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邓 小 平军事谋略-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起草了一份给牺盟总会的电报,陈 述了事情的经过,并让他们转致阎锡山。同时将刘释放,并且加强了侦察、 警戒,做好了战斗准备。      正当阎锡山同其部下王靖国、陈长捷连夜商量 “报复”八路军时,牺盟 总会牛荫冠同志拿着电报来见阎锡山。电报的内容是孝义县长刘怀伟擅离职 守,在日军尚未侵入孝义之前就惊慌逃走,并把枪支武器扔到井里,不让我 们武装迎敌。虽几经劝说,仍不肯留下。为响应阎司令长官 “守土抗战”的 号召,我们不得已将枪支、公款留下,放走了刘怀伟……阎锡山看完电报, 一声不吭了。牛荫冠等同志趁势解释:牺盟会特派员留下枪支武器,坚持“守 土抗战”是对的,事情不是八路军干的,和人家无关,闹起来反而缺了理。      那时候,阎锡山的县、区长,闻到日军快打来的风声就逃跑,使军队得 不到当地政府的支持,因此,军队骂他们是 “逃跑政府”。阎锡山对此也很 痛恨,恨他们不争气,不给他 “守土抗战”。现在碰到的又是牺盟会上交公 款,主要是大烟土。曹诚同志赶着牛车亲自送去,阎也就不再纠缠了。                             从统一战线的大局出发      邓小平同志巧收了平遥、孝义县政府的枪支后,立即由总部抽派干部组 建了 “八路军晋西游击支队”,并且发了军衣、臂章。这是孝义县的第一支 抗日武装。      支队组建后,分别成立了孝义、平遥两个游击队。平遥游击队按照邓小 平、傅钟同志的指示,立即开回平遥扩展武装,很快便发展了几百人,交给 了八路军特务团。孝义游击队在孝义活动不到两个月,也发展了四五百人; 编了三个中队,孝义游击队从队长到各中队长、指导员,都是从总部抽调的。 因此,游击队的建设、训练,都是按照八路军的一整套办法进行的。      不久,顽固派指控牺盟特派员把发展的武装编入了八路军等等。邓小平 同志闻讯,便立即通知曹诚,将部队改名为 “牺盟晋西游击支队”。开始, 大家都不愿意改,在支队工作的红军同志更不同意,小平同志耐心地作了不 少说服工作,要求大家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大局出发,人们的思想才转过 弯来。      在孝义,乃至晋西的抗战史上,流传着这支部队的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 故事,而邓小平同志指导组建 “牺盟晋西游击支队”的事迹,正是这部英雄 史实的源头。                        铁打的钢铸的和泥捏的木头刻的      平遥游击队一到下堡即开始整训。这时,不仅孝义县、祁县等县的县长 
…………………………………………………………… Page 12……………………………………………………………

带队逃到了下堡,汾阳、文水、交城等县的县长,也各带一些人转移到了下 堡。把下堡搞得人心惶惶。      不久,传来消息:随营学校发现有人给阎锡山打电话告了牺盟会的状, 阎锡山要派队伍来 “围剿”。      情况紧张起来。小平同志镇定自若。要随营学校在兑九峪设警戒线,在 下堡实行戒严。当夜,下堡镇各路口都有了八路军的岗哨,外面的人可以进 村,出村的人要盘查,防止各逃亡县政府的人员逃跑。第二天大清早,嘹亮 的军号声响彻山野,家家户户可以听到八路军在山坡谷场上出操的口令声和 雄壮的歌声。逃亡县长们给下堡带来的惊恐、混乱,他们的密谋和邪念,好 像都被赶跑了,震住了!整个下堡静悄悄的,街上的空气仿佛也清新了许多。      由于阎锡山对这里的县长们有令,日军来了可以撤出县城,不能离开本 县,要 “守土抗战”。现在这些县长们大都离开了本县,尽管想了种种诡计 和老百姓作对,八路军一戒严,他们成了笼子里的鸟,飞不到哪里去。于是, 立即组织力量,部署行动,带领孝义县牺盟会干部,对不听劝告的县长、警 察局长分头采取措施,收缴了他们的枪支、弹药。孝义县游击队迅速得到壮 大。小平同志也立即给他们派去了红军干部,使之成了与平遥县游击队并肩 战斗的又一支党的武装力量。      逃亡县长们的武器被收缴之后,小平同志接到了省里牺盟总会同志查问 情况的电报,说是有人向阎锡山告发李文炯、曹诚 (孝义县牺盟会特派员) 叛变,投降了八路军。这当然是诬告。但为了维护统一战线的正常局面,小 平同志要曹诚、李文炯同志去大麦郊一趟,主动向阎锡山讲明反逃亡斗争的 事实真相。他对曹、李二人说,你们反对逃亡,收取武器坚持抗战,正大光 明,要理直气壮地进行说理斗争;万一有风险,被扣留,党一定营救你们。 然而,两个人出发不久,又接到报告,阎锡山已在两天前撤高大麦郊往吉县、 临汾方向去了。小平同志立刻要人去追曹诚、李文炯,接他们安全回来。      过半夜了;小平同志还在等着曹诚、李文炯。直到凌晨两点钟,骑兵通 信员和他们回到了下堡,小平同志才如释重负。间过他们情况后,亲自把他 们安顿在机要室的炕上休息。      第二天,小平同志为了保持党在政治上的主动地位,回击反动分子的诬 告和挑衅,动手代李文炯、曹诚起草电报,向阎锡山揭露平遥、孝义县等县 长,擅离职守,弃地逃跑,把枪支扔到井里不给游击队,引起公愤而被收缴 武器的经过,并要宣传部的同志在文字、修辞上帮助推敲、加工。此后,电 报中表明牺盟会斗志的句子:日寇入境,我们 “有必死之决心,无逃跑之余 地”,很快在干部、群众中流传开来。人们盛赞 “八路 军的干部是铁打的 钢铸的,阎锡山的官儿是泥捏的木头刻的”。                                 给新战士以荣耀      早在晋北时,总部就给邓小平同志所率的直属队分配了扩军1000人的任 务,并且在指示中明确提到:尽量运用 “动委会”的组织纲领,拟定实行合 理负担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方法,解决扩大部队的问题。所以不论去煤矿区的 还是农村。城镇的同志,开展各项工作,都注意了抓紧动员青年参加八路军。 小平同志到一些村子巡视,检查工作,对新兵的动员,给了很大关怀,想了 许多办法,给新战士以荣耀,解决军属的实际困难,提高群众参军的决心和 
…………………………………………………………… Page 13……………………………………………………………

勇气。      当时,群众对八路军的崇高信赖,十分感人。各村都希望八路军去驻, 白天,可挡住国民党败军的骚扰;夜间,土匪不敢进村子。所以群众见到八 路军,都抢着往自己家里拉;八路军住在谁家,房东感到荣耀,引以自豪。 然而,谁家有人参军,不仅有光荣牌匾挂在大门口,家长还被八路军请去会 餐 (尽管饭菜很平常),这被视为极大的荣耀。新兵走以前,家里困苦的发 给安家费,救济金;新兵出发时,青救会、妇救会给他们戴光荣花,敲锣打 鼓,搞得热火朝天!这样扩军,是群众从来没见过的。人们说,这才真显得 军民是一家啊!正因为如此,仅孝义县,不到两个月,竟有3000名青年走进 了八路军行列,有的补充到主力部队,有整整一个营编入了总部特务团,还 有几百人成了刚刚建立的总部炮兵团的底子。邓小平同志专门为此写了 (动 员新兵及新兵政治工作)的文章,刊发于 《前线)杂志上。他不仅高度赞扬 了 “妻子送丈夫,父母送儿子,哥哥送兄弟参加军队的新模范”,还热情鼓 舞万千新战士在艰苦斗争中健康成长。      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的工作,是在群众中发现积极分子后着手进行的, 由于时间短,数量不多。但在此时,1936年各县参加红军东征部队的优秀青 年党员,有一些被派了回来,成了当地建党骨干。小平同志回总部后,他所 组织的传播党的知识的小型的新党员训练班仍在下堡继续办。后来,把新党 员的组织关系交给了地方党委。      1937年底,邓小平同志所率的直属部队结束工作,离开下堡,返回总部。 返回前,一一五师的一队骑兵——司令部看地形的参谋、侦察人员,到了孝 义县。第二年2月,日军南进,这里沦为敌占区,3月14—19日,一一五师 的主力在午城。井沟接连歼敌1000余人,灭了日军的威风。四五月,杨尚昆 同志率领对外称为 “总政后梯队”的北方局,到达弹房头,领导成立了晋西 南区党委。毛泽东同志随即为区党委的报纸《五日时事》书写了报头。此后, 晋南军民在沉重打击日军的同时,还为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安全作出了贡献。 他们在短短时日里取得的成绩,对于前一段小平同志率领大家进行的工作, 自然是最实际的合格的检验。      1938年1月中旬,小平同志担任一二九师政委,离开八路军政治部。他 担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几个月是令人难忘的。他为保证八路军在伟大 历史转折关头贯彻党的政治纲领,在民族革命战争中开始新的发展,呕心沥 血,雷厉风行,做了大量的奠基、开拓性的工作。他在八路军政治工作上创 设的业绩,他的坚强品格和思想、作风,在此后八路军 (前方)政治部,即 八路军野战政治部的工作中,有深远影响。 
…………………………………………………………… Page 14……………………………………………………………

                    二、初上太行,邓主任改任师政委                       一二九师师长是赫赫有名的刘伯承      1938年1月7日,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在洪洞参加了北方局和八 路军总部召开的中央军委华北军分区会议后,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到八路 军一二九师担任政治委员。      一二九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它的师长就是赫赫 有名的前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      一二九师系根据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的决定,于1937年8月由红军 第四方面军之第四、第三十一军和陕北红军第二十九、第三十军、独立第一 至第四团,第十五军团骑兵团等部组成。全师共1。3万人。      改编之初,这1。3万人中还没有多少人见过刘伯承。但红军中没有人不 知道刘伯承的大名,有人称他为 “军中之神”,也有人称他为“战场上的魔 术师”。      改编那天,倾盆大雨,1。3万名军人直立于雨中,没有人动。45岁的刘 伯承身躯魁伟,走近部队,礼节性地挥挥手,冒雨登上阅兵台。他激昂的声 音铿锵有力: “日本鬼子要亡我国家,灭我种族,杀害我父母兄弟……我要 奋起抗战,决不动摇!”      刘伯承讲完后,徐向前宣布中央军委的命令: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辖一一五师、一二○师、一二九师三个师。一二九师 师长刘泊承,剧师长徐向前,参谋长倪志亮,政训处主任张浩,副主任宋任 穷;下辖三八五旅,旅长王宏坤;三八六旅,旅长陈赓。      改编之后,一二九师即由陕西富平县出发,东渡黄河,开赴山西抗日前 线。                        刘、邓初见面, “煮茶”论英雄      1938年 1月18日,邓小平来到山西省东部偏南,地处太行山脉东南段 的辽县西河头村。这里是一二九师的师部驻地。刘伯承去洛阳开会,直到 1 月27日才回到西河头村。等他回来时。新任一二九师政委的邓小平已召开了 全师营以上干部的政治工作会议。      邓小平是早在1931年就认识刘伯承的,并对刘伯承评价说:“初次见面, 他就给我留下忠厚、诚挚、和蔼的深刻印象。”      刘伯承和邓小平这两位亲密战友从1938年在一起并肩战斗起,一直亲密 合作,一个师长,一个政委,一个军事主管,一个政治主管,就这么搭档一 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1年。他们作为统率一支战略方面军的司令 员与政治委员能够紧密合作,长期共事达13年之久,这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军 队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刘伯承生于1892年,邓小平生于1904年,刘伯承 长邓小平12岁,他们两人都属龙,且都同时出生于嗜吃辣椒的四川,在长期 的革命斗争中,刘伯承和邓小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邓小平说过,他与刘伯承之间“感情非常融洽,工作非常协调”。又说:  “我比他小十多岁,性格爱好也不尽相同,但合作得很好。人们习惯地把‘刘 邓’连在一起,在我们两人心里,也觉得彼此很难分开。同伯承一起共事, 
…………………………………………………………… Page 15……………………………………………………………

一起打仗,我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正是因为刘伯承、邓小平之间的亲密合作,才产生了后来在中国历史上 最有影响的 “刘邓大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