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不占领阵地,敌人就来,难道大家还想看《富春山居图》或者《战国》么?
凡是看过电影的人,无不向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推荐,拉帮结伙的进电影院喝一碗宁皓精心炮制出来的心灵鸡汤。
中年危机虽然引不起共鸣,但笑声可以啊!
于是乎,越来越多的观众走进影院,一传十十传百。国庆节当天,票房直接达到1。9亿,两天破三亿,创下了国庆档的新纪录。
“太可乐了,没想到万倩还能演这种角色,文艺片里苦大仇深,一转身,在喜剧片里也能演一个文艺恨嫁女汉子,一点包袱没有。”
“哎呦,这才叫公路片啊。我是看够了俩男人在车上鬼扯人生哲理了,有这功夫,来个艳遇海景大床房他不香吗?”
“话说啊,我这个人,关注点都很奇怪。电影结尾,万年跟阿凡达在车上造人。过度解读一下的话,宁皓是不是在酝酿一部科幻片呢?”
“百合大法好,看柳亦非跟阚青子亲嘴就值回票价了。不说了,我要二刷去了。大长腿攻配白西装受,爱了爱了!”
“你是绿里透着蓝,我是黄色屌丝男的意境完爆《小苹果》好几条街,话说小乌龟是给万年打广告吗?张丽娟发廊里怎么还贴着以前万年在仙剑三的海报啊?因为长卿被龙葵抢走,紫萱一怒之下成了杀马特?逻辑很通透啊!”
“刘思思的文戏意外的很靠谱,难道是本色出演?像是那种艺校毕业的迷茫姑娘,懵懂,但足够真诚和勇敢。”
“同样是两男一狗,同样是漫漫长路,甚至于电影里还都有一个文艺的要飞升的待嫁女青年,宁皓,这么明目张胆的欺负小孩,有意思吗?哈哈!”
总而言之,今年的国庆档不属于大片,不属于好莱坞,而属于宁皓和他的《心花路放》。
与往年相比,2014的国庆档像是为了国产电影而生,九月初虽有《猩球崛起》、《敢死队3》等好莱坞电影上映,也未能让9月份产生观影热度,9月24日全国票房总收入仅2450万,票房最高影片当日票房仅630万。
9月25日,《亲爱的》上映,拉开了国庆档的大幕。
《心花路放》、《亲爱的》、《黄金时代》、《痞子英雄2》等电影类型齐全,特色鲜明。
市场也非常给力,最先上映的《亲爱的》趁着市场空虚,上映三日票房即破亿,同时在各大评分网站上的评价也极高。对于一部文艺片、催泪片来说,已经是很好的成绩了。
作为一个以“打拐”为主题的电影,须直面的最大创作难题就是,如何打动人的同时,巧妙地将煽情这一手法给尽可能遮掩住,不让人觉得滥情。
老实讲,这点上《亲爱的》做得比《唐山大地震》到位,至少它没去白描被拐卖儿童遭遇的苦难。但它还可以做得更好。
导演陈可欣的精英意识很重,不太合群。放在别的导演手里,这电影可能要专注卖惨,关注被拐卖儿童的苦难和原生家庭的眼泪。陈可欣则不然,他很克制,坚持走心不走泪腺。
片子在大多数时候也的确做到了——孩子没找着前,黄博苦守店面,“怕他万一回来了找不到家”;孩子找到后,黄博去倒垃圾,都走到门口了,顿住想一想,还是回头把睡着的孩子抱着一起出门——诸如此类的细节,或一句台词,或一个动作,把简单却深刻的父子情表现得很透彻,情感共鸣已经达到。
但就像《武侠》结尾的天雷打击一般,手一热,陈可欣还是忍不住加了点煽情的戏份,不影响整体的观感,但很俗套,破坏了电影的整体气质。
当然,既然是精英导演,陈可欣也不免会把一个简单的问题上升到“定体问”的高度上,《亲爱的》通篇上下太多这种抖机灵了——做笔录的公安被质问过;侦破案件的警察被一脚踹倒在台阶上;福利院院长因为“看不起我们农村人”的价值观被羞辱过;计生办的职员“耍大牌“;连法官大人也快被描写成了一个老顽童···
相比于口碑优秀,而票房也相对出色的《亲爱的》,许安华导演的《黄金时代》就比较惨。
《黄金时代》在威尼斯引起一片盛誉,不管是在题材上,还是在明星大腕上,都应当是国庆档票房冠军的有力竞争者。
结果上映十天,票房却只有3800万,赔钱已成定局。
而且电影在豆瓣上的口碑也相当一般,跟霍建起导演那部号称“民国艳情史”的《萧红》所获评分相仿。
“从故事上来说,《黄金时代》比《萧红》强,但是从角色上,万倩要远远超过汤维。前者能看出那个才女的倔强和清澈,后者就完全是《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文艺女青年,独白太多让她无从发挥。全片最大的亮点大概是杀死了自己的孩子之后的侧脸,剩下的部分呆头呆脑的。万倩能靠着《萧红》拿金鸡影后,汤维,估计又得陪跑金马···”
网友更是调侃,“要是请黄博演萧军,说不定《黄金时代》票房就能破亿啰!”
这个国庆档,黄博彻底爆发,《心花路放》、《亲爱的》、《痞子英雄2》三部电影同期上映,个人累计票房突破80亿,号称“票房福星”,也不怪观众如此吐槽。
7000万成本,还没算宣传费用,看现在这个样子,妥妥的扑街。
说实话,这也不能怪许安华。饶是《黄金时代》跟《阮玲玉》等香江老电影有差距,但没那么大。
扑街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这电影太文艺范儿。
老天爷啊,三个小时的电影,俩小时都是女主角的独白和诗朗诵,再漂亮的画面也撑不住这么摧残啊。
许安华也不是那种能玩商业,能玩艺术的咖,风格上始终偏向文艺和现实主义,娱乐性严重不足。
《桃姐》算是有笑有泪的佳作,最终票房也只是刚过亿罢了。
不如说,现在这样的情况才是常态。唯一的问题,就是成本太高。说实话,7000万,不是一个文艺片应该有的成本。
市场需求加上院线营收压力,《黄金时代》就这么成为了电影斗争中的弃子,排片被一砍再砍,截至下映,也不过有五千万的收入。
第609章 异军突起
转眼到了十一月,国庆档的烽火已经散去,《心花路放》靠着一众明星的号召力,以及观众不遗余力的安利,最终拿下15亿票房,加冕国庆档票房冠军。
到了这个时候,国内的巨头们就得开始为贺岁档准备了,今年的贺岁档,最为受人关注的自然是《一步之遥》,张麻子跟汤师爷再度合作,从公布项目之日起便吸引了大量的目光。
9月初,《一步之遥》就开始了霸道式的全面宣传。
发布会、电影节吹牛、采访喷人这都是小儿科,最霸气的是现场放出的“机场宣传片”。
在片方公布的视频中,首都机场旁的一块空地上,“3D大电影一步之遥12·18姜闻”几个巨大的白色字体占地约100亩。当时草籽刚种下不久,青草尚未长出,再经过几场秋雨,这些大字在空中俯瞰时会呈现出醒目的绿色。
常规的机场宣传一般是广告牌和大银幕,姜闻这种不走寻常路的文艺咖,怎么可能看得上这些俗气的渠道。
于是乎,宣传团队就想到了著名的“麦田怪圈”,还用航拍来确定位置,上门挨家挨户租草场。
别看霸气十足,实际上花不了多少钱。租下那片草场,每月的花费也就十万,算上人工和消耗,顶多一百万就能搞定一块霸道的宣传广告,简直是性价比产品,堪比手机品牌的美女产品经理。
公司今年安排的是《偃师》,没赶大潮,跟《智取威虎山》还有《一步之遥》似的整什么3D版,没啥用,暗不说,咱也没太多特效,得不偿失。
话说,《心花路放》成本五千万,砸在宣传上的钱也有五千万,先后有十余个商业品牌参与营销支持,同时也动用了国内多家顶级的营销团队,并由公司整合,宣传包含海报、社会化营销、病毒视频等,再加上投入的票补,宣传量跟往年相比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爱奇艺押宝《一步之遥》,打开网页就会被包含“《一步之遥》首映当天零点场100万张影票的预售活动”、“9。9元看一步之遥”、等小广告刷屏。
相对的,腾讯视频则支持公司的《偃师》,《心理罪》播出之后,腾讯视频的会员数量直接增加260万,成为推动会员数量阶梯性增长的一大动力。
(这是15年《盗墓笔记》对爱奇艺会员数量的影响数据,暂且套用一下。)
既然如此,那便继续加大合作。
也得亏公司还算是业内巨头,也持有不少腾讯的股份,要不然,这一波下来,小马哥估计得直接谈收购。
同样是双十一预热广告,爱奇艺投放的是《一步之遥》低价票,腾讯则同步上线了《偃师》的票务预定,同时放出100万张低价票。
与此同时,《偃师》的预告片等宣传素材也最先上线腾讯视频。
最引人瞩目的还是先于电影上线的幕后纪录片《偃师:起源》,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影片幕后细节,美术设计以及拍摄花絮,上线三日,播放量破千万。
国内电影市场的第一部 幕后纪录片,来自于张一谋导演在1997年的电影《幸福时光》,也就是捧出祸害老潘那位董白莲的电影。
当时,张一谋导演找到甘露,希望她为即将开拍的《幸福时光》拍点影像资料。三年后,纪录片《留住时光》制作完成,中国第一部 电影幕后纪录片才如此诞生。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电影才真正开启了商业化时代。当年电影《英雄》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在今天看来都是一个神话。当一部电影的关注度足够大时,必然会有大量的观众期望了解影片幕后的细节,而张一谋导演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
2002年,张一谋导演与甘露第二次合作完成的《英雄》幕后纪录片——《缘起》在全国各地电视台播出。这部影片让全国观众第一次感受到商业大片的制作细节,它本身也成为了“英雄热”的一部分。
这两年,幕后纪录片早已不稀奇,光是去年就有《一代宗师》的幕后纪录片《宗师之路》、记述《私人定制》幕后制作过程的《订制:造梦之旅》等作品问世。
后世,幕后纪录片和正片同时上线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但在现在还属于神经病操作。
纪录片好比是本纪,还没山陵崩呢,你就准备上谥号,是不是不太吉利?
甭管这个,热度高就完事了!
······
11月7日,部分影迷期待已久的一部电影上映了。
虽然是进口电影,但无特效,无动作,导演无名声。唯一让国内观众比较熟悉的,大概是男主角和他爹,一个是万年,还有一个是吴钢。
延迟一个月之后,《爆裂鼓手》总算是在国内正式上线。
历史上,这部新人导演的作品并不怎么受到重视,便是在北美,其最终票房也不过600万美元,属于回本不赚钱的类型。
其卖相一般,自然不会受到中影等购买批片公司的注意。
如今不一样,资本大部分来自国内,拍摄之初,这部电影就已经预定了国内市场的一个席位。
不过,国庆档竞争激烈,公司也就没凑热闹让两部片子自己打自己。顺势延后到了11月,想凭借网络评价拉一拉口碑和关注度,之后顺势上映。
实际上,电影回本和赚钱不成问题,北美市场反响虽然一般,但《爆裂鼓手》在亚洲市场的表现可谓神勇,日本的票房为500万美元,在韩国则是1150万美元。连一向品味奇特的香江市场都对这部电影赞赏有加,首周进入票房榜前十。
国内上映版本跟圣丹斯的放映版本没什么区别,也就是把扇耳光的镜头剪掉了,冲击力略有降低,但对观感没太大影响。
上映之前,国内的影评界和影迷早已望眼欲穿,不断在网上狂炒。
成绩也不出所料,周五上映,首日票房2300万,首周三天,入账1。2亿,作为一部对大多数人来说毫无看点的音乐“励志”文艺片,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与冷清成绩相对的,则是影迷之间口碑的爆棚,以及对电影价值观的争辩。
“我不否认在观赏性上,这是一部出色的电影,剪辑犀利,节奏明快,男主男配都有精彩的表现,万年的演技令人既怜且恨。但我不认同电影里弗莱彻用折磨来塑造天才的教育方式。”
“角色的价值观可能存在偏差,但这并不表示电影是负面的。导演客观的讲述了一个故事,我们看完客观故事,再得出主观结论,如此才叫完整。不赞同用三观不正这种屁话来评价一个电影,除非导演自己透露出情绪。在我看来,查泽雷也好,演员也好,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