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显示工作态度积极。但是皇帝想过没有,这些官上奏折可不需要自己动笔,他们身边多的是师爷,可皇上就苦了,这奏折只能由皇上一人批啊!但皇上也不能禁止他们上奏折,怎么办呢?臣建议这些奏折不必全看,皇上可挑其中的一些细节来做文章,然后给官员以处罚,这样官员们就会以为皇上明察秋毫,不敢欺骗皇上了。官员们如果不敢随便上奏折,或许就不会有这么多奏折了,皇上,您觉得如何?”
这些话全说进了道光的心坎里,道光便请教曹振镛什么是细节的错误?曹振镛说,譬如格式、语法、用典、笔画上的错误等。别说,这个办法还有点管用,道光每逢批奏折批得头晕的时候,便翻开这些奏折,从中挑毛病。这些毛病虽然是小问题,但是道光可以把问题搞大,他说你这个字写错了,怎么回事?一定是工作极不认真,连字都可以写错,足以说明平时玩忽职守。一个错别字的问题就可以让你撤职。
果然,这么一来,天下的官员都以为道光明察秋毫,不是一个容易煳弄的主。然而,道光万万没有想到这么一来,天下的官员将“多磕头少说话”奉为圭臬,尽量少上奏折。如果要上奏折,也要反复检查,确保不会出现语法和错别字这样的疏忽,这样一来,官场形式主义愈演愈烈。
不少官员因为害怕出现错别字得了强迫症,尽管官场好像更严谨,其实更糟糕,实事求是的精神反而越来越淡。
让我们公正地看曹振镛这个人吧!这个人肯定不是奸臣,在他当官期间没有做残害忠良贪污腐败的事情,但是他是一个好好先生,在他的带领和倡导下,官场上平庸圆滑之风越刮越烈。这样的人,如果在太平盛世还不会造成太大的危害,但是道光朝正处于清王朝衰落的关键时刻,这时需要的是像曾国藩、左宗棠那样力挽狂澜的人,而不是四面讨好八面玲珑的好好先生。
重用曹振镛是道光在用人上最大的失败,真是什么样的皇帝用什么样的宰相。
第十二章史上最抠门的皇帝
在节俭方面,道光做到了极致,也终于收到他想要的“效果”。满朝文武上朝之时全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感觉就像是在开丐帮大会。没办法,在道光手下做事,寒碜是必须的。如果道光发现某个官员衣着华丽,立刻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今年过节不收礼
跟父亲嘉庆一样,道光也崇尚节俭,不过他似乎做得有些过头了,引来历史学家阵阵嘲笑。
道光的节俭跟嘉庆的节俭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嘉庆的节俭是一种政治姿态,是一种理政作风,他想搞廉政建设。道光当然也有这种意思,但道光更是把节俭当成一种人生乐趣,这就让人想起了葛朗台。
道光是乾隆的孙子,乾隆的排场他是见识过的,但是到了他自己手中,做法跟乾隆完全相反。他是能省就省,堂堂皇帝花钱居然跟妇道人家过日子一样,该省的省,不该省的也省。
据说道光之所以如此节俭,还有一些来历。在他做皇子的时候,有一年跟嘉庆去盛京祭祖,晚上住在沈阳故宫里。沈阳故宫非常简陋,跟北京的故宫相差太远。嘉庆心想,这可是一个教育的好机会啊,便把道光叫到清宁宫东暖阁,然后对道光展开了忆苦思甜教育。
嘉庆说:孩子啊,你看到没有,当年祖先们就住在这个地方,来喜,你去把太祖、太宗等人用过的遗物拿过来。
嘉庆指着这些简陋的遗物,开始将大清开国的历史讲给道光听,嘉庆一再强调,祖先创业暴霜露、斩荆棘,才有尺寸之地啊!能有今天的成就,那是付出了多少代人的努力啊!孩子啊,你一定要向你的祖先们学习,学习他们艰苦奋斗、勤俭律己的精神。
道光不像其他皇子,左耳进右耳出,他全记在心里了。
回到京城后,嘉庆的那番话还在道光耳边回响,节俭两个字在道光的心里仿佛变成了一道彩虹,无比的美好,无比的神圣。
在这种类似于宗教般激情的驱使下,道光把心里的感受告诉了老婆,老婆非常赞同。两人一商议,决定把寝宫里所有的物品都搬出去,换成最简陋的,除了床和桌子。不仅如此,他和老婆还决定以后每天晚上都吃烧饼。需要说明的是,宫中是没有烧饼的,必须打发太监去紫禁城外去买,来回路程很远,等烧饼送过来早已变凉变硬了,但是这对夫妻没有任何的怨言,就着热茶能啃完烧饼。之后,立即上床睡觉,据说这样可以节省油灯钱。
这样的一个人当上皇帝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景是可以想象的,他一定是希望大家跟他一起节俭,谁最节俭谁就是自己最好的臣子。如此治国,只能是本末倒置。
道光当上皇帝后,不久就下达了倡导节俭的《御制声色货利谕》,提出了三个最基本的节俭方针:一、重义轻利,不要贪财。全国人民一起省,皇帝省,大臣省,百姓省。道光还说:“百姓不富,我这个皇帝怎么能富呢?”皇帝不富,大臣怎么敢富呢?所以,大家一起来节省。
二、各省停止进贡。在嘉庆时期皇帝就下令停止进贡之风,后来臣下改变政策,认为进贡珠宝是奢侈,那么进贡一些土特产总该是合情合理的吧。现在道光说,连土特产也不必进贡了,道光甚至抱怨说,这些土特产本来就不值几个钱,但被大臣们夸得天花乱坠。不管怎么说,都是老百姓的东西,不收礼就能为老百姓节省点儿。而且,这些土特产从地方运到北京还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三、以后不增建宫殿楼阁。道光说,皇宫已经相当豪华了,不需要再增加一块砖、一片瓦,以后谁要是提出大兴土木,就是大清的罪人,应该重罚。
尽管道光明确表示今年过节不收礼,但是各地的官员却拿不准皇上的真实意思。口是心非实在是皇帝的一个通病,就拿乾隆来说吧,也是表面上不收礼,但如果你真的不送礼,就只能等着穿小鞋了。
官员们集体陷入了困惑之中,到底应不应该送礼呢?从利益来讲,送礼对官员是有好处的,既可以讨好皇帝,又能趁机搜刮。如果不送,表面上可能是遵从圣旨,但说不定道光心里不舒服呢?综合考虑之下,大家一致决定,无视《御制声色货利谕》,坚持送礼。不过说法得改变一下,不能说进贡,得说孝敬,官员们自信把皇帝的心理揣摩得恰到好处。
当全国各地的礼物送进京城后,轮到道光困惑为难了,我不是让他们不要送礼了吗?怎么都不听话,这是公然抗旨啊,理应惩罚。但是中国从来都有不打送礼人的传统,别人给我送礼,我反而惩罚别人,世人会不会说我这个皇帝不懂礼仪啊?再说了,全国官员都在送礼,难道全部都惩罚吗?
道光想来想去,觉得既不能惩罚他们,也不能收礼。收礼的话会显得自己说话出尔反尔,言不由衷,到时候威信何在呢?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这些礼物全部退回去。这个办法应该说是不错的,这么一退回去,下次官员们肯定会收敛。可惜,道光的老毛病又犯了。送回去固然可以,但是运费都翻倍啊,道光心疼这钱啊,这本来是可以省下的,无端多花一笔钱道光心里很不舒服。
外省官员和内务府官员纷纷做道光的思想工作,皇上啊,你就收下吧,这是官员们体贴你辛苦理政孝敬你的,他们不忍心看皇上这么辛苦啊,所以才大老远送过来给皇上补补身子。皇上您若是不收下,这不是伤大家的心吗?再说了,这些东西,您不收,我们也得去市场上买啊!
道光撑不住了,只好收下,但换了个说法:赏收。就是说,我不是白白收取他们的东西,我会赏他们一些东西作为补偿。换句话说,把进贡变成了交换,道光有没有赏百官我们不知道,但换一个说法至少有个台阶下。
内务府:省着花
内务府是负责皇家事务的一个机构,内务府大臣相当于皇家的大总管,这个大总管虽然管的是皇家的家务事,但比三公九卿还拉风。皇帝的吃喝拉撒全归他们负责,你想皇帝能不让他们三分吗?
其他部门的官员只敢欺负百姓,内务府的官员连皇上也敢欺负。为啥?因为除了皇帝,没有一个部门有权监督他们,因为这种特殊地位,他们连皇上的吃喝都敢从中克扣。皇帝虽然有权监督内务府,但其实根本拿这帮人没办法。
皇上只有一个人,内务府是一帮人,皇上管不了。如果内务府停止运转,宫廷岂不要瘫痪?哪个皇帝愿随便惹这帮人。再说了,你一个皇帝,如果因为鸡蛋和猪肉的价格跟这些下人争论,拉不下这个脸。而且,真这么做了,下人们肯定从心里瞧不起皇上,说皇上小气,这对皇上的声誉也不好。况且,就算皇帝想跟内务府的人较真,也是很难有胜算的,处于深宫中的皇帝论起社会经验比这些老油条差得远。
所以,皇帝不会傻到随便得罪内务府的人,就算明知道他们吃回扣,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万一跟他们较真,他们往皇帝食物中来点儿三聚氰胺,让皇帝的健康慢慢受损又不明显,皇帝就有苦也说不出了。
内务府买东西往往比一般人贵,理由很简单,皇家购置的东西当然要贵些,这个理由如此冠冕堂皇,说得道光哑口无言。道光觉得让内务府这么搞下去,自己节俭的政策迟早要流产。再加上这次收取贡品内务府也出面请自己收下,道光决定借着这个机会也让内务府瘦瘦身。
道光虽然收下了各省的礼品,但是修改了规定,减少贡品数量和种类,但凡奢侈品一律禁止进贡。道光还强调以后就按这个规定办事,各省不得自作主张。比如,道光规定辽阳每年进贡两百个香水梨,地方官问:皇上家里那么多人,两百个够吃吗?道光说,这个不是用来吃的,上供用,两百个足够了。
道光和妃子们亲自过问油盐柴米,然后精打细算,发现每年二十万两银子就足够内务府开支了。道光算的标准是够吃就行,这么一来,内务府立刻紧缩。本来内务府每年至少要四十万两银子才能应付开来,现在缩减一半,大家都得勒紧腰带。
第一个勒紧腰带的是道光自己。道光以身作则,每餐不超过四个菜,衣服破了,让妃子们打上补丁,用的毛笔和砚台都是平常人家买得起的。道光甚至还规定除了皇太后、皇帝和皇后,大家在节日期间不得吃肉。
幸好皇后很贤惠,支持道光的节俭政策。在她的操持下,也把这艰难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所以,道光很重视皇后,以前道光规定自己的生日和皇后的生日是不举行庆典的。现在却破格为皇后举行庆典,皇后生日这天,文武百官送礼祝寿。就在大家坐在宴席上想象会有什么美酒佳肴时,御膳房的人终于露面了,原来是一人一碗打卤面。事后,大臣们心里反而对道光很感激,因为他们听说为了举办这次宴会,道光破天荒让御膳房宰了两头猪。皇后更高兴,她发现道光是如此爱自己,平常一分钱都要节省的道光居然为了给自己祝寿宰了两头肥猪,太感动了。
节俭成政治秀
“成由勤俭破由奢”是唐朝诗人李商隐说的话,道光奉为治国圭臬。他经常告诫子孙们,祖先们创业是何等艰难,不要以为今天的富贵是理所当然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啊!孩子们,我们所用的一丝一线、我们所吃的一粒米一根面条都是老百姓的血汗换来的。
一个封建帝王能够如此苦口婆心地教导子孙珍惜百姓的劳动成果,这是难能可贵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道光奉行的是儒家的圣王之道,他的节俭跟一般守财奴不一样,只能说多少有一些偏执。
在古代,皇帝子女婚嫁是个大事情,排场相当大。但是到了道光这里,不可能再继续讲排场了。他明确规定儿子娶媳妇,一切从简,女方也不能置备豪华的嫁妆。一旦有奢靡之物,立即拿走,还要酌情处分。
公主出嫁,道光规定不能超过两千两银子,驸马送给皇家的聘礼也不能太多。道光甚至免掉驸马给皇家的“九九礼”,这样既可以显得节俭,也免得举办宴席招待驸马家人。道光毕竟是一个精打细算的高手,后来他发现如果免掉“九九礼”,这不等于是把女儿白送人家吗?亏本的生意可不能做,于是又恢复了“九九礼”。不过道光可不想破费招待他们,所以让他们象征性地送九只羊,只要把羊赶到内务府就行了。内务府的人跟驸马家的人客套几句,就让他们走人,连打卤面也休想吃到。
在节俭方面,道光做到了极致,也终于收到他想要的“效果”。满朝文武上朝之时全都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感觉就像是在开丐帮大会。没办法,在道光手下做事,寒碜是必须的。如果道光发现某个官员衣着华丽,立刻会表现出不满的情绪。
有一个将军请了一个戏班子进家里,宴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