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金作为老大,除了会识几个字,没有太多其他化,跟着自己阿耶在热气球营里面努力。
“阿耶,大哥,你放心,你们说的道理我们都懂。什么胥吏,什么作坊的,说实在的,我是不感兴趣的,我就想在书院里面待一辈子,要是毕业后能够留在书院当教谕就再好不过了。”
朱银和朱铜都是格物学院的学员,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曾经跟着朱富裕坐过热气球的缘故,他们都对气候的变化很感兴趣。
为何高空中会更冷?
为何不同的地方,同一个时间的温度会差异那么大?
地球是否跟楚王殿下说的那样,南北两个半球的气候完全相反?
这些都是他们想要找到答案的。
这一次,书院的船队要出海考察,他们两兄弟自然是第一时间就报名了。
“你这主意也不错,反正跟着楚王殿下,准没错。不过,听说海面上风高浪急,你们也要保重自己。”
儿行千里母担忧。
朱富裕的婆娘去世的早,他可谓是含辛茹苦的把三个儿子拉扯大,眼看着两个儿子都要出海了,要说他一点担心都没有,也是假的。
朱铜看到朱富裕这个模样,忍不住说:“阿耶,你放心,这次出海,我们的船员都是东海渔业的老水手,经验丰富的很。再说了,这一路南下,到处都有补给点,没什么大事的。”
“阿耶,大哥,要登船了,你们在长安城也多保重!”
朱银看到李谚已经站在甲板上开始催促大家,忍不住就要登船了。
其他在码头上跟家人告别中的学员,也都纷纷开始登船。
一时之间,渭水码头的气氛都凝重了许多。
同一时间,蒲罗中还是艳阳高照,气温炎热。
“萧船长,这里就是蒲罗中吗?”
一艘大船缓缓靠近蒲罗中的码头,崔剑和萧华山站在甲板上,看着越来越近的码头,对这里的热闹场景感到好奇。
“崔兄,这楚王殿下果然是大手笔啊,在这万里之外的地方,兴建了这么一座城池。”
虽然眼前的这座城池完全没有办法跟长安城,甚至是广州城相比,但是萧华山也不是第一天下南洋了,对于占城、林邑各国的城池有着充分认识。
他很清楚在蒲罗中建设这么一座城池,难度有多么高。
“在广州的时候,那周二福说我们只需要运输各种农具、水泥、蜂窝煤到蒲罗中,东海渔业自然会低价出售香料给我们,看来,他们是宁愿让出一部分香料的利润出来,也要把这座城池建设起来啊。”
萧华山和崔剑带领的这支船队,是萧家和崔家联合组建的平安贸易下属的船队,算是大唐下南洋中仅次于东海渔业的存在。
原本,平安贸易的船队从杭州出发的时候,是携带了瓷器、丝绸等大唐特产,然后跟着东海渔业的船队一路南下。
在广州补给的时候,朱二福主动的跟他们说了东海渔业的打算,让他们把丝绸和瓷器在广州卖了,换成蒲罗中急需的物资。
这萧华山倒也很有魄力,居然真的这么做了。
要知道,一旦朱二福说谎,到了蒲罗中,换不到香料的话,那么平安贸易今年肯定又要血本无归了。
不过,萧华山觉得东海渔业居然愿意让自己的船队跟着他们下南洋,那就没有必要去坑他。
所以他才敢下那个决定。
至于萧锴和崔庆是否同意,那就是属“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范畴了。
蒲罗中的码头还不算特别繁忙,平安贸易的几艏船只很快就停靠好了。
“萧船长,你倒是好胆量!”
有船队靠近,朱二福自然早就得到消息了。
虽然平安贸易的船队是跟在他身后,不过他还是早了两天到达蒲罗中。
“朱船长,农具、水泥和蜂窝煤,全部都在船上,一会还要劳烦你组织人手帮忙卸货呢。”
萧华山上了码头,倒也不着急往城里走。
虽然停靠的船只不算多,但是码头周边却是有不少昆仑奴在那里干活。
一条宽两丈有余的水泥路,从码头边上一直延伸到不远处的城门之中。
“萧船长你放心,我们楚王殿下对萧公也是敬佩有加,平安贸易愿意跟随东海渔业的脚步来南洋,王爷是欢迎的。你要的香料,过几天就能准备妥当。不过,你这些货物,可是最多只能换到半船的香料哦。”
东海渔业没有那么傻,哪怕是有香料岛,也不会用同样一船的香料去换一船蜂窝煤或者水泥。
特别是水泥,朱富裕此次南下的时候,李宽已经同意派遣了几名水泥作坊的匠人来到蒲罗中,准备在这里修建一座水泥作坊,以便蒲罗中城能够更加快速的修建完成。
毕竟,这玩意要是老从大唐运输,实在是太不划算了。
成本太高!
再说了,水泥的技术,哪怕是泄露出去了,危害也没有那么大。
水泥这玩意,就不具备国际贸易的属性。
“那我就在此先谢过周船长,谢过楚王殿下了。听说这蒲罗中,如今是尉迟郎君坐镇,不知朱船长是否方便引荐?”
“没问题,郎君如今出海了,预计过几天才归来,到时候我带你去见他。”
朱二福来到蒲罗中之后,自然跟尉迟环说明了身后跟着平安贸易的船队的事情。
所以,当天尉迟环就带着船队往香料岛而去,准备多运输一些香料回来。
平安贸易开了这个头,后面其他的船队肯定会有样学样,将蒲罗中作为下南洋的目的地,在这里交换香料。
这对于发展蒲罗中也算是有好处的,尉迟环自然也是支持的。
作为扼守南洋通过西洋通道的要冲,蒲罗中完全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潜力,这一点,尉迟环在这里待了这么久,自然也能意识到。
第403章 离京还有这个福利
中原地古多劲草,节如箭竹花如稻。
白露洒叶珠离离,十月霜风吹不倒。
此次李宽离京,倒是有不少人来到码头相送。
“媚娘,王爷可就托付给你了。”
程静雯牵着武媚娘的手,在码头上说着悄悄话。
“王妃娘娘,你放心,有我跟晴儿在,一定把王爷照顾的妥妥的。”
武媚娘心中很是欢喜,不过,此时此刻却得摆出一副离别的愁绪出来。
好在武媚娘的阿娘和妹妹武郭也在旁边,倒是真的能够让她感受得一丝离别的伤感。
“师父,要不让弟子也跟着一起去吧,也好孝敬一下师父。”
刘元跟狄仁杰站在一旁,眼看着李宽即将上船,忍不住再次出言建议。
“不用,你们在京把小玉米照顾好就行了,可别让人欺负她了。”
小丫头已经两岁多了,不甘于整体在楚王府内转悠。
特别是李宽带她出门了几次之后,现在是每天都要出门去溜达溜达才行。
不管是去渭水河畔,还是去观狮山书院,亦或是去西市转转,哪里都行,反正不能宅在家里。
“师父,你放心,长安城中,谁也别想欺负小师妹。”
狄仁杰拍着自己的小胸脯,说的似乎自己身手了得一样。
其实,他只不过是粗通刀剑之术,本质上还是个人。
“阿耶,我也想跟你去下江南。”
秦怀道抱着小玉米也来到了李宽身边。
作为小玉米的护卫,秦怀道还是非常合格的。
这段时间,小玉米没少出府,他都跟着身边,已经帮忙摆平了好几次事情了。
当然,大部分都不是什么大事,只不过小丫头自己在那里调皮捣蛋。
“你现在太小了,等你长大了,阿耶就带你下江南。”
虽然舍不得小玉米,不过李宽也没想想着要带着她一起出发。
这一次巡视,虽然苏常地区是相对富足安定,但是沿着长江而上,就变得越来越原始,越来越不发达。
哪怕是后世六省通衢之地的鄂州,如今也是属于很不发达的地区。
这一次,朝廷虽然是主要在山南道和江南道推广南洋水稻,但是任命李宽为黜陟使的旨意里头,并没有明确说李宽只可以去这两个道。
换句话说,但凡是有水稻种植的地方,李宽都可以去。
这种到处乱窜的日子,实在是不适合带着一个两岁小孩。
“阿耶,那你记得回来的时候要给我带礼物哦。”
小玉米倒也没有哭着闹着要跟李宽走,主要是程静雯这个当娘的还在她身边。
别看平时小家伙跟李宽很亲,但是,关键时刻,小玉米还是最粘程静雯。
一帮人在码头上磨叽磨叽了大半天,眼看着太阳都当空照了,大家总算是都上了船。
伴随着船帆慢慢的升起,船队缓缓的离开了码头。
叮咚!
李宽的情绪还没有完全恢复,却是被突如其来的一个提示音给转移了注意力。
触发新任务,我是神探!
李宽:???
我不是神探啊。
“系统,这个任务是什么意思?”
每破一个案子,会有额外的积分奖励,破案超过百个,将开启额外的兑换界面。
“额外的兑换界面?”李宽眼前一亮,“是说可以兑换更多的物品了吗?”
现在的系统,可以兑换的东西实在是有点少,大部分都是属于一些原材料性质的物资,成品的种类很少,迄今为止,也就是望远镜、手弩等有限的几种成品,是拿得出手的。
不过,这些东西都已经在作坊里可以生产了,兑换的意义已经不大。
没错,新的兑换界面,将会有更多的东西可以兑换。
“有土豆吗?”
没有!
“有玉米吗?”
没有!
“有番薯吗?”
没有,都没有!凡是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永远都没有!
李宽的激动心情,立马就少了三分。
只要能够兑换几种高产农作物,哪怕是这个系统立马消失了,也是值得的啊。
可惜,这个破系统,一点都不给力。
“那有什么?”
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李宽:
原本以为系统在自己离京的时候,发了个大福利,现在看来,似乎有点水啊。
这就像是后世的年终大会,原本以为老板哪怕是不会拿几辆车子出来抽奖,也会拿几部电脑、手机出来,结果
抽中的是“免裁券”、“迟到免处罚三次”之类的。
这就像是要抽五百万的大奖,结果公司给你抽的是福利彩票一样。
浪费感情啊。
“王爷,已经看不清码头上的人影了,要不我们进船舱休息一会吧。”
武媚娘看李宽站在甲板上发呆,以为他是还在想念送别的人们呢。
“媚娘,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神探呢?”
武媚娘:???
“王爷,破案的话,各县有县令和县尉,州府有刺史,朝廷有刑部,王爷怎么突然会想要成为一名神探呢?”
武媚娘虽然习惯了李宽的跳跃思维,但是还是不明白怎么突然之间,他居然问出这么一个问题。
前后之间,一点症状都没有啊。
“陛下任命本王为黜陟使,它的职责就是掌察所部善恶,举大纲;巡省天下诸州,有巡察、安抚、存抚之名。换句话说,本王可以对地方官吏的吏治进行监督,看看他们是否一心为民,这查看各地案件的办理情况,不正是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吗?”
李宽倒是很容易就给自己找了一个无懈可击的理由。
“不管是什么案件,都是有缘由,有动机的,只要多加推测,多方求证,总是能够找到证据的,王爷,到时候我们去旁听几次各县县令是如何审案子的,自然就心中有数了。”
武媚娘虽然也没有办过案子,但是有些道理,却是能够想明白。
事实上,她说的这话倒也没有错。
这个年代的案子,特别是各个州县里面的案件,基本上是属于有迹可循。
像是后世那种流串作案,心血来潮的情况比较少见。
而在人口流动比较少的县里,这个特征就更明显了。
当然,有的时候,罪犯也抓住了这个特点,犯罪之后故意栽赃陷害,而当地县令为了急于破案,可能就会把嫌疑人屈打成招了。
插一句, 书籍全,更新快!
“说的也是,等到了扬州,我们进城去瞧一瞧。”
大唐的扬州,跟后世的扬州,地理位置上基本上是一致的。
不过,它并不是属于江南道,而是淮南道治下。
当然,这也没有关系,李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