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同人)[红楼]板儿的科举之路-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年来西北的畜牧业发展的已经很有成效,只不过在中国,人们更加重视农业,擅长畜牧业的多半是少数民族,即便已经有所改善,但不重视畜牧业的思想依然活跃在很多读书人的心中。
如果让这种官员在朝中任职,对于朝廷的发展计划无异于是个阻碍,倒不如接着会试来宣扬朝廷的心意。
不得不说,大部分人的心思都是功利的,会试事关读书人的前程,会试会考的题目也会成为读书人关注的重点,即便心里不赞同朝廷的主意,也不得不为了前途而妥协。
至于朝堂上的大臣们也要为了子孙前途让路。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其他人或许是个难题,但是王玥在这点上还是很有信心的。
不说现代爆发般的信息让他了解到许多知识,即便是有时不经意间一闪而过的信息也在穿越金手指的加成下成为他的知识储备,而且现代从幼儿园到大学这二十多年的教育也不是白费的,他可是个文科生,当年论斤卖的文科试卷可不是白做的。
信笔由来,如同泉涌的思路在精心组织后被笔墨记在了试卷之上,越写越有信心,或许这一次考试比他想象的要容易一些。
第四道题总算不是与农业相关的题目了,讲的却是西南边境的战事。
原著里这时候差不多已经到了南安王战败被俘,南安太妃来贾府选择了探春作为和亲对象前往边疆,以迎救南安王的剧情。
也就是说按照剧情发展,这时候大齐跟南边的几个国家是有一场战争的,这一点,即便换了个皇帝,换了个朝代,也无可避免。
不过战争的结果自然是不一样的,大齐这回并没有战败,也不需要有女人去和亲来换取短暂的和平。
不过战胜之后究竟如何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成了一个问题,朝堂上的大臣们各执己见,有人觉得既然已经胜利,自然是携胜利之威,好让南边的那几个小国出出血,让他们知道谁厉害,日后不敢轻举妄动。
也有觉得大齐是□□上国,对待这些小国应该有风度,不但要将军队抓回来的俘虏放回去,还要好好赏赐一番,以德服人,彰显□□上国的风度。
除此之外,还有人觉得可以趁此开疆拓土,把西南那几个小国纳入大齐的国界,设置官府,将那几个国家的土地变成大齐的土地。
这几种意见争执不下,即便是皇帝也难以抉择,第二种意见当然不用听,皇帝可是天正帝一手教导出来的,他要是敢采纳这种意见,萧炎会气的再从现代穿越过来吧。
至于是第一种还是第三种,各有各的好处,也各有各的坏处,至今还没有定案。
将它放在会试的题目当中,也是考察一下读书人的意见,看看大家的意见如何,或许当中会有奇策,能够解决这件事的争论,也未可知呢。
第五道题是事关赋税的,虽然农业的税收还占据着大齐收入的大半边天,但是改革的目标是发展商业和工业,未来这两种税收会成为大齐朝的收入支柱。
现在这个阶段,这两种赋税的收入虽然还未成为国家的支柱,但是已经十分丰厚,朝堂上便有人开始提出要加收税务的想法。
这种想法一提出来,自然是有人同意,有人反对的。
保守派自然是支持这种想法的,重农抑商这种想法已经是刻在他们骨子里的,眼看着商业大盛,他们当然是想方设法的打压商业发展,以免动摇国本。
按理说,保守派反对的自然是改革派支持的。
不过在这件事情上,改革派也出现了分歧。
有人觉得商业已经发展到了这种程度,自然是他们开始收取红利的时候了,而且随着改革的日渐加深,对于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家的赋税总共就这么点,既要保证军队的需求,也要保证国家日常开支,还有留下周转的资金,以应对各种天灾人祸,突发事件,这种情况下,能够抽出来用于改革的资金就少上许多。
以至于许多改革都要缓慢推进,放慢步伐,改革派自然是希望有生之年能把改革推进完成的,在他们眼中,任何阻碍改革的事情都是要消除掉的,而任何东西都是可以拿来为改革牺牲的。
如果能够对商业加收税收,改革的步伐将会大大加快,为了改革,区区商业,牺牲一二也是应该的。
更何况如果改革事成,对于商业的促进是不容小觑的,为了长远的目标牺牲一点小利并不是不可接受,想必商人们是不会反对的。
不过能有这个思想觉悟的都是目光长远之人,大部分小商人当然是不愿意多交税的,而一些大商人也不愿意割让自己的利益。
那些小商人没有自己的势力,面对国家的政策,只能够忍气吞声,默默退步,但是大商人多半都在朝堂上有自己的人脉,有许多官员愿意为他们的利益发声。
至于另外一派人,则是担心一旦加收税收之后,会不会有人趁机收取苛捐杂税,平白增加百姓的负担,最后至于民怨沸腾,而造成改革的失败。
毕竟当年的王安石变法不就是因为这个吗,变法是好的,只是下面的人却用来谋取私利,以至于惹得百姓们不理解,朝堂之上有人反对,最后落到失败的境地。
各方有各方的顾虑,自然也无法达成出一个一致的结果来。
不过据徒晖所说,皇帝并不愿意增加税收,皇帝追求的是长远利益,他是希望能够借助改革,获取民心,也是为了大齐皇室的统治延长时间的,只是现在还没办法说服大臣们,以至于搁置下来。
而且皇帝是深知官僚的恶劣性的,一旦他开了这个口子,那些如同秃鹫一般的官僚能将他的政令玩出各种花样来,只为了牟取暴利。
他不能为了短时的利益葬送大齐的未来,没有钱,那就开源节流,总有法子撑过去的,更何况再等一等,他就有一笔钱入账了。
既然已经知道皇帝的心意,又有简在帝心的主考官出题,王玥当然不会走偏路,比起其他学生来,他已经占了很大的优势了。
最后一道题同样涉及到了农业,不过这道题虽然关系农业,却不过是披着农业的皮子罢了。
朝廷既然大力发展商业和工业,就已经预料过百姓们因为商业和工业带来的巨大利益放弃世代从事的农业,投身其中的未来了。
百姓们可以不用顾及太多,但朝廷却需要因为国家的未来顾虑周全。
农业是一切发展的根本,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弃农业,但耕地是有限的,百姓的人数也是有限的,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土地,为了保证粮食的供给,就必须改良种植,改良工具。
种子上,朝廷已经已经有了解决的办法,那么自然要花精力在改良农具上了。
改良农具需要匠人,为了提升工匠的积极性,朝廷不但给予工匠金钱的奖励,甚至设置了官职,由工匠担任。
这当然无可避免的提升了工匠的地位,只是千百年来士农工商的地位排列,工匠的地位甚至比不上处在最末尾了商人,最起码商人不愁钱财,而有钱能使鬼推磨,有了钱,自然能享受好生活哪怕地位底下商人们也能过的逍遥自在。
工匠却是什么都没有,地位地下,有没有钱财,甚至吃不饱穿不暖。
人们因此轻贱工匠,这种想法已经盘踞在人们心中太长时间了,贸然改变当然会受到反抗。
只是商人们需要工匠替他们改良工具,节约成本,生产出更优良的产品。军队需要工匠替他们改良武器,农民需要工匠改良农具,也只有某些文人会提出反对的意见了吧。
不过用会试来改变文人的想法倒也不错,要么坚持自己的观点,放弃前途,要么为了前途放弃立场,实在是个很难的抉择。
不过总会有人做出正确的选择的。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特别倒霉,下午下了班,我妈说要去逛街,我们医院对面就是超市,我妈就在超市等我,于是饭也没吃就去逛街。一直逛到七点多,快饿死了才回家,谁知道忘带钥匙了,屋里也没人,我跟我妈在外头一直等了一个多小时才有人回来开门。真的是又冷又饿!!(???︿???)而且腿还特别酸,一回屋我就直接躺在床上了,真的是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

    
第139章 昔日旧友
六道实务策,每一道都突出了务实两个字,考察的不再局限于考生的文笔如何,而更看重的是考生的为政能力。
这对许多书呆子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所以一出考场,大家们都聚在一起议论纷纷,对今年的考题抱怨不已。
不过经过上一次乡试之事,再没有人敢对对于主考官出的题目有所质疑,上一次参加抗议的考生可没几个有什么好下场的,大家走到这一步都不是傻子,自然不会步他们的后尘。
王玥为了怕又发生上一次那样在门口被人拦住的事情,一出考场,便挤出人群,找到了来接他的马车。
一上马车,他便躺在车上一动不动,虽然自觉这次的考题不算太过为难,但是接连三天留在封闭的考场当中,全心致志的答题,又是接连三场考试,无疑将考生们的精力压榨的一干二净。
哪怕王玥平常有意锻炼,身体不错,也经不起这样的耗损,因此一回家,他便躺在床上直接休息了三天。
会试三场考试,终于都全部结束,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考生就轻松了下来,虽然成绩会在半个月之后方才出来,不过十天之后,又是一场考试。
原本朝廷有规定,会试结束之后十天再次进行考试,不过这一场考的不再是四书五经,圣人之言,而是骑射、算学、书法等。
只是这场考试的分数并不计算入会试的总成绩当中,对于会试的排名也不会有影响,大家自然不会重视这场考试。
因此后来这种考试慢慢流于形式,不过随着改革的深入,不但考试的题目出现了变化,考试的形式也跟着变化起来。
这场考试不再是走过场,它虽然仍然不会计入总成绩当中,不影响会试的排榜,但却关系着考生考中之后的授官。
比如说如果骑射出色,又懂兵法,很可能就会被军部要去,在军中担任文职。
算学出色,那很可能就会到财政部去任职,如果书法出色,很有可能被翰林院要去,专门负责诏书的书写。
除了这三门传统的科目之外,还有农学、工学等等,如果能在自己擅长的科目中考到一个好分数,那么在授官的时候就会被分到相应的部司中。
这也算是给了这些初入官场的新人们一个主动选择的机会,如果对哪个部司有兴趣,只管前去考试就行了,比起原先靠着关系人脉亦或是听天由命可要强多了。
对此,无论是朝廷百官还是下到普通的读书人都对此十分赞成,万人拥戴。
王玥一心想去翰林院,自然也需要好好准备考试。
因为这场考试不必全考,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科目,王玥想进入翰林院,选择的是书法和史学。
可惜的是翰林院只考书法不考绘画,否则王玥会更有信心。
参加这两场考试的考生很多,翰林院是个很清贵很体面的官职,尤其很受清高的书生们喜欢,而且翰林院能够近距离接触到皇帝,如果运气好,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升官加职是很容易的事情,比起在外积攒资历可要容易许多。
不过能够选择入翰林院的大多数是家中并不愁钱的,毕竟翰林院清贵是清贵,却难免有些寒酸,以至于有了穷翰林的名声。
出了考场,王玥正要寻找自家的马车,却不想在前头看到一个熟悉的人影,竟然是许久没见过的穆景。
自从乡试过后,穆景就再也没来找过他的茬,王玥虽然很好奇他为何突然转变了作风,但他本身又没有受虐倾向,自然不会闲的去管穆景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待到徒晖的身份小范围内曝光,王玥原还想着穆景肯定会趁机加大动作,不再像以前那般小心顾忌,而是想尽方法接近徒晖。
却不曾想穆景根本没有按他想的那样,反而一下子消失了,原本他在国子监中也算是一个风云人物,谁知自乡试之后就再也没听过他的消息。
却没承想,今日竟在这里见到他了。
看来他也是参加了会试,只是不知道成绩如何。
不过以他平常的行事风格如果没什么把握的话,应该不会来才对。
“说起来穆景可是倒了大霉呢!”熟悉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王玥并没有回头,而是随意的点点头,来人的声音太过熟悉,这人已经跟他认识了快十年了,可是现在他们再也不复之前的亲密。
来人察觉到他的冷淡,眼神暗了暗,脸上却没有显露出任何多余的表情,仍然保持着笑容道:“他原先做的事情被他家里人知道了,老东平王宠幸庶子,原就叫嫡支不满,现在知道他对家中隐瞒了重要消息,因此便趁机攻击他,老东平王也对他的行为很失望,对他很是惩戒了一番,也不像以前那么宠爱他了,他在东平王府还有国子监过得很不顺心,原先国子监有许多被他欺压的同学都反过来对他冷言嘲讽,他这人性子高傲,受不住,跟人发起了冲突,被祭酒大人劝回家中休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