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邓 小 平军事谋略-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纵深,进行宽正面而有重点的猛袭,势必出敌不意,给敌人造成防不胜防的 趋势;但要取得预期的战略目的,则突击部队必须是主力,而且必须保持“闪 电”般的战术特点,即不可顾虑自己的侧背,大胆地撇开敌人的前沿据点, 毅然地向纵深目的地突袭。      刘、邓的这种决断绝不是冒险,在战役的具体部署上是非常严谨细心的。 他们在决定了主力突击部队的作战行动后,又部署了地方武装和民兵密切监 视国民党部队的前锋据点。      8月上旬,刘伯承、邓小平率所部展开行动,以迅速、突然的动作,将 
…………………………………………………………… Page 84……………………………………………………………

位于豫东至鲁西南新旧黄河道之间的国民党军第四绥靖区刘汝明部的防线撕 开了许多口子,令其许多据点同时处于四面受敌的危险境地。刘汝明惶惑不 解, “刘伯承与邓小平两边吃紧,身边全是国军,怎么敢大举渡河!”他一 面大骂部下夸大敌情,一面下令死守据点。他的部队于是龟缩于各个据点内。      对于刘汝明来说,运气或许还不算坏。因为刘、邓率部突破防线后,并 未与守备部队纠缠,而是大胆地向纵深疾进,只留少量部队实施警戒。第一 梯队冲破一线防御后,只管向纵深发展,第二梯队接上来守住突破口,掩护 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向陇海路开去。      对于晋冀鲁豫野战军的行动,刘汝明大惑不解。 “刘伯承部置两翼国军 重兵于不顾,不要后方也不留退路,究竟要干什么?难道是要转进苏豫皖吗? 可是,从眼下局势看,放弃晋冀鲁豫,时机并不成熟。”刘汝明不解,他的 顶头上司刘峙也不解,就连南京国民党军国防部也判断不出刘、邓究竟要干 什么!      刘峙督催刘汝明以少部兵力封住退路,主力出击,寻歼刘、邓野战军。 刘汝明却阳奉阴违,勒令所部 “非一团不守,非三团不攻”,实际上则是凑 够了三个团也不攻。他对部下说:“他妈的,攻什么,没有便宜给你去拣。”      从8月10日到22日的10多天内,刘伯承、邓小平率部在陇海路上纵横 驰骋,放手大干,攻下县城5座,车站12处,并破坏铁路150公里,歼灭国 民党军1。6万余人,缴获了敌人大批物资。      在刘、邓的率领指挥下,晋冀鲁豫野战军一出陇海线,不仅切断了蒋军 东西交通干线,给其以巨大震动,支援和接应了中原解放军突围,吸引了正 向华东进攻的蒋军主力五军、十一师等部回援陇海路,而且正如邓小平的通 俗说法,成为解放军作战略反攻的第一次 “探路”行动。      一出陇海线是敌人处于防御地位,我军处于进攻地位。毛泽东对此次战 略进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在9月16日发出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 敌人》的指示中指出: “在敌处防御地位,我处进攻地位的时候……如果我 军兵力多,当地敌军较弱,或者我军出敌不意举行袭击的时候,可以同时攻 击若干部分的敌军。”并举了 “八月十日至八月二十一日,我刘、邓军攻击 陇海路汴徐线十几个城镇而占领之”作为例子之一。      陇海战役的胜利,就是因为我军采取大踏步透入敌纵深,而收到了奇袭 制胜的效果的。                            邓政委要求 “撤得慌忙”      1946年8月25日,国民党精锐部队分东西两路向我军夹击。为了“避 强击弱”,刘、邓决定不与敌人硬碰,于是命令部队要一边后撤,一边寻机 歼灭敌人。      六纵司令员王近山率领的六纵指挥部接到命令后,按照人民军队的老规 矩,认真执行群众纪律,还桌、扫地、扫院子、打水满缸。正在此时,邓小 平政委的电话打来了,他简单地询问了前线敌情,知道全纵即将撤离该地, 敌之先头部队已经很近时,对王近山下达了新的指示: “不要扫院子,也不 要打水满缸……”      扫院子、打水满缸都是群众纪律,过去部队走到哪里,都要这样做,邓 政委过去也一直是这样强调,可现在,王近山有些不解。但邓政委还在继续 
…………………………………………………………… Page 85……………………………………………………………

指示: “破烂装具可以丢一点子,要撤得仓促些!”      王近山是位老红军,是我军的一员猛将。虽然他知道邓政委从来是说一 不二的,可现在的这个指示,他心中并不完全明瞭,于是复述着首长的指示:  “破烂装备应该轻装,撤得镇静一些。”      王近山的复述立即被邓小平打断了, “不,你没有完全明白我的意 思……”电话中,更清晰地传来邓政委相当明确、简洁的话语, “不光轻装 物品,背包也可扔它几个!撤得要慌忙一点,要立即出发!”      听了邓政委的指示,王近山心里直犯嘀咕,首长这是怎么啦,他可从来 不说这一类话: “要仓促一些,要慌一些!破烂装具可以丢一点子,背包也 可扔掉几个……撤退不是要镇静,而是要慌忙一点……”       “这,莫非是……”王近山司令员想到这里,用拳头猛击一下自己的太 阳穴, “兵不厌诈,这是诱敌深入啊!”根据邓政委几句话的提醒,王近山 心领神会,他立即下令转移,并叫人扔下一些背包,甚至把几匹伤老病马, 连鞍鞯都不解,就散放在大路上。      邓小平用的果然是 “示形于敌,诱其深入”之计。原来他对敌人作过透 彻分析:蒋介石派刘峙指挥进攻的东路这把蟹钳,是敌人的主力,战斗力较 强;而西路之敌较弱。寻歼弱敌,自然先打西路。西路敌人中又只有赵锡田 的国民党整三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他都是杂牌。整三师如遭打击,杂 牌不会真心驰援;加之整三师是从追击我中原部队中途奉调回来,是疲惫之 师,又急于立功。所以,打整三师是刘、邓下定了的决心。      可笑的是整三师师长赵锡田不知就里,见我军战马都撇弃,就估计我军 是慌张逃窜。于是,好大喜功的赵师长像吞到香饵的鳌鱼,摇头摆尾地上钩 了,他胸有成竹地咬住我军死追不舍,终于与敌整四十七师断了联系,完全 钻进了刘邓为他安排的口袋阵。      刘、邓集中三、六、七主力纵队,突然在大小杨湖地区向敌整三师发动 进攻,而且打击的目标首先是敌人的指挥系统。邓小平政委给王近山司令员 打电话说: “王近山同志,这一仗打得好,咱就在冀鲁豫站住脚,打不好, 就背包袱回太行!回去告诉毛主席,他给的任务我们没有完成。大杨湖拿得 下来拿不下来?拿不下来就把部队撤下来!”      邓政委向来主张实干,他决不让人对他说空话,他要求指挥员尤其是高 级指挥员极严,最讲究的是实事求是,为了战争的胜利,要讲真话,一就是 一,二就是二。打得下来,就打下来;打不下来,就是打不下来。行就是行, 不行就是不行。全野战军中,谁都知道,邓小平政委有句著名的战斗格言:  “不敢白刃格斗算不了优秀部队,不能制胜强敌是无能的指挥员。”所以, 他平时要求从严从难训练部队,掌握过硬本领,培养顽强作风,打起仗来部 队就能吃大苦耐大劳,敢打敢拼,能打硬仗、恶仗。      王近山从邓小平的电话中惦出了分量,话虽不多,却重如千钩。当时大 小杨湖的战斗确实打得很艰苦,敌人在飞机、坦克的掩护下竭力进行反扑。 敌人被我包围后,急忙求援,我军既要集中精力歼敌,又得阻止各路敌人向 中心靠拢。激战已经进行了两夭并呈胶着状态,在此时,如果我军对大小杨 湖作战久攻不下,待敌援兵一到,胜仗就会变成败仗。      王近山放下邓小平的电话后,立即采取紧急措施,重新组织队形,认真 选择了突破口,调整了主攻旅的部署,而且把身边的炊事员、饲养员及机关 人员统统用来补充战斗连。他说他是拿出了 “烧床铺草”的精神,也就是拼 
…………………………………………………………… Page 86……………………………………………………………

老命的精神,要踉敌人决一死战。      正当双方打得精疲力竭时,王近山给部队增添了新力量,赵锡田终于支 持不住了……      大小杨湖的激战结束了。这一仗消灭了敌整三师,又歼灭了敌四十七师, 共歼敌4个旅1。7万余人,生俘了整三师师长赵锡田中将及以下官兵1。3万 多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毛泽东主席在9月7日特给刘、邓电报,说“庆祝你们歼灭第三师的大 胜利,望传令全军嘉奖。”                              避实击虚缴获榴弹炮      定陶战役的失败,并没有使蒋介石的头脑清醒,相反却使他更加疯狂地 向解放区进攻。      1946年9月中旬,蒋军嫡系部队新五军、整十一师等部,沿菏 (泽)巨  (野)公路,分路向解放区进犯。新五军和整十一师是国民党的五大主力军 队,被称为 “王牌”军。在华东、中原战场上,他们自诩为一贯串演主角。      在王敬久的统一指挥下,新五军,整十一师抱着与刘、邓主力决战的疯 狂气焰;直犯巨野、嘉祥。当他们发觉刘、邓之军正在这里,而且侦知我军 正在郓城西南地区填水沟、拆土围,发动群众准备干粮,还在大批动员担架 的时候,王敬久真是喜出望外,认为他真要建立赫赫战功了。他哪里知道, 他已经中了邓小平政委的 “正面对敌”的诱军之计。      刘伯承和邓小平指挥作战向来主张机动作战,在运动中歼敌,主张用机 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趋利避害地歼灭敌人,决不打 “牛抵角”战术,不打消 耗战。他们经常告诫自己的部队指战员,不要打那些得不偿失的赔本仗。他 们强调打仗要 “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攻其所必退,歼其退者”,主张用  “围三阙一”的战法,部署口袋阵歼敌。不去迷惑调动敌人,是不明智的。      在与敌主力 “王牌”军的决战中,邓小平政委身挑重担,亲自率领主力 纵队,牵着王敬久的鼻子转。也就是说,我军在王敬久指挥的新五军、整十 一师的正面,扬言与敌决战,实际上只是迷惑钳制敌人主力兵团的兵力;而 我军主力纵队二、三、六纵队则从郓城、巨野向濮阳地区开进。      当主力纵队到达鄄城东北,发现刘广信率一一九旅和榴弹炮团急进。刘 伯承立即给部队布置夺炮任务。他说: “要大胆穿插,不要跟路遇的敌人纠 缠!”刘司令员指着敌人阵地的空隙,对我军指挥员说: “我非常欣赏邓政 委的这句话,他常常说 ‘有所不取,才能有所取!’你们要敢于甩开面前的 敌人,由别的部队去对付!”      按照刘、邓的命令,我军神勇健儿,直插敌人阵地,摸到敌人的火炮阵 地上来。敌一一九旅旅长刘广信率领的三个步兵团和国民党国防部炮兵十 团,立即陷于一片混乱之中。我军迅速发起攻击,敌立即向南京呼救。这些 榴弹炮是美国最新援助的,蒋介石生怕把炮丢掉,就亲自颁发手令,要保住 大炮,他的指令是 “人炮俱存”。战斗打了一天一夜,眼看这些大炮要丢, 蒋介石又命令 “人存炮亡”。因为这些掌握炮兵技术的人。是刚从美国受了 训练回来的;炮丢了还可以再要,人死了就活不成了。在刘、邓的英明指挥 下,战斗不到48小时,毙伤敌人3000人;刘广信旅长以下5500余人被俘, 8门最新式的大炮全部落入我手。 
…………………………………………………………… Page 87……………………………………………………………

     国民党一一九旅旅长刘广信打了败仗,成为俘虏后,对刘、邓的指挥十 分敬佩。他说:“王敬久声称他抓住了共军的主力,结果反而中了诱军之计。 我奉蒋介石的命令,乘虚而入,结果遇到的才是刘、邓主力。刘、邓用兵如 此妙算,当然会收奇异之效。”      战争本来就是一个极不确定的领域,行动中充满着偶然性。王敬久率领 的“王牌”嫡系部队,不少是美械装备的。当他所率领的8个师24个旅一齐 出动时,王敬久表现得踌躇满志,趾高气扬,大有不可一世之感。他声称, 他要得的是寻歼刘、邓主力的大功。      然而,王敬久肚皮里有些什么名堂,早被刘、邓首长摸得透透的,于是 针锋相对,来了个诱敌深入之计,平沟恤、拆土围、磨面粉、备干粮,这正 是给王敬久送信,让他相信,我军主力准备与其决战,让他再 “高兴”一阵 子。      但是,当王敬久带着他的 “王牌”部队来到会战地点时,我军早已无影 无踪了。王敬久这才感到事情有些不妙,刘、邓主力早已甩开了他,而鄄城 方向,刘广信给刘、邓首长送来的却是数千名俘虏兵和8门崭新的美国刚送 来的美制新式榴弹炮。      这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