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清风云-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寿宴中有一个环节是在慈宁宫听戏,这一天道光兴致很高,亲自登台唱戏,唱的是“二十四孝”中“莱子娱亲”,道光的动作非常僵硬笨拙,唱腔也经常走调,活脱脱一出小丑剧。皇太后和妃嫔们都笑得前仰后合。
唱完之后,道光学着伶人的样子向太后讨赏钱,太后便让宫女们把瓜果和银钱撒到戏台上去。道光一高兴,让会唱戏的王公大臣们上台表演。一时间,热闹非凡,气氛活跃。
到这里我们仍然看不出皇太后有毒死皇后的动机,事实上,皇太后还是皇后的姑姑。关于太后杀皇后有两个版本。两个版本都认为皇后为太后所杀,但原因不一样,第一个版本是婆媳矛盾,主要过错在太后;第二个版本主要过错在皇后,皇后想毒害其他贵妃生的儿子,太后知道此事后,把她赐死。
我们先看看第一个版本。皇太后是后宫地位最高的人,而皇后却是实际掌权者。换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太后是最高领导,皇后是实际管事的。皇后管理后宫名义上是不需要什么事都请示太后的,但你不请示人家太后心里不舒服啊!再说,人家本来待在深宫里守寡多年,已经够无聊了,看到什么都你皇后说了算,她能顺眼吗?
据说这个皇后也是相当厉害的一个人,独断专行,连皇帝都管,道光对她宠爱有加,她确实没什么忌讳。皇后对妃嫔管理得很严格,结果她们不敢接近皇帝,这一来大家都有怨言了,纷纷跑到太后那里告状,说皇后嫉妒心很重。太后本来就看皇后不惯,这个小侄女太没女人样了,封建社会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她却熟读诗书,权欲又强,得给她点儿颜色看看。
太后就找道光谈话,说皇后太年轻了,做事呢经常没分寸,你得好好管教一下,免得以后是个麻烦(后宫干政)。
道光把太后的意思告诉了皇后,皇后很年轻,才三十来岁,听了很不舒服,仍然一意孤行,但从此,在心里开始恨上了太后。加上后来禁烟的事情,其他妃嫔联名在太后面前状告皇后,可能事情真闹大了,否则道光也不会下了一道特别的诏书。
道光的诏书是这样的:“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嗣后无论官私大小事务,有应启知皇后者,除本宫、四阿哥、四公主事务外,其余俱着先行奏闻,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着具奏,候旨施行。”
四阿哥和四公主都是皇后所生,皇后负责管教他们,那意思是其他的事情你就别管了。可能当时婆媳之间的矛盾确实已经呈白热化了,道光不得不作出妥协。也有可能皇后真的有吕后风范,让道光本人也有些受不了。
这事发生以后,皇后在宫中受到空前孤立,道光对她也越来越疏远。多重打击之下,身板扛不住了,病倒在床上。据说在她临死之前的一个晚上,太后亲自过来看望,还送给她一瓶药酒。皇后喝了之后,第二天就死亡了,终年三十三岁。
根据这个版本,皇后死得非常冤,因得罪太后冤死。
另一个版本皇后之死则更多的是咎由自取。
依据《清宫词》的记载,皇后是被太后用家法处死的。钮祜禄氏当上皇后以后,非常希望让自己的儿子奕当上太子,只有这样,自己的地位才能巩固。当时道光有四个儿子,皇四子奕和皇五子奕誴都是十岁,皇六子奕九岁,还有一个一岁的奕。四个皇子中最具有竞争力的就是静贵妃所生的奕,奕太小,奕誴举止粗鄙,不讨道光喜欢。
奕和奕各有优势,奕是皇后所生,而且年长,人比较宽厚。奕却非常聪明,深得道光喜欢。皇后担心时间一长,奕会后来居上,到时候静贵妃母以子贵,自己这皇后之位就保不住了。
后来,皇后听到传闻,道光想立奕为太子,这正是她最担心的。自己是堂堂皇后,如果不能将儿子扶为太子,颜面何存。皇后熟读史书,深知宫廷斗争的必要性。历朝历代,后宫都是一片血腥的战场,如果自己不争的话,太子之位可能真要旁落到静贵妃那里。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毒死奕,消灭了竞争对手,造成既成事实,道光也不能拿自己怎么样。想好了以后,皇后决定叫奕和奕誴过来吃饭,吃饭之前,皇后对儿子奕说:“待会儿吃饭的时候,上了鱼之后,你千万不要吃鱼。”
“母后,这是为什么啊?”
“你就别问了,只管照母后吩咐的做就行了。”
“母后,你不说我就偏要吃。”
“真不听话,好了好了,母后告诉你。”
皇后对着奕一阵耳语:“明白了吗?”
奕愣住了,他不懂母亲为什么要杀了自己的兄弟,要知道他从小跟他们在一起玩,一起读书,兄弟们的感情很好,怎么舍得兄弟们去死呢?
吃饭的时候,奕誴和奕都吃得津津有味,只有奕闷闷不乐。等到鱼上来的时候,奕两眼发直,神情紧张,他故意用筷子去夹鱼。皇后在桌子底下狠狠地给了他一脚,他只好收回筷子。等到奕和奕誴夹鱼的时候,他也学着母亲的样子,在桌下踢他们。这样一来,哥儿几个都懂了,原来这鱼有毒啊!皇后的阴谋就这样流产了。
太后得知此事后,非常愤怒,下令用家法将皇后赐死。钮祜禄氏犯下重错,连道光也救不了她了。
后妃虽多,子女不丰
道光的妃嫔在清朝皇帝中算是比较多的,但是他的子女却不是很多,这是他不断充实后宫的一个原因。
在道光的妃子中,子女最多的是琳妃乌雅氏,她虽然进宫很晚,但是年轻漂亮,深得道光宠爱,接连为道光产下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而且都长大成人。为了奖励她,道光将她从贵人提拔为妃子。多子多福,道光逝世后,琳妃的待遇也是相当好的,她的孙子光绪当上了皇帝,虽然是个傀儡,至少说明她确实有福。
道光还曾宠爱过祥妃钮祜禄氏,就是她为道光生下了皇五子奕誴,她还为道光生下了两个女儿,其中一个过早夭折。祥妃一直活到同治时期。
彤妃舒穆禄氏,虽没有生育皇子,但生下了两个女儿,一个女儿早殇。道光对她颇为喜爱,将她从贵人的身份提拔为贵妃。晚年,有一次她惹怒了道光,被降为贵人。后来,咸丰同治不断给她加封,临终前终于恢复贵妃的称号。
第一个为道光生孩子的是那拉氏,嘉庆十三年(1808年),她为道光生下了长子奕纬,奕纬在道光十一年(1831年)去世,终年二十五岁。那拉氏因为给嘉庆带来第一个孙子,被提拔为道光的侧福晋。但道光对她并无多少好感,登上皇帝后,她的身份还只是一个嫔。后来,还是太后提携,让道光晋封她为妃子。
得到道光宠爱的妃子相当多,她们中大多数没有子女,但很多人都受封了,如佳贵妃、成贵妃、常妃等。这些妃嫔都非常可怜,帝王的宠爱犹如昙花一现,加上没有子女,她们一辈子在深宫里孤孤单单,如同守活寡。
我们再来看看道光的子女们。
皇长子奕纬是不幸的,作为长子,本来他是很有优势的,加上嘉庆特别喜欢这个长孙,他完全有理由活得更好、更开心一些。可惜,道光很不喜欢他,甚至到了厌恶的程度,据说他举止相当粗野,还有吸食鸦片的嗜好。而且他母亲地位太低,所以虽然贵为长子,活得却相当孤独可怜。
临死之前,他的身份还只是一个贝勒,更让人心酸的是这个爵位还是嘉庆封的。道光对他的冷落可想而知,更糟的是他没有留下孩子。论理,作为一个父亲,道光应该安排一个孩子过继给他,以免“绝嗣”,这在清朝皇室中屡见不鲜。但是道光什么都没做,可见父子之间感情的淡漠。
倒是咸丰皇帝有些兄弟之情,当上皇帝后,追封这位长兄为隐志郡王,还将永瑆的后人过继给他。
道光第二个儿子奕纲两岁夭折,第三个儿子奕继三岁夭折。四儿子奕,孝全成皇后所生,也就是后来的咸丰皇帝。
皇五子奕誴比奕晚六天出生,但明显更淘气,小时候经常往老师的茶壶里撒尿,长大后也不讲究什么礼仪。道学气息很重的道光自然不喜欢这个孩子,后来直接把他过继给弟弟绵恺。咸丰后来封他为惇亲王,奕誴逝世于光绪十五年(1889年),终年五十九岁。
皇六子奕比咸丰小一岁,是道光最为喜爱的一个儿子,也是道光唯一主动封为亲王的儿子。在立储的时候,道光在他和奕之间犹豫不决,奕没有表现出一个帝王应有的大度和谦让,最终输给了奕,但道光破例留下两道密诏,一个是立奕为储君,另一个就是封奕为恭亲王。奕是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正是他帮助慈禧太后发动政变,除掉了以肃顺为首的顾命大臣,从而创建了“太后垂帘,亲王辅政”的政治模式。
当然,后来慈禧太后一步步剥夺奕的权力,却无法剥夺他对近代史的影响,正是在他的主持下,清政府放眼于世界,开展洋务救国运动,从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国家的衰败。奕逝世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终年六十六岁,谥号忠,配享太庙。
皇七子奕咸丰年间被封为醇郡王,他也曾参与北京政变,协助慈禧除掉肃顺等人。同治十一年(1872年),封为醇亲王,他的儿子载湉后来当上皇帝。光绪十年(1884年),奕成为军机处首席大臣,主持海军事务,然而也正是他,对慈禧巴结讨好,将海军军费挪来修建颐和园。光绪十七年(1891年),奕去世,终年五十二岁。他死后王爵由第五子载沣承袭,光绪和慈禧驾崩后,载沣之子溥仪即位,载沣本人当摄政王。清王朝被推翻后,载沣隐居在北京,1951年去世,终年六十九岁。溥仪后来在满洲国投靠日本人,载沣非常生气,怒斥他是卖国的汉奸。
皇八子奕詥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咸丰年间被封为钟郡王,同治七年(1868年)逝世,没有留下儿子。
皇九子奕,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生,咸丰年间被封为孚郡王,同治末年(1874年)升为亲王,光绪三年(1877年)病逝。
道光十个女儿有五个早夭,长大成人的五个公主寿命都不长,寿命最长的寿庄固伦公主活到了四十三岁。她们虽然贵为公主,其实并没有享受到正常人应该享受到的那种幸福。首先,由于身份特殊,她们不能追求爱情,只能由皇帝指定婚姻。这些婚姻大多带有政治因素,基本与爱情无关。再者,作为公主,她们不能和公婆住在一起,只能住在公主府里。公主要想和丈夫同房,还必须得先召额驸,这无疑让夫妻感情生分。
世人都羡慕宫廷生活,殊不知深宫寂寞远甚寻常人家,还是做一个平凡人好啊!
立储之难
道光得子比较晚,很晚才考虑立储的问题,这其实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题,只需在皇四子奕和皇六子奕之间做一个选择。
道光始终犹豫不决,两人各有各的长处,很难做出决定。没办法,只好考考他们了。
某年春天,道光命令他们两个到南苑去打猎,看谁打的猎物多。这个测试对奕是非常有利的,他就好这口,喜欢舞枪弄棒,驰骋田猎。奕对打猎不感兴趣,技术肯定好不到哪里去,怎么办呢?奕只好去请教老师杜受田,杜受田揣摩道光的心理,给奕出了一个计策。
这计策说白了就是不要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
比赛的结果没有悬念,奕满载而归,奕却空手去见道光。道光忙问他这是为啥,奕答道:“现在正是动物繁衍的季节,儿臣不忍心杀这些动物。何况儿臣本来就不喜欢打打杀杀的事情,是以空手而归。”
道光一听,捋须微笑:“孩子,你心地仁厚,有君子气度啊!”
这一回合,奕表面上是赢了,实际却输了,奕城府明显要深,技高一筹。
尽管这一回合奕赢了,但道光毕竟更喜欢奕,所以并没有决定一定要将大位传给奕。道光很希望奕能够再争口气,表现得比兄长要高明一些。一天,道光拿出两个盒子,一个是金的,一个是木的,让两个儿子挑选。奕平静地说:“还是弟弟先来吧!”
奕也不推辞,直接就把金盒抓进手中。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让道光确信奕更适合当皇帝,道光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一个帝王应该有虚怀若谷的气度。虽然奕更有才能,但品德比不上奕,所以还是奕适合当继承人,尽管在内心里他一直为奕感到遗憾。
还有一种传说,道光临终前让太监宣六阿哥进宫,当时奕正准备进宫给道光请安,得知此事,非常不安,立即赶到父皇面前。道光睁眼一看,来的是四阿哥,不是六阿哥,眼睛一闭,说道:“天意,天意啊!”当奕进宫的时候,道光已经咽气了。
这个传说应该不是真的,清朝实行的是秘密建储制度,所以不存在谁临死前在皇帝身边就立谁。这个故事只不过反映了道光在立储问题上的矛盾心理。
类似的传说还有很多,经过艰难的抉择,道光还是做出了决定:皇四子继承大统,皇六子封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