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平叛,哼。”
顾秉谦吓得一哆嗦,连忙躬身告退。
第133章 诸事不顺
顾秉谦这个庸尘无耻的内阁首辅是被吓跑了,泰昌却依旧皱着眉头坐在那里,沉思着。
这主考官他是抢过来了,问题,科举考题怎么出呢?
这出科举考题要说难,那也不难。
科举考题其实就是一句话,而且这些话都是从《四书五经》里摘出来的。
也就是说,你随便从《四书五经》里面抽一本,随便一翻,随便找一句话出来,就可以当考题。
比如,玩物丧志,玩人丧德。
又比如,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污也。
再比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等等,这些都可以当考题。
这出科举考题要说不难,那是相当的难。
因为科举考题往往代表着主政者选取人才的标准。
也就是说,主政者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便会出相关的考题来考校考生,看他们的回答合不合自己的意。
比如,盛世的时候,一般都会出些类似“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偏向于文才治世方面的题目。
乱世的时候,则会出些类似“天行建,君子自强不息。”、“辅车相依,唇亡齿寒。”等偏向于武功谋略方面的题目。
而这会儿,泰昌却想出些偏向于奇淫技巧,甚至偏向于怎么搞活经济类的题目。
这种类型的题目,那真不是一般的难找,至少,在他的印象里《四书五经》中是没有类似语句的。
怎么办呢?
他正看着书架上长长的一沓《四书五经》发呆呢,外面小太监突然轻声道:“皇上,工部尚书徐光启求见。”
徐光启?
这是密封圈的模具做好了!
果然,徐光启进来恭敬的行了番君臣之礼后便兴奋的道:“皇上,模具都做好了。”
泰昌立马起身道:“好,我们去看看。”
还是慈庆宫那个偏殿,不过此刻里面聚集的人却不止昨天那些,毕懋康、王徵和孙元化早已闻讯赶来,甚至,就连在南直隶造车的宋应星都回来了,还有太子、信王和徐骥等,他手底下钻研方面的人才可谓济济一堂。
泰昌一看到宋应星便忍不住问道:“长庚,什么时候回来的,矿车造好了吗?”
宋应星连忙拱手道:“微臣凑巧也是昨晚赶到京城的,因为时间太晚,所以不好打搅皇上,矿车微臣已经造好了,盛怀宣他们都在用了,效果很好。”
效果很好!
这会儿蒸汽机都还没做出来,矿车还需人力或者畜力来拉呢,效果能好吗?
泰昌颇为好奇道:“他们用什么拉车啊?还效果很好!”
宋应星颇为自得道:“皇上,江南不是耕地的牛多吗,反正农闲时也没什么事,关那里闲着还会掉膘,所以,微臣便让他们用牛拉着试了试,效果还真不赖。”
呃,好吧,江南的确牛多,而且矿山里面并不需要太多的牛,一个矿洞有个四五条牛就足够了。
也就是说,一座矿石最多也就用到几十条牛。
这么点牛在江南富庶之地那当然不在话下,随便出点钱在矿石旁边几个村子里转一圈就差不多了。
而且牛还有很多优点,力气大,耐力好,温顺,好控制等等。
至于缺点,就一个,那就是速度较慢。
这矿井里拉车也不需要太快的速度,毕竟挖矿那也是需要时间的,牛拉着一车矿石出了矿洞,卸完了再走回来估计下车矿石还没准备好呢。
泰昌点头赞赏道:“嗯,牛拉矿车,这法子真不赖。”
说到这个牛,他又想到了红薯和土豆的种植。
这一筐筐的红薯和土豆还摆这里没动呢!
他走过去仔细一看,很多红薯和土豆上都已经长出小嫩芽了,完全可以开始培育种苗了。
问题,徐骥为什么不着手培育种苗呢?
他忍不住好奇道:“千里,这红薯和土豆种植的法子你学会了吗?”
徐骥连忙拱手道:“大致的法子微臣在福建的农户那里已经学会了。”
你都学会了,那就赶紧动手啊!
泰昌连连点头道:“嗯,那你去跟王承恩说,让他安排点人帮你把东西运到附近的皇庄去。对了,皇庄的良田要全部卖掉,你让他找个山地多的皇庄吧,这两样东西栽山上效果也差不多。”
徐骥闻言,正待躬身告退,泰昌却突然又招手道:“对了,你想过怎么改良种苗没,你看这些红薯,小的才指头粗,还有这土豆,小的还没鸡蛋大,这可不行,最少也得有拳头大小才行。”
徐骥闻言,顿时滔滔不绝的介绍道:“皇上放心,这个微臣已经考虑过了,改良种苗方法很多,合适的土质,肥料的种类,适量施肥和浇水,择优育种等等,这些微臣都会一一尝试的。”
好吧,徐光启就是农学专家,徐骥更是专注于这一块,人家肯定有法子。
泰昌微微点头道:“嗯,去吧,争取明年把良种弄出来,耕种的法子也要详细记录,西北的灾民可就靠这两样东西来救命了。”
徐骥连忙拱手躬身告退。
这个时候,泰昌才在徐光启的引领下来到几个模具的跟前。
他一看几个模具的样子,顿时有点哭笑不得。
或许,是冲床的模具误导了徐光启,这几个模具竟然做得都跟两块板砖合起来的一样!
他费劲翻开一个模具一看,不由微微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这年头匠户的手艺那真不是一般的好,模具里面那简直就跟镜子一样,不但密封圈位置打磨的异常光滑,就连四周的定位销孔的位置都一样。
这模具是没问题了,接下来就是加工密封圈了。
橡胶块怎么加工成密封圈呢?
这个过程跟冲甲片倒是有点类似,大致也就是通过加热的方法使得橡胶块软化,再用模具使其定型。
不过,这橡胶块可不能丢火里烧,因为丢火里橡胶块就点着了,烧没了。
这个问题,泰昌也大致考虑过了,橡胶块应该是用蒸汽加热软化的。
至于到底怎么加热,他看了看那个水桶状的锅炉,便有了主意。
他先是命人把啤酒桶上面的盖子卸了,用刀割出几跟筷子粗细的橡胶条,直接把橡胶条往那锅炉的盖子上一丢,然后,便命人开始点火烧蒸汽了。
皇宫里面木炭还是不缺的,在橙黄的炭火下,半桶水不到一刻钟就烧开了。
这个时候,锅炉盖子上的温度应该是一百度左右。
泰昌拿起铁夹子,夹了夹橡胶条,竟然还有点硬!
没办法,那就只能继续烧了。
随着锅炉里面的蒸汽增加,在没有蒸汽管道接出的情况下,里面的蒸汽便会因为压力变大而不断升温。
泰昌时不时拿着铁夹子试探着,不到半刻钟时间,橡胶条终于开始变软了,而且越来越软,越来越软,软的都快变成烂泥了!
这个时候,他猛然意识到一个问题。
蒸汽机用的也是蒸汽啊!
如果蒸汽机里的蒸汽温度升到这么高,那密封圈岂不是化了。
想到这里,他不由眉头一皱。
唉,这次辽东大胜之后便诸事不顺,这令人头疼的问题也太多了。
第134章 为何重农轻商
泰昌这会儿着实头疼的不行了,科举考题他想半天没想出来,这橡胶密封圈又出现致命性的问题,怎么办呢?
他不由拿着夹子站那里呆住了。
眼看着这橡胶都要烤成糊糊了,徐光启连忙命人将下面的炭火给掏了,随即轻声问道:“皇上,您怎么了?”
泰昌闻言,猛然间回过神来。
他环顾四周,一看众人眼中尽是关切之意,心中不由一暖。
还好,朕还有一帮可用的亲信。
这些人不像朝中的阉党和东林,他们都是有本事在身的,而且这些人都忠心耿耿,愿意为国为民出力。
科举考题的问题,他其实不用太操心,因为在场的徐光启、毕懋康、王徵都是进士,他们对《四书五经》肯定熟的不行了。
更重要的,这些人思想都比较开放,不像朝中那些腐儒,就会钻研学问,不知道学以致用,对奇淫技巧更是嗤之以鼻。
考题可以让徐光启等人帮忙想想,至于橡胶密封圈,后世的高压锅好像也有密封圈,为什么不会融掉呢?
泰昌皱眉沉思了好一阵,终于想起来了。
硫化橡胶!
后世用橡胶其实很少用天然橡胶,大部分橡胶都是经过硫化处理才做成产品的,而硫化橡胶里面就有耐高温的。
想到这里,他不由兴奋道:“硫磺你们知道吧?”
这个大家都知道啊!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自己知道这个东西。
泰昌紧接着又问道:“硫磺粉,应该有地方用到吧?”
徐光启不假思索道:“皇上,您说的是火药里面的那种硫磺粉吗?”
对啊,火药里面就用到了硫磺粉啊!
泰昌连连点头道:“对对对,就是那种硫磺粉,这橡胶里面必须添加硫磺粉才能耐高温,至于怎么添加,添加多少,这些都要试过才知道。”
他又扫视了一圈,随即点名道:“长庚,这个你应该熟吧,要不你负责来试?”
宋应星既然能编撰出号称十七世纪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这个应该难不倒他吧?
说实话,宋应星对化工这块的确有一定的研究,不过,这个时候的化工还不叫化工,而且,橡胶他还没玩过,硫化橡胶什么的,他更是听都没听说过。
他仔细考虑了一阵,随即跃跃欲试道:“这个,微臣应该能试出来。”
看样子他是来兴趣了。
来兴趣了就好。
像这类技术狂,只要来兴趣了,那就会废寝忘食往里钻。
泰昌又提点道:“你可以用各种不同的硫磺粉试试,因为硫磺粉的用途不一样,产地不一样,里面包含的成分都不一样,兴许,做出来的硫化橡胶耐高温程度就不一样。”
宋应星连连点头道:“嗯嗯,微臣明白了。”
泰昌微微点了点头,又对孙元化道:“初阳,你就留下来帮帮长庚。”
紧接着,他又挥手道:“其他人,跟朕来”
说罢,他便转身往外走去。
这密封圈暂时是做不了了,没有硫化的橡胶做出来的密封圈温度一高就融了,根本就没用,只能等硫化橡胶出来之后再做了。
他带着众人来到外面太子和信王读书的学堂之中,直接往教授的位置一坐,又让大家都各自找个条桌盘膝坐下,这才郑重道:“会试还有几个月就要开始了,大家都知道吧?”
科举可以说是读书人的头等大事,这个大家自然清楚。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知道,就连太子和信王都跟着点了点头。
泰昌紧接着便直接了当道:“朕想亲自担任会试主考官,至于考题,朕想出些跟你们钻研的东西有关的,又或是跟鼓励经商贸易有关的,因为大明现在缺的就是这些方面的人才。问题,《四书五经》中好像就找不到相关的题目,你们能想到吗?”
这个!
徐光启、毕懋康和王徵闻言,皆是满脸古怪之色。
因为皇上这想法跟《四书五经》的内容的确有很大的出入,要知道“玩物丧志”啊,这是读书人都明白的道理。
皇上竟然想鼓励大家“玩物”,不得不说,这想法着实有点奇葩。
还有什么鼓励经商贸易,这也跟自古以来的主流思想相背离。
要知道“民以食为天”啊,吃饱饭才是最重要的,什么经商贸易,那都是次要的!
至少,这个年代的人是这么认为的。
徐光启想了想,还是忍不住提醒道:“皇上,您这鼓励经商贸易之举在南直隶或许还行得通,因为南直隶比较富庶,各种物资都比较充足,所以大家都能接受经商这种行为。要是换到饭都吃不饱的西北去,鼓励经商,恐怕会遭人唾骂啊!”
泰昌着实有点搞不明白,这年头经商为什么就这么遭人鄙视呢?
一个王朝光靠粮食就能维持下去吗?
没钱怎么打仗,没钱,将士的饷银,军功的奖励,阵亡将士的抚恤从哪里来?
没钱怎么发展军工,怎么发展科技?
现在是到处都要用钱啊!
读书人却依旧重农轻商,认为经商根本就不重要,甚至鼓励经商都是错的!
重农轻商,不打仗的时候的确还能维持,一打仗就会完蛋!
没钱,打个屁仗啊!
这或许就是几千年来王朝不断更替的主要原因之一。
不打仗,什么事都没有,一打仗,很快就没钱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一个王朝就灭亡了,下一个王朝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