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清化学家-第1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坛纷呤鼐寰膊恢劣诔で比肓恕�
  如今的复国军却意志坚强,丝毫没有退让的意思。更加精良的防御武器让清军多次折戟沉沙,三个月来连一次也没有登上城墙,倒下的尸体却已经超过两万了。这样惨重的伤亡,也不能责怪巴雅尔,毕竟为了抵消复国军的水上优势,他将军中所有大炮都调往瓯江前线了。
  没有任何火炮的支援,在这样狭窄的道路上进攻雄关,巴雅尔也已经尽力了。不过现在好了,七万精锐的增援,更是带着十二门红衣大炮,杰书有信心消灭守关的复国军。
  杰书并不知道,就在他打量仙霞关的时候,也有人在悄悄的打量着他。仙霞关特遣队的队长高缪正拿着单筒望远镜,在距离大军两里外观察着此处。看着一个身穿华丽官府的人走出马车,他不仅摇了摇头:“早知靠近些了。”
  “什么靠近些?”小队长陈浩询问道。
  高缪指了指杰书所在的地方:“如果靠近些,说不定能用强弩射死他,这肯定是个大官。”
  “老大啊你还真敢想,外面是好几万八旗精兵啊,还有十几门大炮。我们靠近射杀那个大官?自己也跑不了啊。”陈浩忍不住翻了个白眼:“我看还是不要打草惊蛇得好,先毁了大炮是正经。”
  “不错,决不能让这些大炮发挥威力,否则仙霞关守不住的。”高缪皱了皱眉,三个月来仙霞关特遣队一刻也没有休息,袭击运粮队,焚烧粮仓,剿灭地方守军,袭击大营,消灭巡逻队,每一样他们都做过多次。
  这些特种作战让后方守卫清军风声鹤唳的同时,也大大损耗了特遣队的物资。如今特遣队除了短刀和强弩之外,连手榴弹也没有一颗了。手边没有任何爆炸物,该如何消灭这些大炮?高缪紧皱起了眉头。
  “王爷在上,末将前来请罪。”中军大帐内,巴雅尔跪倒阶下连连告罪。
  杰书却是挥挥手:“罪不在你,浙南道路险峻,尤其仙霞关易守难攻,皇上也是份外体恤的。如今我等再无后顾之忧,聚兵一处何愁险关不破?”杰书这么说,众将都连连点头,只有巴雅尔提醒道:“王爷明鉴,仙霞关太过险峻,尤其是被复国军不知如何又盖了一层城墙。这道城墙刀剑难伤,实在坚固非常。”
  杰书点点头:“我也看到了,据裕亲王所报,辽东复国军也有这样的堡垒,看来这是其一种杀手锏武器了。不过防守终将是防守,再坚固的城墙也难以抵挡大炮。”
  “王爷睿智。”众人皆拱手称是。
  杰书挥手道:“立刻开始准备大炮,半个时辰后重新开始攻城,这次我们调八旗满洲精锐,也让那些叛逆看看我大清军威。”
  虽然守关已经三个月,黄英却是丝毫也不敢大意,加固城头的沙包、修建避雨的蓬幔,为藏兵洞补充足够的后备武器,每一样都不能缺省。如今城头已经愈发坚固起来,黄英也在摸索中实践了自己的一些构想,并在心中逐渐成型着。
  眼看着绵绵细雨逐渐稠密,黄英微皱了皱眉,同时心中暗道侥幸。如果不是他下令为关城搭上遮雨棚,雨天根本就无法使用火器射击。
  仙霞关之所以能三月不失,全靠守军火器犀利,如果下雨造成火器无法使用,守军就只能用命去拼了。就在黄英思虑着对方为何突然停止进攻时,了望哨忽然传来了消息,清军中大营中发现火炮。
  黄英吓了一跳,连忙摘下望远镜看向远方。十二门乌光锃亮的红衣大炮正被缓缓推出大营,而在大营前五百米外,一群士兵正忙碌得修建着遮雨棚。
  “有大炮。”黄英脸色变得无比难看,他立刻下令道:“堆沙袋,观察哨留下,其他人进入藏兵洞。”
  按照之前的演练,战士们立刻将城头下准备好的沙袋扛上来,在城头堆起了三层,随后只留下二十名观察哨,其他官兵迅速躲入了城后的藏兵洞内。十几分钟,隆隆的炮声传来,清军开始炮击了。
  杰书带来的都是神威大将军炮,这种目前清军中最大型号的火炮属于五千斤红衣大炮,有效射程足有1200米。按照欧洲的弹丸重量计算法,这种火炮属于32磅加农炮,其威力绝对不小。
  反观仙霞关在两侧山头布置的三千斤红衣大炮则比较落伍,属于数十年前的旧型号,有效射程不足千米,威力也只相当于24磅炮罢了,就算有山势高度的加成,仍旧无法打到清军火炮。
  复国军炮兵只能在山头上看着,尽管因为仰角问题,清军大炮也无法命中己方炮台,却能够将威力强大的炮弹打到城头上。幸好钢筋混凝土的外墙十分坚固,以前膛炮的实心铁弹很难摧毁,即使有命中城头的炮弹,冲击力也大多被沙袋吸收,所造成的伤害微乎其微,唯一倒霉的就是那些遮雨棚了。
  清军轰击了差不多二十分钟,火炮已经烫得发红了,继续炮击很容易出现炸膛。炮兵佐领立刻将此事上报,杰书看着一片狼藉的城头下令道:“停止炮击,马哈达,率两个佐领夺城。”


第351章 八百里加急
  在杰书的命令下,副都统马哈达亲自上阵,率领着两个佐领的八旗精兵冲了上去。依照杰书的想法,以火炮摧毁对方的防御力量,再利用八旗精兵攻城,好好给己方长长脸,也让那些绿营兵看看,八旗的战力就是比他们强横许多。
  后面驻守的绿营官兵却看得直撇嘴,先用炮弹砸上一遍再冲锋这算什么本事?这三个月来,若是他们也有火炮,仙霞关早就攻下来了。然而不等他们揶揄几句,复国军的炮声已经响了起来,山头上的六门火炮齐齐开火,用炮弹覆盖着关前并不算宽口的小路,冲在最前面的清军士兵顿时倒下一片。
  “继续冲,给我冲。”杰书见到对方火炮发威并没惊讶,他早已看到了那些己方够不到的复国军火炮阵地,还自以为只要能够冲过这些火炮的射程,就能轻松爬城了。见到对方火炮开火,杰书自信得一笑:“看来敌军也拿不出更多大炮来了,如此最好,今日我等定要入关休息了。”
  “全体登城守御。”经了望哨提醒,黄英再次发出了进入阵地命令,一个营的复国军战士进入了城头阵地,并迅速架起燧发枪。然而当他们准备射击的时候,却发现了问题。雨越下越大,燧发枪的引火池需要撒入火药引燃,没有遮雨棚的帮助,燧发枪根本无法使用。
  同样的情况还有抬枪,这种武器的引火池更大,显然无法应付雨天作战。黄英眉头一拧,心中暗道不好,若这样下去守城只能用礌石滚木了,这将大大削弱复国军战斗力。
  “只好用杀手锏了,把那些大家伙拉上来。”黄英一声令下,战士们立刻从藏兵洞里拉出近百个古怪的武器。这是一种有着两个轮子的武器,十二根枪管呈一定夹角,分两层扇形分布,而在枪管后方引火池的位置上方,有着一个半圆形的铁罩子。
  这件武器正是刘磊被鸭脚燧发手枪勾起回忆,才想到的初级版速射武器排枪。在没有速射武器之前,能够一次发射十多发弹丸的排枪可谓大杀器,它唯一的缺点就是重量太大,只能用于防守。
  刘磊亲自设计的排枪借鉴了后世各种先进枪械的外观,做出了部分改进。除了上五下七的十二根枪管扇形排列以增加覆盖面之外,他给排枪装上了两个铸铁轮子,以加强活动能力。另外为了避免射手遭到对方射杀,枪管上方铆接了一个半圆形铁罩子。
  这个铁罩子本是为了让射手更加安全,却也巧合的遮挡住引火池和燧发装置,让它有了雨天作战能力。当燧发枪和抬枪无法使用的时候,黄英想到了这件始终没有动用的秘密武器。
  当一支支排枪被拉上城头,八旗精锐还茫然不知。他们扛着云梯挥舞马刀,踩着满地泥泞向仙霞关冲来。战士们迅速将油纸包裹的定装弹药塞入枪膛,再用燧发枪的通条压实,几个人一组通力合作,排枪很快就被装填好了。
  “开火。”随着黄英一声令下,城头上顿时冒起了团团浓烟,距离城墙尚有三十多步的清军士兵顿时倒下了一片。
  “退后,装弹,第二排。”黄英大声命令着,第一批排枪退后装弹,第二批被送了上来。在黄英的指挥下,排枪也玩起了三段式射击,有至少八个人伺候一支排枪,装弹速度也足以供应的上。
  “他们的火枪在雨天也能用?”远处的杰书吃惊的看着城下,一排排清军精锐纷纷倒地,却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反而是清军的火绳枪无法掩护进攻,他们只能依靠血气之勇挥舞大刀往上冲。在狭窄的山道上,被上百支排枪轮番攒射,其结局可想而知。
  杰书紧皱着眉头看向城头不断腾起的浓烟,旁边一个中年人拱手道:“王爷,不可白白消耗士卒啊。”
  此人正是副都统穆赫林,发起冲锋的清军士兵都是他镶红旗的满兵,他当然是最心疼的。
  杰书点点头:“命人都撤回来吧,我们再想办法。”
  “王爷,或许可以打造武刚车应敌,量他们的火枪也无法击穿铁板。”又有人献上了一条计策。杰书转头看去,发现正是刚刚被他收归账下的幕僚戴梓。
  戴梓可谓是明末清初的火器名家,其成就虽然不及毕懋康那般有开创性,却也是相当厉害的,各种西洋火器只要他见过既能仿制,后来他更是研制出了形似琵琶的连珠铳,每次可以装填二十八发弹药,以类似于半自动步枪的方式进行射击。
  只可惜历史上康熙害怕他设计的火器太过犀利,让华夏人借此压制满清擅长的骑射功夫,才找个理由将他发配辽东,那支犀利无比的连珠铳也因此被尘封起来。
  如今戴梓犹如历史的重演,在三藩之乱中成了康亲王杰书的幕僚,不知这一次他是否能躲过被流放半生的情况。听到戴梓的建议,杰书眼前一亮:“好,好啊,我们就造武刚车,看看这些叛军如何应对。”
  杰书刚要调拨人手给戴梓,由他建造武刚车,远处一匹快马飞奔而来,很快到了众人近前。马上如水洗般的骑士翻身而下,直接跪倒在杰书面前:“启禀王爷,从京城来的八百里加急。”
  “快说,何事。”杰书听得心中咯噔一下,他知道若无非常紧急的情况,是绝不可能发八百里加急的。
  骑士从怀中掏出一个油纸包递了过去:“王爷情况,兵部命我们立刻撤兵,京营全部调回,其他各部谨守浙江、安徽两省以待来日。”
  “什么?”在场众人皆失声惊叫,巴雅尔第一个站了出来:“王爷决不能回兵啊,叛军武器犀利,若不能趁其尚未壮大时一举消灭,必成我心腹大患。”
  “都统大人说得对,纵虎一时必然遗祸千秋,不如给兵部上奏章辩驳。”副都统马哈达也在那里劝阻,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起来。
  杰书看看周围众将叹气道:“我何尝不知养虎为患,只是朝廷以八百里加急招我等返回,必然是京城出了大事。万一皇上有什么不测,我等就算胜了也是死罪。”他说话间打开油纸包,将兵部的调令拿了出来。


第352章 声东击西
  立刻有人撑起油纸伞为杰书遮雨,让他能清楚的看到其中内容。才看了几行字,杰书的脸色就变了,他大声惊叫起来:“诸位,我等撤兵事不宜迟,蒙古人反了。”
  “什么?蒙古反了?”众将皆大惊失色,在连连追问之下才知道,布尔尼反叛,已经率领十多万大军越过长城向遵化进军了。
  京营大军几次抽调之后,如今已经不满十万,抵挡布尔尼的大军实在太勉强了,他们这才知道兵部不是昏庸,而是不得已而为之。
  又看了眼矗立在群山之中的仙霞关,杰书心中生出一股不好的预感。最近一段时间,杰书收到了许多福建密探发来的情报。杰书根据这些情报得知,刘磊对福建的掌控越来越稳固了,工商业在高速发展,他甚至还有闲心经营海外领地,在一个叫做瞻州的地方挖金子。
  尽快攻入福建,将刘磊的家业全部消灭掉,杰书认为这才是最当务之急的事情。他很想上奏康熙,对刘磊的进攻宜早不宜迟,不能给他发展壮大的机会。
  杰书的想法康熙何尝不知道,他对刘磊也已经达到了忌惮的地步。尤其在一本叫做《论复兴之战》的书被传回京城之后,康熙将自己关在御书房里,捧着这本书看了两天,出来后他只说了一句话:“吴三桂乃是藓芥之疾,刘磊才是心腹大患。”
  这句话表明了康熙的态度,也坚定了他先福建后云南的想法,然而情况从来不会随着人的想法而变化。就在九月十二的这一天,驻守宣府的察哈尔左翼四旗官兵突然哗变,他们放弃了原本驻守的长城沿线,突然北上回到了达禄。
  这份消息传到京城之后,立刻引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