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孽子-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详仗着自己是当今天子的弟弟,一向是比较嚣张。

    李宽这个黜陟使来到苏州,他知道消息,居然也不出来迎接,就可见一斑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宽也没有去找李元详,李元详也没有表示要见李宽的意思。

    李渊和李世民生了一堆儿子,什么样子的人物都有。

    才华横溢有之,昏庸无道有之。

    总之是,龙生九子,各有不同。

    这些儿子们占据了大唐许多州的刺史之位,也算是典型的任人唯亲了。

    “王爷,基本上搞清楚了。这向朝廷要更多的水稻,应该就是江王殿下的意思。为了推广这南洋水稻,户部下拨的稻种都是低于市价给到各州的,但是在苏州,农夫们换一斤南洋水稻的稻种,却是需要一斤三两的普通水稻,这一来一去,就有好几成的利润在里头呢。”

    王玄武很快就把情况搞清楚了。

    其实,这事也没有那么复杂,只要稍微注意就能搞清楚。

    不过,李宽听了,却是有了一个新的疑问,“按照你这个意思,苏州的百姓,似乎是在主动的换取南洋水稻?”

    大唐的百姓,什么时候这么激进了?

    不怕颗粒无收吗?

    “这个问题,属下专门跟几个农夫了解过。其实,这苏州府里对南洋水稻最感兴趣的是那些有着大量土地的豪族,这些人的信息比较灵通,知道今年杭州有试种几百亩南洋水稻,不仅取得了一年两次的收成,产量还比普通水稻大,所以才积极的购入南洋水稻稻种。而这些豪族的田地,基本上都是由佃户在种植,这么一来,苏州很多人都知道了南洋水稻的好处了。”

    王玄武搞了几年的情报工作,调查事情是越来越全面了。

    “王爷,其实我觉得南洋水稻的推广,其实不会有太大难度的。先不说杭州、明州、泉州等地,都有市舶司在今年安排了试种;哪怕没有试种,单凭户部公布的情况,也会让很多人家动心的。

    毕竟,大家冒的风险只是换一种稻种,顶多就是产量会有所下降;可是,一旦这南洋稻种跟户部说的那样,那么他们的收益就是巨大的。不客气的说,种植南洋水稻的风险和收益是不成比例的。”

    武媚娘觉得李宽是当局者迷,一直担心南洋水稻的推广会不顺利。

    其实,在武媚娘看来,根本就不存在这种情况。

    唯一可能的就是那帮突厥人内迁的地方,因为这帮胡人不懂水稻种植,然后又因为田地是新开荒的,有可能搞出乱子来。

    显然,苏州这里不属于这种情况。

    “你这么说,似乎也有道理,看来本王是陷入思维定势里头了。”

    听武媚娘这么一说,李宽想了想,倒也想通了。

    如果现在自己推广的是土豆或者玉米,很可能会面临许多农夫刚开始不敢种植的局面。

    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庄稼。

    但是,水稻就不一样了。

    这个年头,大家对种子优劣的概念还没有那么强。

    南洋水稻也好,还是原本江南地区种植的普通水稻,在大家看来,这都是水稻。

    种哪个都是种,为何不种可能受益会很大的南洋水稻呢?

    “是啊,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江王殿下的贪婪,其实是对苏州的南洋水稻推广种植是有好处的。”

    武媚娘的这一番话,让李宽觉得很是无语。

    自己听说过好心办坏事的情况,但是还真没见过坏心办好事的。

    这个王叔,实在是

    莫非,这就是所谓的福将?

    天天作死,结果日子却是活的越来越滋润。

    似乎历史上李元详的日子过得还真是挺滋润的,算是难得的善始善终的亲王。

    “没想到让人在杭州、明州等地试着种植了一些南洋水稻,倒是起到了这种推广效果啊。”

    李宽还是低估了这个年达的信息传播速度。

    总以为没有高铁,没有飞机,没有手机,没有电话,苏州百姓对南洋水稻的了解应该很匮乏。

    实际上,江南的扬州、苏州、杭州、明州几个地方,都是有水路相通,都是属于大运河上的城市,信息流通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很多。

    特别是江南的一些豪族,不仅仅有大量的土地,是个大地主。

    同时,他们也是江南最大的商人,在主要的州县都有自己的产业。

    就像是顾家,别看大本营在扬州,在苏州、杭州、明州的产业也一点都不少。

    一旦一个地方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很快就得到消息了。

    而这些地方豪族之间,往往通过各种联姻,织成了一张密集的人际关系网,信息的传播就更加快速了。

    当初那个虞鹿能够在张帆和萧哲面前装一把十三,还不就是因为有顾盼盼这个表姐吗?

    武媚娘:“是的,所以江王既然想要更多的南洋水稻稻种,我觉得王爷可以帮他一把。先让苏州成为南洋水稻最大的种植区域,立马就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单单苏州一地增加的水稻产量,就够养活整个长安城的人。”

    苏州是个大州,基本上后世长三角最精华的一个区域,都在苏州的治下。

    别看如今的苏州的户数仅两万余户,但是按照正常的发展,到开元时期就可以达到近七万户,天宝年间到达近八万户,而在安史之乱以后,更是人口猛增,突破十万户,最终在唐末达到了一个历史高峰,有十四万户人家。

    十四万,在现代人看来是一个非常小的数字,随便哪个地级市,都有这个人口。

    但是,放在大唐,十四万户可就至少相当于七八十万人,甚至超过一百万人,妥妥的国际化大都市了。

    难怪苏州在唐末的时候会成为江南地区唯一的雄州。

    “行,那就让我这王叔得逞一把吧。”

    李宽没指望所有的王爷、官员都廉洁奉公,这根本就是不现实的。

    只要这些人能够为老百姓干一些实事,自己这个黜陟使,就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苏州刺史府。

    “怎么样,我那个侄子同意了吗?”

    李元详如今才十二岁,不过他的体重却是已经远远的超过了一般的成年人。

    妥妥的一个大胖子。

    皇家的孩子都比较早熟,李元详如今已经在苏州开始搞事了。

    “江王殿下英明,楚王殿下同意帮户部给苏州再要一百万斤的稻种,开春之前就能送到。”

    王志明对这个情况也很满意,虽然这些稻种过了江王殿下的手之后,会涨几成的价格,一百万斤也挣不了多少钱,但是,这个兆头却是极好的。

    这说明江王的能量比自己想象的要大啊。

    不管是什么年代,跟着一个能量巨大的上司做事,出成绩的可能性,肯定也要大的多。

    当然,最关键的是,王志明能够光明正大的给自己家族谋求一些福利。

    作为苏州长史,他可是比很多人要知道更多南洋水稻的事情。

    琅邪王氏南下江南之后,苏州算是他们最主要的经营州府,王家是苏州最大的地主了。

    不客气的说,南洋水稻在苏州推广的越成功,种植面积越大,王家得到的利益就越多。

    “哼,我这侄子啊,别看在长安城里比较横,但是碰到本王,还不是一样要服软?”

    李元详不由得得意了几分。

    从小到大,他可是听着李宽的典故长大的,在他心里,一直想要找个机会压李宽一头。

    没想到,这个机会这么简单地就来临了。

    “我大唐以孝治天下,江王殿下是楚王殿下的长辈,这苏州城里的事情,总归还是要江王殿下您做主呢。”

    只要把李元详哄好了,王志明就是苏州最有实权的官。

    什么刚正不阿之类的,跟王志明自然就搭不上边了。

    事实上,大部分觉得自己会刚正不阿的人,碰到真正的利害关头,十个有九个都会变软。

    李宽自己就对此有着很深的体会。

    苏州府昆山县。

    李宽站在吴淞江口,望着一片滩涂,荒无人烟的入海口,久久无语。

    “王爷,这吴淞江,除了鲈鱼很有名,没有什么特别的呀。”

    武媚娘不是很清楚李宽在离开苏州之前,为何要来到这吴淞江的入海口看一看。

    “这吴淞江浩浩荡荡向东奔流,甚为壮观,我就是来看看。”

    李宽言不由衷的应答了一句,不过迎来的却是武媚娘的一个白眼。

    跟在李宽身边这么久,武媚娘对李宽的了解,有的时候比他自己了解的还要多。

    就像是现在,这话明显充满了敷衍之意,没有说出真实原因。

    当然,李宽肯定不会说出真实原因的。

    这吴淞江,其实就是后世的苏州河。

    不过,波澜壮阔的情况,却绝非后世的苏州河可比的。

    作为多次去过大上海出差、旅游的李宽,来到了苏州府之后,自然要看看古时候的上海是什么模样了。

    不过,眼前的情况很让人失望啊。

    原本李宽还想着要不要跟登州一样,在这个长三角最东端的地面上,建设一座新的港口城市,让它成为大唐的海贸中心。

    不过,现在一看,完全不具备条件啊。

    不管是扬州还是杭州,此时的地理条件都要比它好很多。

    到处是滩涂湿地的吴淞江口岸,几百年内都不具备超越扬州的条件啊。

    看来,自己还是有点想当然了。

    “走吧,我们也别会苏州城了,直接走海路去杭州。”

    南洋水稻种植的推广,比李宽想象的要顺利。

    至少在江南一带,是非常顺利的。

    按照这个节奏,指不定明年上半年,自己就可以赶回长安城了。

    这出来了一个多月,还真是有点想小玉米了。

    大冬天的,没有小棉袄在身边,缺少了很多乐趣呀。

 第417章 故地重游

    登州、扬州、杭州、明州、泉州、广州,这是大唐如今最大的对外贸易城市。

    其中,杭州城这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

    李宽的船队从杭州湾直接顺着钱塘江,进入了杭州城。

    杭州是除了关中、登州和凉州之外,楚王府产业最多的一个州府了。

    早在东方平来这里担任市舶郎中的时候,李宽就安排了人来这里购买茶园。

    如今,杭州的市舶税是仅次于登州的,为楚王府贡献了不少收入。

    基本上,到明年为止,王府花在长安城到凉州的水泥路上的钱财,就全部收回来了,之后的都是利润了。

    武媚娘:“江南偏居一隅,没想到接连几个州府都还挺繁华的呢。”

    从扬州到苏州,再到杭州,虽然跟长安城比起来,繁华程度还有所不如。

    但是,在一些具体的领域,却是已经有超越长安的地方了。

    “也就这几个州府比较繁华,之后往西而去,就要差很多了。”

    李宽的下一站,是洪州,那是后世南昌的所在地。

    别看明清时分,江西已经很发达,但是在唐朝的时候,这里还是很落后的。

    李宽觉得有必要给武媚娘打一下预防针。

    “王爷,启程的时候,商队给杭州市舶郎中陆全以及来掌柜都打过了招呼,我们一会是直接去市舶司吗?”

    作为市舶都督府大都督,李宽到了杭州这个重要的城市,肯定是要去视察一番的。

    当初东方平带着陆全一行来到杭州的时候,可着实兴起了一股风浪,狠狠的打击了当地海商的嚣张气焰,才有了市舶司的安稳日子。

    也不知道几年以后,陆全重新回到杭州赴任,是否搞出了什么新意呢。

    至于来方,那是李宽安排他来杭州建立茶叶作坊的。

    虽然为了保密,茶叶作坊要尽量建设在长安。

    但是新茶采摘下来之后,如果当天不炒制,制作出来的茶叶品级就会下降很多。

    杭州离长安那么远,根本就不可能把新鲜的茶叶运输到长安再炒制。

    再加上关中也有了其他一些茶商搞出了炒茶,所以李宽才下定决心让来方下杭州开设炒茶作坊。

    “直接去市舶司吧,这苏州的水稻推广都那么顺利,杭州估计也没什么需要本王去操心的了,我们这一次过来,就当是游山玩水了。”

    杭州可是在今年试种了南洋水稻的,许多人家都亲眼见识过早稻和晚稻,一年两熟的情况出现。

    再加上那产量

    根本就不用朝廷推广,大家就自发的到处搜罗南洋稻种。

    甚至有几家从占城回来的海商,还专门收到了运输稻种的拜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