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明天下一根钉-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句话,科学院的那些房屋是建筑在一张精美绝伦的图画的核心区,四周的风景那是美极了:花木扶疏,绿草如茵。溪水潺潺,一眼望不到尽头。

今天,北京城所有的达官显贵、士绅名流都聚集到了中国科学院,他们是为了一座雕像的揭幕典礼而来。

但是,除了始作俑者陈海平,没人知道眼前这座被一块巨大的红布遮蔽的雕像是谁的,就是身为主人的徐光启也不知道。

雕像是三天前的深夜运来的,安装好后,就被那块大红布从头盖到脚,一点缝隙都没有。雕像一直由十六名持着长枪的士兵护卫,没有人可以靠近,就是徐光启都不行。

雕像是谁?自从雕像耸立在这儿,这个话题就风靡了北京城,弄得人人都心痒痒的,想知道这神秘的雕像到底是谁的。

现在,谜底马上就要揭晓了。

上午巳时,风和日丽,人们成半圆形在雕像前二十米左右的地方聚集着。

人群的最前面是四五十张大椅,椅子上坐满了人,不过,有点奇怪,椅子上坐的都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而像政务院总理孙传庭和京城一姐戴小蓉蓉姐这样绝对的大人物却在一旁鸟悄地站着。

这是陈海平立下的规矩,除了极少数的场合,其他任何地方都是长者先,而不论地位高地,就是他自己也不例外。

今天就是如此。

雕像前两丈左右,有一个临时放置的半圆形讲台,陈海平就站在讲台后。

今天。陈海平依旧与凡俗不同。

以前,像这种场合,都要祭天告地,仪式极为繁琐,但在陈海平这儿,这些全免了。

人群中,徐光启坐在正中,其他人都如众星捧月一般,簇拥在老头子的周围。

巳时整,当八名容颜肃穆的士兵把红布徐徐揭去,徐光启腾地一下站了起来,大瞪着眼睛呆呆地看着终于露出庐山真面目的神秘雕像。

那竟然是他!

徐光启颌下的须髯都在不停地哆嗦着。

不远处,一个四十多岁的胖子一看徐光启的样子,立刻就跑了过去,扶住了徐光启。

胖子姓王,叫王德仁,原本是太医院的太医。

陈海平对徐光启、成基命这两位老人极为重视,给他们配备了专门的专家医疗小组,命令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刻都不能离人,这个王德仁就是医疗小组的一员,今天他值班。

好一会儿,老头子才平静下来。徐光启刚要上前,就见陈海平轻轻摆了摆手。徐光启轻叹一声,坐了下来,知道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

雕像是徐光启,白发苍髯,面容清癯,目光炯炯。徐光启手里拿着两本书,左手拿的是《几何原本》,右手拿的是《农政全书》。

雕像的基座也雕刻着图案,东面是蕃薯藤,西面是水稻田。两者把徐光启簇拥着。

揭幕仪式完毕,陈海平站到了讲台前,面对着众人。

“诸位,立徐老大人的雕像在这儿,我不知道别人满不满意,但我知道徐老大人一定不满意,所以我才要一直瞒着,以致弄得神神秘秘。”陈海平高声道。

“但我为什么又要立呢?”炯炯的目光扫视着众人,陈海平一字一句地道:“因为,如果徐老大人的像不立在这儿,那就没有人有资格立在这儿。”

“我知道,诸位之中有很多人会不同意我的说法,这很正常,因为你们不了解徐老大人都做了什么。那么,徐老大人都做了些什么呢,让我可以如此推崇他老人家?”

说到这儿,陈海平转回身,手指着雕像,高声道:“徐老大人此生最主要的功德都在这个雕像上!”

说实话,众人之中还真没几个知道徐光启都做了那些了不起的事儿,有的即便知道徐光启做了什么,但也不大清楚徐光启做的事儿有多大的意义。

众人都目不转睛地看着陈海平。

“雕像基座雕刻的东西可能有人还不认识,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用手指着东面的蕃薯藤,陈海平道:“那叫番薯,也叫地瓜。”然后又指着水稻田,道:“这个认识的人能多些,是水稻,就是我们每天吃的大米。”

“番薯是从外洋传过来的东西,是经过徐大人的研究推广才在大江南北广泛种植开来的。大家一定会问,这个番薯有什么了不得的呢?”顿了顿,陈海平沉声道:“这个番薯是极其了不得的,就凭这个,徐大人就是泽及苍生的万家生佛,功德无量!”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我的老家山西有这样一句话,说番薯是穷人的粮食。这句话也对,但不全对。我认为还要加上一句,那就是番薯是救穷人命的粮食。”

“番薯是极容易种植的。就是在极为贫瘠的土地上也能旺盛地生长,也能得到很高的产量。我就亲自种过,在不能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上种过,我种植的结果是每亩的产量至少有一千两百斤,而高产的则能达到两千多斤。”

“而且,番薯还容易储藏,放一年绝对没问题。在丰收之年,番薯就是再怎么地,也不是一种作物,但大家想想,如果发生了大饥荒,那这番薯能救多少老百姓的命?”

“诸位,我不敢说我身后的事儿,但我敢说,只要我活着一天,在我们统辖的土地上,那就不会有一个人挨饿,而我之所以敢说这句话,就是因为这个番薯!”

这当然是惊天动地的大功德,但在场的人大都都没什么感觉,因为对他们而言,挨饿,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和他们无关。

一眼扫过,众人的表情尽收眼底,陈海平心里轻轻叹了口气。

儒家文明真是一个怪胎中的怪胎,缺陷似乎数不胜数,而且还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实,让人无可辩驳。比如,儒家社会的根基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家族社会,而这种结构的社会的一个极大弊病是对家族以外的人漠不关心。

眼前,众人的表现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点。

那一世,批判儒家文明的声音简直是山呼海啸,有些人对儒家文明的厌恶已经不是极端可以形容的了,他们因为对儒家文明的厌恶以致开始唾弃自己的民族。

陈海平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那一世有一位很出名的学者,曾经放下了这样的惊世豪言:“西化与中国制度的区别就是人与非人的区别,没有和稀泥和调和的余地”。

“只有西化,人性才能充分发挥,所以我很讨厌民族性这个词。”

“中国社会正处在历史的农业文明阶段,必须补课。中国就要被殖民三百年才可以实现真正的历史变革。香港一百年殖民变成今天这样,三百年够不够我还有怀疑。但历史不会再给中国人这样的机会了,殖民时代已经过去了。”

“我无所谓爱国、叛国,你要说我叛国,我就叛国,就承认自己是挖祖坟的孝子孙,且以此为荣。”

“中国人压根儿就不会说真话。”

……

每每看到这样的话这样的人,陈海平都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感觉。

但是,另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儒家文明又总是能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类似像徐光启这样的耗尽毕生心血,以造福苍生为己任的杰出人物。

这样的人物,不论哪个文明都会孕育出来,但像中华文明孕育这么多的,则绝无仅有,绝对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或许,就是因为这一点,儒家文明才成为了唯一的一个没有中断过的古老文明,而且这个古老文明不管曾经多么沉沦,也不管有多少不足,却总是能发出新枝,一次又一次从沉沦的深渊中跃起,重新攀上人类文明的顶峰。

尽管付出的代价无比沉重而惨痛,但比起那些彻底消失的文明和民族,显然,在这场残酷的文明淘汰赛里,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优势自不待言。

一瞬间,陈海平的思绪穿越了时空,而下一个瞬间,陈海平又在慷慨陈词:“……现在我再来说说水稻,大家都知道漕粮每年都要南北转运,损失极其巨大,耗费惊人,是国家沉重的负担。徐老大人为此,十几年前在天津开始引种水稻。大家想像一下,如果我们北方稻米能够自给自足,那这又是多大的功德?”

人们都静静地听着。

“这是大家都看得见的功德,但实际上,徐老大人最大的功德还不在这些,而是徐老大人的著述。《农政全书》就不说了,它的影响大家都清楚,我想大家不清楚是徐老大人译著的《几何原本》。”

“我们传统的学问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泛道德化,而道德这种东西实际上见仁见智,不论是谁想要说出一套道理来,都很容易。受此影响,我们对任何事物的态度大多都是见仁见智、模棱两可,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这种习惯,在研究圣人的微言大义时还没什么,但在做具体的事情时,大家只要想一想就能知道这其中的危害。”

“在我看来,《几何原本》这本书比任何圣人文章都更重要千百倍,而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会教给我们一种态度,一种做任何事都一丝不苟、条理分明的态度。大家想一想,做一件事,这种态度是多么重要。”

“我们的文明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她能够兼收并蓄,吐故纳新,而这本徐老大人倾尽无数心血翻译过来的《几何原本》,我可以断言,对我们子孙万代的意义必将空前绝后!”

下面的人几乎人人都露出了震惊之色,因为陈海平的评价实在是太高了,高到了他们完全不可想象的境地。

“诸位,我之所以把徐老大人的像立在这儿,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些有形的莫大功德,我立徐老大人的像,更是因为他老人家的那颗心。”

“诸位,造福苍生,这是我们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相信很多人心里也确实是这么想的,但是,我请大家扪心自问一下,说这句话的时候,你们心里真的纯粹是为了天下的老百姓吗?”

顿了顿,陈海平继续道:“至少我不是,反躬自省,我做的这些事儿有一部分绝对是为了造福苍生,但也绝不是全部,甚至不是最主要的,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我自己的雄心,建功立业的雄心。”

“所以,面对徐老大人,我常常觉得惭愧,因为徐老大人的那颗心才完全是为了天下的苍生百姓,而绝不是像我这样参杂着自己的野心和**。如果大家有谁不服气,那只要看看徐老大人这一辈子都做了什么,我想只要不是昧了良心,就都会有一个公正的答案。”

“我不当皇帝,也不会让我的儿孙做皇帝。只要今后没有人复辟成功,那我必定会被描述成圣人中的圣人,但实际情况如何呢?我告诉大家,实际的情况是我比朱洪武聪明一点,仅此而已。”

“为什么我要说自己比朱元璋聪明呢?因为对我来说,做皇帝不是给儿孙积福,反而是造孽,而且是造天大的孽。看看朱元璋的这些子孙,他们过的什么样的日子?他们被万民血汗供养着,但他们过的真的好吗?”

“就看看光宗朱常洛吧,身为太子,母亲被活活饿死,七个儿子竟然死了五个!这是个什么样的皇家?我觉得这就是天的报应,朱家被万民血汗供养,却不思感恩,反而肆意凌虐压榨用血汗供养他们的百姓!”

“我听说过一个故事,说是亡国了,一个天潢贵胄,缸里有米,灶下有柴,井里有水,但最后却被活活饿死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不知道缸里的那是米,至于做饭,那就更不会了。”

“诸位,这个故事我虽是道听途说,但大家只要想一想,就会知道其中的意涵。其实,这大同小异,富贵人家和皇家也没有太大的不同。在这里,我想再一次对大家说一句废话,传子孙万贯家财,不如让他们明白事理。”

陈海平说完,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轻轻吁了一口气,这种道理真是闻所未闻,但仔细一想,却还这是这么个理儿。

人人都露出了思索的神色。

第二百七十九章英灵

第二百七十九章英灵

陈海平也沉默下来。又过了一会儿,陈海平继续高声道:“这是题外话,我们言归正传,还是说心。徐老大人的心是第一流的,我的心是第二流的,这第三流的就是像刘宗周、文震孟那样的士大夫,那他们的心又是什么样的呢?”

“诸位,在我看来,像刘宗周、文震孟这些士大夫,他们有学问、有气节、有操守,也肯为百姓做事,但是,对这些人而言,造福苍生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他们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和发扬他们所谓的道统,为此可以不惜一切。”

“这个道统说穿了,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女子三从四德的那一套屁话,是刘宗周、文震孟那些人心里真正的神主牌。”

“我这么说,将来刘大人和文大人他们知道了,一定会不服气。好。要是刘大人和文大人不服气,那么请听我接下来说的是否还有点道理。”

“陕西年年遭灾,朝廷不仅赈济不利,当地官绅依旧盘剥无度,以致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对这些不反抗就得饿死的百姓,刘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