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孽子-第5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倒也是!这一次楚王殿下凭借着几万水师,就将高句丽的大军玩弄于股掌之间,实在是大涨我们大唐的士气啊。听说水师现在直接在平壤和汉城有驻地,东海渔业还在那地方租赁了一块土地,租期是九百九十九年,高句丽人不得过问租赁土地内部的任何事情,实在是听了很痛快啊。”

    苏成冠还没有那么腹黑,以为淳于难真的是来迎接凯旋将士的。

    作为一州刺史,还是登州这样的上州,淳于难能够出现在将士凯旋的现场,还是有几分鼓舞意义的。

    “楚王殿下办事,还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这次要不是楚王殿下带队,登州这边绝对没有那么多的商家敢跟在大军后面。我听说战场上那些受伤的战马什么的,都是商队的伙计帮忙处置的。平壤城各个勋贵家抄家之后,家财就地转卖给了商家。大军根本就不用有任何负担,只要凯旋的时候开开心心的接受朝廷的赏赐即可!”

    淳于博这一次商队的主要负责人,淳于难自然是从他那里提前听到了许多消息。

    要不然今天也不会那么兴奋。

    “听说东海渔造船作坊的海船订单的交期都已经排到明年底去了,附近合适制作船只的木头,已经比较难找,许多外地的木材商家开始运输巨木来到登州。”

    “不仅是东海渔业的造船作坊生意火爆,其他的几家造船作坊也是差不多。至于木头,东海渔业已经给那些木材商家一个新的思路,让他们雇佣海船,直接去鸭绿江江口运输。东海渔业会在鸭绿江江口修建一个码头,主要用来各种个头。像是几人合抱粗的巨木,在我们登州已经不是那么好找,但是在辽东却是遍地都是。”

    “真的?如果这样的话,那么我们登州的造船业将有望成为仅次于海贸的支柱行业,吸引更多的商家在这里开设造船作坊呢。”

    苏成冠作为登州市舶郎中,自然是希望登州的海贸能够越来越好。

    但是,海贸好的前提,其实还是要出海的船只够多。

    与此相对应的,造船行业的兴旺,其实也是一件相辅相成的事情。

    “是啊,昨天有一个长安来的大木材商家,还拿着楚王府王管事的名刺,专门来拜访了一下我。说是准备在登州开设一个大的木材加工作坊,还从东海渔业造船作坊专门下订了五艘巨大的运输船只。据说为了支持木材运输,东海渔业的造船作坊都是优先给商家生产运输船,这种适合木材运输的海船,一次性可以运输十几根巨木回来呢。”

    “十几根巨木?多大的海船能够装下这么多巨木啊?”

    苏成冠脸上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放在后世,直径一米以上的木头,绝对就可以算得上是巨木了。

    但是,苏成冠很清楚淳于难口中的巨木,至少是直径两米以上,甚至是三米以上的。

    这么大的木头,不说重量有多夸张,单单那体积就非常巨大。

    怎么运?

    “是的,我也不是很清楚到底是怎么装的,因为人家的这种海船都还在制作之中。但是我听说这些巨木,并不是每一根都装在船上面,而是像木筏一样被连成一片,由运输船在前面拖着。”

    东海渔业的造船作坊,凭借着飞剪船起家,如今是稳稳的占据着大唐第一大造船作坊的位置。

    如今它在登州、泉州和广州都有造船作坊,旗下的匠人和帮工数量已经突破了一万人,算是大唐有数的大作坊了。

    各种新式的船只,普遍都是在东海渔业造船作坊发明之后,才被推广开来。

    为了鼓励大唐造船行业的发展,基本上它们只会向大唐皇家专利局申请一些非常核心的专利,其他的都让人随便抄。

    “如果这些运输船的出现能够解决登州各个造船作坊木头来源的问题的话,那对我们登州来说,还真是个天大的福音呢。”

    “是啊,当初登州百姓连吃饭问题都没有办法解决,自从楚王殿下到来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如今更是成为大唐有数的大州,连带着我这个刺史,也很有面子啊。”

    就在两人说话之间,船队慢慢的靠近码头。

    超过一百艘海船一起进港,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是非常强大的。

    很快的,码头上众人就开始忙碌了起来!

    “百年老山参两箱,缴纳一成作为市舶税!”

    “上等珍珠一箱,缴纳一成作为市舶税!”

    “金锭三百二十斤,缴纳市舶税三百二十金币!”

    市舶税的人员,以及借调过来的账房很快就开始分组确认各艘船只的市舶税缴纳情况。

    通过这几年的运作,市舶司也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征税体制。

    像是人参这样的东西,你很难去准确的估价。

    如果按照商家从海外收购的价格来计算,先不说商家很容易弄虚作假,对市舶司来说,也会损失大量的税收。

    但是如果按照大唐市价来征税,有的时候市舶司胥吏和商家之间也很难完全取得一致意见,并且也会腐败留下了空间。

    所以像是这种价值比较高,价格比较难以衡量的东西,都是直接按照征税比例,缴纳实物税。

    反正在唐朝,实物税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甚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实物税才是主流,直接缴纳钱财反而是非常少见的。

    至于这些实物税收上来之后怎么处理,市舶司也有自己的一套流程。

    反正无非就是上缴和售卖,不会烂在各地市舶司的仓库之中。

    当然了,像是不好保管的东西,就不会使用实物税,而是根据事前公布的折价,直接缴纳税银。

    “东家,这一次我们还真是发了!平白在平壤城多了十几处大宅子不说,还以极低的价格收购了大量的高句丽特产。就连许多的金器、银器,价格也非常低廉。哪怕是直接融化了当做金锭、银锭来售卖,都还有大量的利润。”

    淳于博下了船之后,第一时间就去见淳于难了。

    反正缴纳税负、搬运物资这些东西,不需要他这个刺史府的亲信幕僚去操作。

    “嗯,我看看到了!单单我们淳于家的商队登记缴纳的市舶税就高达十几万银币,而我们的商队跟随大军出征的时候,携带的所有物资和银票加起来也不过是这个数。”

    淳于难的心情很不错。

    刚刚他可是亲自看到商队的人员在那里登记市舶税的情况。

    因为船只众多,市舶水师已经从最开始的全船货物确认,变成现在的主动申报为主,胥吏上船确认以及仓库抽查等方式相结合的新式来确保市舶税的足额缴纳。

    当然,这种做法肯定免不了个别商家会夹带私货,甚至逃避缴纳市舶税。

    比如说,明明船上装的是价值高昂的貂皮,可能登记的时候会写成是普通的狼皮。

    或者明明船上还有两十箱人参,却是故意不登记。

    对于这种情况,市舶税是抓到一起,处理一起。

    本官是背后的人是大唐的亲王、国公,还是刺史、将军,统统取消所在海船的出海资格,并且缴纳巨额的罚款。

    如果严重的,那更是直接取消这个商家出海的资格。

    别以为明天换一个马甲就能继续出海,想都不要想。

    这年头,讲究的是诚信为本,你一旦失信,今后就没有人跟你做生意了。

    “没去高句丽之前,我以为这些边疆小国,远离中原,国内没有什么财富。去了之后才发现,这个认识完全是错的啊。”

    淳于博想到当初平壤城抄家的时候,各个勋贵库房里头搬出来的东西,简直是刷新了他的三观。

    谁说大唐地大物博,高句丽人穷地贫的?

    这么多的金银财宝,天上掉下来的吗?

    “高句丽好歹也是立国几百年的国家,哪怕是再穷,经过了几百年的积累,底子也不会差。这一次,算是彻底的落到了楚王殿下手中了。我听说高句丽的三个都城,平壤城、汉城和国内城,全部都是楚王殿下的人打下来的,所有的缴获都是过了楚王殿下的手,这才是真正的财神爷啊。”

    淳于难将心比心的想了想,觉得李宽这一次出征,肯定是捞的盆满钵满。

    灭国之战啊。

    灭的还是高句丽这种历史悠久的大国,缴获能差到哪里去呢?

    “确实是,楚王殿下点石成金的本事,整个天下都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我在平壤的时候,听说辽东那里的将士,有一半被就地安置在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而兵团的将士,哪怕是最普通的士卒,也获得了超过六个奴仆女人的赏赐,还有几百亩的土地,简直就是一日之间,实现了阶层跃变啊。”

    平壤和辽东、汉城之间,每日都有飞鸽传书来回。

    彼此之间的消息传输,其实一点也不慢。

    因为飞鸽传书的崛起,鸽子在大唐的地位都上升了不少。

    原本冷门的不能再冷的养鸽人,更是身价大涨,不少人都进入了公务员的队伍之中。

    “这几个月,我也在不断的研究东北的舆图。楚王殿下选择在辽东城附近设立辽东生产建设兵团,还真是个好主意。船只通过辽河,可以直接连通辽东城和登州,不管是辽东的物产,还是大唐的东西,都可以轻易的在两地来往。听说那里的土地非常肥沃,如果能够种植大量的稻米的话,肯定可以利用稻米换取更多的辽东特产,吸引更多的人前往辽东种地。”

    淳于难好歹是登州刺史,不会简单的把种地的都理解成穷人。

    一家几百亩地,如果每一亩地都能真正的种植起来,那么这些农户就已经蜕变成小地主了。

    当初淳于家,也就是从这么一个有着几百亩水田的小地主起家的呢。

    “嗯,使君,我觉得淳于家可以加大进军辽东的力度。以前的海贸,因为我们的反应比较慢,已经失去了先机。但是辽东不一样,如果通过陆路通往辽东,哪怕是水泥路全部修建完成,需要的时间也不会少,关键是运输的货物还不会多。

    但是,我们从登州出发,使用大海船运输货物到辽河口,嗯,听说东海渔业准备在辽河口修建一个码头,用以转运辽东出来的货物。到时候需要的运输时间,肯定会大大的减少,并且船只的运输量,远远地超过马车,成本也会低很多。”

    淳于博的前途,是完全跟淳于家绑在了一起。

    这一次高句丽之行,他其实没有做太多的事情,但是所见所闻,却是给他带来了非常大的冲击。

    回来的船上,他也一直思考着怎么让淳于家在这一场变化之中,获得最大的利益。

    现在有了思路,他立马就迫不及待的跟淳于难分享。

    “嗯,把辽东作为发展重心,这个方向还是没有错的。不过,有这个想法的人,估计不只有我们淳于家。我可是从大唐日报上看到了,长安城很多商家都已经行动起来了。特别是楚王府旗下的各个作坊,很多都在辽东城开始修建作坊了。”

    淳于难发现自己的动作还是慢了。

    要不是今年淳于博这么跟他建议,他估计还在犹豫之中呢。

    毕竟,报纸上看到的是报纸上看到的,跟自己身边的人亲自讲述的还是有区别的。

    就比如后世的炒股,网上大家说股市有多么火热,你不见得会进去。

    但是如果你发现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入场了,每天都在讨论着这只股票今天涨了多少,那只股票前景多好。

    那么,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够忍住不进场的吧?

    特别是之前曾经开过户,但是曾经吃过亏的人。

    “辽东那么大,哪怕是长安城很多人已经心动了,我们现在动起来也是没问题的。天时地利人和,我们登州的优势,是很多地方比不上的。就像是那个木材生意,不管是怎样的巨木,在辽东都不值钱,但是到了登州,一根可以造船的上等木头,卖上几十甚至上百贯钱都是很正常的。”

    淳于博今天这么迫不及待的跟淳于难邀功,自然也是做了几分功课的。

    这一次前往高句丽的登州商队,基本上囊括了登州主要的商家,要了解什么信息都很容易。

    甚至有些商家,直接在船上就已经达成了今后的合作意向,准备一起进军辽东。

    毕竟,辽东以后的机会很多,可不是只有淳于博能够看出来。

    单单那些什么都不想,只是一味的跟着楚王府各个作坊行动的商家,就能让辽东的商业跨上几个新台阶。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一次你先回来休息一个月,我们具体商量一下要在辽东发展什么业务,然后再辛苦你一趟,亲自往辽东城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