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泰昌看了看鱼虾,不由皱眉道:“老是吃这几种鱼虾将士们估计也吃腻了,听渔船上的渔民们说,南边发现鲥鱼了,而且越往南越多,朕今天带着渔船到南边两三百里去看看,看能不能找到鲥鱼群。鲥鱼可是好东西啊,将士们肯定吃不腻。”
好吧,鲥鱼的确是好东西。
鲥鱼乃是有名的山珍海味,位列中八珍,与鱼翅齐名。
江南自古时便开始流传,“宁吃鲥鱼一口,不吃草鱼一篓。”,这鲥鱼之美味可想而知。
泰昌也真想得出来,竟然想着给三十万将士们找山珍海味吃!
不过,这也是相辅相成的事情,伙食好了将士们吃饱吃好了才有力气干活,要像那些扣扣索索的资本家一样,连饭都不让人吃饱,那这运河来再多人也挖不动。
泰昌刚登上无畏舰,苏妃苏亦便欢呼雀跃的跑上来,拉着他的胳膊道:“皇上,我们现在就走吗?”
这会儿她说的已经不是苏族话了,而是标准的大明官话。
因为她做了娘娘就不能在外面到处瞎逛了,所以,她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
她的天赋还是相当不错的,这会儿不说能背什么《四书五经》了,基本的交流还是可以了。
当然,老待在这旗舰顶层也难免无聊,所以,泰昌经常带着她去捕鱼。
这可是难得的休闲娱乐,她最是喜欢了。
很快,泰昌便带着十艘神盾舰、四十艘渔船和上百艘狼牙战船出发了。
这次他们就跑的比较远了,因为他想找鲥鱼群。
鲥鱼这会儿在大明都已经比较的珍贵了,不过,在这边却是多的很。
至于原因,很简单。
因为南边就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秘鲁渔场,而在秘鲁渔场鲥鱼是储量最多的鱼类之一。
这会儿这里的鲥鱼储量估计能有几百万吨甚至上千万吨!
当然,这里的鲥鱼跟大明的鲥鱼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大明的鲥鱼背部眼色是灰中带蓝,而这里的鲥鱼背部颜色是灰中带绿。
这可能是因为水质原因,不过味道还是差不多的。
舰队沿着海岸向南行驶了将近两百里,午时将近,泰昌才令所有船减速,开始探鱼。
这个时候,苏妃苏亦又开始欢叫着要上渔船上去了。
因为渔船上好玩啊,可以看上鱼,还可以随意挑选渔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泰昌对自家人那一向宠溺的很,他当即便带上御厨下了旗舰,登上了他们经常去的那艘大型渔船。
这船上的渔民们也跟他们熟了,大家都知道皇上平时没什么架子。
至于娘娘,那更是一点架子都没。
几个老渔民恭敬的跟皇上和娘娘打了声招呼便开始收线了,那一排一排的鱼钩飞快的收上来,大鱼却不是很多。
泰昌忍不住上前问道:“怎么样,发现鲥鱼没?”
那渔民连忙摇头道:“皇上,还没有发现鲥鱼,这里的豆腐鱼倒是到处都是。”
豆腐鱼其实就是沙丁鱼,这种鱼小,但是数量多。
泰昌想了想,果断道:“那就继续往南开。”
船队就这么一路往南,又探查了将近一个时辰,终于,那鱼线拉上来的鱼变大了,而且大得不是一点点,最大的都有一尺多长将近两尺了。
这就是鲥鱼了。
泰昌吃过鲥鱼,自然认得。
这边的鲥鱼他也吃过几回,所以,一眼就认出来了。
好家伙,这么大个,在大明,这么大的鲥鱼都很少见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鲥鱼都是将近两尺长。
因为鲥鱼雌雄差异很大,雄鱼长个四五年可能还不到一尺,雌鱼却是三年以上就能长到将近两尺长。
这一下,将士们真是有口福了。
这里的鲥鱼那真是多得吓人,找到鱼群之后,四十艘大渔船捞了几个时辰都没捞完!
第515章 给将士们备年货
这天一大早泰昌便来到了新通州城中,因为去东瀛取药的船昨天已经回来了。
而且,马祥麟和秦翼明等人已经带着手下将乌龟处理了,熬了一晚上了,这一大早就要出成品了。
他跑到几人的营房外面一看,足足好几大锅淡黑色的药汤正在那冒热气呢,整个营区都是淡淡的药香味。
这些药汤散发出来的真是清香味; 不似其他药方一般,熬出来的药汤都带着烧焦的苦杏味。
马祥麟一见他来了,连忙命几个亲卫扯了块纱布罩一口空锅上,然后便端起一大锅药汤缓缓倒在纱布上。
这是在过滤药渣。
泰昌好奇的拿起过滤出来的龟甲掰了掰,龟甲一下就断开了。
马祥麟见状,连忙放下锅介绍道:“皇上; 这是龟甲茯苓汤,熬了六个时辰了; 其他药材是另外熬制的; 无需熬这么久。”
紧接着,他又命亲卫扯了块纱布罩在另一口空锅上,然后又端起一大锅药汤缓缓往纱布上倒去。
果然,这一锅汤渣里面就没有龟甲了。
这两锅汤都只是带着淡黑色而已,并没有成糊状。
泰昌见状,不由好奇道:“这两锅汤还要搅一起熬制吗?”
这个当然不用了,真要把水熬干,那最少得几个时辰。
马祥麟直接命亲卫把龟甲茯苓汤下面的柴火一点着,然后又拿起一袋面粉般的东西介绍道:“皇上,这个龟苓膏之所以会成糊状那是因为加了这生粉。”
说罢,他便把生粉倒这锅没有加热的药汤里面,用锅铲搅和起来。
他搅和了一阵,直到那边的龟甲茯苓汤烧开了,他才命人灭了火,然后又端起这锅药汤直接倒烧开的龟甲茯苓汤里面搅和起来。
果然,锅里的药汤很快就变成了糊状。
这个时候,秦翼明和秦拱明又一人拿来了一叠碗; 拿着勺子便将糊状的药汁往碗里舀。
马祥麟又介绍道:“这个凉了之后就会变得跟嫩豆腐一样了; 等成了嫩豆腐的模样这龟苓膏就成了。”
泰昌闻言微微点头道:“嗯,这龟苓膏成了就可以开始砍东边的树了,这样吧,就由你们三个带着十万将士去砍,你大概估算一下多久能砍完。”
马祥麟细细想了想随即估摸道:“应该能赶在过年前砍完。”
过年?
泰昌闻言,不由一愣。
这边天气实在是太热了,他都没意识到快要过年了。
马祥麟这么一说,他才记起来,还有不到一个月时间就要过年了!
唉,这个年又得在外面过了。
他看着空荡荡的营房,忍不住微微叹息一声。
这些将士着实辛苦,年节怕都要赶工挖运河。
没办法,赶时间啊!
这年节将士们不能像往常一样休息,吃总得吃得像过年一样。
看样子得赶紧给将士们去准备年货了。
想到这里,他果断挥手道:“行吧,你们辛苦一下,带着将士们赶在过年前把树砍了,朕去备点年货。”
说完,他便直奔旗舰而去。
这过年备点什么年货好呢?
鲥鱼肯定是要的,他们已经找到鲥鱼经常去进食的区域了; 这东西想捕多少就能捕多少。
对了,这会儿正是帝王蟹的捕捞季节,派上十艘渔船去北面海域捕个几百万斤还来得及,反正那边这会儿正是冰天雪地,直接找从那边捞点冰把捕上来的帝王蟹一路冰过来应该没问题。
还有,派人狼牙战船栽上几千神武营骑兵和战马进入哥伦比亚河,直接深入附近的草原去狩猎千余头野牛来应该也没有问题。
还有,肉虾、八爪鱼等等这些也都探到捕捞区域了,现捕也没什么问题。
还有酒,也可以想办法命人酿一点,反正新西班牙总督辖区就在旁边,他都跟人家预定了一千万石的粮食了,这粮食是不缺的。
年节渐渐临近,泰昌派出去的大小舰船不断往来穿梭,那动不动上百万斤的年货也在不断往新通州城这边的港口汇集。
说实话,大多数将士也跟他一样,没有意识到年节快到了,因为这里的天气就不像是过年的天气,一点都不冷,还热得很,可以说是一点过年的征兆都没有,多少人会想到要过年了呢。
当然,不管想没想到,年节还是会如期而至。
过年前一天,泰昌便命卢象升通知所有将士,三十和初一放假,大家好好休息一下。
大年三十一大早,水师将士便把早已准备好的年货搬下船,送到一个个营房外面。
白水灼肉虾、清蒸鲥鱼、香辣帝王蟹、爆炒八爪鱼、凉拌龙须菜、红烧鹿肉、孜然烤牛排、牛杂汤,总共八个菜。
这些都是御厨事先配好调料的,不管会不会做,只要按御厨定下的步骤把食材整熟了,把调料拌匀了,那味道便不会差。
另外还有纯粮烧酒那更是一桶一桶的上,管够。
当然,这个桶不是拎水的桶,而是啤酒桶,这是张之极和徐允祯专门从科尔多巴那里讹来的。
泰昌为了让将士们年节吃好一点,那着实是费心了。
旗舰之上,那自然更是丰盛,一众随行的文臣武将和护卫高手什么的都被他叫上了,那顶层甲板外面的长条桌两边都快坐满了。
御厨那是不断的把各色佳肴端上来,把硕大的长条桌都给摆满了。
苏妃一看这架势,忍不住好奇道:“皇上,这是干什么,怎么这么多菜?”
泰昌微微笑道:“今天是大明最重要的节日,过年,所以,大家要聚一起好好吃一顿。”
苏妃更是好奇道:“过年是什么意思?”
呃,这个怎么解释呢?
这过年的含义好像还挺多的,除旧布新、驱邪攘灾、拜神祭祖、纳福祈年等等,都蕴含在里面。
问题,他这么说,人家小姑娘肯定听不懂啊!
泰昌想了想,随即解释道:“这过年的意思就是大家辛苦了一年,要好好庆贺一下一年来的收获,同时也要休息一下,准备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苏妃又追问道:“一年是什么意思?”
泰昌闻言,不由一愣。
这个书上好像还真没有。
没办法,他只能细细解释道:“一年是十二个月,这一个月是二十九天或者三十天,一年也是一个轮回,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就是一年。”
苏妃又追问道:“四季又是什么意思?”
呃,算了,喝酒!
泰昌微微拍了拍苏妃的手,示意道:“先不说这些了,要开始吃了,朕要起来敬个酒,不然,大家都不会动筷子的。”
敬个酒又是什么意思?
苏妃还是满脑子的问号。
第516章 无法理解的进度
年节一过,便是正月二十几了,通海大运河已然开工三月有余。
这时候东面的新海州城差不多都完工了,大部分将士都已经搬到新海洲城的军营里去了。
因为这会儿西面的运河差不多都已经挖好了,就剩下东面将近八十里那一节了。
将士们如果还住在新通州城这边,那每天最少要赶一百余里路才能赶到现在的工地。
这显然是浪费时间浪费体力。
所以,新海洲城那边建得差不多之后; 大部分将士便搬过去了。
这时候,去武备城运送水泥和钢筋等材料的张元芳也率舰队返航了。
他不但带来了一百多船的材料,还带来了印第安部落所需的玄铁刀、长枪和铁皮盾等武器,还带来武备城船厂新造出来的一艘无畏舰、二十艘神盾舰、二十艘楼船炮舰和数百艘狼牙战船,还有大批的官员也随船而来。
礼部左侍郎文震孟、吏部右侍郎黄道周、兵部右侍郎倪元璐、农部左侍郎陈子龙、商部左侍郎夏允彝等等,不知道多少大明的年轻才俊齐集。
还有大明西洋商号的郑芝龙和徐尔爵等也来了; 甚至工部右侍郎宋应星都带着一堆年轻的工部主事过来了。
泰昌见了这么多的能臣干吏,自然是欢喜的不行了。
这些人年节都是在海上过的,所以; 泰昌还特意为他们准备了一顿丰盛的宴席。
旗舰顶层,又是上百文臣武将齐聚,御厨又是如同流水般的把菜往上端,很快,条桌上就摆满了各种珍惜佳肴。
这一次可不光是海鲜牛肉什么的了,还有大量从大明运送过来的干货。
苏妃苏亦见了,又不能理解了。
她忍不住好奇道:“皇上,不是年节和元宵节都过了吗,今天怎么又这么多菜,这么多人?”
一众新来的能臣干吏听了,无不惊奇不已。
他们当然知道皇上新纳了一位苏妃,问题,这会儿苏妃好像是苏族人啊!
人家的长相就带着异域风情,怎么说起话来却是标准的大明官话呢?
泰昌颇为尴尬的解释道:“这个叫接风宴,他们不远万里从大明本土赶过来,当然要好好欢迎一番; 再说了; 我们是过了年节和元宵节了,他们却是一直坐在船上往这边赶,年节和元宵节都没过,所以,朕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