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金刚经讲录-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空则离相无住,妙有则广修善法。这样互摄互含,无所障碍,般若无住的妙用,于此可谓彰显无余矣!这下面再说个譬喻,帮助我们解悟。

戊二、以喻助解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闇,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这段经文就是告诉我们,为什么不要住一切法而行布施。因为‘心住于法’就是心住于布施法上,就著了布施相;若心住于六尘之法,则著了六尘之相,这样真心又会安不下来。因此,一切法,都不要住著。所以说:‘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要知道,心若有所住,则被物所转,就不能三轮体空,在布施上,会牵引出爱憎之缘,就不能安住于‘无实’‘无虚’的平等大慧中,就不能得到般若为导的无住妙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必生我等四相,这样只成为有漏的福报而已。故说:‘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这就譬如有人,进入黑暗‘住相’的屋子,想取种种‘无漏’的珍宝,但不能看见。你是发菩提心的菩萨,不去行布施,就不能广积功德,庄严成佛的因地,所以你一定要去行布施。那么,要怎样修才能得到无漏无量的福德呢?在第四分上告诉我们,为什么布施的福德,会相等于十方虚空,不可称量的大福德呢?就是他‘不住相,而行布施’,才能得到那么多的福德。如果你一住相呀?你用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宝布施;或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到最后也还是有个数目字,那都不能算多。不住相的布施,却不一样当下就尽虚空、遍法界,就像尽虚空、遍法界那样,不可称、不可量,那种的福德才真正可称为‘多’。下面就告诉我们,应该要顺著不住相布施,才是真实的修成功德。‘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就是指不住一切法而去行布施的,无住修行者。他这种无住修行的功德,能灭住相之执,又能降伏妄心,安住真心,妙不可言。‘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譬如山河大地,在‘日光明照’之下,种种的万物万象,种种的色相,凡是有眼睛的人,都可以看到。这是比喻无住修行者,因内有智慧光明,明照心地,故能无住行施,因此一切无漏功德,都了然在般若心中。

丙三、显示经功(分四)
丁一、分门略显(分三)
戊一、显示自持功德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当来之世’就是指未来世,尤其是指到末法时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假使有善根的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受持金刚经的义理,读诵其经文,这就是自利的功德,‘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如来是得到大智慧的人,如来的眼能够见到您,如来的心能够知道您,其中‘即为如来’之‘为’字,心印疏上解释为‘得’,就是得到。‘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这部金刚经,您能够受持其义,读诵其文,一定能得到无量无边的功德。

我们受持金刚经的义理,就是要把经中的道理了解清楚,这样你才可以随文作观,来引导修行;这样的修行,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般若妙理,就会湛然现前,如此的修行,功德将是无量无边的;这种修持就比那个单诵金刚经,而不了解经中道理的人,所得的功德,是多得不可同日而语的。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戊二、校量闻经功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

这段经文是较量得闻金刚经的功德。今先解释‘初日分’‘中日分’‘后日分’这是梵语。经文上把一日分成三分,‘初日分’指早晨,‘中日分’指中午,‘后日分’指晚上。今解释经文:须菩提!假使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一日之中,早晨以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中午又以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晚上也以恒河沙数的身命布施;如此身命布施经过百千万亿劫之久,每天在这三个时分中,皆如此布施,这种福德就难以计算了。但是如果有人,得闻金刚经,生了清净信心,而深信不疑,不违逆的去信受奉行,这种闻经生信的福德,胜过前面以身命布施的福德。这是出自佛金口所说,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这么的较量,绝对是正确、真实、无误的。

戊三、况显兼说功德

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你听了金刚经,能生清净心,听到那里,信到那里,不起疑惑,不起不信违逆之心,你这种听经所得到的福德,尚且就胜过前面以无量身命布施的福德。何况,你又能书写、读诵,为他人解说此经的义理。在‘法华经’,‘法师品’上说:有五种法师,一者书写的法师,二者受持的法师,三者读经的法师,四者诵经的法师,五者解说的法师。书写的法师,是个什么样的法师呢?因为古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释迦佛在世的时候,还没有印刷术,所以佛经都是书写的;以书写经典的方式,把经典流通广布。这个书写的法师,就是流通经典的法师。这种书写经典流通,也是一种修行,以现在来说,你发心印金刚经流通,就等于书写经典一样。如果你写的字体很好,又很工整,别人看见你的字,就生欢喜心,你这个字写得特别好,有艺术价值,也可以引导众生,听金刚经。你能书写这部金刚经流通,又能受持金刚经的义理,读诵其文,又为他人解说此经的义理。这样不但自己能明心见性,也能让他人明心见性,这样你所得的福德,就更远远地胜过前面以无量身命布施的福德。

丁二、释义详示(分四)
戊一、约教理显德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

‘以要言之’,就是最切要的说,‘是经’就是金刚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这句要是顺著中国的文字来解释,就是加重语气,实际都是大数目,‘不可思议’是个大数目,‘不可称量’、‘无边’也都是大数目,总而言之,这部经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戊二、约行果显德

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如来说法,是应机而说的。古德云:‘说法不应机,犹如闲言语。’金刚经为什么‘受持、读诵、广为人说’,会产生那么大的无量功德呢?因为这部般若经是‘为发大乘者,为发最上乘者’而说的法门。因为大乘行者,最上乘行者,才是真正的在修成佛的因。发心很重要,心一发,一切行持都将随著这个发心而起修。楞严经云:‘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维摩诘所说经云:‘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所以才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随你发心的不同,你所解的道理就有所不同。金刚经属于大乘经典,你发了大乘心,你就是一个大乘行者;你发了最上乘的心,你就是一个最上乘的行者。这里有二个‘发’,一个是‘为发大乘者说’——这个大乘者,是指权教大乘。依教下所说,佛陀一代演教,总归纳为小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等五个教法的范围。权教大乘,正是始教所摄;始教中有二部,一为空宗,二为相宗;这个空宗就是般若空宗。金刚经属于般若部,这是对著始教空宗而说的,这正符合权教大乘法。金刚经也是‘为发最上乘者说’——这个最上乘就是实教大乘。实教大乘通于终教、顿教、圆教。因为金刚经不只是讲二谛的道理,他连中道第一义谛的道理都有。所以在解释那个三连句的时候,‘佛说第一波罗密,即非第一波罗密,是名第一波罗密。’如果用二谛的道理解释,就是‘为发大乘心’的弟子说。如果解释到中道第一义谛上,这种三谛的道理,就是‘为发实教的大乘菩萨’说的。顿教比终教更高一步,金刚经最高深的道理讲到顿教。因此中国禅宗的祖师,从四祖到五祖,从五祖到六祖,都用金刚经来印心。由此证明金刚经合乎中国顿教禅宗。另外新眼疏上,又说金刚经‘密通圆教’,因为他有中道第一义谛修行之法,所以才说他‘密通圆教’。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果你能依此经,如法的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发大乘心,发最上乘心,自利利他,如来心中会知道你这个人,如来眼中会见到你这个人。知道什么?见到什么呢?知道你,见到你,都能成就这‘不可计量,不可称数,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功德;这些功德你一定都能成就。‘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凡是‘受持、读诵、广为人说’的这个人,都叫‘如是人等’。这个人呀!‘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所说的法,就是无上、正等、正觉之法;你能自‘受持、读诵’又‘广为人说’,以此因缘,将能够引导一切众生,趣入成佛之道。因为般若为佛母,能出生‘一切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如来因‘般若波罗密’而成等正觉。如来成佛后,亦受持‘般若波罗密’。由此证实,‘受持、读诵、广为人说。’金刚经,等同续佛慧命,传播佛种,引度众生成佛。所以说你即是‘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按世间法上打个譬喻,你如果是个孝顺父母的好儿子,就能够荷担父亲的家业,你父亲所遗留的这个家业,你能挑起责任给他负担下来。你如果是佛的好弟子,就要把如来的家业荷担下来。如来的家业,是什么家业呢?就是‘利生为事业,弘法为家务。’如来出世,是为了要来弘法利生的。我们是佛的弟子,什么是我们的事业?什么是我们的家务呢?‘利生’是我们的事业,‘弘法’是我们的家务。你发心弘法,一定要受持经典的义理,读诵其文。你不能自利,又怎样去利人呢?你受持、读诵经典,一定要多多的深入经藏,多听佛法。对佛法一定要深信不疑,然后才能再进一步去发心弘扬佛法。你这样子做就能荷担如来家业,续佛慧命。这就如世间上的孝顺好儿子,父亲交给他的家务,他能够主持,并发扬光大,这才是尽到作儿子的责任。所以我们身为佛弟子,就应该负起责任,来担当起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家业,并加以宏扬。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著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为什么说,这个‘受持、读诵、广为人说。’金刚经的人,就是荷担如来的大乘家业,最上乘家业呢?因为‘乐小法’的人,他著了我等四相之见。‘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我等四相,前面讲过有三种。小乘中的声闻、缘觉,他已把‘我执’的四相空掉了;‘法执’的四相没有空。这里的四相,就是指著「法执’的四相。他没有空掉这个‘法执’的四相,因此你叫他去度众生,弘扬佛法,他不发心。‘即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你叫他听,他也不喜欢听。闻大乘经典,要深信不疑,须要有大乘善根的人,才能得闻。法华经上有明文记载,释迦如来,要开讲法华经,还没有讲,就先有五千退席,有五千个阿罗汉不要听。他们说:‘我们已经所作皆办,具诸佛法,还听啥?’都走了。‘好乐小法者’他闻都不来闻;不来闻此经典,又怎么能受持、读诵呢?他自己不能受持读诵,又怎么能为别人解说呢?所以‘好乐小法者’的人,对释迦佛‘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的金刚经,他闻都不闻,所以不能受持,亦不能为人解说。因此就可证明前面所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金刚经的这个人,他所得到的福德,是不可思议的;他就是荷担如来大乘家业的一个好弟子。这就证明‘好乐小法者’的人,做不到‘荷担如来阿耨多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