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丘志清一脸古怪的看着自己,赵与莒笑道:“冲和兄知道我现在叫什么名字么?”
“不是赵与莒么?”丘志清脱口而出,却又有些不好意思,这直呼人家名字却是有些不太好。
“那是以前,我现在啊,叫赵昀!”
“赵云?常山赵子龙?”话一出口,丘志清就感觉不对了,他想起了当今大宋官家的名字,不就是叫“赵昀”么?
赵与莒……说错了,赵昀见丘志清一脸奇怪的看着自己,便点头表示:没错,不是常山赵子龙,就是你现在所知道的“赵昀”!
丘志清这才恭敬的手结道印见过这位大宋官家,礼节上没有什么问题,可惜眼中却见不到几分尊敬,甚至还有一丝淡淡的梳理。
这一切自然被赵昀看在眼里,当了十年的傀儡皇帝,最基本的察言观色的素质还是有的,丘志清眼中淡淡的疏离感,自以为略微掩饰了一下,可又怎能瞒过赵昀的眼睛?
赵昀笑道:“怎么?知道我是大宋官家有些失望?”
对于当面埋汰一个南宋皇帝,说实话,丘志清本人并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便直接了当的说道:“说真的,作为曾经的朋友我不想骗你,你们大宋的官家就没几个不让人失望的。”
这话把赵昀听的一噎,他之前想过丘志清知道他身份后的种种反应,却独独没想过会有这么一节。
不过回想一下,他和之前大宋的官家又不是同一个皇帝祖宗?他有什么好尴尬的?
如此一想,心情不免又好了很多,便询问丘志清,既然大宋的官家都很是让人失望,他又为何千里迢迢的南下报信呢?
“虽明知希望不大,但总还抱有一丝不切实际的幻想!”
“曾经的朋友?冲和道兄这就错了,作为一生的朋友,我想我应该不会让朋友失望才是!”
两人相视而笑,丘志清这种不做作,发自真心的只是和他交往沟通,而并非和大宋官家奏对的行为和语气,让他连日来的那一丝担心不翼而飞。
人都是这样,当发现身边之人都带着面具和你说话的时候,才知道那个能够和你说心里话的人的珍贵。
赵昀走了,走的时候胸中正酝酿这一场鼎革,或者说是一场暴风雨,他要借着这场暴风雨好好的把乌烟瘴气的临安冲洗一遍。
丘志清发现的中毒事件,给了他这个由头,而宋慈,就是他手中的那把的那把刀,那支笔!
同时提拔宋慈,和之前提拔陈恚谎彩歉娴滦阄淼囊换镏髡脚芍说囊桓龆ㄐ耐琛�
此时的陈恚蚱蕉δ峤膛崖矣泄Γ驯徽躁肋拇ㄖ浦檬梗ヌ嬉蚬蜕ǖ那叭危劣诶飞媳靖蒙嗡拇ㄖ浦檬沟恼匝迥牛虮徽躁赖骰刂醒搿�
赵昀走了!
丘志清却是不能走了,刚刚赵昀找他,除了说明一下自己的身份之外,便是要请丘志清帮他一个忙,至于是什么忙,丘志清没让他说,而是问他以什么身份谈这件事情。
赵昀表示,私人身份邀请丘志清帮忙!
听闻此话,丘志清这才开怀,要是赵昀直接给他下旨,他可能会看情况要不要接受,可也就这样了,以后大道朝天,各走一边!
他就当他的好友赵与莒已经去了,而不是改了个名字。
赵昀把事情始末娓娓道来,原来对于郭靖随军出征一事大部分朝臣都不是很乐意,毕竟一来郭靖太过年轻,也才二十来岁。
二来他虽然当过蒙古军元帅,可相对来说任职时间过短,且现在作为一员降将,一来就身居高位,军中是否有不服之人暂且不提。
其本人是否信的过,亦是一大难题。这事丘志清自认郭靖可以完全信任,赵昀也愿意相信丘志清的判断,可事情就是这么无奈。
所以按照惯例,监军必不可少,同时为了保险起见,便是一明一暗两个监军。很不幸,丘志清被赵昀挂了一个府录事参军的八品头衔。
被告知和郭靖一起行动,当然,监视郭靖只是顺带,真正目的是防止监军搞事情,凭证就是他手上的那块团龙玉佩。
以及他那柄刚刚被赵昀带走的无名佩剑……
第八十章 开拔北上
一个月后,丘志清的佩剑便被一名小内侍带着一队兵丁送了回来。
提着这柄号据小内侍介绍,由工部最杰出的大匠,在丘志清那柄长剑原有的基础上,掺入了五金之精,和一小块天外陨铁打造而成的宝剑,回到了自己房间。
剑鞘的材质并没有多大的变化,依旧是整体桃木打造而成,不过整体上看来却多了六朵六瓣莲花,美观却又古朴大气。
重量亦却有了明显的变化,手一掂量,大概重九斤九两,比原来的要重五斤多,且长剑和自己还有一丝疏离感。
这次他很明确的知道,这不是错觉,那把长剑虽然不是什么宝剑,却也被自己用真气温养了十多年,虽然说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重铸,可终究不是原来的那把了……
盘坐于床上,长剑横膝,抚摸着熟悉的桃木剑鞘,右手呈剑指,自剑鞘下端缓缓轻拂至莲花状的剑格之处时,真气一吐,长剑剑刃跳出一节。
霎时间如寒月照彻,午后的阳光都黯淡了几分。丘志清把长剑按回剑鞘之中,隐隐间似有些泛光的两个字,随着剑身入鞘,亦是黯淡了下来。
适才似乎被驱散的春日暖阳再度占领了自己的房间。剑是好剑,剑长三尺三寸,外衬六瓣六莲,重九斤九两!
三三不尽,六六无穷,九九归一!
可见这位帮他铸剑的这位大匠亦是妙人,可惜寒芒太盛,不过这剑上的“秋白”二字,应该是剑的名字了,不过自己可不记得给它取过名。
这个名字倒是挺适合这把剑,隐隐记得,自己在这个世界喝的第一种酒,便叫做“秋白”。
“秋”与“白”都属“金”!《说文解字》有言:金者,久埋不生衣,百炼不轻,从革不违。也就是不生锈,不掉秤,不变形!秋白、秋白,确实是好名字!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不过剑锋实在太盛,丘志清有些不喜,问五味子道长要了一些针线和破布,为其量身定做了一个背剑的剑袋,便又开始了他的养剑之旅,时时用自己的真气冲刷,洗练……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
端平元年四月初,大军开拔,丘志清一个道士在大军之中自然很是显眼,这次大军出征,赵昀可谓是下了血本。
从十二万禁军之中抽调七万大军给孟珙使用,加孟珙为枢密副使,河南制置使,节制两淮,京西诸路,自孟珙以下,诸军指挥使,如不听号令者,可解其兵权押送临安!
这些个头衔就连丘志清这个小白听了都感觉很不可思议,要知道他们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孟珙还只是一个衙内,才因为战功有了正式官职。
那次去襄阳就是受了封赏,去见他的顶头上司赵方。自己第二次下山之时,他也仅仅是接了他老爹的班,接管了他老爹的两万忠顺军而已,驻扎枣阳而已。
连他老爹的知枣阳府的官职都没拿到。
按照丘志清的想法大概相当于一个师长,没想到没到三年,自己和他在临安见面之时,他竟然一路升级到了侍卫马军行司。
在丘志清看来就是统领着临安三分之一的兵力的那种,没过几天和赵昀见了几面之后竟然被提拔成了枢密副使?成为了收复三京的主帅,他才是主角吧?
为此,据说灭了李全,平叛扬州的赵氏兄弟都颇有微词,更别提比孟珙资格更老的淮西全子才,还有一众京中不支持北伐的官员,怎么看都是要凉的节奏……
在行军途中,孟珙还告知了丘志清,就连一向主战的真德秀,主持灭金的史嵩之,枢密院副使……等等一批主战派大臣都不支持北上收复三京的行动。
这让丘志清听得直咂舌,他发现这个叫改名叫赵昀的小老弟是真的头铁!面对丘志清那一脸“我们此行岂不是送菜?”的表情。
孟珙轻踢了一下马腹,让马保持匀速前进后,才说明实情:经过皇城司的探查,河南一地人口已经十不存一,但并非没有了战略价值。
金国精心打造的关河防线还在,如若克服重重困难,不出两年,河南一地定会重现生机,彼时我等不论是收,还是北伐,都有回旋余地!
此次官家难得没有想着和,且已经协调好了新任四川制置使陈恚约熬┪鳌⒑敝浦酶笔故丰灾煌霰⒘浮�
加之丘志清把蒙古高级将领一锅端,仅剩张炑一人逃跑,粮草也被焚毁,据皇城司奏报,张炑已经退到黄河以北,留守河南的大部都是金国将军。
听了孟珙一上午的专业解释,安营扎寨的时候丘志清总算是放下心来,他不记得历史上是否有这次行动,万一被自己一个消息给坑了,那岂不是罪过大了?
丘志清不知道的是,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次收复三京的行动,最后因为缺粮丢掉两万兵马后狼狈退回。
那位孟珙提过的京西、湖北制置副使史嵩之,更是一粒米都没往前线送,之前大手一挥就是三十万石粮草送给蒙古军,到了给自家军队送粮之时却是拖拖拉拉愣是一粒粮食都没往前线送。
不过就孟珙说,人家是史弥远的侄子,当年他们刚在襄阳认识那会才刚刚考中进士,步入仕途,这才短短十几年,就官至兵部尚书,真真是平步青云啊。
这么一比较,好像孟珙升官也不算快了,毕竟这家伙自吹是从小在军营长大,十多岁就随老爹上阵杀敌,这都三十多了,最高才挂了个枢密副使的头衔,虚衔的那种……
不知道知道了历史真相的丘志清会作何感想,不过现在他倒是没有什么感想,在得知自己可能要上战场之后,丘志清正在加紧练习骑马射箭。
经过将近十天的水陆行军,他们终于来到江北庐州境内,丘志清这才知道,原来之前的两个月时间中,孟珙和赵昀他们并非只是单纯在临安整顿部队。
同时也在向襄阳,庐州,光州三个方向运粮运军械,还有一些随军工匠。为什么还有工匠?丘志清不知道,孟珙也没有告诉他。
而在他们主力屯驻庐州之时,上任不久的四川制置使陈恚词怯龅搅艘桓龃舐榉常坏缺鄙鲜崭慈┑男卸迹鞔潜弑荒纤尉税倌甑奈鞔ㄊ窨诜老撸僖淮卧獾搅嗣晒湃说慕ァ�
而襄阳那边,史嵩之手中同时拿到两个消息,一个是封赏,进兵部尚书衔。相对于加官进爵的消息,另一个消息就不是那么美好了。
他叔叔史弥远留下的重要成员:李知孝、梁成大、莫泽,先后被官家以投毒弑君,谋逆等罪名,被真德秀的弟子宋慈,一一送进了刑部大牢。
三人被抄家流放,总资产竟然抄出了九千多万贯,几乎赶上南宋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这下好了,北上收复三京的军费瞬间筹齐。
哪怕之后的屯田恢复河南民生的经费都有了,本来还有些小心思的史嵩之,在同时接到这两个消息之后,心中升起的小火苗瞬间掐灭。
他知道,这三人一去,自家叔父的所谓“史党”已名存实亡,官家加封他为兵部尚书,继续留任京西、湖北制置副使。
既是一种对他能力的认可,亦是让自己全力支持收复三京行动,提前支付的报酬。
现在他没了党羽的庇护,政敌势大,如若他不想步上那几个家伙的后尘,便只有乖乖的听这位陛下的吩咐,努力立功,抬高自己的地位。
不得不说,赵昀是把十多年前丘志清在宫里,和他谈论的那套道家理论,基础有为法就是阴与阳的对冲与消长,借鉴与转化,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当时丘志清自己都是一知半解,还在翠虚子那里听课呢,鬼知道赵昀他悟出了什么帝王之术?
休整三日后,大军开始北上,七天后,大军陆陆续续渡过淮河,继续向北,然而丘志清却被告知,他将随郭靖,率领孟珙拨付给郭靖统领的五千骑,单独行动。
丘志清暗暗惊讶的同时,亦是松了口气,还好自己以前吸取教训,练过骑术,这些天又勤练不辍,不然后果……
想想大家骑着马,自己轻功飞奔的场景就……
第八十一章 蓄势待发
郭靖带领着五千骑,带着十天的干粮,趁着入夜,脱离大部队,一路北上!
在丘志清的印象中,南宋是没有骑兵的,可事实上孟珙却是很自豪的告诉丘志清,南宋有二十万铁骑!
大声的吹完牛之后,这才小声的告诉他,其实这些段时间里他翻看各地兵马,整个大宋也就五万左右的骑兵,还大部分都分散在各军之中。
比如以前孟珙他老爹,两万大军中就只有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