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喝高的两位老人,也不文绉绉的叫亲家公了,搂着肩膀老哥老弟叫的亲热。
“老哥,我给你说,我家梁子,虽然从小调皮捣蛋,但是有一点,品行好!这一点你放心!小芮嫁到我家,绝对不会受委屈!梁子要是敢欺负小芮,不用你说话,我打断他的腿!”
“老弟!有件事我的向你道歉!以前我误会了小张!差点把两个孩子的事给耽误了!
通过这两天的接触!和我对小张的调查,这孩子不错!把闺女交给他,我放心!”
张梁和杨芮相视一笑,幸福的看着双方老人在那醉话连篇。
不喝酒的人都知道,在酒场上看喝酒的聊天,那叫一个难受,简直就是折磨。
但是这会,一点都不觉得是折磨,两个人的心都被幸福塞满。
两个人的爱情可以说是历经磨难,经过九年的坚持,终于修成正果。
第二天,达成心愿的老爸老妈想要回家。
被丈母娘盛情挽留下来,带着他们去外滩转了转,又去明珠塔逛了一圈。
第三天放心不下家里的老爸老妈,拒绝了丈母娘的再次挽留。
“亲家母,咱们来日方长!你们退休了,没事就到我们鸢都去看看!”
“老哥,等你不教书了,干脆到鸢都来,咱老哥俩一块拾掇桃花山,没事喝点小酒!”
“行!到时候一定去,我也体验一把桃花仙的日子!”
…………
有了老丈人点头,结婚申请已经批下来了,通知杨芮去拿结婚介绍信,张梁也跟着一块去医院。
他和杨芮的事,多亏潘院长说话,不然不会这么顺利,张梁跟着过去表示一下感谢。
虽然潘院长不需要他的感谢,人家是看杨芮的面子,但是他不能不表示。
拿到军医院开的结婚介绍信,张梁和杨芮没有在魔都多待,两个人有些迫不及待的想要返回鸢都去领证。
告别依依不舍的丈母娘,两个人踏上回家的路。
两个人还真是一刻都不想多等,在魔都做的是早上的动车,到鸢都中午十二点,下午两个人连家都没回,直接跑到民政局把结婚证给领了。
“嘿嘿!以后咱们也是有证的人了!”看着大红结婚证,张梁得意的笑了起来。
“德性!以后你就是我的人了!敢做对不起我的事,我咬死你!”杨芮白了张梁一眼,大声宣布自己的主权。
回到家,把结婚证拿给老爸老妈看,算是完结他们的一个心思。
接下来等着房子装修好,办喜事就行了。
第二天张梁带着杨芮来到家具厂。
“来,来!兄弟们吃喜糖了!班长我现在是有证的男人了!”
“班长,恭喜恭喜!”
“恭喜班长抱得美人归!”
在家具厂和战友们热闹了一天,检查了一下他们的工作进度,第二天杨芮接着又返回魔都,回去办理调到手续。
这次张梁没有跟着她一块回去,他还有很多事要忙。
结婚的日子已经定下来了。
2018年2月4日,农历腊月十九,宜祭祀、祈福、求嗣、开光、嫁娶、出行、解除、伐木、拆卸、进人口、安床。
虽然张梁不相信这个,但是双方老人相信,他也不想为了这事惹双方老人不高兴。
其实他们也不一定相信多少,不过结婚是人生大事,讨个好彩头而已。
结婚的日子定下来了,可是结婚用的家具还是一堆木头。
别的可以稍微缓一缓,但是婚房里的家具,还有客厅里的家具,这些结婚用的家具,他必须要赶在元旦前做出来。
他给自己设计的婚床可是一张拔步床!
在古代,拔步床被称为婚床之极品,在工艺上拔步床可以称得上是巧夺天工!
拔步床从外形看就像把架子床放在一个封闭式的木制平台上,平台四角立柱,镶以木制栏围,两旁和后壁安上小窗隔,上有卷篷顶,下有踏步,宽高各2。6米,进深3。6米,床三面围有扩装式的雕刻以及彩绘屏风。
迎面一进为廊庑,进入回廊就像跨进室内,前面有雕花柱架、挂落、倚檐花罩组成。
左侧安放二斗二门小橱,上置灯台,故又称点灯橱,上置妆台开奁盒,这个是给新娘化妆,卸妆用的。
廊庑后面就是阔大的床榻,廊庑和床榻之间用帐幔隔开,绝对是房中另有房,室内还有室。
所以又叫千工八步床,意思是说制作这样的一张婚床需要花费工时有千工之多,也就是三年多的时间才能制作好。
可见这拔步床工艺的复杂程度。
过去有钱的大户人家,往往都是从闺女一下生,就开始给她准备嫁妆,这其中就有拔步床。
现在因为有了电动机械工具,效率提高了不少,但是想在一个月只能完成一张拔步床,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当然也不是没有取巧的办法,那就是用老宅子里遗留下的那张金丝楠木攒海棠花架子床改造成拔步床,可以省很多功夫。
第五十三章拔步床
婚床又叫新床,讲究的就是一个新字。
因此张梁并不打算走捷径。
整张床,张梁都不想假他人之手。
这也是张梁给战友布置任务的时候,并没有把拔步床的下料工作交给他们的原因。
一个月独立完成一张拔步床,外加婚房里的其他家具,绝对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当然张梁也没有打算照搬古代的拔步床,还是他一贯的理念,继承发扬,把一些不合时宜的东西去掉,增添一些新的功能。
张梁给自己设计的是核桃木攒吉祥如意纹拔步床,宽3。6米,进深4。2米,两级踏步,第一级踏步廊宽2米,第二级踏步是环绕床榻的回廊,宽1。2米,床榻尺寸是1。8米*2。2米,这个尺寸是参照现在的双人床设计的,主要是为了以后买床垫好买。
楣板及前面围栏全都是采用的镂空雕刻,左右及后面也都采用围栏结构,就是楣板和离地1。2米的围栏中间是悬空的。
毕竟现代人和古代人不一样,现代人住惯了宽敞明亮的房子,如果拔步床的左右及后面,三面全部采用挡板的话,哪怕是镂空雕刻,待在拔步床里也会有光线暗淡,憋闷的感觉。
像古代拔步床里有的梳妆台、小桌子、凳子、马桶箱之类的也都不要了,只留下前门出的二斗二门小橱柜,作用和现在的床头橱差不多。
前后左右的回廊清清亮亮的,什么都没有,人在床上不会感觉到压抑。
另外张梁也给拔步床增加了一些新功能,在床榻下面,前后左右四个方向都增加了一个抽屉式的储物箱。
这样做出来的拔步床,宽敞、通透、明亮,简单却不失美观。
········
张梁没有调动战友们的工作,只是在下大料的时候,临时叫一个战友过来帮忙。
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进入忙碌的工作状态。
张梁进入工作状态,有一个人非常高兴。
那就是张梁的妹妹晓晓,前段时间张梁去了魔都,她只能拍摄张梁的战友们工作,或者到自己家的桃花山直播一番。
可是网友们并不买账,人气流逝很大,从原来一千多人在线,掉到只有一二百闲的无聊的人在她直播间里挂机。
现在张梁回来了,虽然很少,甚至几乎不怎么和网友互动,但是就有人喜欢默默的看着张梁干活。
连带着晓晓直播间的在线人数开始飙升,每天幸福的收获着各种小礼物。
虽然没有火箭飞机,可是积少成多下,一天也能收获几十上百块钱的礼物。
这对她来说,也算是意外之财了。
一晃一个星期过去了,张梁已经把所有的木料下完,备开始开榫琢卯了。
东方卫视的摄制组比想象中快很多,杨芮的二婶带队,和回魔都办理调到手续的杨芮一块赶到了鸢都三十里铺子镇。
为了给张梁一个惊喜,杨芮并没有提前通知张梁自己回来的消息。
直接坐车来到张梁的家具厂。
杨芮和摄制组赶到张梁的家具厂的时候,张梁正拿着手锯专注的开榫。
开榫其实也有专门的开榫机,但是张梁感觉开榫机不好掌握角度,也就是开九十度的双平肩明榫的时候还好用。
但是家具中的七十二榫卯大多都是有角度要求的,就算是最简单,最平常的双平肩明榫,在一些特点部位也有角度要求。
比如最简单的,作为木匠出师考核作品的四腿八叉凳,上面用到的全都是双平肩明榫,但无论榫还是卯都有角度的要求。
因此,张梁开榫还是相信自己的双手。
看到张梁专注工作的神态,东方卫视纪律片栏目导演激动的一挥手,让大家站住脚步,又冲摄像师做了一个开始录制的手势。
传统手工制作,这正是她想要的,而且这种没有事先通知,自然状态下抓拍的镜头太珍贵了。
摄像师随着导演的指挥,打开录像机,开始录制。
收音师,拿着收音设备,小心躲着镜头,靠近张梁,捕捉张梁工作时发出的声音。
导演看了一会,皱了皱眉头,找到二婶嘀咕了几句。
二婶找到杨芮,“那个站在小张旁边的拿摄像头的是谁?能让她往后多一下吗?”
“那是梁子的妹妹,我去和她说。”关系到张梁的前途,杨芮也不敢怠慢。
走到晓晓对面,冲她打了个手势。
其实他们一进来,晓晓就发现他们了,她又不是张梁,工作的时候不受外界的影响。
看到嫂子对她打手势,连忙跑过去。
“嫂子,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他们这是?”
“刚到,他们是东方卫视纪录片摄制组的,来给你个拍纪录片!”杨芮简单解释了一下,“你直播的时候能不能往后退一下,离的太近,影响拍摄效果!”
“拍纪录片?什么鬼?”
“老兵上电视了?”
“66666666”
“老兵威武!”
“东方卫视,好牛逼的样子啊!”
“打赌,老兵要红了!”
晓晓过来的时候,没有关摄像头,她刚才和杨芮的对话都直播到了网上去了。
直播间里一群看热闹的‘邓闲’顿时兴奋起来,有种找到组织的感觉。
直播平台,虽然红火,但是几乎在所有人眼里,它都不是主流,现在他们关注的人,被主流媒体关注,那感觉,绝对是与有荣焉。
兴奋起来的‘邓闲’们,各种小礼物不要钱似的刷,虽然没有飞机火箭,但是‘有排面’‘赞’‘办卡’啥的加起来也不老少。
晓晓也很兴奋,哥哥要上电视了,她这个当妹妹的也跟着高兴。
哪怕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老百姓还是感觉上电视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
哪还顾得直播,自拍杆随意举着,和杨芮叽叽喳喳的聊了起来,“嫂子,我哥拍什么纪录片啊?为什么要找我哥拍纪录片?”
纪录片虽然收视率不怎么样,但是给人的感觉却是高大上的。
能拍纪录片,感觉要比拍电视剧还要牛逼,毕竟大家都知道,电视剧都是假的,纪录片是纪实,都是真的。
就像央视拍的《舌尖上的中国》一样,虽然收视率不是很高,但是火了一大片中国美食,中国小吃。
第五十四章摄制组来了
“完美,太完美了!”导演兴奋的搓着手。
要知道以前他们拍摄记录片的时候,主角虽然都是各行各业的翘楚,但他们不是专业演员,在拍摄过程中,总会忍不住看镜头。
有时候一个镜头要拍好几遍,而且里面刻意的痕迹也很重,缺少他想要的那种自然美。
这也是他们的纪录片,虽然各方面投入不比央视少,但收视率总比不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的原因。
那自然和谐的动作,举手投足间的韵味儿,就是影帝来了,也演不出这个味道。
“耿导,怎么样,我推荐人不错吧?”二婶笑着说道。
耿导演满意的点点头,“不错,非常不错!顺利的话可以赶在年前播出!”
他们这个栏目组本来就是受到《舌尖上的中国》的刺激,才成立的,结果一连几年都没有拿出像样的作品。
现在东方卫视播出的纪律片大多都是花钱买回来的版权,如果再拿不出像样的作品,他们这个栏目组就要裁撤了,留几个人播放买回来的纪录片就行了。
其实张梁早就知道他们来了,他又不是小说中的顿悟,魂游物外,对外在事物无知无觉,他只是专注,从小养成的习惯,不会因为不相干的事物分神。
见杨芮和二婶还有摄制组进来,本来是打算站起来打招呼的,后来见他们直接开始拍摄,张梁也就继续干活,毕竟时间不等人,张梁现在也不愿意为他们耽误自己干活的时间。
一个拍摄,一个干活,时间飞快,天就开始擦黑了,张梁这才收工,结束一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