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七千部西书可以说是中西交流史与中国科技史、交通史的一件大事,紧随利玛窦入华的法国传教士金尼阁决定继续采取利玛窦的“学术传教”策略,准备在中国办一个教会图书馆。
藏书除宗教神学书外,还备有一批中国人从不知晓、感到新奇的科学图书,并拟将它们翻译成汉文,以炫耀欧洲人的文化科学成就,从而“打动中国人的心”,从而吸引中国士大夫入教。
1614年金尼阁重返罗马,开始在欧洲进行两次环西欧大陆旅行,他身穿中国儒服在公共场合发表了热诚洋溢的演讲,一举征募书籍七千余部,此情此景在欧洲历史上史无前例。
而金尼阁在征募图书过程竭尽全力,又得到了邓玉函的支持,“金氏与邓玉函继续在足迹所到之处搜罗书籍,凡当时著名之出书中心地点,如里昂、如法兰克福,如科隆,二人莫不前往往,况收购之外,作家及出版家馈赠者亦不复不少”。
金尼阁在这批书籍上花费数万金币,对此得意洋洋地说道“余迄今所获者,无论就数量言(重复者不计),就学术门类之繁多言,就装潢之富丽言,在耶稣会尚无足以此颉颃者”。
而且金尼阁所选的七千部西书是他与邓玉函从海量书籍精挑细选的结果,“重复者不入,织细者不入”。
连他自己也说“余并尽量设法,使所有书籍均为大本”,至少也是数百页的大开本,其中甚至有数千页的大部头,每部又以单页之纸两面夹印细字,一部书的内容往往与中国数十部书相当。
而且这七千部西书特别突出自然科学书籍,金尼阁曾经说过:“以学科之门类言,除吾人图书馆所习有之人类、哲学类、神学类、教义义及其他名著外,余所搜医学、法学、音乐类学,亦复甚大,而今日所已发明之数学书,则可谓应有尽有。”
明人李之藻讲得更清楚,这七千部西书除了天文历法之书外:“又有水法之书,机巧绝伦,用之灌田济运,可得大益。又有算法之书,不用算珠,举笔便成。
又有测望之书,能测山岳江河远近高深及七政之大小高下。有仪象之书,能极论天地之体与其变化之理。
有日轨之书,能立表于地,刻定二十四气之影线;能立表于墙面,随其三百六十向,皆能兼定节气。种种制造不同,皆与天合。有万国图志之书,能载各国风俗山川险夷远近。
有医理之书,能论人身形体血脉之故,与其医治之方。有乐器之书,凡各钟琴笙管,皆别有一种机巧。
有格物穷理之书,备论物理事理,用以开导初学。有《几何原本》之书,专究方圆平直,以为制作工器本领。
以上诸书,多非吾中国书传所有,总皆有资实学,有裨世用。”
第801章 一人而矣
事实这七千部西书已经包括欧洲人文科技的一切精华,如果说百科全书是西方人文科技的精华所在,那么这七千部西书其中就有若干套百科全书与专门性质的百科全书,甚至还包括编纂一套大百科全书所需要的一切原始参考材料。
只是天主教并没想到即使他们已经公布了这七千部西洋书籍的存在,而且大明朝也十分迫切地渴望各类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的输入,但是大明仍然是对天主教与七千部西书保持视若未见的态度,让他们的如意算盘为之落空,特别是南京教案以后大部分西方传教士甚至不能在内地公开活动。
毕方济无法理解除了圣教中人与少数技术官僚知道这七千部西书的存在,多数明朝官员居然对于这七千部西书一无所知,即使知道七千部西书的存在,也是视若未见,根本不知道这七千部西书的真正价值。
就是大明那些有些小聪明的技术官僚甚至工匠,很多人仍然是把这七千部西书与西洋技术视为“奇淫巧技”,可是这位柳鹏柳将军的目光太卓越,他第一眼就看出了这七千部西书的真正价值,要求天主教把这七千部西书转移到山东并控制在海北镇的手上。
当然这位将军并不是把这七千部西书作为自己家里的珍藏品,而是要求天主教帮助他们翻译并全面推广这七千部西书,普及应用从欧洲引进的先进技术,这样的人物毕方济入华十几年还是第一次遇到。
这十几年的时间之中,毕方济交流极广,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升民小民他有所接触,但在他的眼中中国仍然是一个相对愚昧的社会,他们对于欧洲科学的飞速发展一无所知,对中国被发展中的欧洲不断抛离也同样一无所知。
在毕方济交往的官员、缙绅之中,诚然有很多智者,有很多聪明人,但是他们看待事务的目光局限于中央帝国本身,不知道世界大势,而这位柳鹏柳将军却全然不同,可以说是真正胸怀天下的英雄人物。
因此毕方济当即问道:“为什么这位柳将军要求我们付出这么多,却不愿意向我们天主教承诺他治下的自由传教权。”
“严格来说他承诺了,但是他要求我首先要把七千部西书转移到山东,然后再派最优秀的传教士与教父替他服务整整三年之后,他才能答应给予我们自由传教权。”
毕方济已经明白双方为什么会谈不拢,即使柳鹏现在是大明皇帝,圣教也不可能答应如此苛刻的条件,毕竟在合作过程中柳鹏可以随时违反承诺,何况他只是一个开明军阀而已,统治范围连半个省份都不到。
而旁边的孙元化已经骂开了:“他根本没有任何诚意,摆明不准备与圣教合作,再说了我们就算答应一切付出一切,他突然违背承诺怎么办。”
只是徐光启却是说道:“虽然他是一位执迷不悟的异端,但是在信用方面却有着完美的过去,但问题在于他的条件太苛刻了!”
而毕方济已经明白过来,他问道:“保禄,你是准备通过这位丁专员的庇护进入柳将军的统治者。”
“我听说丁专员准备开设很多工场、矿场,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以及全套的生产技术,在上海只有我们能给他以帮助,当然德蒙斯也可以了,但是我确定他没有这个时间与精力。”
毕方济却是问道:“能说说德蒙斯的情况吗?”
一说起德蒙斯,孙元化就显得激动起来:“这是一个标准的异端,不对,他已经从异端沦落为异教徒,到了山东以后他与异教徒们同流合污,宣称自己是邪神碧霞元君的信众。”
但是徐光启却是说道:“他不仅仅是一个异端与异教徒,更重要的是他现在是海北军最重要的技术顾问与专家!”
“根据我们得到的情况,他手下有十几位欧洲人、几十位日本人、朝鲜人、吕宋人,以及数百名中国学生,虽然他的技术纯粹只是滥竽充数,但是对圣教的事业正在造成无法弥补的永远损失。”
毕方济已经明白徐光启的意思,虽然西方技术的对华输入有着多种途径,但是天主教却掌握着最重要的输入渠道,严格来说他们已经垄断着西洋技术的输入,特别是七千部西书来华之后,他们在这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绝对优势。
别人顶多是提供一两项中国没有的新技术,传教士手上有七千部西书,想提供什么技术都没有问题,他们可以选择向中国人提供什么层次的技术。。
但是德蒙斯的出现却是打破了这种垄断,天主教传教士能够提供的泰西技术德蒙斯也一样能够提供,而且德蒙斯纯粹是为了金钱出卖自己的信仰,比天主教传教士更加开放,如果说过去他只是单枪匹马的话,现在他已经拥有了一个庞大的团队为柳鹏效力。
而且毕方济对于德蒙斯有着充分的了解,知道他曾经在莫里斯亲王的军队之中担任连排长的角色,是一位合格的步兵军官,能够向海北镇提供大量最急需的军事技术。
而垄断西洋技术的输入可以说是晚明传教士的最大优势,因此毕方济的声音也变得着急,他告诉徐光启与孙元化:“把这批人的来历搞清楚,我愿意与任何场合与这位丁专员会面。”
事实上搞清楚这批人的来历非常容易,孙光启与黄体仁之间既是师生关系又有荐举让贤之情,关系非同小可。
而黄体仁曾经做过登州知府,当时是柳鹏的顶头上司,一直特别照顾柳鹏,与柳鹏之间的关系好得没话说,即使黄体仁已经从东兖道布政副使的位置上离任有年,但是双方一直保持极其良好的关系往来不绝,海北镇的使者常到黄家拜访。
因此徐光启找了黄府的两位少爷询问了一番,很快就获得了明确的答案,这批人确确实实是从龙口来的,他们甚至还带了柳鹏的亲笔书信,希望黄府能向他们推荐一些合适的欧洲人,只是和过去一样,德蒙斯提出的条件依旧让天主教士无法接受。
虽然德蒙斯给出了很高的报酬,甚至还有非常美妙的前景,但是不管是欧洲人还是亚洲人,只要替柳鹏与德蒙斯服务就要放弃自己的信仰,严禁在柳鹏的统治区进行任何性质的传教活动。
德蒙斯甚至还公开告诉自己所招募的对象,如果愿意信仰传大的泰山女神碧霞元君,那么会有更美妙的前景与更丰厚的报酬,只是毕方济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并没有暴跳如雷,只是说道:“保禄,麻烦你跟这位丁专员好好谈一谈,让他充分知道我们的诚意。”
他知道自己出面不合适,但是让徐光启这位河南道监察御史出面,却是有事半而功倍,毕竟徐光启在大明朝也算是数得着的人物,而且就出身而言他远远高于丁宫。
丁宫只是一个吏员出身的小人物,如果不是机缘巧合抱上了柳鹏的大腿,他一辈子都只能在吏员阶级混下去,而徐光启是则是前景无量的进士老爷,因此不管是毕方济还是孙元化都对徐光启与丁宫之间的这次会面充满了希望。
但是看到徐光启那严肃至极的神情,毕方济就知道这次谈判的结果并不象自己预期中那么美妙:“没有谈成?这位丁宫丁先生还是坚持柳鹏提出的条件不肯动摇。”
“不是!”
徐光启摇了摇头,他锁紧了眉头说道:“我当时向他表达我们的诚意,他明确地告诉我,在他出发之前他拜访了柳鹏,并向他提出招募技术人员的要求,结果这位柳少因为我们可以参与其中,给出一个不同于以往的答复。”
对于中国天主教来说,把七千部西书全部转移到山东,而且还要派出所有最优秀的传教士、信众到山东帮助柳鹏翻译、推广七千部西书中的技术已经是难以接受的条件,更不要说柳鹏还要求三年之后才能给予天主教以自由传教权。
谁都不知道这三年之间会发生了什么事情,金尼阁之所以能征募到七千部西书来华,就是因为中国天主教的发展十分迅猛,但是他没想到在他返回欧洲的1616年发生了南京教案,大部分欧洲传教士都被逐出中国被迫返回了澳门,中国天主教的发展受到了一次重挫。
不管是金尼阁还是毕方济都觉得自己不能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柳鹏的一句毫无法律效力的保证之中,何况这个保证还要等到三年以后才能实践。
因此毕方济觉得柳鹏改变主意是一件可以接受的事情:“那为了获得一份自由传教的命令,我们需要付出什么,是要七千部西书,还是我们必须全力支持他的一切行动?”
只是徐光启却是摇了摇说道:“丁专员告诉我,柳少可以不需要七千部西书转移到龙口在他的控制之下,也不需要我们派出所有最优秀的传教士与信众,他只需要我们派一个人全力去为中国的子民奉献一切牺牲一切!”
“只需要一个人?”
第802章 邓玉函
孙元化不由脱口而出:“是谁?他是想让一位圣女去做他的外室吗?”
他实在想不通柳鹏这个怎么改变了主意,但柳鹏提出的条件孙元化倒是能够接受,他听说过柳鹏好色如命,提出的要求应当多半是跟女色有关。
即使是让一位修女成为柳鹏的外室这件事违背了天主教的教义,但是孙元化觉得在圣光普照中国的路上仍然可以做出一点伟大的牺牲。
只是徐光启却是摇了摇道:“不,柳鹏只需要一个人为中国子民奉献一切牺牲一切,那就是……”
徐光启痛苦地说出了这个人的名字:“邓玉函。”
他继续转述着柳鹏的说法:“丁宫丁专员说,邓玉函阁下在柳少眼中重于七千部西书,重于七百名最优秀最杰出的教士与信众,重于天主教所能向他提供的一切,甚至重于七千海北镇的优秀士兵!”
“他只需要邓玉函阁下到山东成为他的左膀右臂,为中国的子民做出牺牲与奉献。”
“邓玉函吗?”
毕方济重复着这个名字,他摇了摇说道:“保禄,我们着手准备一起,先把现在留存在澳门的七千部西书都转移到上海来。”
“还有,给我准备船只,我去见一见这位柳少,我要与他好好谈一谈!”
他已经事实上拒绝了柳鹏的新提议,他宁愿这七千部西书转移到山东落入海北镇的控制之中,或是答应其它完全不平等的条约,但是邓玉函却是他与整个天主教最珍视的一位神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