕解决了边军一半以上的运粮,这对朝廷,对江南百姓都是一个大大的福音啊,肃王这次是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朱元璋的儿子们不成器的很多,像秦王、晋王、齐王等,经常仗着老朱的宠爱违法乱纪,残害百姓。老朱对此颇为头疼,也使得有人私下里议论他教子无方,让老朱很没面子。
好在有燕王朱棣,镇守北平时,凭借着自身过硬的军事素养和手下将士用命,屡屡大破元军,为他挣足了面子,为此老朱一高兴,就给了他节制沿边兵马的特权。
现在又有了肃王朱楧,在西北大兴屯田,将之前的不毛之地变成了塞上江南,一跃而成了北方的粮仓,一年就为朝廷贡献了三百万石粮食,大大减轻了朝廷运粮的压力,同样也使他脸上增光不少。谁说朕的儿子们不成器?你们谁有本事一年给朕弄三百万石粮食?
郭宁妃坐在朱元璋的身边,趁机笑着进言,道:“皇上别只给口头表扬啊,要给实际的赏赐才行,这样才会让皇子们更加有干劲儿,为我大明江山做出更多的贡献。”
朱元璋笑着看了她一眼,道:“你又开始为你这个宝贝儿子说话了。”
郭宁妃娇嗔了一声,笑道:“看陛下说的,他可是你的亲生儿子,我又不是他的亲生母亲,我只是说句公道话。”
郭宁妃从自微贱,所以跟朱元璋说话也比较随意,朱元璋对此并不以为意。
朱元璋放下燕窝粥,站起来道:“好,朕就准你所请。”又对在旁边侍奉的朱允炆说道:“允炆,你去拟旨。从即日起,肃王楧节制河西一切事务,不必再向朝廷禀报。除肃王谋反外,任何官吏不得干预肃王之权力。”
“肃王妃改称王后,世子改称王太子,肃国自今日起比照汉晋之国。世袭罔替。”
在一旁站着的朱允炆顿时目瞪口呆,这样以来,肃国就成了一个独立王国了,只是名义上服从朝廷而已。
朱元璋虽然护犊子,但是为了吸取汉晋时期诸侯王权力过大,进而造反的教训,对自己的儿子们还是做了一些限制的。
比如,藩王虽然可以节制属地的军队,但位于藩国的卫所指挥官都是朝廷任命的,典型例子就是耿炳文。
再比如,藩国所在地的布政使等民事官员都是朝廷任命的,他们不隶属于藩王,典型代表就是靖难之役之前的北平布政使张昺,他就屡屡和朱棣作对,最后还和朱允炆任命的都指挥使谢贵前去燕王府逮捕王府的属官,若不是由于二人大意,中了朱棣的诡计,被朱棣杀死,靖难之役的结果还真不好说。
老朱刚才的圣旨若颁布下去,朱楧就成了类似于后来的朝鲜国王的诸侯王了,名义上服从朝廷,实际上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无论大事小事都是他说了算,包括权力之母——用人权。
朱元璋何其精明,自然看得出朱允炆的心思,眯着眼睛,不紧不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