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疯皇-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这南居益又是何许人也呢,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此人是难得的能臣干吏呢?
  其实,荷兰人历史上曾进攻了大明两次。
  历史上荷兰人第一次进攻大明的时候南居益正是福建巡抚,而他也联合福建水师和郑芝龙把荷兰人给击败了,荷兰海军少将高文律也被他俘虏了。
  此人的确是个难得的能臣干吏。
  当然,这会儿荷兰人并不是他击败的,而是泰昌亲自率水师击败的。
  所以,他没有展露出头角来,泰昌也没有发现他的才能。


第330章 全力赈灾
  小冰河天灾的问题能解决吗?
  这个难度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因为这场天灾延续的时间太长了,西北足足旱了几十年。
  历史上要不是明末各方大战消耗了太多的人口,这场天灾造成的影响恐怕到康熙末年还不会结束。
  这个时候就想解决,谈何容易啊!
  南居益这会儿整个人都有点懵了。
  皇上竟然要组建农部专门负责解决西北的灾情,而且这第一任农部尚书还就是他!
  这个,怎么说呢?
  他都不知道怎么说了。
  因为他连农部具体负责什么事都不清楚,怎么说?
  他就那么呆呆的站那里,半天都没吭气。
  泰昌见状,不由好奇道:“怎么了,思受?”
  南居益连忙回道:“皇上恕罪,这一时间微臣脑海里是思绪万千,不知道说什么好。皇上,微臣斗胆问一下,这农部就专门负责解决西北的灾情吗?农部的衙门设在哪里呢?农部又配置多少官员呢?”
  呃,这些都忘说了!
  泰昌尴尬的道:“农部就跟以前的六部衙门职能差不多,所有农户和农事都归农部管,只是这会儿赈灾最为紧要,所以,农部先负责解决西北的灾情,至于衙门选址、官员配置和具体的职能,这些都可以慢慢来。”
  原来是这样。
  南居益连连点头道:“微臣明白了。”
  泰昌紧接着便问道:“你去过西北吗,你了解那边的旱情吗?”
  这?
  皇上竟然不知道我是哪里人便将我提上来了!
  南居益颇为惊诧道:“皇上,微臣就是渭南人。”
  呃,好吧。
  他的确有点急了,因为这会儿都开春了。
  要不是会试和殿试耗费了太多的时间,这会儿早就该开始赈灾了。
  所以,他也没问毕自严这南居益的具体情况,文华殿那边刚商议完他便匆匆将南居益给召到御书房来了。
  南居益竟然是渭南人,这简直是歪打正着啊!
  泰昌不由连连点头道:“好啊,你既然是渭南人,那这灾情朕就不用跟你细说了,你肯定比朕还清楚。这些年你回过家乡吧,怎么赈灾,你考虑过没?”
  南居益连忙点头道:“是的,皇上,微臣在阉党掌权那几年一直托病在家。至于怎么赈灾微臣也考虑过,微臣还曾在渭河边买了块荒地,试着开荒种地。微臣觉得,只要能兴修水利,把黄河、渭河等河流水系的水引上岸,灾情还是有望解决的。不过,因为旱情持续时间太长,大小河流里的水都差不多干了大半了,想要引上来着实有点难。”
  哎呀,这真是找对人了啊!
  南居益连这个都想到了,还亲身去实践过,那解决灾情的办法也不用详细介绍了。
  泰昌直接了当道:“这个问题朕已经想到办法了,蒸汽机你知道吧?朕已经命工部做了数千套蒸汽机驱动的水车,引河水上岸完全没有问题。你只需考虑怎么让老百姓开荒种地,自给自足便成。”
  还有蒸汽机驱动的水车?
  有了这东西,引河水上岸应该是没问题了。
  问题,让灾民自给自足着实有点难啊!
  南居益想了想,随即小心的道:“皇上,陕西的耕地大多在渭河沿岸,而渭河沿岸的良田大多在秦王府的名下。这个,现在秦王已然削藩去国,地又归到户部名下了,这些地能分给老百姓种吗?”
  这些地可不就是留着分给老百姓种的吗?
  泰昌毫不犹豫的点头道:“可以,削藩去国的十八个藩王和没削藩的十个藩王足有上亿亩地,这些你都可以先分给老百姓种。不过,这地不能白给,因为白给的东西人都会眼红,而这上亿亩地又不可能给所有老百姓均分了,所以,这个地还是要算钱的。”
  白给的确不合适。
  白给的东西不要白不要啊!
  而且,这年头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白给的东西,你但凡给谁家多一点,给谁家少一点,那都不得了。
  不管你有什么依据都不行。
  这不能白给自然就要收钱。
  问题,这会儿西北的灾民哪来的钱啊!
  南居益不由为难道:“皇上,西北连年大旱,老百姓差不多都揭不开锅了,这会儿他们根本没钱啊,您说,怎么办呢?”
  这个好办啊!
  泰昌不假思索道:“分期付款你知道吧,让老百姓每年还一点就行了。”
  分期付款?
  这个南居益还真不知道。
  每年还一点他倒是听明白了。
  问题,就这样老百姓也还不起啊!
  南居益想了想,随即小心的估算道:“皇上,因为旱情这会儿西北粮食产量本就不高,就算能用水车引水灌溉,那些地的产量估计也会减半,一亩能产一石粮就顶天了。
  也就是说一个五口之家最少也要种四五十亩地才能自给自足,而按市价算四五十亩地就是将近一千两银子啊!
  这么多的银子,普通老百姓就是几辈子也还不起啊!”
  这个也不是问题。
  泰昌不假思索道:“你放心,老百姓能还得起的,只要他们种红薯和土豆就行了。”
  红薯和土豆?
  南居益又懵了,因为徐骥种的红薯和土豆都在辽东啊,他又没去过辽东,而且,他跟徐骥也不熟,怎么可能知道红薯和土豆这东西。
  他忍不住问道:“皇上,红薯和土豆是何物?”
  泰昌细细解释道:“这红薯和土豆是从番国引进的新品种,其产量相当之惊人。
  徐骥在辽东改良了几年种苗之后,红薯和土豆的亩产都已经超过三千斤了。
  按你说的,西北因为连年大旱粮食产量会减半,那也是一千五百斤一亩,也就是说,一个五口之家只需种上十来亩地就足够了,当然,你可以给他们分二十亩地,剩下十亩种出来的红薯和土豆可以卖了还债。”
  我的天,亩产三千斤!
  这是什么怪东西?
  南居益不由好奇道:“皇上恕罪,红薯和土豆微臣着实没见过,这两样东西当饭吃吗?”
  这个好像不能。
  不过也没关系。
  泰昌想了想,随即缓缓的道:“这两样东西跟普通的粮食还是有一定区别的,红薯做零食吃还可以,土豆基本都是用来做菜吃的。我们可以组织一些漕运大船从南直隶运送大量粮食去黄河沿岸兑换红薯和土豆,沿岸的老百姓想吃红薯就吃红薯,想吃土豆就吃土豆,想吃粮食就吃粮食,随便他们。”
  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南居益小心的问道:“皇上,这红薯和土豆值钱吗,一千五百斤红薯和土豆大概能兑换多少斤粮食啊?”
  这个就不好说了。
  物以稀为贵,这东西种多了可能就不值钱了。
  不过,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图个新鲜,应该还是比较值钱的。
  泰昌估摸道:“头几年红薯、土豆和粮食应该大致是等价的,也就是一斤换一斤,只要我们不在南边大力推广种植,这个价格应该能维持个十来年。”
  这就足够了。
  南居益当即毫不犹豫的拱手道:“皇上,只要您说的水车、红薯和土豆数量足够,微臣定能解决西北灾情。”
  好!
  泰昌亦是毫不犹豫道:“那你就暂且兼任三省总督,全权负责西北三省军民事务,全力赈灾!
  朕给你配了两个侍郎,一个是徐骥,他可以跟你去西北,专责推广种植红薯和土豆。
  另一个是陈子龙,他暂且要留琼州府种植橡胶树,就不跟你去西北了。
  朕再给你配三个巡抚,文震孟、倪元璐和黄道周分别出任陕西、山西和河南巡抚,全力助你赈灾。
  另外,赈灾所需的钱粮你可以直接向户部申领,你觉得需要多少就申领多少。
  总之,一定要尽全力尽快解决西北的灾情。”
  南居益连忙拱手道:“微臣明白,多谢皇上恩典!”


第331章 剑指东瀛
  朝廷终于开始赈灾了,皇上准备把陕西、山西和河南三地所有藩王的土地全部分给灾民耕种!
  西北灾民闻讯,无不欢欣鼓舞。
  他们也知道这些地皇上是不可能白送他们的。
  农部贴出的告示里也说了,这些地都得算钱,他们还得一年还一点,慢慢把这钱还上。
  这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有了地就有了希望,只要有了地就不用饿肚子了啊。
  至于还钱,以后勒紧点裤腰带过,总能还清的。
  这勒紧裤腰带和饿得前胸贴后背可是两码事,他们也没多大奢求,灾年能不饿肚子就算是谢天谢地了。
  其实,山西和河南的灾情并不严重,这两省的老百姓之所以过不下去了,主要还是因为土地兼并太严重了。
  这两省的藩王是整个大明最多的,土地兼并也是整个大明最为严重的,藩王把六七成的土地都兼并了,剩下三四成还有最少两成是屯卫的屯田,上千万老百姓手里就一两成的土地,这日子怎么过?
  所以,以前只要稍微遭点灾,这两省的老百姓就得饿肚子。
  现在好了,南居益把藩王兼并的土地全分给两省的老百姓,每家每户最少也有了十多亩地,再加上徐骥推广的红薯和土豆,这两省的老百姓是不会再饿肚子了。
  也就是说,只要把地一分,再把红薯和土豆推广开来,山西和河南的受灾问题基本就解决了。
  剩下的就一个陕西了。
  陕西的确有点麻烦,因为这里受灾太严重了,连年大旱下来,大部分田地都旱得裂开了,所谓赤地千里莫过于此。
  这种赤地可光不是缺水的问题,肥力也基本流失完了,想要恢复原来的产量,那肯定不是几年内能解决的问题。
  南居益和徐骥、文震孟等一众官员走在渭河边的旱地上,看着赤黄而又干裂的土地,忍不住悠悠长叹一声。
  这地,能养活原来这么些老百姓吗?
  他想了想,随即问道:“千里,你觉得这种地把红薯和土豆种下去能有多少收成?”
  徐骥闻言,连忙蹲下身来捡起一块干裂了的黄土捏开看了看。
  这里的土质根本没法和辽东的黑土地相比啊!
  这黄土地本就肥力不足,再加上连年干旱,仅有的肥力都流失的差不多了,红薯和土豆栽下去,产量肯定低得吓人。
  他皱眉沉思了一阵,这才小心的道:“大人,这地如果不大量补充肥料,红薯和土豆种下去产量恐怕也很难上千斤。”
  这可如何是好?
  皇上估算的产量可是一千五百斤,徐骥这意思,千斤都没有!
  而且,这秦王府的地也只有几百万亩,分给关中几百万老百姓的话一人也就一亩左右,一家也就四五亩,根本不够啊!
  怎么办呢?
  南居益想了想,随即又问道:“文起,郧阳府和汉中府那边的老百姓开始回迁了没有?”
  文震孟连忙拱手道:“大人,逃难到郧阳府和汉中府的老百姓实在是太多了,下官已经派人去统计和召集了,不过回迁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沿途还得多备粮食,毕竟这些灾民拖家带口的,一天能走四五十里就顶天了,要从汉中府和郧阳府走回来最少的一个多月。”
  南居益闻言,果断道:“那就不要把他们迁回来了!”
  啊?
  文震孟闻言,不由目瞪口呆道:“大人,逃难到郧阳府和汉中府的老百姓最少也有两三百万啊,不迁回来,那两府之地也养不活啊,朝廷岂不是一直要发放赈灾钱粮养着他们?”
  南居益睿智道:“郧阳府和汉中府养不活,湖广养得活啊,湖广藩王也不少,而且那边老百姓基本没遭什么灾,如果我们能把逃难到郧阳府和汉中府的老百姓迁到湖广去,把那边藩王的地分给他们耕种,那基本就不用操心了,那边的雨水可比这边充沛多了。”
  这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文震孟闻言,不由连连点头道:“对,我们可以把那边的老百姓迁到湖广去,我们还可以请皇上调派水师的车轮舸和狼牙战船来帮忙转运,直接顺着汉江转运到长江干道,再通过长江干道转运到各大支流去,这样就不用费什么时间了,也不用在沿途准备多少粮食。”
  好!
  南居益毫不犹豫的挥手道:“走,我们回去,我立马就给皇上写奏折。”
  泰昌收到南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