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召唤无双-第2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身叫住一旁的公公,说:“你帮朕记下,等明日早朝,提醒朕将竹林七贤……”

那公公诧异道:“竹林七贤,老奴也算是风闻世间圣贤,却从未听过这竹林七贤。”

李王愣住了,有些发傻,好像竹林七贤确实不是现在的叫法,而且嵇康也还没有出世,是自己糊涂啊,可广陵散现在又在谁的手上?

呢喃道:“嵇康最擅长广陵散,可现在这本琴谱在何方。”

相传《太平广记》里有一则神鬼传奇,说的是嵇康好琴,有一次,嵇康夜宿月华亭,夜不能寝,起坐抚琴,琴声优雅,打动一幽灵,那幽灵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

公元263年,嵇康为司马昭所害。临死前,嵇康俱不伤感,唯叹惋:“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广陵散?”李王另一侧的甄宓似乎想起了什么,忙道:“陛下说的莫非是广陵止息?”

李王愕然,广陵散现在不叫广陵散?“应该就是爱妃所说,莫非有其踪迹?”

甄宓摇头道:“这却是不知,但此琴谱以战国时聂政刺韩相为基础的叙事曲,曾作为汉晋间相和歌及楚调曲广为流传,汉末以来民间雅士也多有演奏,但都有缺失,并未有全本,我们甄氏也保留有一段。”

伏寿恍然道:“原来陛下说的是聂政刺韩傀曲,民间流传音律都是皇室孤本,洛阳皇宫应该有全本,但不知道经过了董贼之祸后,是否还得以留存,记得上次陛下入洛阳,便命王守仁收缴了前朝皇宫的物事,陛下想要便查找一番便是。”

她们不放在心上是因为无所谓,但李王决不能再让它流失,无论是音乐、古籍还是创造力,这都是汉人在历史上的瑰宝,是汉人的智慧和汗水凝结之物,岂能丢失?

晃了晃头,李王勉强一笑,这时候笑傲江湖曲也进入了**,不似一般的琴音铮铮,也有竹萧锵锵之音,在场的文人墨客不在少数,几乎都被吸引了,婉转的旋律,更有知音同奏,这便是天籁。

待得琴箫和鸣的声音渐渐远去,李王带头鼓掌,一时间呼声高涨,这首届大华朝联欢晚会,也算是完美落幕了……

李王大手一挥道:“琴箫合奏,才是今晚最善的节目,不只是精彩,也是经典和鸣,当赏,赏赐杨再兴为武功侯,将武功赐予其为属地。”

众人拍掌叫好,虽然不明白为什么李王赏赐奏琴之人关杨再兴什么事,但也没必要妒忌,人家杨再兴的功绩大的没边,难道受此爵位还当不得吗?

不过伏寿等人却知道,李王是听出来了,这奏琴之人便是蔡琰。

说起来古人对音律的追求很高,特别是汉末更是等同于书法诗词,要是文人墨客没有几首拿得出手的音律,那肯定是难以出名的。

早先提到的魏晋时期的嵇康,汉末的蔡琰等人都是此中高手。

晚会就结束了吗?显然是不可能的,准确说现在才开始了重头戏,那就是众筹拍卖的阶段。

一个个士族豪强,达官贵人捐赠的物品被呈上来,一个个叫价此起彼伏,还未进行到一半的时间,那聚集的资金已经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

就比如蔡琰将蔡邕遗留的一卷字迹,我们不按照五铢钱来计算,用黄金来计算,也就是八千两黄金,兑换成后世的钱那得是多少?

其实也就是蔡邕,要是有记忆深刻的人肯定记得,当初李王建立凌霄阁时,这蔡邕便是第一个进入其中的人,谁还不赶着去巴结一下?最后还是渤海的韩家花重金拍卖到手。

这汉末士族的人就是有钱,面不改色的,看来垄断土地确实是一笔庞大的收入啊。

而李王也没有吝啬,直接将曾经邺城的王府拿出来拍卖,这一下更是轰动了,一个个不要命的争抢,虽然李王只是卖的地皮,交易出去后就会勒令重建。

但好歹也是李王曾经居住的地方,那可是有龙气的,加上那条街邻里都是高官的居所,就连张居正紧挨在旁边居住,打破头也要抢到手啊,这可是士族提高身份最简便的捷径了!

第五百六十八章 张居正危矣

宇文成都走上前来,附耳在李王边上低语了几声。

略感诧异,转头说:“行了,我知道了。”

几个动作都很小,并没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对伏寿说:“寿儿,你与诸位爱卿的女眷先瞧着,我有点奏折需要批阅一下。”

伏寿乖巧的点头:“国事为大,陛下快去吧,但也要注意龙体。”

李王嗯了一声,冲着几个地方打了个手势,直接往外面走去。

来到一处园亭,里面有石案,临边处有一圈凳子,可以供人休息。

“陛下。”

陆陆续续有四个人到了这里,躬身对他行礼,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时候有什么事。

李王凝视着他们,王守仁、刘基、李思、诸葛瑾,他们四人分别代表法、兵、文、政,是整个北方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人物。

仔细想了一下,才恍如呢喃的说出口:“张叔大恐怕不行了。”

四人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彼此的凝重,什么时候不行不好吗,偏偏要在这个节骨眼上。

为什么说是节骨眼?因为如今大华朝的气运是蒸蒸日上,但四方仍旧有强敌环视。

这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三大改革已经进入了蜜月期,正是百姓将要信任朝廷的时机,如果张居正倒下,说不定会引起连带的反应,继而导致改革的事情无限期拖延下去。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也就是集权的问题,张居正是大华第一个丞相,李王可以接受一切,但他倒下,这丞相之位肯定也会倒下,不在启用,这样一来形成的派系就会分散。

李王的权力是集中了,可下面的他们相互之间将会再难维系之前的关系,必须保持一个间隔,历代帝王都是如此,李王肯定也不会例外。

王守仁抱拳道:“陛下的意思是?”

李王面无表情,道:“该来的都会来,整整十年,张居正为了我的崛起,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兴改革,求突破,更是直接确立了我大华朝的框架和未来的走势,居功至伟,如今再有一年便是七十高龄了,也该功成身退了。”

王守仁浑身一震,不确定道:“陛下的意思是?”

李王挥手道:“兔死狗烹过河拆桥的事情朕做不出来,但为了江山的稳固,张居正必须退下来。”

王守仁倒吸一口凉气,瞬间明白了李王想要做什么,不管张居正是否关系三大改革,但他的时代是到了结束的时候了,李王的意思,竟然还要扶持一个人上位?来接替张居正镇压群臣?

李王接着说:“曹操已经做了选择,他会放弃兵权,今天过后就是开皇五年,他会在这一年回返邺城,王守仁,这个重担你来挑吧,行了,朕先去瞧瞧叔大。”

越走越远,但四人根本挪不动脚步,李王的话,不说把他们震惊了,但却直接传递了北方变天的消息,王守仁,竟然会成为下一个张居正?

而早先群臣估计的事情竟然被李王否决了,这么说李王并非想要保持朝堂重臣的平衡,反而打算以强力来镇压文武。

李思抱拳说:“恭喜尚书大人,只是为何不见尚书欣喜?”

王守仁苦笑道:“风口浪尖,何故欣喜?陛下将我推上来,打破了群臣的猜测,势力已成,我将直面完颜宗望等势力的打压,虽然少了劲敌曹操,但留给我的局面,更乱。”

他嘴角发苦,其实不只是他,整个北方体系有几人会猜到李王竟然会分权出来,竟然没有在张居正落幕的时候集权,实在是过于荒唐了。

正如王守仁所说,李王称帝之时,确立张居正为核心的中央集团,这是为了便于控制,但也是仅限于张居正,因为他的特殊,不会造成一家独大,隐隐和皇帝对抗的态势,但现在就完全不同了,因为王守仁代表的,明明是一方势力,李王突然宣布他统领群臣,先不说会不会引起文武的抵触,光是对皇权的冲击,就是无比巨大的,李王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可他为什么还是做了?值得深思。

其实也并非无人察觉李王的意图,有一人早在几年前就算到了李王下一步会怎么走,所以数年来一直避开大华朝廷的风暴,不曾涉足。

益州,张布站在汉中的城头,眺望那中原之地。

为什么是汉中?李王虽然在不久前才决定对汉中展开攻伐,但张布通过局势,已经先一步抢占了汉中,有薛仁贵带领教众造反,诛杀张鲁,再由王寅领兵,几乎没有花费本军一兵一卒,就将汉中取下,正应了张布那句,“若我取汉中,无异于囊中取物。”

这等大局观,谁能做到?因为李王决议取汉中,是因为来年要应对刘表和李世民,甚至杨再兴都还没有回到益州,这汉中便已经易主,只是没有传递消息罢了。

“杨将军,你看天上哪颗星星最亮?”

杨再兴瞧了一眼,说:“这两颗最亮。”

张布点头:“北方这颗便是陛下的主星,而南方这颗,应当是对应李世民,二者轨迹不同,却常有交错,隐隐有对峙的趋势。”

杨再兴笑道:“天冷,再不久便是新一年了,还是早早睡下。”

张布摇头道:“世间万物,都有其运转的规律,目前看,陛下的实力可以直接镇压李世民,但星象不会作假,对峙的态势也不会改变,你不是常问我为何不取汉中吗?我现在告诉你,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不取的原因。”

杨再兴不懂星象,但张布说的凝重,莫非李世民还真有什么本事能阻拦李王的脚步?

张布还想再说,但李王主星旁一颗明亮的星辰暮然一坠,那原本白皙的星光暗淡不少,闪烁的速度越来越慢。

脸色一变,不多久叹息道:“丞相危矣。”

杨再兴一怔:“叔大他……”

张布挥手道:“我为何选择避祸而不避世,就是因为张叔大迟早有这么一天,只是时间的问题。”

第569章 资金怎么用

杨再兴讪讪的不知道说什么,莫非就凭天上星星的变化,就能看到一个人的生死?这怎么可能。

但张布并未过多的解释,反而自言自语道:“陛下天马行空,这一次过后,我也终于能回邺城了,有几年了?五年……亦或者六年。”

张居正“病重”的消息并没有传出去,为了不引起慌乱,李王命人组织团队,连夜前往真定县,明暗配合,不让消息有任何走漏。

邺城暗潮汹涌,但他的中心并非张居正,知情的几人都不敢走漏风声,不知情的人一如往常的行事,而为什么说暗潮汹涌,是因为生了另外一件大事。

群臣谏言李王该立太子了,原本这件事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毕竟李王膝下仅有李想一个儿子,但今日不同,因为李师师也怀孕了。

虽然不能肯定腹中的是男孩儿,但也不能放弃任何希望啊。

朝堂上偏向李靖的一派都有出来说话,建议李王暂时不要立皇子,等李师师腹中胎儿有了结果,再议也不迟。

当然说辞也多不胜数,有说李王正值三十而立,正是强健之时,大华也渐入正轨,迟点立嗣也不为过。

而偏向甄宓一派的,则也据理力争,什么长子为大啊,什么李想少年初成,便德才兼备,反正引经据典,听得李王脑袋生疼。

不过确立继承人,在某方面确实有很大的好处,先能安定臣民之心,不至于觉得失了李王,便天下无主,一方面只要继承人能力出众,百姓也有个盼头,能安心生产。

李王挥了挥手怒道:“朝堂之上相互谩骂,成何体统?你们眼中还有没有朕。”

众臣慌忙噤声,至少在目前,谁都没有忤逆李王的勇气。

李王转念说道:“王守仁,此事你怎么看?”

王守仁脑门一黑,李王这是要把自己推出来啊,帮助哪边都不对,如果不帮,李王肯定不会放过自己,直到现在,他才真的觉得张居正这个位置不好坐啊。

“陛下,臣窃以为子嗣早立,可以免去很多麻烦,皇子品行,关乎天下安稳,也不能随意定下。”

李王正要说你不是废话吗,但他嘴巴一动,却还有后文。

“其实诸位大人考虑的并非谁的问题,反而是早立还是迟立的问题,臣倒是有一计,能为诸位大人解除这个烦恼。”

李王好奇道:“道来。”

“是。”王守仁抱拳躬身,指了指金銮殿顶部,说:“这金銮殿纵横七十二道横梁,唯有中间这处承载最大,寓意支撑天下之意,陛下何不将立嗣的意愿以圣旨的行事记录,用锦盒装起来,悬挂其上,谁也不得见,待得时机一到,再将其拆开。”

李王暗点了个赞,这一来并不麻烦,既安了李靖一派的心,也让甄宓一派无话可说,再说了,圣旨里面的内容只有自己清楚,想怎么写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轻轻咳嗽了两声,说:“圣旨一式两份,我会将备份交给信得过的人,待得皇子长成,再将其拆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