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孽子-第10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媚娘灵机一动,有了一个新主意。

    “嗯?此话怎讲?”

    “在王爷你的努力下,我们大唐已经有不少的科学人才了,但是真正拿得出手的,或者是没有王爷你的干预之下发现的成果却是非常少。

    这个铬算是一个。如果我们能够好好的宣传一番,肯定可以吸引更多的学员去搞创新发明,也会吸引更多的勋贵世家跟风成立类似的化学研究院、格物研究院之类的机构。

    这对王爷你推广科学的初心来说,应该是非常有好处的。”

    武媚娘这么一说,李宽立马就理解了。

    “今年的大唐皇家科技奖已经进入到遴选阶段了,这个化学奖就给卢原了,到时候再让《大唐日报》好好的报道一下,甚至搞一个专题,宣传一下各种科技人才的故事。”

    能够促进大唐科学技术发展,李宽自然是举双手双脚支持的。

    一种新金属的发现,也勉强配得上大唐皇家科技奖。

    不过,这样一来就只能先委屈卢照邻了。

    按理来说,他的锌是先发明出来的,并且立马就找到了工业化的应用,应该是更加有资格获得大唐皇家科技奖的。

    但是有资格获奖的人可有不少,最终谁获奖,已经不完全是发明本身的事情。

    就像是后世的诺贝尔奖,你说每年获奖的那些人,世界上就没有其他人的科技发明是比他们更好,更有资格获奖的吗?

    但是为何最终其他人没有获奖呢?

    这就涉及到个人在全球科技圈里头的资历、师门传承、国家民族和东西方舆论宣传等各种各样的因素了。

    反正不是你的发明厉害,你就能获奖的。

    不管是哪个世界,都是没有绝对的公平的。

    再说了,有时候公平反而是一种不公正的表现。

    “嗯,短短一个月时间,先后有锌和铬的发现,我有一种预感,大唐化学界在最近几年,将迎来一个井喷期呢。”

 第1353章 刺激作用

    “郎君,您看一下,这个银白色粉末,是不是就是铬?”

    观狮山书院里头,卢照邻也是第一时间就看到了《科学》杂志上发表的新文章。

    虽然卢原没有把具体的提炼过程写的特别细,但是有着发现锌的经验,卢照邻却是非常简单的就重复出了卢原的实验。

    从这一点来看,卢照邻的实验能力,还是要比卢原要强很多的。

    “不管是这个粉末的颜色还是质量,以及溶剂在硫酸之中的颜色变化,都跟论文中描写的情况相符合。

    看来我这个堂兄这一次是真的发现了铬这种新金属了。”

    卢照邻是认识卢原的,不过之前大家的交集并不深。

    “原本我觉得今年大唐皇家科技奖化学奖最有可能颁发给郎君您了,可是现在卢原也冒出来一个金属铬的发现,这个竞争立马就变激烈了呢。”

    “金属锌也好,金属铬也好,虽然他们的发现具备一定的意义,但是有资格获得大唐皇家科技奖化学奖的发明,可不止这两个。

    不说其他的,单单我们化学院院长饶永祥对火油的研究分析,就有许多非常重用的发明。

    最近的《科学》杂志,基本上每一期的上面都会有跟火油研究相关的文章。

    作为其中的研究成果,煤油更是已经大规模的商业化发展,煤油灯在不少人的家中已经取代了鲸油蜡烛。

    这些意义,可是一点也不比我们差。”

    作为李宽的弟子,卢照邻倒是不担心自己这辈子的获奖问题。

    哪怕是今年没有办法拿奖,以后也还有很多机会的。

    他也不认为自己这辈子就只会有锌一个发现。

    按照李宽的提示,至少还有几十种新的金属或者其他元素还等着他去研究呢。

    ……

    “郑兄,最近几期的《科学》杂志,你都看了吧?”

    渭水书院,长孙冲跟郑海一边说着事情,一边在书院里散步。

    “虽然《科学》上面的论文有不少我都是看不懂的,但是每一期的文章,我都是会浏览一遍。怎么?长孙兄你有什么想法吗?”

    “我们渭水书院在大唐也算是响当当的存在,但是每一期《科学》杂志,一半以上都是观狮山书院的教谕和学员发表的文章,经常都是一篇我们渭水书院的都没有。

    特别是最近锌和铬的发现,更是吸引了非常巨大的关注,但是他们都是观狮山书院的学员。”

    很显然,长孙冲今天是有点被刺激到了。

    “我听说这两个东西的发现,其实都是充满了偶然性。要说化学院,我们渭水学院现在也已经成立了,但是到现在为止却是没有什么特别大的成果。”

    郑海有点郁闷的说道。

    客观的说,渭水学院跟风观狮山书院,算是跟的比较紧的了。

    早年间的那种端着的心态,早就放下了。

    但是奈何总是出不了什么成绩,搞得郑海都有点怀疑人生。

    “观狮山书院的一些研究方向,在《科学》杂志上都能或隐或现的得到一些迹象,我觉得以后渭水书院各个学院的研究方向,就先跟着观狮山书院的步伐走吧。

    他们不是觉得铜矿、铅矿等矿藏里头,应该有一些其他的金属吗?

    那我们的实验室也按照这个方向去研究,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新的发现。

    再不济,我们也把锌和铬的一些独特性能给研究出来,也算是借了一把人家的风。”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每次看到观狮山书院各种各样的成果冒出来,长孙冲就胃里泛酸。

    “你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一个建议。”

    郑海脑中灵机一动,冒出了一个想法。

    “什么建议?”

    “现在的各种发明,都会在《科学》杂志上面发表论文,但是像是上次的锌锭的发明,还有这次的铬的发明,我们的学员看完之后,并不能立马跟着提炼出锌锭或者铬出来。

    这么一来,这些东西到底是怎么发明出来的,是不是他们从实验室中发明的,有没有作假,就存在疑问了。

    当然,我不是说锌和铬的发明有问题,而是这种局面会让一些论文存在作假的可能。

    所以我觉得渭水书院应该联合各个书院,对论文的发表做出一些规定。

    像是这种发明类的论文,里面描述的内容一定要让其他实验室的人看完之后,能够做出重复性的实验出来。

    只有在相同实验环境下能够重复制作出来的实验,这才是真正经得起推敲的实验。

    否者你在论文上说的天花乱坠,但是别人却是没有办法重复出来,那就尴尬了,真假都不好说啊。”

    很显然,郑海这个建议,具备一定的合理性。

    最关键是一旦这个规定得到实施,那么以后观狮山书院的各种发明立马就能被其他各个书院给熟悉了解了。

    这是一个阳谋,其他书院肯定会支持渭水书院的这个做法。

    而观狮山书院想要反对的话,也找不到站得住脚的理由。

    最坏的情况,那也可以好好的恶心一把观狮山书院。

    “重复性实验?郑兄你这个主意实在是太妙了!观狮山书院不应该拒绝我们这么合理的要求。

    这也可以大大的避免各个杂志上面发表的论文,出现造假的可能性。

    不过,在提出这个要求之前,最好就是藏《长安晚报》找几个论文造假的案例出来,,然后大肆报道一番,先把舆论给炒起来。”

    长孙冲也不傻,一下就明年白了郑海这个方案的好处,还立马就帮忙进行了完善。

    “嗯,要是这个规定能够得到实行,以后我们各个学院的实验室要跟踪观狮山书院的研究进度就更加方便了。

    特别是那种新东西的发现,往往都意味着后面还有许多的东西会被发现出来,一不小心,观狮山书院就给我们做了嫁衣裳了。”

    后来者比先行者名气更大,享受更多的好处。

    这种事情,不仅后世经常会看到,在大唐也不例外。

    想一想大家天天都会在用的微信,其实最开始这种东西并不是企鹅发明的,但是最大的福利却是被企鹅享受了。

    。

 第1354章 雨后春笋般的发现

    “哈哈,原来如此,没想到这个锌的发现居然这么简单。郎君,渭水书院的这个提议,算是帮了我们大忙了。”

    范阳卢氏的化学研究院里头,卢明高兴的用镊子夹着一块锌锭。

    经过了一个多星期的努力,郑海和长孙冲谋划的事情,居然很顺利的得到了观狮山书院的同意。

    这让大家都感到有点意外。

    其实要是他们知道后世的论文,本来就要求所有的发现都必须具备可重复性,否者你说你发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东西,然后PS一堆图片出来,一不小心,诺贝尔奖要是颁发了给你,那个笑话可就大了。

    倭国有个科学家就是通过造假,差点就得了诺贝尔奖。

    所以李宽听到观狮山书院汇报上来的消息之后,很快就同意了针对《科学》等各种杂志的新规定。

    相应的,锌和铬的发明实验过程,也在《大唐日报》上面进行了简单的刊登说明。

    至于更早之前的论文,一般是不追究的。

    但是如果有人提出了质疑,作者也需要公布可重复操作的实验过程。

    “我差点忘了,碳其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化学反应材料,不管是跟各种金属氧化物还是跟其他的化合物,都能发生化学反应,这在观狮山书院化学院的教材之中,都是有记录的。”

    卢原看着眼前的锌锭,为自己之前的愚蠢而后悔。

    “以前我们主要是被固定思维给局限了,接下来的各组实验,我觉得都可以安排碳和氧气作为其中的一个化学反应尝试,看看他们在跟碳一起加热,或者还是跟氧气一起加热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

    卢明有一种预感,在使用各种各样的矿石作为化学反应的原材料过程中,很可能就会产出一些大家之前没有意识到的新金属。

    这些新金属,也许外面上跟现有的某种金属可能会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物理和化学性能都会有差异。。

    “没问题,我们化学研究院的人手现在已经有五十多人,多上几组实验也是好事。

    要不然到时候所有的发现都被人抢了先,那就郁闷了。”

    ……

    整个贞观二十年的三月份,大唐的学术界就被一个接一个的新成果给狂轰乱炸了一回。

    锌的出现,很快就让大家发现了镀锌的好处。

    不仅水管开始使用镀锌钢管,就是永久自行车作坊和奔驰四轮马车作坊,也都纷纷的推出了增加镀锌工艺的豪华版马车。

    而铬的出现,也让镀铬零件开始出现在世人的眼中。

    虽然采用熔融镀铬的工艺,加工比较复杂,效果也没有镀锌那么好,但是至少证明镀铬是一条可行的方案。

    最关键的是锌和铬的发现过程的公布,让各个书院的学员都对如何发现新的金属有了理解。

    原来,想要发现一种全新的东西,难度并没有那么高。

    要是大家够仔细的话,在书院的实验室里头就能完成这个任务。

    这么一来,大家都感受到了自己也能成为大唐皇家科技奖获得者的可能,各个书院的实验室变得人潮涌动。

    大家的思路是差不多的,谁动手够快,谁的运气够好,就有可能成为新金属的发明家。

    当然,元素周期表上有那么多的元素,想要单纯的靠着这么简单的实验就全部发现出来,显然是根本不现实的。

    但是在铁临近的几种金属,却是接二连三的被发现了。

    “王爷,您前几天为了回应锌和铬的发现,在《大唐日报》上面专门撰写的文章,其中提到的锰和镍,似乎都被人发现了。”

    刘界作为观狮山书院的负责人,《科学》杂志的每一期文章,他都能够提前看到。

    不过,这一次《科学》还没有正式发表,他就拿着样刊来找李宽了。

    “这才过了不到一个月,锰和镍都发现了?”

    李宽很是惊讶的看着刘界,然后接过了他手中的《科学》杂志。

    讲真,虽然李宽想要通过推进锰和镍的发现,好好的促进一下大唐特殊钢的发展,但是也没有想过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结果啊。

    都说雨后的春笋,蹭蹭蹭的冒出来。

    这贞观二十年三月的大唐科技界,各种发现是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啊。

    这可绝对是值得历史铭记的一年。

    指不定过个几百年,贞观二十年会被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