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目前的两组数据,分别是一千五百五十一万元贯和一千五百三十四万余贯,比去年足足多了两成。微臣认为他们可能存在重复计算某些数据的可能性,所以安排了他们一起重新核算。”
听到戴胄嘴里冒出来的两组数据,李世民觉得一阵耳熟。
突然之间,李世民低下头,在桌面上一阵翻找。
戴胄在一旁有点搞不懂是啥情况,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找到了,就是他了。”李世民一边说一边翻到了最后一页:一千五百四十三万两千两百一十六贯,旁边还专门用那什么阿拉伯数字备注了。
“戴爱卿,你再说一遍,户部统计出来的数据是多少?”
“一千五百五十一万余贯和一千五百三十四万余贯。”
戴胄虽然搞不清李世民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过,作为户部尚书,他的职业素养还是很高的。
对于李世民特别关心的赋税数据,虽然只是初版,他仍然记得非常清楚。
“戴爱卿,你看看这个账本。”
李世民脸色怪异的将手中的账本递给了戴胄。
戴胄看了看李世民,觉得有点晕。
这是什么情况?
不过,虽然搞不清楚情况,戴胄还是条件反射般的接过了李世民递过来的账本。
“一千五百四十三万两千两百一十六贯?”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有点熟悉,又有点陌生的数据。
“陛下,这数据哪来的?”
第261章 脸面全无
长安城今天的气温很低,虽然宣政殿里面有暖气,但是也远没有达到热的程度。
戴胄站在殿中,额头上却是开始冒着汗水。
自己都还没有给陛下汇报过统计数据,为何陛下的御桌上居然会有账本?
难道是户部有谁跳过自己这个尚书,越级上报?
那也不对啊,两个小组出来的数据,虽然和这个账本很像,但是并不完全相同。
再说了,这账本上的字迹有点幼稚,还有一些阿拉伯数字,这明显不是户部胥吏的风格。
“戴爱卿,你觉得这个数据准确吗?”
李世民的心情比戴胄还要复杂。
李治年前把这账本给自己的时候,他压根就没有重视,根本不相信李治能够在短短两天时间内完成户部需要半个月才能完成的统计工作。
自然而然的,对于账本上的数字,他也不会相信。
只是,一千五百四十三万贯的数字实在是比自己想象的要大,所以才有一些印象。
如今,从戴胄口里听到户部统计出来的数据,虽然还不是正式呈报的版本,但是两个数据和李治的账本高度相似,这就很能说明问题了。
这世间,哪有那么多的巧合?
“陛下,原本微臣还觉得户部两个小组统计的数据可能有重复计算一些州县的赋税,但是再看到陛下这个账本敢问陛下,这账本是哪来的呢?”
猛然之间,戴胄想到了年前自己曾经打过一个赌。
不会是真的吧?
不可能啊!
户部这么多胥吏,快马加鞭的也才刚刚算出初版数据,这晋王殿下就已经把最终的账本交到了陛下手中?
这不符合常理啊。
“是稚奴给到朕的!”
从李世民的嘴里听到答案,戴胄虽然已经有点预期,可还是觉得很难接受。
自己这就是输了吗?
户部这么多人就输给了晋王殿下一个人?
这要是传出去
难道是自己真的老了吗?
“稚奴年前就把这个账本给朕了,只是当时朕以为他是瞎写的数据,没有理会”
李世民再补了一刀,让戴胄郁闷的更加想要吐血。
这账本年前就有了?
难不成晋王殿下真的在两天内就算出了结果?
戴胄觉得有点晕!
捏了捏自己的手臂。
好疼!
不是做梦啊!
“陛下!可否让晋王殿下过来,微臣亲自询问一番。”
戴胄还是很难接受这个现实,也理解不了李治怎么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统计。
要说他是乱写的,这大数都和户部统计出来的一样,根本不可能乱写就刚好写中了这个数。
“兰和,去把晋王叫过来。”
李世民觉得这个时候,着实有必要让李治过来,问问到底是啥情况。
宣政殿之中,一时陷入了诡异的安静之中。
李世民也好,戴胄也好,都没有说话,各自想着心事。
“见过父皇!”
李治就住在宫里,倒是很快就来到了宣政殿。
不过,看他的样子,情绪似乎不是很高。
自从上次自己满怀激情的大干了两天,结果李世民却是一点反应都没有,李治情绪就有点低落。
当然,准确的说也不是没有反应,而是李世民压根不相信李治提供的计算结果。
这让李治非常受打击。
“咳咳!”
李世民有点尴尬的咳了两声,不过没等他开口说话,戴胄就先忍不住了。
“晋王殿下,这账本上的数据都是你计算的吗?”
虽然已经知道了结果,但是戴胄还是拿着账本,再次询问李治,希望能够听到不一样的回答。
“是啊!这不是十来天前就已经给过父皇了吗?”
李治一看戴胄手中的东西,就知道今天叫自己过来是为了什么了。
“怎么?户部的数据也算出来了吗?”
“差不多出来了。”
如果没有李治的这版数据,戴胄可能觉得户部的数据还需要再核实,但是当看到大家的计算结果都差不多的时候,核实的意义就已经不是那么大了。
无非就是多了几万还是少了几万贯,怎么核实也就那样了。
听了戴胄的话,李治的脸上稍微有了点变化,有点期待户部的计算结果,“戴尚书,户部算出来的结果如何?跟本王的差别大吗?”
“宽儿,朕问你,这么多的数据,你是怎么在两天内计算出来的?”
李世民看到戴胄有点尴尬的站在那里,便开口问出了自己和戴胄都很想知道的问题。
“很简单啊。”
李治不傻,已经猜到了一些什么,脸上开始露出了笑容。
“我只是使用阿拉伯数字把各州府的账本重新整理誊抄了一遍,然后按照二哥教授的记账方法,利用算盘进行计算,然后就算出来啦。”
看到李治云淡风轻的模样,戴胄心中那股难受劲就别提了。
关键是,自己还不能反驳什么。
就那阿拉伯数字,自己也不是没有听说过。
但是长安城里真正使用它的,基本上都是楚王府相关的人员。
莫非这阿拉伯数字真的这么厉害?
“算盘?莫非就是那个木框框里面有一堆柱子的东西?”
李世民似乎有点印象,李治曾经在一个东西上面噼里啪啦的动个不停。
“算盘?你不是使用筹算来计算的?”
经过李世民这么一提醒,戴胄也发现李治的话中出现了好几个新鲜东西。
除了自己听说过的阿拉伯数字,这算盘似乎是第一次听过。
“我才不用筹算,那是三岁小孩才用的玩意。”李治一脸傲娇的说道:“这算盘在二哥府上已经是所有账房必备的计算工具了,有了它,原本一个时辰才能够完成的计算,现在两刻钟就算完了。”
“兰和,你去偏殿把那算盘拿过来。”
李世民虽然之前看过李治使用算盘,但是并没有留意这个小东西居然能够大大的加快计算速度。
很快的,一把精致的檀木作成的算盘就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这个时候的檀木远远没有后世贵重,用来制作算盘,也不算多么奢侈的事情。
“晋王殿下,可否给微臣演示一下这算盘是怎么使用的?”
戴胄虽然觉得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丢人,但是,看到一个有可能大大改进计算速度的东西,他还是很有学习精神的。
放眼整个长安城,就没有哪个衙门比户部更需要这种东西了吧?
第262章 只要东西好自然有人学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户部在晋王面前扎了个大根头的事情,长安城的勋贵们很快就知道了。
一时之间,长安城的各个作坊纷纷在打听算盘的使用方法,就连阿拉伯数字也开始慢慢的被其他作坊的账房们接受了。
“王爷,最近几天,新华书店里面和算学有关的书籍卖的比往常好了很多。”
王玄策昨天汇总楚王府各个作坊和铺子的情况的时候,发现了一个比较明显的变化。
以往算学这类的书籍,算是很冷门的,一天也卖不出去多少本。
但是最近新华书店是接连去印刷作坊追加印刷了好几本类似的书籍,王玄策自然对此印象深刻一些。
“不仅如此,听香儿说,原本放在名品阁,没什么人买的算盘,这段时间都卖断货了。”
晴儿在一旁补充了一句。
“观狮山书院里面,最近有没有人去打听如何招收学员?”
“啊?”许敬宗在一旁愣了一下,“王爷,您还别说,这些天还真是有些人在打听,甚至有一些是各地的士子,但是暂时还没有什么具体的动静。”
“这眼看着就要科举了,这些士子来到了京城,自然是不会轻易放弃,要是中了进士,谁还愿意来书院当学员?”
对于许敬宗的回答,李宽并不感到意外。
“王爷,您的意思是”
“你要做好准备,估计等科举的结果公布之后,会有一波人去观狮山书院。”
“王爷,莫非坊间流传的晋王殿下以一己之力力压户部上百胥吏,比他们在更短的时间内算出了去年的赋税数据,这传言是真的?”
许敬宗脑子一点都不笨,很快就想通了里面的关系。
“没错!户部这次在陛下面前丢脸丢大了,你让算学院搞出一个算学等级考核出来,以后每年组织一次考核,通过考核的,我们观狮山书院给他发放凭证,想必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报名参加。”
李宽想到李治与戴胄打的赌,还真是给算学院送了一个很好的助攻。
户部的胥吏需要通过考核,各个作坊铺子的账房也都对算学有要求,李宽有信心让观狮山书院成为全天下的算学中心。
“王爷,说到这个算学等级考核,属下倒是想到了一件事情。”王玄策在一边补充道:“这王府旗下的作坊是越来越多了,里面的工匠多达几万人。这人一多,每个人的工钱怎么定,怎么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一个工匠的水平,怎么给这些工匠提供一个上升的空间,就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确实如此,你有什么想法?”
李宽听王玄策这么一说,倒也觉得楚王府现在对匠人的管理太过于散乱了,缺少必要的统一制度。
“属下在想,这算学可以搞算学等级考核,那么这些工匠是不是也可以搞出一个等级划分出来?”
王玄策的话让李宽眼前一亮,这个完全可以有啊。
当初共和国就是搞出了一级工、二级工一直到神话般的八级工,为基础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虽然到了新世纪,这一套的划分方法不见得适用了,但是对于这个时候的大唐来说,完全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并且,李宽想到前世自己的工资等级,其实也都是分成七八个大级,每个级里面再分成若干个小级,让员工总是能够不断的有向上的希望。
这一套体制,哪怕是后世的鹅厂和某宝,也都是在使用的。
“完全可以啊!玄策,你组织各个作坊的掌柜,具体商量商量这个等级要怎么确定,既能够最大程度的区分出匠人的水平,又能给予他们充分的激励,让他们有不断自我提高的想法。”
李宽最重视,也是最希望看到的是自己的各个作坊里面,匠人们能够有创新精神,能够有自我提升的行动。
要不然,总是依靠自己的金手指,迟早也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啊。
再说了,自己并不是万能的,在很多具体的工艺上面,大唐的匠人们就比自己要强很多。
就比如玻璃作坊的陈大力,他对玻璃制作的了解,绝对是超过了自己。
王玄策:“王爷,属下会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崔掌柜,我们也都要学习这什么阿拉伯数字吗?”
崔家脂粉铺子里面,好几个伙计都面露难色。
“对啊,这阿拉伯数字,听说是楚王殿下搞出来的,我们学他干什么呢?”
“幼稚!”崔掌柜冷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