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时代之死人香-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一刀在黑暗中立了半响,然后面无表情地走向高旭营帐。

    高旭看着那个小芸儿留下的包裹,暗想真是莫名其妙,她说是给自己的,会是什么东西。高旭没好气的解开包裹,只见一套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料,抖开一看,却是一件衣袖宽大的汉服。因为刚刚举义,高字营的所有兵士都来不及换装,身上还穿清兵的制服,高旭也不例外。高旭看着这汉服的衣料似乎正是辎重物资中的布匹。这汉服显然是那小芸儿临时裁剪而成的。

    除了一套汉服之外,还有一面旗帜,上面绣着一个“高”字。这正是一面高字旗。看来那小芸儿自天黑之后到现在没有停歇过。这赶制的汉服和旗帜,着实费了她的一番心血。高旭摸着旗帜上那一针一线织绣而成的“高”字,看着其中一画上还有一点淡淡的血迹,大约是那小芸儿指尖被针刺破时滴下的,似乎还留着她的气息。

    望着血迹,高旭不由得有点出神。

    看着薛一刀从营帐门揭帘而入,高旭正要笑着迎上去,却见薛一刀的脸色极是阴沉,那一只独眼里射出一种凌厉至极的光。只见他站在帐门处,独眼一眨不眨地看着高旭。他见薛一刀阴沉无语,也不为意。因为这个薛一刀本来就是整日顶着一张茅坑脸。要想看到薛一刀的好脸色,其难度犹如夏雪冬雷一般。

    不等高旭开口招呼,薛一刀突然尖锐地问道:“高大人可知道崇祯十一年的高阳之战?”

    高旭听罢神色茫然,他的历史知识还没好到对某一年的某一战都了如指掌的程度。不过,高旭马上意识到这薛一刀突然提起高阳,必定与那个小芸儿有关。因为小芸儿在辎车上也提到了高阳之战。

    薛一刀又道:“这一年,大明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辽东经略孙承宗孙督师,在高阳以七十六高龄殉国。”

    提起孙承宗,高旭自然知道,这是个让人肃然起敬的明末战略家,抗清名将。正是他制定了以辽土养辽民,以辽民守辽土的基本方针,缔造了一条令后金望而生畏的关宁防线,为后来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奠定了基础。高旭沉吟了一下,哑然道:“你的意思是说,那小芸儿所说的爷爷正是孙督师?”

    薛一刀点点头,神色凝重地说道:“在高阳保卫战之中,孙督师全家老少四十余人遇难,满门忠贞,千古英烈。以小芸儿的身世说辞,她必定是孙督师幸存在世的后人。”

    高旭恍然,难怪小芸儿说起自己身世的时候,这个薛一刀看她的目光有点激动,有点失态。这个薛一刀出身辽东,或许他在孙督师帐下当过差,或许受过孙督师的恩惠,不然以薛一刀那种什么都不在乎的性子,怎么可能这么在意一个来自秦淮河的歌妓?

    高旭一时间还是接受不了那个又媚又妖的小芸儿从一个歌妓的身份突然成为忠烈之后,道:“既然孙督师满门遇难,那这个小芸儿……”高旭的言下之意,既然孙家满门遇难了,这小芸儿当时不过十岁,如何能逃出生天?而且这个小芸儿所说的也不过是一面之辞,那能就把她的话当真呢。

    薛一刀自然听出了高旭的疑问,道:“孙督师归隐高阳老家之后,我曾经去高阳拜见。那时见他抱着一个小女孩,对我说这是他最喜欢的孙女小芸儿。不会错的,这个小芸儿就是孙督师的那个孙女小芸儿,孙芸。”

    高旭见薛一刀如此肯定,不由得无语了一阵。随后,高旭心里转念不已,心想自己以后该如何对待这个小芸儿孙芸。

    人就是这么奇怪,如果薛一刀不知道小芸儿的身份,任高旭对小芸儿如何染指,薛一刀自然事不关已,高高挂起。但是知道小芸儿是督师之后,受到高旭的非礼轻薄,便犹如等同身受。薛一刀可不知道小芸儿纵横欢场,逢场作戏最为拿手,她如果要把高旭拉下水来,破坏高旭痛改前非的形象,那可真是易如反掌。

    薛一刀又道:“对于小芸儿,大人请自重自爱。小芸儿既然是孙督师的孙女,如果你对小芸儿不敬,也就是对孙督师不敬,也就是对我们这些当年曾经在孙督师麾下从沙场偷生下来的关宁兵不敬。高大人,我一生孤苦伶仃,如今遇到孙督师的孙女,今后我必定视她为女,犹若珍宝。如果大人对云娘有意,待我们完成孙督师驱逐东虏的遗志,大可以明媒正娶芸儿。但是以后你像今日这般对芸儿非礼轻薄,休怪我不念聚义之情。”

    高旭听罢却莫名其妙,不知道自己哪里对小芸儿非礼轻薄了。而且让高旭发愁的是,那个小芸儿已经是个让他头痛的小妖精,如果得了薛一刀这些关宁老兵的助力,那岂不是更无法无天?

    字(去读读),欢迎读者登录 qududu 阅读全最新章节。


………………………………

第八章 热血之地

    上半夜,薛一刀安排了一支夜巡队在小石湾村外,逮到了形迹可疑的几个乡兵。……/现在他来见高旭,正是把审问的结果告诉高旭。薛一刀把小芸儿的身份说明之后,又警告了高旭一番话,然后递给高旭一封书信,道:“他们是江阴城守备顾元泌的家仆,拿着顾元泌的亲笔书信向宗知府请兵。”

    高旭细细看了那书以及落款,道:“那阎应元阎典吏还没来江阴城里?”

    薛一刀不知高旭为什么又提到那个阎应元,暗想典吏只是不入品的小吏而已,就算那阎应元进了江阴城,也不过是一个小小典吏,又能如何?薛一刀摇摇头道:“没有,江阴城里只有陈典吏。据第八章热血之地那几个乡兵说,陈典吏欲请那阎应元入城主持大局,都让那个顾守备百计阻挠了。”

    “真是岂有此理。”高旭忍不住拍案而起,如果让阎应元早一日进城,这江阴城就多了一日的战备。按照历史,阎应元是七月初九进城的,如果他现在就进城,差不多提早二十多天,那么江阴的战备在他的领导下,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充分一点?

    对于阎应元,高旭作为后来人,身在江阴境内,又恰逢其时,如果不目睹一下这个民族英雄的风采,高旭这穿越的一辈子那可会遗憾终生。既然想拜见一个阎应元这个久仰不已的民族英雄,自然不好意思两(去读读)。高旭便打算拿出一部分的粮食、火药和器甲,要趁清兵没有围城之前送进江阴城。江阴城将来在清兵数十万大军的重围之下,坚守近三个月,物资必然短缺。高旭既然没有入城陪殉的打算,也得看在阎应元的千秋大义上,略尽一点心意。就战略上来说,只要江阴守得越长久越顽强,吸引清军主力越多,高旭在城外就越能够浑水摸鱼。至于第八章热血之地以后高字营的钱粮,大可以去劫清军。

    现在是闰六月十五日,刘良佐镇压江阴的十万大军已整装待发。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常州宗知府刚刚上任,而江阴又是常州府属,守土之责在身,所以宗知府搜括粮饷最为积极,但如今他的一番心血都成了高旭的囊中物。

    只是阎应元还不在城内,那个顾守备又是奸细,而刘良佐的主力最多五六天就要到达,现在可真谓是争分夺秒啊。

    高旭又问道:“现在清兵的前锋主力在哪里?”

    薛一刀道:“据归来的哨骑回报,清兵住扎在十里外的三官殿。大约五千绿营汉军,一个牛录约三百人的八旗铁骑。他们白天刚在十里坡把江阴乡兵杀得一败涂地。如果想把辎重送到江阴城里,三官殿是必经之地。以我们五百人马根本不可能突破清营。”

    薛一刀的意思很明白,高旭想把部分辎重送给江阴,不可能突破三官殿的清军前锋营。如果他再耽搁几天,刘良佐的十万大军兵临城下,那就更不可能了。高旭沉吟了一阵,道:“清军挟大胜之威,想必会大掠乡里,只要他们一离开三官殿,我们就有空隙可钻。”

    薛一刀摇头道:“在三官殿的清军大营里,关押了大批不肯剃发的乡民。就算清兵大掠乡里,也会留下人马镇守营地。”

    高旭道:“这样,明早你领二百人在小石湾看守辎重,我领三百人去三官殿察看清兵敌情,到时随机应变。”

    薛一刀沉默了一阵,道:“大人,唯今之计,我们就必须避开清军重兵云集的江阴。属下认为,江阴既然孤城一座,何不弃之而去?比如到常熟、松山这些清军薄弱之地?”

    高旭见薛一刀的一只独眼黑悠悠地望着自己,目光有着说不出的肃然,沉吟了半响,道:“薛大哥,你说的也没有错。但是,我们既然在江阴举义,江阴就是我们的起点。如果我们连江阴这个起点都立不住脚,哪我们如何踏上注定一路坎坷的终点?而且江阴之地多豪杰,所以面对剃发令,这块土地上才(去读读)出头可断,发不可剃的呐喊。在这里,我们现在虽然只有区区五百人,但我们并不孤单,因为这里不缺热血男儿。”

    在江南,素来有“江阴强盗无锡贼”的说法。这里所谓的“强盗”,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强盗,而是指一种无畏的心理品性以及刚强的地域性格。这正如扬州多书肆,杭州多船娘一样,江阴作为长江口处兵家必争的要塞,多的是炮台和壮汉,这里民风强悍,压力越大,反弹就越大。

    高旭喝了一口水,又道:“再说,我们已有剃发降清的事实,虽然举义了,但江阴人免不了鄙薄我们的过去。因此,我们不能弃江阴而去。相反我们要纳投名状。我们要把鞑子的头颅抛在江阴城下,以明我们反清的决心;还有辎重,我们得赶在清兵围城之前送给江阴一部分,以示我们的支援。薛大哥,江阴城是个义之所趋千古绝唱的舞台,我们虽然不站在这个注定陨落的舞台上,可我们也得为个舞台添砖加瓦,送辎重,诛内应,请阎典吏,让江阴城早日备战。尽我们力所能及的一份心力。”

    听罢高旭一番长话,薛一刀默然无语。他是个纯粹的人。他无法理解高旭对江阴抱着的某种崇敬之情。以薛一刀来说,他从关外辗转到关内,从北方流落到南方,还没有找到一处让他产生归属感的土地。这个江阴也不例外。对江阴而说,他薛一刀只是个过客。薛一刀并不赞同高旭的决定。比如辎重,虽然钱粮对于他们五百人太多了,但是队伍要扩充,辎重自然越多越好,哪有送一部分给江阴人的道理?

    虽然薛一刀不赞同高旭的意见,但高旭那高涨的热忱感染了他。

    一直以来,薛一刀以为自己心冷如冰,心坚似铁,但高旭的那种热忱诚似乎带着一种腐蚀的特性,与他越近,越是受到他的影响。或许,这就是朝气。又或许,这就是未来。薛一刀又默然了一会,听高旭以及那些江阴人如此推崇那个阎典吏,不由问道:“那个阎典吏很厉害?”

    高旭不由又想起阎应元那首激动人心的绝命诗,想起他在这个民族存亡之际,领江阴城内十万义民,在清军三十多万人马的重围下,孤城碧血八十一天,使满清铁骑连折三王十八将,死七万五千余人。城破之日,全城幸存者仅老弱五十三人。如此石破天惊的壮举,在这个清军所向无坚城的时代,殊为触目。而就在两个多月前的扬州,以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衔的史可法史督师,坐拥南明十万大军及扬州八十万城民,却只与清军周旋了数日便一触即溃,土崩瓦解。相较之下,如果阎应元的舞台不是弹丸之地的江阴,而是重镇扬州城的话……。

    高旭没有解释,只是看了薛一刀一眼,道:“将来你就知道了。”

    薛一刀见高旭不欲细说,也不再问,只是看着高旭的目光里游离着一种让他琢磨不透的东西。

    字(去读读),欢迎读者登录 qududu 阅读全最新章节。


………………………………

第十二章 投名状

    薛一刀和徐玉扬俩人去应付回营的三百清兵,而高旭则是热情地把季从孝和夏孝廉迎进帅帐内,向他们打听江阴城内的情况。……/那夏孝廉一进得帅帐,却见到那个媚意横生的……花魁小芸儿神态像个女主人,行为却像婢女一般奉茶待客。等高旭一落主座,小芸儿就站在高旭一侧,目不斜视。

    高旭见那个夏孝廉的眼角尽向小芸儿身上瞄,一付骚包难禁的样子,就把谈话的重心放在季从孝身上,询问江阴城战备如何。当高旭得知那个内应守备顾元泌还掌握着部分城防力量,心中不由有点担心。万一清军兵临城下,这个仁兄大开城门怎么办?而且在江阴城内,虽然第十二章投名状主事的是陈明遇陈典吏,他为人宽厚,但论能力比起阎应元来,相差甚殊。他也自认“吾智勇不如阎君,此大事,须阎君来。”请阎应元来江阴主持城防是陈明遇一力推动的。但如今的顾守备却是百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