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孽子-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炫目的光彩,没有轰鸣的声音,一把精致的手弩出现在李宽前面。

    这个手弩很明显是后世才有的技术,一次性可以装八把弩箭,关键是很精致,可以随身携带,操作还不复杂。

    “哈哈~这个破系统,没想到用处越来越大了,真是好奇以后积分多了的话能够兑换什么?不会连AK47也有吧?”

    李宽幻想了一把自己带着几千手拎AK47的骑兵纵横天下的情况,忍不住笑了起来。

    有系统已经是个很大的BUG了,再猛的话,得乱套了吧?

    很显然李宽又做梦了!

    “王爷,王爷,宫里来人让你入宫了!”

    李宽还在把玩着手弩,晴儿就慌慌张张的跑了进来。

    在晴儿看来,李宽的这次皇宫之行,很明显是凶多吉少啊,由不得她不慌张。

    “慌里慌张的干什么,不就是进宫嘛,本王去去就来。”

    李宽捏着晴儿那有点婴儿肥的脸蛋,微笑着出了房间。

    李世民只是派人来叫自己进宫,说明昨天的事情他就没有太过于震怒,要不然来的就不会是太监了。

    ……

    “爱卿,这么说来,倭人并非真的要行刺宽儿咯?”

    下了朝,李靖和房玄龄几个就被李世民留下来商讨事情。

    作为今天朝会上最热门的事情,李世民自然要搞清楚事实。

    李靖:“陛下,行刺应该是没有的,但是倭人嚣张却是真的,要是微臣在现场,也会出手教训教训他们。”

    “哼,这个李宽,越来越无法无天了。哪怕是教训,也别把动作搞得那么激烈啊,知道的人可能还能理解,不知道的还以为大唐真的只会欺负藩国呢。”

    李世民还是对李宽昨天做的事情有点不爽。

    “楚王殿下这段时间的表现其实还是可圈可点的,不如一会具体问问他本人,到底是如何想的。”

    房玄龄觉得昨天的事情,似乎不是表面那么简单,他总觉得背后是不是有什么深意。

    特别是李宽这段时间的表现让人刮目相看,不得不让房玄龄多想一些。

    说曹操,曹操就到。

    李宽在小太监的带领下,走进了殿中。

    “见过陛下,房公、李公!”

    李宽就跟啥事都没发生一样的和大家见礼。

    “哼,李宽!看你做的好事,整个朝会都被你给耽搁了。”

    李世民看到李宽表情从容,一点都不紧张的样子,不由得心里来气。

    “楚王殿下,倭国人虽然无礼,教训一下是应该的,但是昨天那样,还是过了一点。”

    昨天李宽就让人去刑部报案,所以今天李靖算是替李宽说话了,但是多少还是觉得李宽做的过了一点。

    “大唐藩国无数,要是因为昨天的事情导致其他藩国有想法,你可就是万死不辞了。”李世民考虑的更多的是这件事的后续影响。

    “陛下,微臣倒是觉得不用担心。”

    “哼,你说不用担心就不用担心,你凭什么这么说?”

    看到李宽鸭子嘴硬的样子,李世民一阵来气。

    “陛下,房公,李工,我斗胆问一句话,国与国之间的关系,靠的是什么呢?真的是仁义道德吗?”

    李宽的这话一出,大家都沉默了。

    不管是李世民也好,房玄龄也好,还是李靖,都不是那种只知道之乎者也的书呆子,对于这个社会运行的规则比谁都看清清楚。

    以前没有人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现在李宽这么问了,就由不得大家去考虑。

    大唐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靠的是什么维持的?

    “楚王,依老夫看来,最主要的还是陛下运筹帷幄,大唐将士用命,周边国家都打不过我们,所以才能维持现在这种局面吧?”

    李靖去年刚刚出征突厥,对于大唐与周边国家的联系,更多的是从军事上去考虑。

    “李公,这话没有错。特别是对待草原民族,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他们就屈服;中原王朝衰落的时候,他们就入侵。和他们相处,最大的仪仗就是大唐的军力。”

    “军力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像倭国这样的海外国家,大唐从来没有和他们直接发生过军事冲突,单单用军力来衡量他们对待大唐的态度,似乎不完全准确。”

    房玄龄的看法显然和李靖不完全相同。

    “没错,倭国孤悬海外,大唐直接派兵攻打的可能性很低,所以他们感受不到太多大唐军力的强大,但是他们还是派了大量的遣唐使来到长安,为的是什么?”

    房玄龄听李宽这么一问,不由得想到前段时间犬上山田提出来的各种拜托,心中有了答案。

    “大唐的各行各业都比倭国先进,倭国人应该是来学习的。”

    “房公,依我看,说是来偷师更加准确!”

 第27章 只有永恒的利益

    “倭人去的最多的是造纸、炼铁、印刷、纺织等作坊,王爷你这么说,似乎还真有偷师的意思。”

    房玄龄也好,李世民也好,以前都没有把倭国太当回事,所以哪怕是倭国人想去偷师,大家也没觉得怎么样。

    事实上,到现在为止,他们也没有太过把倭国当一个威胁。

    “宽儿,按照你的意思,倭国人偷师没有完成之前,哪怕是发生昨天那样的事情,他们也不会怎么样咯?”

    李世民大概抓住了李宽的意思,不由得问出来自己的疑问。

    “是也不是!”李宽笑了笑,“倭人最是卑鄙,偷师未成之前,肯定是不会轻易怎么样的。但是他们一向占便宜占贯了,肯定会有各种抗议,各种动作出来,目的都是想向朝廷要更多的好处。”

    “区区一个倭国,抗议就抗议了,不理会就是了。”

    李靖连东突厥都灭了,自然不会把倭国放在眼里。

    事实上,这个时期的世界,最强大的就是突厥、大唐和阿拉伯帝国了。

    阿拉伯帝国的强大大唐还没什么感受到,突厥人的威风前面几十年那是见多了,甚至李世民刚刚登基的时候还被逼着来了个渭水之盟呢。

    “楚王,按照你的理解,大唐今后要怎么和周边国家相处?”

    房玄龄作为尚书左仆射,也就是宰相,更加关心具体怎么做。

    “国家与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只要把周边国家的利益捆绑到大唐身上,就不用担心他们会和大唐过不去。”

    李宽的话刚说完,李世民就眼前一亮,“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话是谁说的?”

    “一个路上碰到的道士!”

    李宽信口胡诌了一个理由。

    说是自己说的,自己才十几岁,就有这样的见识的话,似乎不大正常啊。

    “这个道士在哪?”

    “不知道呢,也许在云游四方,也许归隐山林了,也有可能已经得道升天了。”

    “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楚王殿下,你这说法完全是和圣贤之说背道而驰啊。”

    房玄龄虽然觉得李宽说的似乎有点道理,但是和自己过往了解到的理论又完全不同,所以有点困惑。

    李世民:“玄龄的疑问也是朕的疑问。自先秦以来,中原王朝与周边国家的相处都是以义为先,以理服人,迫不得已才动之以武的。”

    李宽:“敢问陛下,中原王朝从大周开始算起的话,也已经有超过一千年的历史,周边的异族可曾真正的臣服过?”

    “其他的先不说,作为中原王朝威胁最大的就是北方草原民族,从鬼方、俨狁、狄、匈奴、鲜卑,到现在的突厥,一直以来都没有真正的臣服。哪怕还是去年灭了东突厥,我大唐对北方草原的控制其实也还是很薄弱,许多人并非心甘情愿的臣服,你问异族可曾真正的臣服过,有什么意义呢?”

    在李世民看来,能够维持大唐与东突厥现在的这种局面就已经是非常满意的了,要知道早个几十年,东突厥还是高高在上的呢,自己能够灭了这个强国,已经非常了不起,没有更高的追求了。

    “不,陛下!只要大唐和草原民族,乃至所有其他的国家有永恒的利益捆绑在一起,真正的臣服就不再是不可能的事情。或者换一个说法,我们不需要人家真正的臣服,我们只需要他们永远不侵犯大唐就足够了。”

    虽然李世民也好,房玄龄也好,智商情商肯定都比李宽高,但是李宽来自后世,见识自然和李世民他们不一样。

    像是怎么处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这种事情,大唐君臣虽然不能说完全不懂,但是和后世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各种关系错综复杂的情况比起来,他们的理论完全就是小儿科了。

    “永恒的利益?宽儿,朕听说蜂窝煤可是给楚王府带来了丰厚的利润,怎么感觉你还是跟掉进钱眼里了一样呢?”

    李世民还是有点不习惯李宽张口闭口“利益”,事实上,中原王朝一直都不大习惯言利。

    哪怕是看到了利益,哪怕是为了利益,往往也会找一些幌子和借口来掩饰。

    “陛下,其实在微臣看来,治理国家就是一个创造利益、分配利益的过程,利益本来就是一个绕不开的东西,我们只有正视它,妥善的处理它,才能让它最大程度的为大唐所用……”

    “你说的话虽然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但是今天朕叫你进宫主要讨论的是倭国的问题,你就以倭国为例具体来说什么叫永恒的利益吧。”

    李世民不想被李宽牵着鼻子走,哪怕他是自己的亲儿子;但是一时也找不到直接驳斥李宽理论的东西,只好先搁置,转移话题。

    “很简单。倭国已经见识到大唐的繁华,感受到了差距,现在正想学习,那么我们就让他一直想学习,但是又没有办法真正的学习到;让倭国一直有求于大唐,那么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倭国都不会轻易的和大唐作对。”

    历史上,整个唐朝时期,倭国可以说是全面的模仿大唐,学习大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知识,甚至到了宋朝,这种学习也没有完全停掉。

    不过,宋朝以后就很少有倭国向中原王朝学习的记载了。

    不是说倭国已经超越中原王朝了,而是倭国认为中原王朝已经没有那么厉害了,不值得自己学习了。

    连一个蒙古部落都能把你灭了,我学你干什么呢?

    不学中原王朝了,倭国对中原王朝的那种尊敬和膜拜也就没了。

    自然而然的,就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

    倭寇也好,后面的甲午战争也好,都算是连锁反应之一吧。

    如今李宽来到了大唐,自然要避免历史重演。

    “楚王,按照你这个说法,礼部把倭国遣唐使安排在各处学习,岂不是不合适?”

    房玄龄有点纠结的看了看李世民,然后再问李宽。

    “何止是不合适,简直就是在资敌!”

 第28章 倭国人都去了国子监

    国子监坐落在长安城西北角,离太极宫不算很远,地理位置可以说是极好的。

    一直以来,这里都是大唐的最高学府,等闲人是没有机会进去学习的。

    今天一大早,国子监祭酒孔颖达就早早的来到了国子监,为的就是迎接一批新的学员。

    “孔祭酒,那些倭国人礼部不是都安排到各个作坊和衙门去了吗,怎么突然变成我们国子监的人了?”

    一旁的主簿杨天丞有点困惑的问,一边埋怨着,“我们国子监出去的监生都是未来朝廷的栋梁,难不成那些倭国人也留在长安为官吗?”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我大唐陛下号称天可汗,倭国海外藩国,仰慕我大唐儒家文化博大精深,让他们来学一学,学成归国教化四方也不是什么坏事。”

    作为孔子的后代,孔颖达对于扩大儒学的影响非常有兴趣,特别是这些藩国的使臣能够来国子监学习,虽然会占用一些唐人的名额,但是在他看来完全值得的。

    李宽也是花了好大力气才说服李世民和房玄龄他们接受让倭国人去国子监学习的观点。

    “经学是国子监最重要的学科,这次一口气来了几十名倭人,都可以专门安排一个教舍了。”

    “杨主薄,你这可是和宫里想到一块去了。陛下专门传了口谕给老夫,让国子监单独安排教舍和先生教授倭人经学,甚至还从华严寺安排了一名得道高僧来国子监给倭人讲佛学呢。”

    孔颖达对于佛学进入国子监是抗拒的,但是想到倭国人更多的是学习儒学,他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