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疯皇-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因为这个,就被革除功名,这些人会不会服气呢?
  他们会不会闹事呢?
  结果,告示都贴出来大半天了,京城还是一如往常的平静,好像压根就没有五六百举人被革除功名这事一般。
  这些人能考取举人功名自然不是什么傻子。
  他们是不服,极度的不服,但真的想要闹事的时候,他们都会慎重考虑闹事的后果。
  如果闹事,会有什么后果呢?
  这个后果,想想都令人不寒而栗。
  他们如果闹事,很有可能会跟上次那些闹事的考生一样,全被拉去砍了!
  那时候皇上手底下还没多少人马呢,整个京城,京营和禁卫加起来好像也就几万。
  而且那时候西南土司和辽东建奴都还在作乱,西北的灾民也在造反,大明可谓烽烟四起。
  这会儿皇上手底下的人马可是多得吓人,光是驻扎在京城的京营和禁卫就不下二十万。
  而且这会儿西南土司和辽东建奴早就被朝廷大军打得没了声息,灾民也没见造反了,大明可谓四海升平。
  如果这个时候他们跳出来闹事,那简直是找死啊!
  皇上发起疯来可不是开玩笑的,阉党那么多贪官污吏都被皇上给砍了,整个朝堂当时都被清空了大半。
  他们这些革了功名的举人算个屁啊!
  这些人经过深思熟虑之后都选择了沉默。
  如果做事不考虑后果,那他们就不是没了功名那么简单了,很有可能命都没了!
  皇上一举革掉五六百名举人都功名都没一个吭气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其他考生稍微想想就明白了,这会儿闹事那就是找死啊!
  大家又不是活的不耐烦了,何必找死呢?
  所以,第二天贡士榜公布的时候,所有落榜考生都没敢干什么,他们最多也就摇摇头叹叹气而已。
  不过,这次文理双榜取的贡士是真的多,两榜都取了七百多贡士,加起来足有一千五百多人!
  也就是说,报名参加理科会试的,除了那些被革掉功名的,基本都上了贡士榜。
  而贡士榜头一名程嘉烁正是程大宗师的孙子。
  当然,这个时候在这些落榜的举人眼里所谓的程大宗师还不算什么,会玩算盘,会玩什么丈量步车算个屁啊!
  不过,殿试之后,大部分考生就不这么想了。
  因为理科殿试的题目就是《算法统宗》上的算术题!
  而且,皇上还给每个考生发了一套《算法统宗》和一个大位盘。
  那家伙,皇极殿前那噼里啪啦的算盘声简直让文科考生目瞪口呆,差点连殿试题都忘了答了。
  这还不算什么。
  殿试结束之后,礼部便发出公文,命各地方文科学院和文理学院开始招收学生,而文理学院的第一本教程正是《算法统宗》。
  而且,公文里面还明确规定,所有学理科的必须精通算术,以后乡试和会试也会有算术题。
  紧接着,泰昌又下旨,追记程大位启蒙数学和统宗珠算之功,福荫理科状元程嘉烁,直接将其擢为商部侍郎,主管即将成立的大明西洋商号。
  这福荫就有点离谱了,一般就算是功勋卓著的内阁首辅致仕最多也就能福荫子孙当个五寺少卿什么的。
  那都是些正五品或者从五品的闲职。
  这程嘉烁竟然直接擢升到了正三品的商部侍郎,而且还将主管什么大明西洋商号。
  这什么大明西洋商号是干嘛的还没什么人清楚,不过朝廷成立的商号肯定小不了,就好像大明钱庄,那简直大的吓死个人,一年赚的钱常人都无法想象。
  也就是说,这程嘉烁直接名利双收,差不多一步便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这也足以证明,皇上对这程嘉烁是多么的恩宠。
  这理科状元程嘉烁简直就是大明新贵,前途不可限量啊!
  人家为什么会成为大明新贵呢?
  有脑子的人想一想便能明白,皇上是看中了其祖传技艺啊。
  那么,他祖传的技艺是什么呢。
  《算法统宗》上都有啊!
  那还不赶紧选理科,去学《算法统宗》!
  你学个文科就算金榜题名,那也就是个正七品左右的小官,就算是高中文科状元,那也就是个六品的职位。
  人家理科状元程嘉烁可是正三品的侍郎,而且还是那种能赚大钱的侍郎。
  这年头的人那都是削尖了脑袋想出人头地啊,有这么好的机会,这么好的榜样,大家还不争相效仿啊!
  一时之间,各地文理学院那都是门庭若市,跑去报名的秀才和举人不知凡几。
  这就是名人带来的效应。


第329章 大明八部
  殿试结束,程嘉烁位列理榜一甲第一,成为第一位理科状元。
  理科榜眼还是徐光启的弟子陈子龙,探花则是毕懋康的弟子张继孟。
  这两人的本事那都没话说,而且他们都是还未曾金榜题名便已为大明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陈子龙是在天涯海角为大明种植橡胶树,忍受着酷暑为大明栽培最重要的战略物资。
  张继孟则是在武备城研制机床,火枪厂和铸炮厂很多机床都是他带着人做出来的,火枪和火炮的生产效率也因此而提高不少。
  至于文科状元,就是历史上曾被魏忠贤坑下去的贡元刘若宰。
  这次没人坑他,所以他顺利的当上了文科状元郎。
  文科的榜眼和探花还都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人物。
  榜眼就是历史上孤守扬州城的弘光朝督师大学士史可法。
  探花则是历史上曾任仕崇祯、弘光、隆武、永历四朝,为大明而鞠躬尽瘁的永历朝兵部尚书内阁大学士吕大器。
  这吕大器没什么好说的,那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死都在为大明操劳。
  史可法在后世就颇有争议了。
  后世赞扬史可法气节的有之,但骂他的人也不少。
  那些骂史可法的人理由是相当的奇葩,就是骂他不该死守扬州,结果害死了一城人!
  不得不说,有些人真的很奇葩。
  投降的他们就不骂吗?
  投降的他们照骂!
  反正他们是投降的也骂,不投降的也骂,杀人的他们不骂却逮着守城的往死里骂!
  好像别人的是非功过全凭他们一张嘴,他们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泰昌当然不会在乎这种人的奇葩言论,他看中的就是史可法和吕大器的气节,起码,这两人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背叛大明,这就够了。
  这次两榜取士可不少,足足有一千五百多人,他又准备怎么用这些人呢。
  殿试之后,他又将一众朝廷重臣召至文华殿议事堂商议起来。
  他看了看尽显疲态的众臣,不由感叹道:“这次辛苦大家了,如此短的时间内阅卷二十余万份,你们着实不容易,朕是看着那堆积如山的试卷都头疼。”
  谁说不是呢。
  毕懋康、王徵、孙元化和宋应星他们还要好点,就忙活了一天。
  徐光启、邹维琏和文震孟等人可是足足忙活了将近一个月,那堆积如山的试卷简直看得他们头疼欲裂。
  这下好了,会试和殿试都结束了,他们终于可以轻轻松松的坐班了。
  众人回想起那堆积如山的试卷,都忍不住露出一丝心有余悸的表情。
  他们是真看吐了。
  泰昌见状,不由微微笑道:“你们放心,下次就不会这样了,这一次文理榜可是取了一千五百多人,下次我们就有足够的人手了。”
  吏部尚书王象春闻言,不由小心的问道:“皇上,这一千五百多人怎么安排差事啊?除了理科状元程嘉烁,这会儿其他新科进士都在等着吏部任免呢。”
  泰昌微微点头道:“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商议的事情。”
  众臣闻言,不由露出一丝如释重负的表情。
  还好,皇上今天总算是正常了一回。
  以往皇上每次召他们来文华殿议的差不多都是惊俗骇世的事情,这次商议新科进士的任免问题,总不至于惊的他们受不住了吧?
  没想到,泰昌紧接着又郑重道:“这会儿都开春了,西北的灾情我们是该着手解决了,朕决定成立农部,专门来负责此事,以后户部就不用管农户了,专门管帐就行了,农户就由农部来负责。”
  啊?
  又组建一个新部啊!
  这三省六部制本是延续了将近千年的朝廷基本架构。
  特别是六部,洪武大帝都没动过。
  当今皇上倒是好,这刚组建一个新部不久,又来了一个。
  原来的六部都变成八部了!
  你们这又是什么表情?
  泰昌不由好奇道:“怎么,不行吗?”
  这。
  没人说不行啊!
  只是您这来得也太突然了。
  内阁首辅徐光启无奈的道:“皇上,这农部之议好像没什么问题,问题就是,谁来负责组建这新的农部呢?”
  这的确是个问题。
  农部是个新部,连个章程都没有,这第一任农部尚书可是至关重要。
  原本,最适合当这农部尚书的便是徐光启了,因为他的农学成就最高,编撰出来的《农政全书》更是难得的农学典籍。
  奈何人家这会儿已然是内阁首辅了,一天光是处理奏折都忙得够呛,他可没这精力再来管这什么连个章程都没有的农部了。
  泰昌很是干脆的摊手道:“这个就要看你们的了,你们可有合适的人选举荐啊,举贤不避亲,你们都放心大胆的举荐。”
  什么举贤不避亲啊?
  您不会是想让我家骥儿上吧!
  徐光启连忙闭上嘴巴不吭气了。
  他是真怕皇上突然间发疯,把他儿子徐骥给拎上去。
  那就太荒唐了。
  他儿子徐骥才刚金榜题名呢,立马擢六部尚书,哦,不对,这会儿应该说八部尚书了。
  要真是这样,那他可就要被天下读书人的唾沫星子淹死了。
  他是指望自己的儿子能成就一番大事。
  但成就也不是这么成就的,这也太快了。
  刚金榜题名就出任八部尚书,这简直是千古未有之奇闻啊!
  问题,皇上还真有可能提他儿子上去。
  因为皇上说这次组建农部主要是为了主持西北赈灾事宜啊。
  原来皇上可是说了,西北赈灾就靠他宝贝儿子了。
  泰昌也的确有这个想法。
  如果众臣都提不出合适的人选来,他就让徐骥暂代农部尚书之职!
  反正赈灾需要几年时间,而且赈灾也算是件大功,到时候西北灾情解决了,他就能名正言顺的将徐骥扶正了。
  那么,朝堂之上到底有没有合适的人选呢?
  他缓缓扫视了好几圈,等了好一阵,众臣还都在那皱眉沉思,一个开口的都没有。
  无奈之下,他只能将目光锁定徐光启,准备跟他商议徐骥暂代农部尚书之事了。
  没想到,他正要开口的时候,户部尚书毕自严却是小心的道:“皇上,微臣倒是想到了一个人,就是不知合不合皇上的心意。”
  泰昌闻言,不由松了口气。
  他当然知道冒冒然把个新科进士擢为正二品的尚书有多荒唐,他也知道,一旦把徐骥提上了内阁首辅徐光启就会被人唾沫星子淹死。
  就算是任人唯亲也没这么任人唯亲的啊!
  别人不敢骂他这个皇上,自然就会把矛头指向徐光启这个内阁首辅。
  说实话,要不是实在没有合适的人选他也不会行此荒唐之举。
  现在好了,终于有人举荐了。
  户部尚书毕自严人如其名,办事那是相当的严谨,他举荐的人应该不会差。
  泰昌闻言,不由饶有兴致的道:“噢,是谁,你说说看。”
  毕自严连忙详尽的介绍道:“微臣要举荐的是户部右侍郎南居益。
  此人乃是万历二十九年进士,在朝为官已有二十余载,曾在户部、礼部、刑部等衙门任职,又曾出任地方知府和布政使,而且还曾总督河道,对农田水利相当之熟悉。
  皇上,您觉得此人如何?”
  这人不错啊!
  泰昌闻言,不由连连点头道:“嗯,为官经验丰富,又熟悉农田水利,不错,不错,你们有什么意见吗?”
  我没意见啊!
  您别把我那宝贝儿子捧上去就行。
  那简直是捧杀啊!
  徐光启连忙附和道:“思受着实是难得的能臣干吏,微臣附议。”
  其他人闻言,也连连点头道:“微臣也附议。”
  那就没问题了。
  泰昌毫不犹豫道:“那就由这南居益来出任农部尚书,徐骥和陈子龙暂代农部左右侍郎,其他考生,文榜的尽量放去西北体验一下灾民的疾苦,理榜的尽量安排到八部五寺和都察院任职。”
  唉,不提尚书提侍郎!
  行吧,有程嘉烁在前面顶着,总算没那么显眼了。
  那么,这南居益又是何许人也呢,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此人是难得的能臣干吏呢?
  其实,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