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1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第三期开始,高旭开始走精兵路线,完全以培养基层士官为目标。

    对于这个xìng倔强、冷漠的汤志远,经过流浪入川、参加大西军的磨砺,越发有一种铁血的风范。这样有着悍将潜质的人才,高旭自然不会放过。早就准备安排他到练武堂磨磨xìng子。但是他的逆反心理极重,高旭要是自作主张给他安排,他肯定不去。但如果说他不够招生的条件,他肯定不服气。

    毫无疑问,这汤驴子不服气,牛叉哄哄报名去了。

    要说起来,夏完淳、陈永华、汤志远、沈从文,这四人的年纪都差不多,都处于可塑xìng最好的时期,或文,或武,他们的未来,值得让高旭期待。

    的确,在未来,他们成长为闻名天下的“同盟四杰”。

    ∶∶∶∶∶∶

    初七晚宴是在高老头的成仁楼举行的。

    能把沈家大小姐娶进门,高老头完成了多年的愿望,比儿子还高兴。以前的晚餐由着高旭让汤娘子shì候,但新婚之后,高老头非得要在成仁楼里日日全家福。

    作为海盗世家,没有大户人家那些诸多的规矩,一家人老老小小、男男女女都可以坐在一起进餐。高老头向来好热闹,高氏本来人丁单薄,全靠为数众多的养子养女们撑门面。如今儿子大婚,孙子指日可待,自然越发的老怀开慰。于是,一家人济济一堂,高老头夫fù,高旭,新娘子沈洁,童养媳养女赵明月,至于shì妾汤娘子也给她留了位子,但她拘于自己的身份,自然不肯僭越。

    尽管表面上一家人和睦相处,但高旭还是感觉到其中的氛围有点异常。特别是赵明月与沈洁俩人,似乎有点不对头。高旭不清楚明代有没有平妻的说法,但在高老庄内,虽说沈洁是正式的高氏少夫人,但看上去没名没份的赵明月,也是浑然以女主人自居。

    这个沈洁也是没想到,她嫁到高老庄来,主fù的地位受到赵明月严重的挑战。因为无论在高老头夫fù的眼里,还是高旭的眼里,看待她与赵明月的眼光都是一样的。

    沈洁出身沈氏这样的书香门弟,官绅之家,潜意识里不免对赵明月这个女海盗的身份有些抵触。至于她装失忆,那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往事不堪回首,完全是一种逃避心态在作用,倒不是说她有多少重的心机。

    但赵明月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她原本很同情沈洁的遭遇,但她以自己敏锐的直觉发现沈洁装失忆来骗大家时,以她眼里容不得沙子的脾气,自然对沈洁生出一份芥蒂来。

    所以,今日赵明月遇到沈洁的第一句话说是:“沈妹妹,进了高家的门,终于一下子都想起来了呀?”

    赵明月那语气中含着的嘲讽让沈洁难以忍受。当日在她在同盟广场偶遇赵明月时,就直觉自己的内心被赵明月那分外敏锐的眼光瞧个通透。谁说这个女海盗是个没心没肺的粗线条,眼光毒着呢。

    当时沈洁也不甘示弱,只是应道:“都托我夫君的洪福。”

    沈洁那加重语气的“我夫君”三个字听在赵明月眼里分外刺耳。但论名分,她啥都没有,而沈洁却是高氏明媒正娶的少夫人。这沈洁有说错话么?没有。而自己虽然已与高旭的关系众所周知,养父高老头也一直视自己为童养媳,但直到现在却是没名没分的,凭什么与沈洁来争?

    赵明月以前一直挣扎浮沉在海盗窝里,从来没当自己是个女人,但身为女人的天xìng一旦被高旭jī发,但便觉得自己缺少女人的某些东西,且不谈温柔什么的,至少在皮肤上,她常年在海上风吹雨打的,哪里像沈洁这样白得像玉一般,晶莹剔透。什么事都怕个比较,当她与沈洁站在一起,就觉得自己像个黑炭。尽管她在高旭的眼里,皮肤其实不算黑,而是健康的小麦sè而已。

    以赵明月看来,且不说自己生得“黑”,没有沈洁生得这般如花似玉,不免自惭形秽,此外加上她还有红夷血统,总觉得在沈洁面前低人一等。

    而沈洁呢,她经历了义阳王之祸,差点失贞,本来就心结未除,心存自卑自怜,在强势的赵明月面前,更觉得直不起腰杆。

    于是,俩个人心中都有刺。

    但俩人都是骄傲的人。所以,都变得像刺猬一样。为了自己的尊严,各不相让。

    看来不光一山难容二虎,一庄也难容二女啊。面对这种状况,高旭不由得头痛,谁说齐人之福好享的?他一碗水端平,却是两边都不讨好。晚餐完毕,俩个大美人都不睬她们的夫君,赵明月领着汤娘子、汤嫣儿直奔她的明月楼,而沈洁则是领着她的陪嫁丫鬟小兰儿顾自回听雨楼了。

    高旭也是恼了,反正时间还早,他没有早睡的习惯,两边都不去,顾自出了内庄,直奔外庄的忠义坊,找他的那些部属商议正事去了。

    忠义坊是同盟军的烈属重地,也是高旭开创事业的力量源泉;江南反抗剃发令期间那些死义之城在高老庄的浓缩版。像来自江yīn的阎应元、徐玉扬、徐鸿、何常;常熟的楚应麟;昆山的顾炎武、归庄;松江的夏完淳夏氏兄妹、盛蕴贞以及他们的老师陈子龙等人,他们都在居住在忠义坊之内。

    (第二更1


………………………………

第二一章 阎家夜谈

    panshi_a =〃2430592_531584〃;

    panshi_b =〃336_280_1〃;

    panshi_a =〃2430592_5346432〃;

    panshi_b =〃336_280_1〃;

    高旭来到阎应元家里,正碰上徐玉扬、何常这些江阴系将领都在,他们正在一起商议同盟军整训、部署方面的详情。(请记住我们的网址)至于旭卫镇的徐鸿已经回到吴淞城,作着旭卫镇整军南下的准备。

    对于阎应元,高旭寄以重任,任命他为同盟军军政司的副司理,统筹同盟军军务。而他也不负高旭厚望,尽管他身体尚未完全康复,就进入了自己的角色。

    由于现在无论是同盟会,还是同盟军,都处于蓬勃的上升期,事务堆积如山,就积高旭日理万机,事事亲为,也是无用。所以,高旭现在基本上定下框架,确定指导性方略,其中细节的执行,就要靠手下的这些人才去完成。

    现在高旭的重心将要倾向水师建设,争霸制海权,扩张同盟军的海上战略空间。没有了郑芝龙这个后顾之忧后,再全力北伐满清。至于江南光复区的军务,暂时由阎应元全局负责。如今阎应元的舞台不再仅仅是江阴一隅,而是以松江、苏州、常州三府为主的南直隶地区。

    一个人的成就有多大,往往取决于他的舞台有多大。

    虽然同盟军在常州、苏州的控制区只有半境,但自从高旭把苏州绿营将领李元胤的反正倾向,这个属于绝密性的内应告知阎应元之后,阎应元就完全把苏州、常州两府作为光复区来看待了。因为常州清兵的防守不足为虑。同盟军在苏松常地区的主要对手,在北,是重兵驻扎在镇江府的恭顺王孔有德部,在南,便是驻扎在杭州的汉旗军张存仁部。

    徐玉扬是闲不住的主,他的血液里充满了好战因子,由于清平南大将军勒克德浑的主力离开南京,徐玉扬建议,趁着清军兵力空虚,同盟军立即发起反击,光复苏州、常州两府全境,再向北击破镇江的孔有德部,然后挥师兵临南京城下,一举光复南京城。

    徐玉扬的说法极具诱惑力。要是能一举光复南京,那同盟军的声势将是再攀一个高峰,而且光复南京的象征意义,是无比重大的。

    但阎应元却是摇摇头道:“其实在去年年底,督帅就有趁胜光复苏州的想法。但属下认为,同盟军立足未稳,不宜激进。当年李闯三个月内,从陕西北上,就陷了北京,结果呢?没有厚实的基础,最终一败涂地。”

    “为什么不宜激进?如果我们直取苏州、南京两城,就算我们成功了,但因为根基未稳,根本无法消化这个胜利,最终只是为他人作嫁衣。要是那些朱明王爷来了,我们该如何是好?为什么我们同盟会能得到这么快的发展?就是因为没有了干扰。如果有一大堆腐儒在我们头上指手划脚,我们同盟会的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去年属下不赞成光复苏州,认为原因之一,是我们同盟军因为实力大损,需要整训;之二,我们在陆上立足未稳,漕运便不可全断。)/ 首。发如果苏州一下,漕运全断,那么杭州的清军成了孤军,就会全力进攻我们,进行困兽之争,为打通漕运而不惜代价。之三,我们要是完全包揽下清军的全部压力,你们看看我们的背后,隆武帝这个闭户天子躲在后方坐享其成,而福建郑氏又扯我的后腿,断我们的商路。所以,如果我们的根基不稳,将来一切皆是云烟。”

    “另外,属下对督帅以崇明岛为基地,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一城一个据点,凭着江南水网密集的地形,沿江沿海大修铳城、堡垒,向内陆渗透的方略极为赞同。”

    高旭听罢,不由得深思。这徐玉扬与阎应元俩人,一攻一守,一急一缓,两相并济,着实是最佳拍档。让高旭心底长舒一口气的是,这阎应元终于在自己面前自称“属下”,而不是初到崇明时的“阎某”了。这其中的差别可大着呢。

    阎应元又道:“尽管去年我们的人马有所折损,但在年底,我们同盟军的三个镇的兵员都得到补充。铁一镇与忠义镇各有四个主力加强营,各有战兵一万有余,另外还有督帅旭卫镇的四个新编营,这样,我们同盟军陆师就有三万主力。这三万人马由老兵为骨干,占了六成,补充的兵员是经过训练的,只要经过磨合,就能形成战力。”

    高旭听罢阎应元的话,心中不由有点小得意,算起来,如今他可是手里握着三万枪杆子的小军阀了。

    阎应元又道:“除了三万主战精兵之外,我们还需要库存大量的预备战力。所以,属下建议,我们在江阴、吴淞、浦东三地增设三个集训军区,招募乡兵组建预备营。”

    高旭道:“这个想法不错,打算招募多少人?”

    阎应元道:“每个集训军区招募十个加强营,总共三十个。每个军区三万余人,总共大约十万人。今年出了春季,满清主力必定再次南下。到时这三个集训军区的十万预备营辅兵,也必定走上战场。大浪淘沙,只要幸存二成,我们就得精兵二万。”

    高旭听罢,不由深思一下,要养这十万人马,得需要不少的钱饷哪。

    无论如何,扩军是必须的,也是迫在眉睫的。

    高旭想罢:“好,这个扩军整训计划,由阎先生全权负责,所需钱粮器械之类的物资,交给行政司办理即可。”

    同盟会的行政司是由沈廷扬负责的,统筹着会武力量同盟军的后勤事务,也是行政司的职责之一。

    如今同盟军的钱粮一部分来自对漕运、江运上满清物资的打劫,一部分来自江南联合商会的捐献,最大的部分是来自高氏海上贸易的利润。至于光复区的赋税,短期之内就别想了。所以,要扩军,就必须要钱粮;要钱粮,就必须通商路;要通商路,就必须打破福建郑氏的海上垄断。

    想起福建事宜,高旭又问道:“阎先生对于出兵福建有什么建议?”

    这几天,邬含蓄派遣大批情报宪兵处的黑衣卫进入江西境内,打探勒克德浑的行踪。消息传回来,初步确认了锦绣顾君眉所提拱这个重要情报的真实性。

    对于出兵福建,同盟会内部出现两个看法,一个是以沈廷扬为代表,认为赶在清兵入闽之前,不光从福建郑氏手中抢回海上航线,还要救出隆武帝,以保朱明人心不失。沈廷扬毕竟属于老派官绅,对于朱明宗室还是有一定感情的,而且隆武帝在福建清吏治、图救存的举动,深得沈廷扬的肯定。这些日,作为隆武朝的代表,李中藻正极为游说着沈廷扬,南下勤王。

    另一个看法,是以顾炎武为代表。且不说去年南京的福王弘光帝、杭州的潞王庸碌无用,先后降清,甚至崇明岛上原先那个义阳王更是人渣。他认为朱明宗室人心已经早失,也不可救药了:“吾等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号召天下,非是为了一氏一姓之利,而是为了天下万民。剃发令下,江南死伤百万,是为其朱氏么?非也,唯汉之发冠尔!”

    对于救不救隆武帝,同盟会的行政司司理长沈廷扬是传统派,认为要救;宪政司司理长顾炎武是激进派,认为同盟会只有弃朱自立,才有前途。

    而作为同盟会会长兼军政司司理长、同盟军督帅的高旭,当时并没有明确表示。

    因为这个问题比较敏感。

    所以在私底下,高旭问问阎应元的意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