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嘉庆接到台湾方面的急报后,立即调集重兵支持台湾。李长庚率先出动,抵达鹿耳门后,被沉船阻住,未能登陆。李长庚只好绕道登陆,蔡牵退守到洲仔尾。接着,许松年和王德禄在洲仔尾击败蔡牵,此时蔡牵陷入了困境,由于被沉船所阻,他的战舰不能出去,被困在出海口。
到了这个地步,嘉庆也不得不给李长庚施压了。嘉庆给李长庚发了一道谕旨:如果将军能一战抓捕蔡牵,公、侯、伯都不在话下,但如果让蔡牵逃走,恐怕革职审问未必打得住。这等于是逼迫李长庚下军令状,提不到蔡牵的头就提自己的头。嘉庆当然不会真的要李长庚的人头,这是领导的一个手段而已。
蔡牵这次论理是死定了,然而老天暂时还不想让他死。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海口处突然涨潮,刮起了大风,沉船被风浪掀起刮走,蔡牵感慨老天有眼,居然飘然而去。官兵们当然是紧追不舍,可惜哪里找得到蔡牵的影子。
蔡牵攻台的计划虽然失败,但是捡回了一条性命,也没有损失主力部队,真是幸运至极。
嘉庆气得直跺脚,将李长庚等人革职。台湾稳定后,闽浙总督玉德被押到京城议罪,他是这次事件所有官员中处罚最重的。事实上,嘉庆早就看玉德不顺眼了,玉德上次被忽悠,致使蔡牵逃走,他尸位素餐,将海防和水师治理得一塌煳涂。
老大之死
现在我们该说说朱的下落了,朱自从和蔡牵决裂后,有传言说他的坐船被击沉溺亡。事后,人们在广东发现了朱濆的下落。朱也是走投无路,一度想在潮州澄海县接受招抚。
当时新任的两广总督那彦成主张对海贼进行招抚,不过广东巡抚孙玉庭强烈反对,所以,朱想接受招安也不可能。
那彦成是乾隆名臣阿桂的孙子,嘉庆还是比较看重这个名臣之孙的,那彦成年轻时就担任军机大臣,随后又担任工部尚书、都统、内务府大臣等职。可惜,在做官方面,他比不上祖父阿桂,他很难容人。就任两广总督后,他就因为招抚的事情和孙玉庭闹翻了。最终,孙玉庭占上风,嘉庆将那彦成解职。
清廷的政策之所以发生转移,是因为势力对比发生了变化。国内的动乱已基本平定,此时没有必要对海贼进行招抚了,招抚要花费很多钱财,征剿的话相对还要划算一些。
征剿海贼这事还是李长庚最擅长,虽然之前有人弹劾李长庚,但嘉庆不但没有听信谗言,反而把弹劾之人治罪,李长庚因此更加卖力效命。
嘉庆十二年(1807年)春,李长庚在大星屿击败蔡牵。十一月,又在浮鹰山再败蔡牵。最后,将蔡牵逼出近海,此时蔡牵的家当只剩下三艘大船、十艘小船,而李长庚的力量是蔡牵的几十倍。一向沉稳善战的李长庚产生了轻敌情绪,由此犯下了人生中最大的一个错误。李长庚以为稳操胜券,亲自带兵打头阵,冲在最前面,没想到蔡牵一个炮弹发过来,击中了李长庚的船只,李长庚被弹片击中咽喉,流血不止,第二天殒命。
李长庚虽然当场倒下,但清军在势力上仍然占据优势,然而主帅重伤濒死,副将张见陞吓怕了,居然下令撤军。蔡牵这人真是命大,又侥幸逃过一劫。随后,蔡牵逃到安南港口休整。李长庚不久就咽气了,相信弥留之际他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时怎么就那么轻敌呢?
得知李长庚牺牲,嘉庆泪流满面地说:“朕和李长庚素未相识,因为他为国效力,朕屡次嘉奖。没想到他在大功即将告成之前就为国捐躯了,李长庚虽然牺牲了,但贼众经过他多年征剿,已是强弩之末。”嘉庆追封李长庚为三等壮烈伯,赐号“忠毅”,并在李长庚的家乡为他立祠。
然而,张见陞临阵脱逃这一节却没有受到追究,闽浙总督阿林保一向和李长庚关系不好,蓄意庇护张见陞,瞒过嘉庆。
李长庚虽然为国捐躯,但是蔡牵不能不除。随后,嘉庆任命李长庚的部将王得禄为浙江水师提督,专门负责搜捕蔡牵;钱梦虎为广东水师提督,专门收十朱。
嘉庆十三年(1808年)五月,蔡牵在安南待烦了,又乘风破浪回到福建。不过今非昔比,蔡牵旧部下王铎、王准、郭秋等人多已经投案自首,他的两个义子也被清兵捕杀,蔡牵感到自己势单力薄,寻思着再和朱联手。
于是,蔡牵辗转来到浙江海域,和朱在舟山海域再度联合,可惜两人的势力都大不如前,联合不久就被浙江水师击败。失败之后,蔡、朱二人再次分裂,分裂之后,朱再次坐船出走,在回广东的路上,金门总兵许松年追着朱不放,终于将他击毙在海中。
朱虽死,他的势力却依旧存在,由弟弟朱渥接管。
朱死后,蔡牵的日子更加难过了,势单力孤不说,物资也越来越匮乏。清军采取了封锁策略,断绝了岸上的物资供应,与此同时,还经常派出船队搜捕他,蔡牵不得不经常更换坐船。
嘉庆为了解决闽浙水师的派系斗争,提升王得禄为福建水师提督、邱良功为浙江提督,陕西巡抚方维担任闽浙总督,而阿林保则调离福建。
闽浙水师的派系斗争解决后对蔡牵是一场灾难,他以前还可以利用清军的派系之争找到缝隙生存,现在没有这个机会了。
不久,王得禄和邱良功就将蔡牵包围在定海渔山,激战了两天一夜,蔡牵弹尽粮绝,却始终无法突围。弹药用光了,蔡牵居然用银子当炮弹,而且还打断了邱良功的肋骨。银子的威力毕竟比不上炮弹,换作炮弹,邱良功可能已经步李长庚的后尘了。王得禄也受伤了,还好都是轻伤。
蔡牵真是一个顽敌,王得禄和邱良功都明白,此人今日不除,以后不知猴年马月能够再有这样的好机会。
当银子告罄以后,蔡牵真的是无路可退了。他知道自己这些年来运气一直不错,现在他明白,这些好运害苦了他,他曾经错误地把这些好运理解成天子之命。今天,好运气用完,他自知难逃一死,便用大炮砸沉了自己的船,选择自尽的方式来维护一个造反者最后的尊严。
这事办得让嘉庆很满意,加封王得禄为二等子爵,邱良功为三等男爵。当时,很多人为邱良功打抱不平,说你们功劳一般大,凭什么王得禄的封赏比你高。邱良功倒是一个心胸豁达的人,他笑道:“以前海患不平,全因为派系斗争,现在海患平了,我高兴还来不及,又何必计较这些次要的东西。”
邱良功是个识大体的人,国家的利益远远比个人的一点利益重要,如果当官的都像邱良功这样,像蔡牵这样的人也就没有机会兴风作浪了。
蔡牵死后,“海贼”们知道他们横行海上的日子已经是过去时了,朱渥看清了形势,带着所有的船只人马向清军投降。朱渥给清军送上了一份丰厚的礼物,舰船四十二只,大炮八百多门。嘉庆既然庙号仁宗,自然不至于杀掉投降的人,将朱渥遣散回籍。
第五章天理教徒闯京城
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行刺皇帝是自寻死路,陈德清醒的时候也知道。只不过他的处境实在太艰难,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几度想过要自杀,但又不甘心默默无闻地死去。最后,他想“通”了,反正都是死,不如死得轰轰烈烈一点,不能名垂青史也要遗臭万年。
神秘的刺客
皇帝被人行刺不是什么新鲜事,但如果在禁宫内被人行刺就非常荒谬了,这种千载不遇的事情偏偏被嘉庆碰上了。
行刺嘉庆的人叫陈德,他选择的时间是嘉庆八年(1803年)二月二十日,当时嘉庆正谒陵返京,准备进宫斋戒。陈德带着自己十五岁的儿子陈禄儿,提前进入东华门,绕到神武门,埋伏在西厢房南山墙后面。
这一切,嘉庆完全没有想到,他就是做梦也没有想到居然有人胆子这么大,敢在禁宫里行刺自己。当嘉庆乘坐轿子经过神武门,即将进入顺贞门的时候,陈德手持匕首跳了出来。然而,陈德动作慢了些,嘉庆已经进入了顺贞门,当他听到背后一片嘈杂时,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嘉庆派人去询问后,才知道发生了大事,心里大惊。
当时,神武门和顺贞门之间有一百多个侍卫,陈德跳出来后,他们个个目瞪口呆,反应迟钝,竟然无人上前去捉拿他。只有御前侍卫扎克塔尔等人还算镇定,上前和陈德搏斗,绵恩的衣服被刺破,巴丹多尔济被刺伤。陈德虽然身手不错,但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还是被拿下了。
嘉庆觉得这个刺客胆子这么大,一定来头不小,下令军机大臣和刑部联合会审,一定要揪出幕后主使者。然而,陈德却一口咬定,这是他个人的行为,背后并无任何指使者。对于这个供词,嘉庆当然很不满意,又让大学士和六部尚书共同会审。陈德却依旧不改口供,嘉庆又让九卿和科道一起会审,也没有得到想要的结果。
由此看来,陈德如果不是硬汉,后台就一定相当硬。嘉庆动用了国家重要机关,各种各样的酷刑都使了出来,可陈德仍然不改供词。
事情到了这地步,嘉庆知道再审下去也不会有结果,而且继续审下去会闹得人心惶惶,大臣们互相猜忌。为了防止事态扩大,嘉庆决定就此打住。
宫中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嘉庆照例要自责一番:“这件事充分说明了风化越来越差,这是朕深感惭愧的,如果不是朕失德,也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从此以后,朕应该更加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做一个勤政爱民、随时自省的好皇帝。”
事后,嘉庆想起这事,除了对陈德所作所为感到震惊外,也对在场侍卫的麻木感到愤怒。在场一百多人,只有几个御前侍卫拼命护主,其他人的反应太让人失望了。嘉庆深深地感觉到官场中懈怠风气已经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嘉庆含泪指责:“除了御前侍卫绵恩等人,在场的一百多人难道都不是朕的臣民,遇上行刺皇帝的事尚且漠不关心,还能指望他们尽心为国效力吗?”
为了改变这种懈怠的风气,嘉庆厚赏绵恩等人,并革去阿哈保和苏冲阿护军统领副都统头衔,其他表现很差的人也处以相应的惩罚。
此事之后,嘉庆虽然作出了一些调整和改革,但这件事已经充分暴露出清王朝的统治已经病入骨髓。嘉庆的改革并不能起到刮骨疗伤的效果,最多只是减缓一下病痛。
我们再来说说陈德的下场,不管陈德有没有供出幕后主谋,他都难逃一死。最后总得给陈德这种行为一个合理的解释,官方的解释是:“陈德这个人不过是一个失业的流浪汉,精神出了点问题,遂产生了叛逆的念头。”
根据现在的法律,精神有问题的人即使犯法也是不能治罪的,只能关进精神病院。可惜陈德并不是生活在现代,最后被判处了极刑——凌迟。嘉庆处死陈德我们能够理解,但是如果连陈德两个未成年的儿子也处死的话,未免太残忍了,有负仁宗的庙号。
陈德的案子虽然定了下来,但是对于幕后主谋的猜测一直没有停息。有人认为是嘉庆的兄弟们幕后策划的,有人认为是大臣安排的,还有人认为是天理教策划的一次试探行动。
普遍的看法是陈德是天理教秘密安排的一个刺客,不仅很多野史是这样记载,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也采纳了这个说法。
不过,这个看法有许多值得商榷的地方。陈德从未跟天理教的那些头领联络过,后来天理教头领林清被抓,也说从不认识陈德这个人。
那么,陈德究竟为何要行刺嘉庆呢?
这还得从陈德的个人经历说起,陈德全家以前是旗人的奴仆,主人去世后,陈德跟着父母以打短工为生。三十岁左右,父母去世,陈德就失业了,无以谋生,后来携家带口来到北京投靠外甥姜六格,姜六格是内务府正白旗的护军。后来,陈德又到内务府做杂役,因而熟悉宫中的路线。
嘉庆六年(1801年),陈德的老婆去世,上有八十岁的岳母,下有两个处于发育期的儿子,想到以后生活会越来越艰难,陈德烦透了,经常借酒浇愁,一边喝酒一边苦笑,俨然一个疯子。到后来,他又被东家解雇,彻底失去了生计。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德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精神压力越来越大。到最后,甚至产生了幻觉,还经常到寺庙里求签,根据陈德的说法,这些签说的都是好话,给他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他连吃饭都成问题,竟然产生了一种幻觉,觉得自己可能有当皇帝的命,在陈德看来,只要把皇帝杀了,自己就可以当皇帝了。譬如,陈德说有一天他梦见自己被朋友领到一个府邸里,便问朋友这是什么地方,朋友说这是东宫。还有一次,陈德梦见自己在一座无水桥下躺着,忽然被人拉到桥上,桥变成了知府大堂,陈德低头一看,发现自己全身穿着蟒袍。陈德找人解梦,都说是大富大贵的梦,陈德心想都说好梦成真,如果自己不努力的话,好梦不就白做了吗?
不过,稍有理智的人都知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