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难看出,鹰派与鸽派的实质不过是两种不同的面具罢了,在特定的时候,他们为了更多的获得自身或者本集团的利益,自然可以拿下以前的面具,换成另一个。况且,如果鹰派与鸽派的界线真是泾渭分明的话,如此之大的分歧必定难免争执,甚至很可能分化为两个真正的派系。很难想象有着如此大分歧的双方能够和睦共处,究竟是联刘还是抗刘,谁都无法否认这是孙权当时外交和军事上的最重要的大事。
然而事实上,史书上丝毫没有关于他们争执的记载,仿佛他们是各自唱戏,丝毫不管对方。更甚者,周瑜临终前推荐的竟然是“鸽派”的鲁肃,而鲁肃逝世时,推荐接替他的又竟然是“鹰派”的吕蒙!(12)如此矛盾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呢?!
如果我们现在对比当今社会美国的一些言行,我们则会惊奇的发现这些不仅丝毫不矛盾,甚至非常合理。事实上,美国的鹰派与鸽派也一直是“面离心和”,尽管在公开场合他们常常唱对台戏,甚至偶尔也会拆对方的台,但是实际上,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实际上是互相配合,互唱白脸红脸的双簧。当鹰派的某些行为引起了国际舆论和本国民众的非议时,鸽派就马上跳出来发言,名为谴责五角大楼,实则为他们准备台阶。相反,若是外界的声音渐渐平息的时候,五角大楼立马又会出来给大家敲敲警钟。这在伊拉克战争之前的故事中演绎的维妙维肖。
莫非,吴国的“鹰派”与“鸽派”的本质亦是如此?鸽派努力促使孙刘继续同盟,即便仅仅是名义上的。而鹰派则给刘备集团一定的威慑力,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出手获益。又是白脸与红脸的一唱一和,演绎着不是很新鲜的“闹剧”。如果历史的真相果然是如此的话,我不禁要为古人们的政治手腕所叹服了。
最后做点补充:即便是第二次孙刘同盟也丝毫不稳固,否则蜀国也大可不必在“蜀中无大将”的危难时期,将文武全才的邓芝放在对吴的前线。(13)而吴国后来一直还有人疑心蜀国说明联盟的不稳固『性』。(14)这也可以从侧面映证孙刘联盟的本质。
综上所述,对孙吴来说。是否联盟并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在这样的前提下,鹰鸽二派的联刘抗刘方针只不过是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之一罢了。而事实上,孙吴也的确是最大的赢家,至少是表面上的:既遏制了刘备集团的恶『性』膨胀,孙刘联盟又仍然存在,更为难得的是曹魏在此前后并没有捞得多少好处。重要的事实是:完成了父兄的遗愿,夺得了几乎整个荆州。--至少,为自己晚年的逍遥捞取了资本。至于长远利益,那不是孙权愿意考虑的,也不是他能够考虑的。(全文完)
『绿『色』』网 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绿『色』』!
………………………………
上VIP通知
………………………………
VIP逐步解禁通知
………………………………
《三从四德与七出之条》(转载)
《三从四德与七出之条》
“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三从四德 定义、源流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出示字体);《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天官?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三从” “未嫁从父”
“三从”道德从丧服制演化为人际间的主宰服从关系,与汉代倡导的“三纲”相对应——家庭中的“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推广到『性』别关系上就是“从父”、“从夫”。
“从”有多重含义——听从、随从、服从、跟从等意思。被要求遵从三从道德的『妇』女不能自专、自主,必须遵父命、夫旨、子意行事,做到为女孝,为妻贤,为母良。
“未嫁从父”就是要求没有出嫁的“在室女”听从父家长的话,“不违父命”就是“事亲孝”(“亲”按照孔子的解释是指父母双亲,但又说“资于事父而孝母”);女儿孝顺,除了日常生活照顾周到,还要在父亲遇危难时挺身而出,像西汉文帝时淳于缇萦说服文帝废除肉刑,使父亲免于罪;东汉曹娥为救落水的父亲被淹死(史载有“曹娥碑”,表彰曹娥孝行)。在终身婚姻大事要听从“父母之命”也是“从”和孝的表现。
“既嫁从夫”
“既嫁从夫”就是要求出嫁为人妻的『妇』女随从、服从、跟从丈夫。“从夫”从女子出嫁就开始了,迎娶的仪式是“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从此始”;母亲叮嘱女儿“无违夫子”。到夫家,按照丈夫的辈分、名分得到亲属称谓(如子媳、娣姒、婶、嫂等)。妻子视丈夫为“天”,“天命不可逃,夫命不可违”,必须顺从、敬重丈夫,夫唱『妇』随。像汉代孟光对丈夫梁鸿“举案(an,音碗)齐眉”,被赞为“相敬如宾”。妻『妇』还需代丈夫行孝侍奉公婆日常生活,还要为丈夫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从宋代以来成为对『妇』女最重要的职责。“从夫”还有对丈夫忠诚不贰,保持贞『操』,丈夫死后不事二夫,甚至殉夫,春秋时期息国国君夫人息夫人,在丈夫被楚国俘获,楚王『逼』她为夫人,她以死相拒,成为史书表彰贞节的模范。历代官方表彰贞节烈成为制度,导致一些『妇』女自残生命,甚至在丈夫将要病死和战死前,妻妾们提前殉节,表示对丈夫的忠诚。
“夫死从子”
在“三从”中,唯有“夫死从子”令人费解,因为儒家伦理中有“尊母孝母”的传统,母亲对儿子拥有相当的权力。但礼教又规定:“『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郊特牲》)这里的“从”就是“从其教令”,也就是凡事由父、夫、子做主的意思。对于死去丈夫的寡『妇』来说,“从子”就是“从夫”的延伸,她不但要守节不嫁,还要含辛茹苦地抚养儿子长大,对作为一家之长的儿子遵从,重大事情由儿子做主。春秋时鲁国一位寡『妇』,有九个儿子,岁末祭祀完毕,她想回娘家探望,根据“夫死从子”的礼规,需经儿子们的同意;召集儿子来得到许诺后,她又嘱咐九个儿媳看好门户,说自己晚上一定回来;结果她回家天还没有黑,就在门外等到天黑下来,被鲁国大夫看见,表扬她守礼。孔子的婶母敬姜也是模范寡『妇』,事事依礼行事,丈夫、儿子前后死了,她上午哭丈夫,傍晚哭儿子,被孔子赞扬为“知礼”。
“四德”
“四德”最初是对宫廷『妇』女的四种必备的修养——德行(德)、言辞(言)、容貌(容)、技艺(功)的培训和修养,包括了传统“『妇』学”四项教育内容,所以儒家称作“四教”,又叫“四行”。本起源于宫廷『妇』女教育,属于“阴礼”(『妇』女遵守的礼仪)、“阴职”(『妇』女担负的职责),不久扩展到上层家庭对承担『妇』女角『色』的修养。女孩十岁,就在家里接受女师教育——教给“婉娩听从”(德、言、容,柔顺听话),执麻橐(纺搓麻线,古代衣服多以麻、葛、丝为原料),治丝茧、织布制衣,学习准备祭祀和助祭的一系列工作(功,纺织、缝纫、备饭食酒浆等)。出嫁之前三个月,宗族请女师对女子培训,“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培训完成之后,还要举行祭祀仪式,以成“『妇』顺”。可见,“四德”是为“三从”道德服务的。“四德”后来泛化为对所有『妇』女的要求。按照郑玄的解释是:“『妇』德谓贞顺,『妇』言谓辞令,『妇』容谓婉娩,『妇』功谓丝橐。”后代一直不断在做出新的解释。
“『妇』德”
“『妇』德”是女教『妇』学中最重要的一项,郑玄所说的“贞顺”是『妇』德的核心。“贞”是坚守节『操』,守身如玉,对丈夫忠诚不贰;“顺”就是《礼记》中说的“婉娩听从”,对公婆、丈夫甚至对家族所有人谦恭有礼。汉代女教家班昭在《女戒》具体指出:“『妇』德不必才明绝异”(意思是不必具备特异才能,这是明代“女子无才便是德”流行语的最初依据),做到“清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就是具备了『妇』德。班昭更注重『妇』女品行的修养,到了清末,以兰鼎元《女学》为代表的女教书中,“『妇』德”标准更加具体繁细,对『妇』女在不同情境、不同角『色』中都有详细的规范:身为妻『妇』,事夫、事舅姑(公婆)要恭顺柔和,身为正妻,还要“去妒”,帮丈夫纳妾;身为母亲,要会“教子”,为继母要“慈爱前子”;与家庭成员相处,要“和叔妹(小叔、小姑)”、“睦娣姒(妯娌)”。家境贫寒要能“安贫”,富贵还需“恭俭”。还要“敬身”、“重义”、“守节”、“复仇”……具备一系列美德。
『妇』言
礼教对『妇』女的言辞方面的规定,最初是出于害怕“利口覆家邦”(能言善辩的女人会颠覆国家),《诗经?大雅》中骂周幽王后褒姒“『妇』有长舌,唯厉之阶”(长舌『妇』是亡国祸首)。然而言语(说话)也是一种必备的修养和技巧。郑玄对“『妇』言”的解释是“辞令”,也就是善于应对,说话得体的意思。班昭认为“『妇』言”不必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只要说话时考虑言辞是否恰当,不恶言伤人,不抢话、不多言,不使人讨厌就行了。大家族最恨『妇』女之间言辞挑拨离间家庭成员不和,多嘴多舌、说话喋喋不休的『妇』女要受到惩罚,构成“七出”之一条。蓝鼎元《女学》对“『妇』言”做了具体的正面引导,说“『妇』言不贵多,而贵当(恰当)”,各种场合需要用不同的恰如其分的言辞,如勉励丈夫、教训孩子、委婉劝谏、明志守礼、表现贤智、免于灾祸……都需要运用恰当的言辞来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妇』言”又需要智慧和知识修养。
『妇』容
儒家对『妇』女的容貌修饰有特殊的标准,孔子主张重德轻『色』,要丈夫对妻子“贤贤易『色』”,就是看中妻『妇』的品德代替重视美『色』;而对『妇』女容仪的要求是重质朴去修饰,而“冶容”近乎“诲『淫』”(刻意修饰打扮等于引诱男人『性』情之欲)。郑玄对『妇』容的解释是“婉娩”,就是温顺柔和的神态表情。班昭认为『妇』容不是指颜『色』美丽,而是日常生活中做到“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为『妇』容”——也就是做到勤于洒扫,服饰整洁、按时沐浴、讲究卫生就符合『妇』容标准了。蓝鼎元对『妇』容的要求侧重不同场合的实用『性』,“『妇』容,贵端庄敬一,婉娩因时”,又细分为“事亲”、“敬夫”之容要柔顺恭敬,有妊(怀孕)之容要端庄,居丧之容要悲哀有节,避『乱』之容要镇定自若,不失容度,必要时需义无返顾死烈殉节等等具体规
『妇』功
『妇』学四德中的“『妇』功”就是指『妇』女从事的劳动与工作。『性』别分工是男主外事,女主内事,所以“『妇』功”几千年的标准没有大变化——维持生活衣食之需的采桑养蚕、纺绩织作,务中馈、备酒浆;还要奉养公婆、丈夫,生养孩子,招待宾客;另有重要的工作准备祭祀的用品和协助祭祀等。班昭认为,“『妇』功,不必工巧过人”,“专心纺绩,不好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