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的这个鸟铳,你也可以去试一试,看看效果怎么样。
不过跟左轮手枪比起来,鸟铳的后坐力要大很多,你试一下,知道大概怎么使用就够了。
反正以后哪怕是要用,你应该也是不会使用鸟铳的。”
来都来了,李宽自然是让武媚娘见识一下地下室的各种武器。
只有让她充分的意识到了这些火器的厉害,她对楚王府的安全问题才不会继续担心。
……
李宽先后带着武媚娘,程静雯几个见识了火器的威力之后,大家对于未来的变局有了更多的信心。
楚王府的各个动作,慢慢的恢复了正轨。
长安城中,仿佛又再次回到了以前的局面,什么大事都没有发生一样。
那副歌舞升平的样子,让刚刚回到长安城的李耿,很是享受。
“王爷,这个就是我带回来的花生吗?还能这么吃啊。”
李耿嘴里“咯吱咯吱”的嚼着几粒花生米,脸上满是享受。
根据之前李宽提供的画册,李耿这一次总算是把画册上的东西都给找回来了。
如今大唐的土豆、地瓜、玉米、辣椒和花生,可谓是一个都不缺。
不客气的说,只要大唐自己内部不作死,未来一百年内,绝对可以成为人口突破一个亿、两个亿,甚至四五个亿的超级大国。
在封建社会,人口就是生产力。
当然,前提是这些人口能够有饭吃。
很显然,占据着广袤的土地,又有这些高产农作物,还在发展化肥,培育种子的大唐,具备这些条件。
“那你之前是怎么吃的?”
对于李宽来说,最喜欢的花生吃法,就是这种炸花生。
用小火把花生炸到八九成熟,然后捞起来撒一把盐,放一会之后,就是最美味的下酒菜了。
关键是这种炸花生,吃的时候非常方便,压根就不需要再煮或者再热一下。
“之前在北美洲的时候,我看那些土人是直接生吃的。当然了,味道肯定是没有这个好了。
我们发现了花生之后,把它扔到水里面煮,似乎比生吃要好一点,但是跟炸花生还是没有办法比。”
李耿回味了一下口腔中弥留的花生米香味,对于自己带回来的这个物种,突然有了更加充分的信心。
“煮花生自然是非常适合的一种吃法,不过最好也需要往水里面撒一把盐,这样味道才会比较好一些。
除了煮花生之外,把这些花生拿去烘烤之后,可以长期的保存,味道也非常不错,回头你也可以试一试。
当然了,就我个人来说,自然还是最喜欢花生米这样的吃法。”
李宽不是好酒之人。
不过时不时的喝上几杯,还是很有感觉的。
特别是这种外面寒风呼啸,屋内温暖如春的时候,喝点小酒就更有感觉了。
“王爷,这花生的重要性,我看您似乎把它放在跟其他几种农作物的后面,也算是非常重视了。
但是单纯的花生米的话,似乎还不值得您这么做。
毕竟炒黄豆的味道,其实也不算差的。”
几杯酒下肚之后,李耿把自己憋了好久的问题给问了出来。
像是土豆、地瓜和玉米,这些农作物的产量都比粟米要高得多。
所以它们的价值和重要性,其实是非常好理解的,李耿没有任何的疑问。
但是花生这样的东西,很显然就差的非常远了。
“李耿,这花生的作用,跟土豆这些粮食有所不同。虽然花生也能用来充饥,但是很显然这个不是它的优势。
不过,花生却是有一个其他几种高产农作物都不具备的有点,这一点是我们大唐现在非常需要的。”
李耿千辛万苦才把花生从美洲带回来,李宽自然不会隐瞒他花生的用途。
再说了,也压根没有必要隐瞒。
明年就要大规模的推广种植了,你要是不让大家知道花生的作用和重要性,谁愿意轻易的将良田拿去种植花生啊?
哪怕是大唐如今不算缺地,也没有谁会这么干的。
“哦,难道这个花生还有什么功能是我们不知道的?”
李耿听了李宽的话,连手中的酒杯都放下了,聚精会神的看着李宽。
“没错,这个花生,其实最佳的用途是用来榨油。”
“榨油?”
“是的!如今百姓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炒菜在大唐也已经慢慢的流行起来。
但是百姓的日常饮食当中,还是非常缺少油水的。
并且,炒菜也是需要大量的食用油才行。
虽然我们也有猪油和棉籽油,但是前者很多勋贵世家不愿意使用,后者其实不大适合用来食用。
但是花生油不一样,它的味道不仅非常香,最关键的是花生的出油率非常的高。
只要推广花生种植,很快就可以解决大唐的食用油问题,这个意义,其实也不必高产粮食差多少啊。”
李宽这么一说,李耿就明白了。
确实如此,花生能够榨油的话,让百姓们以后食用的油都变成花生油,这个事情非常有着非常巨大的历史意义的。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李耿将花生从美洲带回来的意义,也不必发现玉米差多少了。
毕竟,大唐已经有了土豆了,其他的高产农作物在土豆面前,都没有绝对的优势。
第1401章 新的机会
李耿这一次回到长安城,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冲击没有之前那么大。
但是对于不少冒险家来说,意义却是更加的非凡。
数不清的野牛,跳到河水里面就能淘出来的金沙,还有各种各样可能出现的新奇作物。
这些对于冒险家来说,都是很值得期待的东西。
特别是野牛和金沙,那简直就是钱财的代表啊。
反倒是李耿这一次带回来的花生,引起的关注相对比较少。
“太子殿下,这一次那个李耿顺利的开拓了北太平洋的航线,趁着大家都还没有在北美洲站稳脚跟,我觉得可以安排一支船队去北美洲走一遭。”
东宫之中,于志宁听说了李耿回来的事情之后,很快就找到了一个切入点来跟李治汇报。
这段时间,东宫跟长孙党联手的次数越来越多,于志宁在朝中的日子也愈发的好过了起来。
不过,这也同样的让人意识到在海外跟楚王府抢夺地盘的重要性。
长孙无忌希望打压楚王府在海外的势力,如果东宫在这方便做出了实际行动,对于加强双方的关系来说,是非常有好处的。
毕竟,合作这个事情,不能总是停留在口头上。
“于师是觉得《大唐日报》上面说的北美洲金山港附近有大量的金矿的消息,是真的?”
很显然,李治的眼中,主要还是盯着金矿。
对于野牛群,他虽然觉得颇有意思,但是还没有意识到野牛群其实就是移动的金矿啊。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东海渔业在海外发现了不少的金矿。
那个北美洲在地球仪上的占地面积是非常巨大的,李耿在那里发现了一个金矿,也是很有可能的事情。
再说了,哪怕金矿的事情不一定是真的,但是那个野牛群的事情,应该是真的。
听那些海员说,他们这一次吃牛肉都要吃吐了。”
“吃牛肉还能吃吐?”
李治听到这话的时候,满脸震惊。
别看他是当朝太子,但是他吃过牛肉的次数,真的是屈指可数。
早些年,中原大地的耕牛都是受到严格保护,不可以随意宰杀。
虽然伴随着大唐在草原上的影响力不断的增强,可以利用的牛的数量增加了不少。
不管是点都德还是海底捞,都可以吃到凉州等地运输而来的牛肉。
但是为了做表率,宫里头一直都是很是吃牛肉的。
关中各地对于宰杀耕牛的事情,仍然还是禁止的。
除非你家的耕牛不小心摔死了,要不然普通乡村里头,你就是有钱也是买不到牛肉的。
“是的!据说那些野牛,成群结队的在荒野上移动,规模大的时候,直接就是十几万只野牛圈漫山遍野的跑动。
《大唐日报》里面昨天还开始连载了一个关于北美洲游记的文章,里面已经开始介绍野牛的事情了。”
莫名的,于志宁对前往北美洲有了更多的信心。
从长安城出发,去到北美洲的时间跟去到蒲罗中的时间,相差并不算很大。
如今南洋已经是楚王府的地盘了,哪怕是东宫与长孙党联手了,短时间内要改变这个格局也是很困难的。
所以于志宁也想着要两手抓,一方面是从楚王府中抢夺现有海外领土的控制权。
另外一方面是他们自己也要去发展海外的势力。
“既然如此,那这个事情就交给于师你负责吧。最好就是能够跟舅舅商量一下,看看怎么更好的利用李耿的这个发现。”
李治现在还是挺倚重于志宁的,自然不会在这个事情上反对他。
而长安城中,对于北美洲有期待的人,自然也不会是只有于志宁。
……
“大哥,长安城的勋贵,如今在海外或多或少都有属于自己的势力。
我觉得我们杜家也不能例外。如今北美洲的新航线刚刚发现,如果我们尽快的行动起来,那么在那里一定可以找到立足之地。
北美洲那么大,陛下现在也开始册封各个宗室子弟到海外领土。
我估计很快的陛下也会将一些海外的无主之地作为各个勋爵的封地。
如果我们不尽快的行动起来,到时候在海外就没有我们杜家说话的地方了。”
杜荷这一次非常的积极,想要鼓动自己大哥安排家中船队出海。
之前,杜家把重心都是放在朔州那里的棉花种植,如今已经是大唐有数的棉花生产主。
但是在海外的发展,却是一直都比较缓慢。
原本杜荷也是不怎么在乎这些事情的,但是看到楚王府因为海外领土的发展而变得愈发强大,他就开始着急了。
现在有这么好的一个机会摆在眼前,他自然是不想错过。
毕竟,只有杜家更加强大了,他的日子才能过的更舒服。
“我听说这段时间各个造船作坊的船只订单都已经排到了后年去了。不仅给了钱财之后没有办法马上拿到货,价格也比去年上涨了不少。
这个时候我们贸然花钱买船,到时候钱花出去了,但是事情却可能没有办成呢。”
杜构是一个比较保守的人。
没办法,杜如晦走的早。
作为杜家的族长,他要是太过激进,很可能杜家就已经分崩离析了。
所以一直以来,他做事情都是很谨慎的。
杜家会三番五次的错过海外发展的机会,也跟杜构谨慎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普通人要购买船只,现在自然是比较麻烦了。但是我们杜家如果想要买的话,还是有一些造船作坊愿意卖我们面子的。
再说了,如今大家都出海,我们要是没有行动,陛下可能还以为我们杜家不支持向海外进军的策略呢。”
杜荷这个说法,对杜构还是挺有触动的。
大唐如今非常重视海外领土的发展,这个事情他也是知道的。
不过在此之前,他没有把自己的行为跟支持不支持大唐的发展策略联系在一起。
如今杜荷这么一说,他倒是有点担忧了起来。
不管是什么年代,只要你的步伐跟朝廷不一样,结果肯定不会太美好。
所以哪怕是做一做样子,杜构也觉得很有必要的。
“行吧,既然你觉得去北美洲很有发展前途,那你就好好的谋划一下,回头我们再具体商量一下。”
最终,杜构还是同意了杜荷的提议。
第1402章 农学院的发展
在连续几天阴暗的天气之后,长安城迎来了贞观二十年冬天的第一场雪。
这个冬天,比往年要冷一些,不过街面上的人群却是不见减少。
有了棉袄这个物美价廉的保暖衣物之后,大唐百姓对于冬天的恐惧已经没有那么强烈。
长安城百姓的收入,基本上是在逐年增加。
但是蜂窝煤、棉布、棉袄这些御寒物资的价格,却是基本上没有上涨,甚至是在逐年下降。
这么一涨一降,百姓们的生活水平立马就上了一个台阶。
临近年底,李宽也变得愈发的繁忙起来。
对于农户来说,菜地里的菘菜和莱菔,如今都被存入地窖之中,为即将来临的寒冷冬天做准备。
楚王府有大规模的暖棚,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