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冰岛崛起-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奥拉夫知道跟这些人就要说利益了,于是把许诺给冰岛维京人搬迁后的优待条件说了出来。同时也把“维京精神”搬了出来,大讲特讲。

    官员代表也许是被奥拉夫的话语打动了,也许是被丰厚的条件打动了,又或者被“维京精神”感动了。

    总之在讨论了半天后,国会和议会最终一致通过了《冰岛维京人搬迁法案》,鼓励冰岛子民举家搬迁到文兰开垦土地,创造财富。

    没几天大港以及各个雷当区的子民都知道了《搬迁法案》的内容,除了少数想法独特、生活富裕的人,大多数的冰岛人对于搬迁到文兰就能开荒三年,并且永久得到开荒出的土地,还能免除十年的农田赋税的条件十分满意。

    除了《搬迁法案》,热度更高的话题是冰岛大公哈达尔家的二公子,文兰伯爵奥拉夫说的“维京精神”。

    人们听了奥拉夫说的维京精神的含义后,联想了祖辈传承的萨迦诗歌和自家先祖的英勇故事,觉得“不屈服任何力量势力,敢于斗争,勇于征服就是维京精神”说出来他们先祖的心声,也对耳濡目染的故事核心总结到位了。

    结合了先祖的事例和“维京精神”,人们都发现自己比起祖先太过懦弱无能,太过胆小可怜,维京精神在冰岛真的在慢慢丢失消亡了。

    冰岛人民突然感受到了羞耻和愧疚,他们先是反思了自己,然后就决定要报名参加搬迁,到先祖殖民过的土地——文兰,去那里寻求先祖的道路,找回维京精神。

 第280章 文兰是冰岛的基石

    很快冰岛这片信息封闭的土地上就因为移民事件热闹了起来。

    不管是迁徙到文兰的丰厚条件还是受到“维京精神”的刺激和影响,广大的冰岛子民不像是之前因功得到了文兰土地奴隶的老爷们,穷苦几辈子的他们是真的心动了。

    各个村镇的桨首、生产队长很快就被手下想搬到文兰发展的子民“围追堵截”的报名,冰岛子民主动积极的响应迁徙文兰的号召,所有人都想到了,但是又没想到会如此成功。

    等到时间进入5月中旬,冰岛的五个维京雷当区内共有五千户,约两万人报名加入了迁徙大军。

    冰岛人们能彻底吃饱饭也就是哈达尔回到冰岛带领大家独立后的事情,满打满算也就是三年的光景,所以冰岛人口并没有增长太多,算上三年中大量涌现的新生儿跟文兰带来的黄维京人、白维京人也只增加了万人而已。

    七万多人的冰岛仍旧在欧洲是个地小人少的国家,可是两万冰岛维京人如果到了文兰却能够解决奥拉夫最大的困扰。

    大约两百多万接近三百万平方公里的文兰,由于大多土地都在寒冷的北方,所以一开始这片地区的印第安土著就不多,大约只有三十万左右。

    经过战争和屠杀后,等到奥拉夫统治了所有部族后,印第安土著只剩下不到二十万的数量,加上留守在文兰的维京人和契约白奴,以及因纽特奴隶,整个文兰的人口只有二十万左右。

    二十万人管理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根本就是无济于事,尤其是这二十万人中能作为管理者的仅有千分之一,这就代表了文兰的生产模式极度落后,发展速度也堪称龟速。

    以往文兰人口少,制度也是军管加奴隶制,只能保证基本有效的运转,奥拉夫以前也是准备安心发展个几十年,只是把文兰当成粮食、木材、糖浆、烈酒、瓷器等原材料和商品的供应基地。

    可是亲自挫败了丹麦对冰岛的第二次军事活动,又到德意志地区转了一圈,见识了古斯塔夫二世和华伦斯坦等大人物,奥拉夫已经不愿意等下了,他只想尽快增加文兰的人口,最终在文兰形成一套完整的社会制度和形态。

    这种制度是以冰岛维京人为核心塔顶,以土著出身和白奴出身的维京人为中层,对底层的契约白奴、印第安土著进行管理统治,从农业、工业、手工业等各个产业对人员进行分工,开发文兰的劳动力和资源,发展高效创收的产业,让文兰不仅是粮仓、皮库、糖厂、酒库,更是一个强大的国度。

    奥拉夫心中发展文兰的计划已经完善的十分周密了,解决文兰寒流或者冰岛灾民都只是一个由头,重点是他要想办法把冰岛维京人迁徙到文兰一万人以上,同时从德意志、英格兰、爱尔兰继续招揽失去了农田的农民,或者因为战乱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农夫、工匠、军人等各种职业的成年人,这些人都是发展文兰的最好的劳动力,是“文兰金字塔”的最底层,也是最重要的一环。

    现在由于哈达尔等元帅将军的高度配合,和议会、国会官员议员的配合,加上奥拉夫灵机一动想出来的“维京精神”这个大旗,冰岛维京人迁徙文兰的行动十分成功,甚至超出了奥拉夫的预想。

    塔顶的统治阶层有了,差的就是补充中层和下层的白奴了。

    奥拉夫先是找到了海涅,和他探讨了两天,把自己发展文兰的计划又完善了一些细节,这才找到了哈达尔将计划全盘托出。

    哈达尔这才知道了儿子的野心,不过考虑到奥拉夫说的也是事实,他就认可了通过冰岛维京人为塔顶、白黄维京人为中间,白奴和土著为塔底的发展文兰计划。

    奥拉夫知道自己能打动父亲,所以继续说道:“爸爸,现在咱们冰岛有两万人愿意去文兰,我看可以着手派船载人去了,至于英国人和爱尔兰人、苏格兰人、德意志人,我准备亲自去英国、爱尔兰和不来梅港走一趟,先招揽几千人试试吧!”

    哈达尔想了想,说道:“爱尔兰有罗琳的关系,咱们费用能节省不少,德意志的战争难民最多,估计不花钱也能招募到足够的人去文兰,英格兰和苏格兰暂时可以不用去。”

    奥拉夫想了想,点头道:“好,爸爸想的周到,我就去德意志和爱尔兰。”

    哈达尔挠了挠左腮,说道:“让胡迪克陪你一起去,遇到危险他能帮你,在德意志他也可以做翻译。”

    奥拉夫答应后就去挑选随行人员和船只了。

    目前冰岛的战船商船有数百艘,完全属于维京雷当控制的有一百多艘,其中大型战船和大型商船数量接近,共计73艘,这不仅有哈达尔和奥拉夫从文兰带来的,还有缴获丹麦人的和海盗的,以及这两年新购买的船只

    如果把32艘商船也全部武装到位,冰岛就能够拥有73艘大型火炮战船,虽然比英国、西班牙、荷兰海差一些,但是从规模上已经胜过丹麦、瑞典、法国等强国海军了。

    两万冰岛维京人的搬迁就需要73艘大型船只了,这种跨越大西洋的活动,维京长船速度慢、载客少、动静大、不安全,所有人都没有考虑。

    不承载货物的话一艘大船可以承载八百人,两万来人只需要动用30艘战船或商船就能够完成行动了。

    奥拉夫挑选好二十多艘护航战船与八艘大肚子商船作为文兰迁徙的船队,之后又为自己选了十艘战船以及精锐的水兵,准备靠着这只战船队伍去德意志走一遭,招揽一些德意志农夫。

    5月底冰岛的天气越发暖和了,各地的冰岛人在维京骑兵的带领下走进来雷克雅未克,人们拖家带口成群结队的出现在南区北区和港口的街道上,男女老少都好奇的打量着与以前印象中不同的大港。

    因为是居家迁徙的文兰生活,冰岛人大多都是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他们都是最贫苦的阶层,带着牛羊牲口的不到十分之一,甚至可以说以前来过大港的也不到三成。

    大港因为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炮击已经面目全非,东区和港口被拆迁重建,南区和北区因为灾民涌入和解决卫生防疫问题也经过了扩建和改造。

    每个路口都有的岗哨和棱堡是雷克雅未克城的一大特色,除了军事设施,还有棱堡和岗哨不远处的那用石头堆砌的房子,走进一看才能知道原来那不是人住房屋,而是排泄用的厕所,里面是粪坑和下方的用大陶罐或木桶制作的便溺收集器。

    除了厕所和军事设施是新奇所见,让人惊讶的还有比以前宽广整齐的街道,街道两边因为新建和改造而崭新的房屋和房屋前方规划整齐的排水渠。

    生活污水和雨水都能通过排水渠汇入河流排入大海,大小便集中在公厕解决,这是哈达尔、奥拉夫在文兰就施行的政策,目的是确保环境卫生、减少蚊虫滋生,保证传染疫病能够控制,同时能够集中收集粪便,进行制肥运用。

 第281章 迁徙开始

    雷克雅未克的所见所闻让各地的民众都好像到了罗马圣殿,不仅对新颖高大的房屋和整齐的街道惊异好奇,还因为看不懂公厕、排水渠、棱堡等建筑的意义而感到无知,最终心生畏惧。

    准备去文兰的第一批七八千人的民众到了,奥拉与哈达尔、乌拉夫、胡迪克、霍斯库尔德、凯迪尔等首领十分重视,亲自赶往码头给众人说话。

    在公爵殿下和五位将军阁下一一训话后,灾民和各地来的冰岛民众都热血沸腾的畅想起了到达文兰后的美好生活。

    时间过了两天,各地的迁徙人员终于集齐在大港周边的地区,哈达尔继续演讲了一篇名为“维京精神永存”的话题,这片演讲稿是奥拉夫亲自捉刀所写,既有深度也有民族情怀和冰岛文化根基,海涅、阿米耶等冰岛文化程度最高的人看了也赞不绝口。

    哈达尔私下里都练习了两天,此次站在马背上大声说了一通,人们顿时又是激动的高呼公爵殿下万岁、冰岛公国万岁,神灵万岁,上帝万岁……

    等到哈达尔最后画完大饼,所有等着去文兰的冰岛人都暗自庆幸,同时坚定了信心,一定要在文兰混出个名堂。

    在5月30日的中午,所有来到港口准备搬迁去文兰的两万多名冰岛人和灾民,在挥手告别了送行的亲友后,跟随着几位船长、桨首、生产队长登上船码头停靠的大型战船,最终怀揣着“文兰梦”远渡重洋了。

    奥拉夫原本想要亲自带着冰岛维京人回文兰,可是由于找不到放心的人去德意志招募农夫流民,奥拉夫最终还是让海涅跟托姆、易路基、索尔拉克等人率领三个文兰军团押送保护船队先回文兰了。

    等到冰岛的30艘大船离开了港口,雷克雅未克的人口骤然减少,就恍如鬼城。

    整个冰岛三分之一的人口离开家园前往文兰发展的大迁徙,这在冰岛历史上还是首次,不过无论哈达尔公爵还是国会议会留下的大量官员议员们都满怀着信心。

    文兰拥有广阔的适宜种植土豆红薯的土地,还有无数的草场林场,这些足够冰岛子民立足了。

    聪明人都知道,文兰除了土地上的资源,文兰还有胜过冰岛的渔场和生长着珍贵皮毛的海狸、河狸、松鼠、海豹、驼鹿等野生动物,跟着文兰总督奥拉夫混个几年就比在冰岛挣钱多。

    冰岛人的迁徙算是哈达尔领导下的冰岛政府的一次大胆尝试,奥拉夫本着趁热打铁的原则,把国库里堆积如山的鱼干、皮货、麻布和土豆红薯干等物资装了几船,然后就带着皮克库的布伦、波利三人的军团士兵乘坐二十艘新旧不等的战船离开了雷克雅未克,先是去了爱尔兰面见了爱尔兰北部实力雄厚的大地主罗利·奥莫尔。

    奥莫尔家族是爱尔兰传承几百年的大家族,是爱尔兰地区势力范围涵盖了北方和南方的强大家族,罗利多年以前就跟奥拉夫见过两次,后来他自家妹妹罗琳还嫁给了海格,算起来他跟奥拉夫是亲戚关系。

    奥拉夫知道近几年因为查理一世以及他管理的圣公会对爱尔兰人的压迫和宗教迫害日益严重,爱尔兰人的反抗力度也逐渐变强,甚至于原本住在都柏林的大地主乡绅也都躲到了乡下了。

    这些年冰岛没少帮罗利等人购买枪支弹药,也了解到奥莫尔家族为首的爱尔兰人似乎对英国的查理一世存了不臣之心,说不好有一个合适的机会他们就会爆发起义和暴动了。

    罗利作为爱尔兰暗流涌动的推手,两年前就不再都柏林别墅住了,而是搬回了北部的家园,住在了德里的一处庄园中。

    奥拉夫的船队从冰岛海域一路向南,即使中途路过法罗群岛也没有停下喝一杯,三天后就在爱尔兰北部的德里港出现了。

    由于德里港都是奥莫尔家族的子弟管理,所以冰岛船队地大的消息第一时间就传到了罗利的耳中,等到奥拉夫从船上走到码头的时候,罗利的管家已经驾驶着华丽的马车出现了。

    “奥拉夫公子!我家老爷请您喝酒。”

    奥拉夫扭头对着皮克库笑道:“罗利大叔等着我们呢。你跟我去一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