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似乎也意识到自己的说法有些太过粗犷,狐蕊儿突然抛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
“你可知道,自唐朝开国以来,每三十年便会迎一次佛骨,在武宗继位之前几乎没有断绝过。”
“早在贞观五年(631年),太宗皇帝便在法门寺修建佛塔,用以供养释迦牟尼的佛骨舍利。”
“等到了显宗四年(659年),高宗皇帝下令奉迎法门寺佛指舍利入东都供养,成为了王朝奉迎佛骨的开端。”
“而第二次迎佛骨则是长安四年(704年),女帝武则天命法藏和尚将舍利带回明堂供养,并且一供就是四、五年。”
“这中间因道门的阻碍中断了一次,但在上元元年(760年),肃宗又亲派不空法师再迎佛骨,并赐下各种珍贵的加强与赏赐。”
“直至贞元六年(790年),德宗再次迎接佛骨,再兴佛法。”
“迄今为止,最后一次迎佛骨则是在元和十四年(819年),由宪宗亲自下令迎回,自此开启了佛教最为昌盛的一段时期。”
“灵祐禅师也是在这段时间强势崛起,最终以‘乱法狂僧’之名强闯终南山,差点覆灭了整个道派的道统。”
第十二章 欲传上洞八仙、演教全真之道
“灵祐禅师‘乱法灭道’的背后,竟然还有这么个大背景?”
讶然的张了张嘴,小青从未想过那个骨瘦嶙峋的老者背后,居然还隐藏着如此复杂的局势交替。
最关键的是,灵祐禅师至始至终都没向任何人提及过那经历。
这直接导致包括裴文德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意识到“乱法狂僧”这个名头背后所隐藏的时代含义。
“灵祐狂僧是被时代眷顾的宠儿,亦是佛道之争的‘天命主角’。”
“如果不是他最后为了文德,将自己背后的佛家势力得罪了个干净,后面也许就不会有‘崇道灭佛’的武宗了。”
看似冷笑一声,狐蕊儿的脸色却流露出悲戚之色。
因为真正被道门当成棋子的正是自己的“前身”——裴慧,裴文德不过是玄绝搞出来给裴慧背锅的替死鬼罢了。
每每念及至此,狐蕊儿就不禁心生悲愤。
“本来依照正常情况,在三十年之期将至之时,厌恶佛教的武宗肯定是不可能迎回佛骨的。”
“到那时,佛门的中兴之势肯定被再次被拦腰斩断,就如同女帝之后那长达六十年的空档一样。”
“谁曾想,一向英明神武的武宗却在自己最壮年的时候去追求长生之法,最终落得个不得善终的下场。”
尽管狐蕊儿的这番说辞,已经尽可能的将裴慧摘了出去。
可本来就不笨的小青,又怎么会忽略裴慧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呢?
说句不怎么好听的话,在武宗死亡的过程中,裴慧就算不是最主力的那个推手,也肯定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所以,仇恨道门的裴慧才会选择在那个时候入宫,用自己的性命给予了赵归真最致命的一击!”
明明是疑问的句式,小青说这句话的时候却异常的笃定。
因为按照时间推算的话,武帝驾崩的那一年距离佛骨的三十年之期,恰好还有三年。
“这种已经盖棺定论的事情,随便你如何去猜测,反正我是肯定不会承认的。”
狡黠的笑了一下,狐蕊儿果断选择转移话题继续道。
“总之,最后的结果就是慧寂在三十年之期到来之时,再开法门寺的佛塔,利用佛骨的力量镇压天下妖邪。”
恍然的点了点头,小青终于明白慧寂为什么会得到那节释迦牟尼的指骨了。
“等等,这好像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像是突然意识到了什么一样,小青再次瞪大了双眼,语气也变得惊诧了起来。
“你刚才明明说,最后一次迎佛骨是在元和十四年?”
“那慧寂是怎么回事?那节释迦牟尼指骨又是怎么回事?他难道迎的不是佛骨吗?”
小青曾亲眼见证过那节释迦牟尼指骨的力量,那不可能是什么冒牌货,绝对是真正的佛宝。
“哈哈,看来你终于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毫不掩饰的大笑了一声,狐蕊儿此刻的笑声有些猖狂,又有些邪恶。
“该说不说,慧寂不愧是被人称为‘圣心邪佛’的家伙,他简直比当年的狂僧灵祐还要疯狂!”
“他打开了法门寺的佛塔,迎出了内藏的佛宝,却从没想过将佛宝还回去!”
“佛也好,道也罢,他通通不信!”
“那慧寂只是在践行自己的道,他想要将佛、道、甚至儒教重铸,完成真正的三教合流!”
此言一出,哪怕小青这种生性冷漠的妖怪,都清楚了这件事情的严重性。
释迦牟尼的指骨只是被拿了出来,却从想过被放回去,那自然是没有完成“迎佛骨”的全部流程,当然也算不得一次成功的迎佛骨。
“那个疯子!”
再次恶狠狠的咒骂了一声,小青简直对这对逆天的师兄弟绝望了。
毕竟小青可没忘记那节释迦牟尼的指骨还在密印寺,而裴文德还担负着守护那截指骨的责任。
小青简直不敢想象,一旦慧寂失势,天下佛寺会如何对待私藏了佛骨的裴文德和密印寺。
那可是关系到佛门大兴之势的“契约之物”!
……………………………………………………………………………………………………
“……”
场面一时陷入了无言的沉默,小青和狐蕊儿都迟迟没有在开口。
小青是在消化狐蕊儿带来的这些消息,而狐蕊儿则是在静静等待着对方的消化。
“你既然说了是‘道统之争’?”
“那么除了佛教的三十年一次迎佛骨,道家肯定也有相应的应对措施吧?”
直到小青轻轻敲击着桌面,开始思考起了破局之法,二人之间的气氛才再度活跃了起来。
“道家是用什么手段来制衡佛家的?”
“你们天众又在其中充当了什么样的角色?”
佛教势力在武则天之后有长达六十年的空窗期,那肯定是道家的手笔毋庸置疑了。
随后几十年佛涨道消、道显佛隐的局势,也说明道家在面对佛教的倾轧时,不仅没有落入下风,反而颇有一种势均力敌的态势。
“哼,这世上可不只有慧寂一个聪明人,而道家的狂妄之徒只会比他更多。”
佛教的思想好歹在明面上是辅佐统治阶级的,可真正的道家追求的却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治的思想。
对于真正洞悉了道家思想的修行者而言,他们并不会局限于一家之言,反而有种海纳百川、顺势而为的气魄。
“慧寂想以佛家思想兼容其它流派,道家自然也有想要三教合流的家伙。”
这不是狐蕊儿的猜测,而是一个既定的事实。
“最先走上这条道路的,是道家最古老的阳神,那位活了不知道多少年的李玄。”
“最重要的是,李玄并没有传下道统,而是想要效仿道祖老子,欲传上洞八仙、演教全真之道。”
不需要狐蕊儿再继续解释过多,小青便已然明了了李玄的野心。
何为“全真”,即三教圆融、识心见性、独全其真。
而当那所谓的“上洞八仙”归位之时,道家诸派便有了正统,佛、道、儒三教之争亦将退出历史的舞台。
“天众、或者说你在打‘八仙’的主意?”
微微眯起双眼,小青看着笑而不语的狐蕊儿,心中猛然生出一种明悟。
“李玄的‘上洞八仙’只要求三教圆融、道法全真,可没说过‘上洞八仙’必须全部出自道教。”
第十三章 朱家庄
日夜轮转,时光渐逝。
当土地公撑着船,将裴文德和朱大娘送到朱家庄的时候,是一个时辰之后的事情了。
此时,炽热的骄阳已经开始落下,沿河两岸的百姓也逐渐收工,试图赶在下山之前回到自己的家里。
毕竟在如今这个年代,山精野怪并不是什么传说,时常劫道的歹人也很常见。
哪怕是为了自己的性命着想,沿河两岸的百姓也很少会在夜间行事的。
所以当裴文德告别土地公,跟着朱大娘沿着乡道返回朱家庄的时候,一路上可以遇到不少同行的百姓。
而这些百姓虽然没亲眼见过裴文德,但架不住他的形象实在太过鲜明。
所以不时就会有百姓上前搭讪,偶尔还会碰到几个上香时见过裴文德的香客,硬是拉着他聊了一路。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些百姓或许有其刁恶的一面,可在裴文德面前却都表现的十分淳朴。
裴文德甚至怀疑,如果不是自己一再拒绝,这些百姓绝对会把自己强行拉到他们家里吃顿饭。
“所以,这就是我不常下山的原因。”
在又一次摆脱了某位热情的百姓之后,裴文德苦笑的摸了摸自己的光头。
“明明在潭州的时候,大家都不会这么热情的。”
听着裴文德这幸福而又无奈的吐槽,朱大娘只是全程保持笑容,却并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
事实上,她也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润州百姓之所以对裴文德如此的热情,是因为他在这两年间活人无数,几乎成了人尽皆知的活佛。
而在潭州,除了宁乡县那些受其恩惠的灾民之外,裴文德的身份更多是灵祐禅师的弟子,是一位能够降妖伏魔的行者。
考虑到裴文德那粗暴的除妖手段,人家没把他当成灾星、扫把星赶走,就已经是看在灵祐禅师的面子上。
现如今,法海禅师之于金山寺,就如同灵祐禅师之于密印寺。
威望和名声达到他们这种地步,已经是他们成就了自己所在的寺庙,而非寺庙成就他们。
………………………………………………………………………………………………
“我们到了!”
片刻过后,在乡道的尽头处,朱大娘忽然停下了脚步。
“这就是朱家庄吗?”
顺着朱大娘的目光望去,只见三三两两的房舍耸立在山林边缘,用粗制的篱笆将自己和外界隔离开来。
而在这些房舍的最中央,是一座明显为了祭祖而搭建起来的祖庙。
那是朱家的祖庙,亦是朱家庄所有人共同的祖庙。
“能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汇聚起了如此多的同姓宗族,朱家现任的家主手段不小啊!”
要不是事先从朱大娘那里得知,朱家最后只有十余口人逃难存活。
文德简直不敢想象,这少说也有一百多户人家的朱家庄会是最近一年才建立起来的。
尤其是那些新开垦出的田地,就算有着裴文德提供的农具和水渠设计图,想要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完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只看了一眼。裴文德就知道为什么朱家庄敢于接下自己的委托,成为第一批改种茶苗的农户了。
因为那些开垦出来的田地早已超出了“自给自足”的范围,足够这一百多户人家很滋润的活下去了。
“赵彦卫当年毕竟是个榜眼,虽然官途不顺,但管理一个小小的朱家庄还是绰绰有余的。”
赵彦卫便是当年朱老爷子为朱大娘挑的上门女婿,只是在机缘巧合之下成为了她妹妹——朱润的丈夫。
而自从朱老爷子病重后,朱家的一切便都交给了赵彦卫这位上门女婿来打理。
“你讨厌赵彦卫?”
敏锐地听出了朱大娘话中的厌恶,裴文德有些惊讶的瞥了她一眼。
对方当年选择在新婚之夜逃婚,其中的缘由似乎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裴文德原以为朱大娘当初逃婚,是不满意朱老爷子自作主张为她挑选夫君。
可是从朱大娘现在的态度来看,她不满意的并非朱老爷子的自作主张,而是不满意朱老爷子为她挑选的这位夫君。
“赵彦卫在家道中落之前,可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
“吃喝嫖赌就没有一样是不会的,其恶名在整个润州都是数一数二的。”
“我爹当年就是看中他的恶名,觉得润州城内也只有他会不嫌弃我舞刀弄棒,才特意招他做上门女婿的。”
换做十六、七岁时的朱大娘,她肯定是无法理解朱老爷子的做法的。
可时过境迁,如今十几年都过去了,朱大娘已然明白赵彦卫的确是自己当年最好的选择了。
首先第一点,赵家虽然已经家道中落,但终究还是有个身份在那里的。
朱家和赵家联姻,或许称不上强强联合,可对双方而言却恰好合适。
其次则是,赵彦卫愿意入赘,并且不嫌弃自家媳妇舞刀弄枪,一点都没有大家闺秀风范。
事实上,赵家二老看中的是朱大娘的强势,觉得她能够替自己管好儿子不再沾染恶习,才答应入赘的。
最重要的一点,赵彦卫在家道中落之后发愤图强,考取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