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之信是一个从来不拒绝诱惑的人,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二十一日,他果断地发动兵变,杀了尚可喜的谋士金光,接管平南王职权。事成之后,吴三桂让人送来“招讨大将军”印,尚之信感动地接受了。
尚之信“归顺”吴三桂后,两广总督金光祖、巡抚佟养钜和陈洪湖也归顺吴三桂。吴三桂势力如日中天,吴三桂命尚之信派兵看守平南王府,尚之信照办不误,把自己的父母兄弟全都看管起来。
尚之信谋反之事让尚可喜无地自容,尚可喜本来剿匪不力就已经感觉有愧于康熙,现在儿子谋反,让他悔恨交加。尚可喜本已重病在床,知道没有机会翻盘,事到如今,只有以死明志。尚可喜想投缳自尽,被下属发现,虽然被救活,但病情越来越重。临终前,他让儿子给自己穿上清帝赐的朝服。
尚可喜死后,尚之信掌握了一切大权,弟弟尚之孝“闲居广州”。为了拉拢尚之信,吴三桂又封他为辅德亲王,尚之信虽然接受了,但玩起了权术,为了保存实力,他不听吴三桂调遣,想坐山观虎斗,收渔翁之利。吴三桂要进入广州,他以种种借口拒绝。清军袭击长沙时,吴三桂让尚之信袭击清军后方,尚之信纹丝不动。尚之信深知此举得罪了吴三桂,让人给吴三桂送去了十万两黄金。
十万两黄金能平息吴三桂的愤怒吗?尚之信冷静思考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尚之信又后悔那十万两黄金。在康熙十五年十二月,自知得罪了吴三桂的尚之信向康熙伸出了橄榄枝:“我们父子世受国恩,怎么敢怀有异心呢?这件事纯粹是吴三桂这个奸人挑拨,我愿意将功补过,希望皇上能够给个机会啊!”
康熙虽然知道尚之信这个人不可信,但是为了孤立吴三桂,他还是接受了尚之信的投降。
尚之信在承袭平南亲王王爵后,老毛病又犯了,千方百计保存自己的实力,让广东成为自己的永久领地。吴三桂指挥不动尚之信,康熙也指挥不动。康熙命尚之信进入湖南讨伐吴三桂,尚之信以潮州总兵刘进忠还没投降为由,拒绝出兵湖南。
后来,康熙几次让尚之信协助剿匪,他都置之不理,完全是耍康熙玩。康熙非常生气,但是非常时刻,说话还是挺委婉的:“没有立刻发船到韶州,导致错失战机,平南王啊,这不能不说是你的失误造成的。”
尚之信这种人属于典型两边不讨好,像这种人,只有一种前途,自己当皇帝。否则,无论是康熙得天下,还是吴三桂一统江湖,尚之信都不会有好下场。
吴三桂死后,天下局势迅速扭转,以前局势对清廷不利,现在天平倒向康熙这边。吴三桂的将领纷纷叛变,胜负之势已经明朗。这时候,自以为聪明的尚之信主动提出要进广西剿匪,康熙马上准奏。康熙这个人不愧是一个忍术高手,他何尝不是对尚之信恨得咬牙切齿。
尚之信干的混账事实在太多了,虽然归顺康熙,但他根本不把康熙放在眼里,他曾对金光祖说:“皇上让我出兵,却连一个黄顶戴都舍不得,太小气了吧!”
还有一次,他对盐驿道佥事李毓栋说:“你到这里来,事事跟我作对,我就是一刀砍了你,你以为皇上能把我怎么样?”其嚣张可见一斑。
一次宴会中,尚之信喝酒喝高了,对一个巡抚说:“如果不是我归顺清廷,你现在能在广东混吗?以后在这里,什么事都顺着我,要知道,敢杀巡抚朱国治的不光只有吴三桂一个人。”巡抚没有被吓着,当即严词斥责尚之信,尚之信又狡猾地笑道:“酒话,酒话,老兄你别当真,哈哈!”
巡抚没跟他计较,反而建议他把自己的儿子送到京城入侍,他却不识时务地说:“天下还没有平定,怎么可以送幼童出门远行呢?”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言语嚣张,尚可以理解。尚之信还做过更过分的事,叛将孙楷宗归降后,康熙已经原谅了他,尚之信却把他打死,这是公然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尚之信曾派护卫张存到京城,结果被康熙看上,升张存为总兵。尚之信听了狂怒,百般侮辱张存。护卫张士选因为一句话得罪了尚之信,就被他射成残疾。
收十尚之信的日子很快就到了,天下平定后,康熙让人检举尚之信的不法行为,最后裁定尚之信有谋反罪,理应诛灭三族。但康熙考虑到尚可喜的功劳,从宽发落,最后说道:“尚之信这个人不忠不孝,罪恶滔天,本来应该处斩,但是朕曾经授予他亲王头衔,决定法外施恩,赐死;至于其家属,由于平南王尚可喜忠贞不二,一概赦免。”
康熙的政治手腕和权术智慧在处理三藩问题时表现得淋漓尽致。
吴三桂的败亡路
这场叛乱的主角无疑还是吴三桂,在整个平叛过程中,康熙对所有人都收买,唯独对吴三桂姿态强硬,誓要灭掉吴三桂,由此可见,吴三桂实力之强大,已构成了对清朝赤裸裸的威胁。
康熙十三年(1674年),吴三桂正式自称为周王,废弃康熙年号,称周王元年。一般认为,这是吴三桂造反过程中最大的失败,吴三桂在造反初期,打出明朝后裔的口号,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自称周王,无疑给世人野心家的感觉,而且反反复复,让人失去信心。在檄文中,吴三桂曾明确表示立明朝后裔。这是吴三桂造反之路第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
这个失误是不应该的,因为有一些门客已经指出,不应该改年号,应该奉明朝为正宗,自己仍然称平西伯——这是崇祯皇帝封给吴三桂的爵位。门客还建议,应该像以前讨伐李自成一样,全军缟素,昭告天下反清复明的决心,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得到普天下汉人的支持,更能得到明朝遗老遗少的辅佐。应该说,这个建议是非常好的,但是吴三桂出师顺利,短短两个月之间就拿下几个省,以至于吴三桂集团的大多数人认为单凭武力就可以推翻清王朝,不必立明朝后裔,免得以后麻烦。这是典型为了省去小麻烦招来大麻烦。
后来,吴三桂礼聘明朝少卿李长祥,询问他大计。李长祥让他赶紧立明朝的后代,收拢天下百姓的心。“一定要立崇祯的后代,这样效果最好。”李长祥说,可惜吴三桂不爱听这话。
吴三桂的一些幕僚举出项羽立义帝的例子,他们说:“当初项羽立义帝为主,最后义帝反而调兵遣将,让项羽陷入困境。如果将来我们打下天下,那明朝后裔又该往哪里放呢?总不至于杀掉吧?”
李长祥看到自己的计策得不到采用,心怀失望地离开吴三桂。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吴三桂没有主见,在政治远见这块,他远不如年轻的对手康熙。
吴三桂自立周王让很多明朝遗老遗少感到失望,这些遗老遗少的宣传能力又特别强,无疑他们会抹黑吴三桂。说实话,吴三桂也不是傻子,他也很想得到这些人的支持,可惜这些人不跟他合作,至少在他们眼里,吴三桂这人野心太昭然了,哪怕你作作秀也好啊!
吴三桂曾经聘请明朝的遗老谢四新出山,谢四新给吴三桂留了一首诗:李陵心事久风尘,三十年来讵卧薪。
复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
丹心早为红颜改,青史难宽白发人。
永夜角声应不寐,那堪思子又思亲。
吴三桂读到这首诗,痛骂:“腐儒,书呆子,小人。”
这些人固然是腐儒,可吴三桂就没有想到自己是不是太蠢,为何捷径不走要抄远路,阳光大道不走偏要挑羊肠小道。
原明朝的士大夫对吴三桂可谓是恨得牙痒,有说吴三桂大逆不道,有说吴三桂愚不可及。甚至在响应吴三桂的一些地方将领中,这事也产生了不小的消极影响。其实大家都知道,就算你吴三桂立明朝的后代,将来江山还是你吴三桂的,但姿态在政治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了这个姿态,你才能给大家仁君的感觉,大家才会迁就你很多的缺点。
如果说恢复明朝社稷,天下老百姓肯定是举手欢迎的,大家都不愿意拖着一根长长的可笑的辫子,大家都希望汉人治汉。但这个前提是有大明这个招牌,人都是恋旧的,何况国家社稷这样的大事,谁都不愿意暴发户突然当皇帝。
吴三桂出师之初,犹如秋风扫落叶,各地闻风而降,这种架势仿佛吴三桂就是真命天子一样。
吴三桂迅速在湖南一带站稳脚跟,将整个湖南纳入势力范围。吴三桂的胜利就像一个冲击波,所有那些对清朝不满的人,纷纷举起反清大旗。
襄阳总兵杨来嘉在谷城起兵,杨来嘉是福建人,以前是郑经的都督,在康熙三年降清。随后,郧阳副将洪福带领着自己的亲兵投降吴三桂。更大的叛变还是在四川,吴三桂从起兵伊始,就对四川给予了高度的战略重视。康熙对四川也非常重视,四川与云南接壤,吴军很可能进犯四川,康熙派重兵把守四川各个重要关口。
康熙的援兵还没有到达四川,就传来四川都督郑蛟麟和川北总兵谭弘叛变的消息。郑蛟麟和谭弘以前都是明朝的旧臣,郑蛟麟是明朝的都司,谭弘以前是明朝的总兵官。吴三桂封郑蛟麟为总督将军,谭弘为川北将军。与此同时,四川巡抚罗森、总兵吴之茂也投靠吴三桂。
康熙急了,催促大将军瓦尔喀火速进军四川,同时安抚郑蛟麟等人:“朕能够理解你们的心情,你们完全是被吴三桂胁迫,身不由己,只要你们及时回头,朝廷绝不为难。”
叛乱之势迅速在全国蔓延,甚至蔓延到京城,清朝的统治危在旦夕。这一切实在出乎康熙的意料之外,他万万没想到撤藩会引起这么大的连锁反应,所以在平定三藩之后,他不仅拒绝臣子对自己的歌功颂德,反而当众悔罪。从此以后,做出任何决策都显得慎之又慎。其实,康熙的想法是这样的,他认为天下太平,老百姓都不希望打仗,撤藩后,三藩就算叛乱也很难形成大的气候。他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汉人的民族精神。
在京城,一个叫杨起隆的人,自称是朱三太子,密谋在京城发生暴动。杨起隆和部众约好,以放火为暗号,聚众起义。这次起义虽然被镇压下来,但引起了京城百姓的不安,为了避免引起更大的骚乱,康熙只惩治了闹事的头目,对于其他人等一律从宽赦免。四个月后,又传来河北总兵蔡禄密谋造反的消息,康熙第一时间派遣阿密达到河北处理这事,阿密达先下手,将蔡禄全家拿住。平息了京城起义和粉碎蔡禄谋反的意义是重大的,这就等于稳固了后方,为康熙全力平叛奠定了基础。
起兵三个月,吴三桂控制了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四省,但是连锁效应更大,福建、江西、浙江、广东、陕西等地纷纷叛清,响应吴三桂。事实上,悄然之间,这场叛乱的性质发生了改变,已不仅仅是吴三桂跟清朝争夺权力的斗争,而是汉族和异族统治者的斗争。
位于广西的孙延龄因为娶了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掌管了广西的军政大权。叛乱发生后,康熙对孙延龄寄予厚望,希望他牵制吴三桂的后方。但孙延龄这个人也对清廷不满,为了日后和吴三桂共享富贵,孙延龄以议事的名义把一些忠于清廷的将领召集起来,然后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好的刀斧手将这些将领一网打尽,手段够狠够辣。
孙延龄接着胁迫广西提督马雄投降,马雄不从,两人打了起来。马雄虽然打赢了,但势力不如孙延龄,听说吴三桂的大军已经来到广西,宁愿投靠吴三桂,吴三桂遂封马雄为怀宁公。
吴三桂企图化解孙延龄和马雄之间的矛盾,可惜效果不大。吴三桂也是个惜才的人,他更加看重马雄,因为马雄还是比较能打仗的,而孙延龄仗着势大,能力不怎么样。
在湖南打仗的时候,吴三桂让孙延龄支持,孙延龄却找种种借口拒绝。吴三桂于是对孙延龄猜忌,让人密切监视他的动向。
孙延龄是个左右摇摆的人,加上他的老婆孔四贞跟清廷的关系密切,在孔四贞的说服下,孙延龄又产生了归顺清廷的想法,这事也没逃脱吴三桂的耳目。吴三桂派自己的从孙吴世琮前去做掉孙延龄,吴世琮来到桂林后,借口找孙延龄议事,让孙延龄来自己的大营,孙延龄不知是阴谋,前来议事,结果被杀死,胸膛被刺了个凉透心。
接着,吴世琮召见广西巡抚马雄镇,作出礼贤下士的姿态劝马雄镇投降。哪知马雄镇刚烈忠贞,不仅不投降,反而对吴世琮破口大骂。吴世琮脾气并不火爆,看自己无法说服他,便让马雄镇休息,第二天又找能说会道的人劝降,置办了盛馔招待马雄镇。可惜,马雄镇不吃这套,将桌子掀翻在地。吴世琮看招降无望,便将马雄镇的全家绑起来,当着马雄镇的面将他全家一一杀掉,当屠刀悬在马雄镇头上时,马雄镇毫无惧色,依旧痛骂吴三桂,最后饮刀而死。马家女人也都是刚烈之辈,听说男人们都被杀害,在家里集体自尽。
杀害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