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邓 小 平军事谋略-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伯承欣然赋诗:“大军 报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问;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      刘、邓大军渡过黄河后,至此已经过27天的连续作战,以15个旅的兵 力,共歼敌4个整编师及9。5个旅,约6。5万人,活捉中将、少将衔师长、 副师长4名,缴获大量军用物资和各种火炮872门。      刘、邓大军,好似一把出鞘的利剑,彻底打乱了敌军的战略部署,打开 了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南大门。中共中央和解放区军民热烈庆贺,欢呼晋冀鲁 豫野战军突破敌人黄河防线,转出外线作战,获得鲁西南大捷的非凡胜利。 新华社在7月31日发表的题为《祝鲁西大捷》的社论中说:“鲁西大捷答复 了蒋介石的总动员令;鲁西大捷答复了蒋介石的重点进攻:鲁西大捷答复了 蒋介石的黄河阴谋;鲁西大捷答复了蒋介石的无耻造谣;鲁西胜利并显现了 南线反攻的伟大远景。”                            邓政委作出的光辉榜样      当邓小平和刘怕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南一个接一个的捷报频传之 时,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胜利,这是每个指战员奋力追求的。但 “胜利”却是试金石,在它的面 前,有的人经受了考验,继续前进,取得更大的胜利;有的人沾沾自喜,自 我陶醉,忘乎所以,影响了自己的进步。      刘、邓大军中有一个团的团长和政委两人都是能征善战的虎将,可就是 有个在打完仗之后一定要争个你高我低的毛病,结果常常弄得面红耳赤,互 不服气,时间长了,两个人心中的小疙瘩变成了大疙瘩。有一次,两个人都 找机关的同志,要求约刘、邓首长当面评理,好分个你是我非。      说来也巧。晋冀鲁豫野战军机关的同志们正在谈论着刘、邓首长之间肝 胆相照、同甘共苦、通力合作、亲同手足的感人事迹。      邓小平政委比刘伯承司令员年轻好几岁,他总是把刘司令员当兄长那样 尊敬。刘司令员也同样尊敬邓政委。每当邓政委出征时,不论是酷热的盛夏, 还是严寒的冬天,刘司令员总是要步行送上一程又一程,再三叮嘱邓政委身 边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时刻照顾好邓政委的生活与安全;分手后,总是直到 目送邓政委身影消失了才转身回返。     有一次,部队要过黄泛区,天上有敌机轰炸,脚下是没膝深的烂泥,行 走十分困难,邓政委就搀着刘司令员,顺利地涉过了几十里路的“水乡泽国”。     有位干部还追忆起1942年参加刘司令员50大寿祝寿大会时的情景,说 
…………………………………………………………… Page 103……………………………………………………………

在那次大会上,邓政委的祝词真是讲得棒极了。记得邓政委是这样说的:“…… 我们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我们之间的感情是很融洽的,工作关系是非 常协调的。我们偶尔也有争论,但从来没有哪个固执己见,那个意见比较对, 就一致去做。我们每每听到某些同志对上下、对同级发生意见之争,遇事总 以为自己对,人家不对,总想压倒别人,提高自己,一味逞英雄,充山大王, 结果弄出错误,害党误事。假如这些同志以国家、人民和党的利益为出发点, 而不以个人荣誉、地位为出发点,那又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伯承同志便 是不断以这样的精神去说服教育同志的。”      ……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机关的同志们所讲的关于邓小平、刘伯承的这些 故事,好像专为讲给他俩听似的。其实,是大家发自内心的赞美,是颂扬我 军领导亲密无间的光荣传统。当他俩来到作战室去参加一次会议时,更被里 面发生的事情惊呆了:邓政委和刘司令员正在一张大地图前运筹着作战计 划,亲切地切磋战术。刘司令员认真地听取邓政委的见解,邓政委不断地点 头赞许刘司令员的真知的见。看到他们这种默契配合,亲如兄弟的场面,使 这两位同志都受到了震动。      团以上干部会议开始了。刘司令员在报告中,开宗明义向大家讲了许多  “骄兵必情,情兵必败”的道理。接着,邓政委作了几个月来作战经验的报 告。      鲁南的盛夏季节,太阳像团大火球,蒸烤着大地。炽热的气团不时地向 人们袭来,每个人的毛孔里都向外渗着晶亮的汗珠。当邓政委用毛巾擦汗的 时候。刘司令员亲自倒了一杯凉开水,递到邓政委手里……      坐在前排的那两位团长、政委,被刘司令员的举动感动得自愧不已。这 时,团长悄悄地扭过身子,看了政委一眼,趁人不注意的时候,又用胳膊碰 了碰政委,两人不约而同地相视一笑。      会议结束了,团长拉着政委的手,大声他说: “我说伙计,看看刘、邓 首长,真把我羞死了。咱们还闹个啥劲儿哟,得好好向首长们学习!回去, 我先检讨!”       “不!我应该先作检讨!”政委说。      就在他俩争着检讨的时候,一位知情的同志走过来风趣地说: “你们不 是要找刘、邓首长评个高低吗?走吧,现在就去!”       “不找了!不找了!首长们已经用实际行动帮我们解决了思想问题。” 说完,两个人都尴尬地笑了。 
…………………………………………………………… Page 104……………………………………………………………

                    十一、千里跃进,钢锋直抵大别山      把战争引向国民党深远后方,这是党中央、毛主席的伟大战略方针。晋 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几万人在刘伯承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的率领下,在取得鲁 西南战役胜利后,千里跃进大别山,实现了这一伟大的战略方针。                       蒋介石要炸黄河,邓小平已经走了      蒋介百不甘心于鲁西南的失败,他宣布撤掉王敬久前线指挥的职务,任 命王仲廉为鲁西南前线总指挥,又纠集起原来鲁西南和新调来的5个集团军 共30个旅的庞大兵力,分 5路向郓城、巨野地区的我军实行分进合击,妄图 歼灭我军的主力于陇海路和黄河之间,或把我军逐回黄河以北,以堵塞被刘、 邓打开的缺口。      为战胜“共军”,蒋介石决心使用一切手段。他让人炮制了一篇所谓《黄 河归故势在必行》的文章,刊登在报纸上;又要求把黄河的水位、险情、“共 军”动态等情况 “天天”向他报告。当这张来自于敌方的报纸传到邓小平手 中时,他仔细地读了那篇文章……       “什么‘黄河归故势在必行’?什么黄河水利专家?”邓小平把敌人的 报纸往桌上一扔,说: “这是国民党军队想再次扒开黄河堤口,水淹我军。 这报道只不过是敌人放出来探测世界舆论的气球而已!写文章的人也不是什 么水利专家,他是水战专家,正是蒋介石他自己!”      刘伯承很赞成邓小平的分析。他说: “是这样的,一点不错!战争既讲 天时,又讲地利,既讲时间因素,又讲战场上的地理条件。连日大雨倾盆, 黄河水位猛涨,我军正在黄河边上作战,蒋介石当然想调用他这足抵40万大 军的黄水来参加作战!这是需要我们认真加以对付的!”      此时,大雨正在渐渐沥沥地下着,直下得沟平沟满。黄河从阿城到东明 一段河堤,有的地方堤势很险,水位极高,河堤比村庄的屋脊高得多,河水 滚滚,奔腾咆哮,听着像半空推过雷车。洪峰一个又一个,河堤岌岌可危。      吃了许多败仗的蒋介石,确实已经制订了如此 “奇谋”,随时准备用飞 机投下炸弹决堤放水,想用洪水助他一臂之力。      刘伯承一边指挥着冀鲁豫军区的地方部队和沿堤数万人民群众守堤护 堤,一边要李达参谋长在地图上寻找几个最近的高地,作好一旦河堤被掘, 便由军队掩护群众逃到高地上去的准备。他还派出 “水哨”,把黄河岸边的 水位变化情况随时报告指挥部。      邓小平挽起裤脚,两只腿放在半尺深的泥水里。他伏在一张旧方桌上, 字斟句酌地修改着揭露蒋介石企图决开黄河堤口、淹没我冀鲁豫军民的滔天 罪行的文稿。邓小平写道: “蒋介石的罪恶打算是,只要把黄河大堤炸开, 让黄水像猛兽般出笼,我军十数万人马将不战自溃,即使在高地上,还剩下 一点部队,等洪水退尽之后,他们将发现自己已不是在河南而是被隔在黄河 以北,因为河道已经归故了……如果蒋介石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决开黄河大 堤,使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付之汪洋,他要对这一滔天罪行负责,他将永远 逃脱不了人民对他严厉的惩罚!”      大雨滂沱,刘、邓忧心如焚!他们在忧国忧民忧我军,一旦黄河决堤, 堤南的数百万人民,何以得救?一旦河堤炸塌。这十数万军队,向哪里转移? 
…………………………………………………………… Page 105……………………………………………………………

想到这里,刘、邓进行了紧急磋商。按照原订计划,是准备再多打几仗,多 消灭敌人几个旅,以减少跃进中的阻力的。这个行动计划已经中央批准。而 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      刘伯承说: “我考虑要马上行动……”      邓小平说: “突然早走,敌人猝不及防!”      刘伯承说: “正是这个道理!要趁敌人合击未成……”      邓小平说:“因为进军本身就能粉碎敌人的合击!多消灭敌人两三个旅, 对大局无所影响,多调动和吸引几十个旅,就会扭转整个战局!”      刘伯承无比喜悦他说: “正是这个道理!你我简直是不谋而合。我建议 停止休整,马上行动。”      邓小平说: “现在就立即发报请示。”      电报发出只有3个小时,中央军委即回电完全赞成刘、邓意见,复电批 准刘、邓的决定:不是8月15日开始这一行动。而是提前到8月7日开始千 里跃进大别山的这一壮举。      刘、邓大军在悄悄地行动。      蒋介石仍在打他的如意算盘,只要炸开河堤让黄水归故,刘、邓大军就 无处可逃。只要把突过黄河的刘、邓军除掉,在陕北、山东继续重点战略进 攻,国民党军仍然可以操持胜券。想到这里,他下了狠心,即便冒天下之大 不韪,受国人的唾骂, “黄河归故”的战略也是势在必行的。所以,雨下得 越大,蒋介石心中就越来越高兴。      8月9日,正是周末,蒋介石从开封小教堂做完早祈祷,回到行辕,即 命令B29重型轰炸机队起飞,到黄河最险要的地方去投弹炸堤。然而,突然 传来情报:”共军”已离开河堤,去向不明……                            10天后,蒋介石大梦才醒      刘、邓大军的突然行动,给蒋介石造成了一个不小的错觉。他以为是他 的大军压境, “共军”既不敢和他再战,又因连日暴雨,黄河水势更猛而不 能北渡,遂只好南逃。他的结论是:”共军溃不成军,向南流窜。”根据这 个结论,他的行动计划就是一个 “追”。      然而,刘、邓的部署是相当成功的。8月7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的 各路人马即迅速突过当面蒋军的含击阵势,于 11日胜利跨过陇海路,将蒋军 主力甩在陇海路北。      在野战军跨过陇海路,向蒋军辽阔空虚的战略纵深疾进的途中,最突出 的困难是野战军主力必须在蒋军20个旅的紧追之下,尽量争取时间,尽快渡 过黄泛区、沙河、汝河和淮河这 “四道水”。      在大别山的老百姓中,至今还流传着不少有关刘、邓大军渡 “四道水” 的神话:有人说是老天有眼,在8月里就下了棉花疙瘩一样大的雪,河上都 结了冰,解放军就是踏着冰过来的;有人说解放军每人都身背一个葫芦,是 飘过河来的;也有人说是突然起了一阵大黄风,把刘伯承、邓小平的几十万 大军刮到了大别山。这些传说,反映出人民群众对解放军英勇善战的钦佩和 敬仰。事实上并没下什么雪,也没背什么葫芦,更没刮什么风,晋冀鲁豫野 战军指战员是在刘伯承和邓小平的指挥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攻势,战 胜了蒋军的围追堵截,硬是用渡船或徒涉闯过来的。 
…………………………………………………………… Page 106……………………………………………………………

     所谓“黄泛区”,是指蒋介石在1938年6月下令在花园口、中牟赵口决 开黄河大堤,吞没了30多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后,每逢黄河涨水,这个地区就 要遭殃,故被人们称为 “黄泛区”。这时,黄泛区虽然已经成了“死水”, 但仍是一片 “汪洋”,除了隐约可见的一些倒塌房屋的残痕,和偶尔在空中 飞过的几只野鸭外,再也没有什么东西了。      蒋介石因为错误地把刘、邓大军跨过陇海路,向蒋军辽阔空虚的战略纵 深疾进的行动,判断为在其重兵的逼迫下,既不能北渡,也不敢再战,只能 南退,所以只以极少数兵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