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23章 教父摄政公的第二把火
随着奥拉夫手中权力的稳固,他已经不再想着保全,而是扩张。
土地分配和正规军的重组让奥拉夫拥有了掌控瑞典帝国的力量,不再是一味地依靠武力,所以他现在又想要通过瑞典来做一些更大的事情。
奥拉夫所掌握和实践的治国经验全是对于文兰这种奴隶社会和波美拉尼亚公国这样的小国,对于瑞典他完全不敢胡乱做决定,但是现在他通过土地分配施恩给了自由农,即便得到土地的不足农村人口的十分之一,但是所有的自由农还是对奥拉夫爱戴不已。
现在奥拉夫很清楚自己已经得罪了瑞典贵族和大臣,即使有部分人倒向自己,但是心中还是把自己当成了曹贼,所以奥拉夫也不想去拉拢注定不能归心的瑞典贵族和大臣。
农业时代的国家结构分为君王和贵族、大臣和底层贵族,小有资产的城市自由民和农村自由民,底层穷苦百姓,其中后两者占据了人口的绝大多数,但是话语权和执政权却在前两者的手中。
奥拉夫如今是金字塔的顶尖,要做的就是拉拢底层的两者,分地到户拉拢了最穷的农民,下一步就是拉拢城市自由民和小有资产的农户了。
奥拉夫用他最朴素的价值观衡量,觉得一个好的执政者就是要让百姓子民感觉到生活质量在提升,如果工资低那就物价更低,如果物价涨那就工资更涨,总而言之就是越来越好。
所以奥拉夫决定把文兰、冰岛、格陵兰、特隆赫姆、波美拉尼亚组成的维京商贸圈融入瑞典,将产量最大的烈酒、饴糖、鱼干、肉干、淀粉、玉米、南瓜、豇豆、皮毛、棉布、骨瓷等几十种商品向瑞典重点销售,并且价格低于其他外国市场。
奥拉夫为了保证维京体系的子民生活质量,这么多年都是优先供应冰岛公国圈子,加上不是专卖就是对本国经销商有要求,所以价格一直比欧洲市面上低半成或一成,这个价格能照顾到子民,同时又确保无法运到外地销售挣差价,因为加上运费又会达到甚至超过市场价了。
随着文兰的面积人口的增长,出皮毛以外的商品都在逐年增加,但是欧洲市场并不算太大,这几年许多商品的销售价格就在下降了。
既然索性要降价,奥拉夫觉得倒不如便宜了维京体系的子民,这样还能保证其他市场价格稳定甚至回升,这样维京体系市场通过内部消耗就能吃掉一大块的出产,而哈达尔和奥拉夫受到额收入却没有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这种感觉让奥拉夫有一种组建“冰联邦”的意思,虽然有所不同,但是这种内循环却是很有效,奥拉夫决定把瑞典市场也纳入“冰联邦”。
虽然古斯塔夫二世生前文兰和冰岛商品在瑞典给予了相当大的优惠,但是随着当年奥拉夫被逐出斯德哥尔摩,当年的约定也就自然而然的废除了。
现在奥拉夫把维京雷当的几个代表商人和丹麦西印度公司、东印度公司的代表、波美拉尼亚公国的商人代表等都叫到了斯德哥尔摩开会。
瑞典本地大商人全都不叫,而是岳父诺伦这位商业部长和他找来的五个商人参加大会。
奥拉夫只是站台,所以把要求提了一遍就离开后,诺伦和洪罗德等丹麦冰岛的商人一起定下了冰岛—波美拉尼亚—文兰联合公国特产在瑞典销售的定价和份额等事宜,并且签订契约,缴纳定金等诸多事宜。
等到会议结束后,各方退场后,不到半个月,第一批优惠价货物就运抵斯德哥尔摩,并且有诺伦的白手套商人去收取发卖,流入市场。
很快斯德哥尔摩的市民发现,原本价值200瑞典铜元一加仑的生命之水降价为188铜元了,而市场上最新的棉布也降价了,文兰和冰岛的鳕鱼干、腌鹿腿、淀粉等食物也有所降价,种种利好让瑞典的额自由市民十分高兴,纷纷慷慨解囊。
所以在6月份,斯德哥尔摩乃至瑞典市场对冰岛联合公国特产的购买量十分惊人,营业额超过了200万瑞典银元,但是所有人都知道下个月以后销量就会明显下降了。
不过随着冰岛联合公国特产的销售量增加,诸多消息也通过各种小道消息传出。
例如冰岛联合公国特产之所以下降,完全是因为咱们瑞典的教父摄政公奥拉夫他老人家心中仁慈,开大会逼迫冰岛和瑞典的商人让利于民,由他的文兰侯国承担提升成本的风险,来让瑞典的子民也能享受到文兰人、冰岛人同等的物价。
这份仁慈之心是多少君主从来没有的,所以这个说法在瑞典市井民间流传的很快,不到一个月,瑞典二百万最底层的农民和市民都知道了他们摊上了一位仁慈的君主。
教父摄政公自此以后也被人言谈中称为“仁慈的父亲”。
奥拉夫这位“慈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享受了斯大林同志在苏联的待遇,但是从各地反馈的消息中,他也明白,随着物资商品销量的增加,感觉捡了便宜的瑞典民众会很高兴。
等到未来瑞典子民知道别国的冰岛联合公国特产商品价格一直比瑞典贵以后,他们的高兴和自豪就会加剧,最终转化为对自己的感激。
奥拉夫很清楚人的劣根性就是大家都有的,再好也不算好,人家没有我独有才是真的好。
这牵扯到占便宜、好荣誉面子的诸多问题,但是究其根本还是“我”得到了特殊的对待这种心理优越感的享受,就如同谈恋爱,一个男人能让女人享受的你对她明目张胆的偏爱,这种偏爱甚至不分黑白是非,这个女人都会被感动。
至于说男人表现出偏爱是否真要通过不分是非黑白的行为去证明,那只能说这个男人太傻,态度和语言其实能解决,为什么要搭上更多的东西呢?
明白这个道理的奥拉夫开始有意识的宣传瑞典人享受到了教父奥拉夫的特殊关照,理由完全是奥拉夫认为冰岛和瑞典同宗同源,所以照顾自己的家人没有任何的理由不去全心全意的做好。
同时奥拉夫还找机会在王宫前的广场上给市民做了一次演讲,演讲的题目是——“我们是一家人”。
内容则是奥拉夫对瑞典大吹特吹,对冰岛大吹特吹,对维京祖先大吹特吹,对维京人概念大吹特吹……
演讲的效果很好,斯德哥尔摩的市民很快就在言谈中过分的推崇维京先祖的荣光功绩了。
第424章 教父摄政公的第三把火
在维京概念在瑞典开始传播的时候,奥拉夫又让人把《赫鲁特家族》、《冰岛圣人哈达尔》进行印刷出版,同时把冰岛的吟游诗人调到斯德哥尔摩,让他们在瑞典开始宣传这两本书中的故事,为维京人概念和哈达尔、奥拉夫、海格、乌拉夫等英雄辈出的家族造势。
随着史诗故事成为口口相传的趣闻故事,奥拉夫知道火候到了,又让诺伦成立了一家名为《维京》的报社。
维京报社一周刊发一次,内容是欧洲各国、瑞典各地的趣闻大事,还有大幅版面的报道奥拉夫,为他对瑞典的付出鸣与呼,不断地讴歌奥拉夫这位慈父为国为民的情怀和行为,同时还有部分内容是奥拉夫近些年在军校的讲课内容和开学毕业的诸多演讲稿,以显示慈父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还是教育家和哲学家,更是仁慈的君主。
没错,奥拉夫现在做的就是大搞个人崇拜。
作为后世的来者,奥拉夫很清楚舆论的作用,如果不是舆论,印度的名声为什么会这么差?非洲和大洋洲、南美洲无论好与坏总会杀死没人关心,不也是舆论的导向吗?
美利坚的开国之君华盛顿明明是个喜欢印第安人人皮工艺品的刽子手,结果因为有心人的报道,愣是成了能做皇帝却不做的开国圣贤。
人们总是忽略掉美国作为英国的一部分凭什么要独立?争取权利必须要自成一国?
且不说砍樱桃树的虚假故事和他本人私德如何,但是奥拉夫一直觉得如果华盛顿是圣贤,那阿古柏和达赖也是圣人了。
反正奥拉夫现在身为横跨欧美两洲的维京体系主要领导人之一,一想起文兰有可能被人带领着独立,就愤恨不已,只觉得谁要打内战搞独立那就是卖国贼,是冰奸,如果说感觉心里不平衡,对待遇有要求完全可以谈,为什么非得掀起内战寻求独立?
作为封建君主,奥拉夫已经完全摆正了态度,他对华盛顿之流恨之入骨,但是对远东的大一统王朝推崇备至,因为效仿远东的天朝,也是维护自己家族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手段。
所以神王教会在文兰和格陵兰、冰岛对哈达尔、奥拉夫的身份血脉的神话,那种效仿圣公会和神道教的产物效果很好,已经让哈达尔家族的群众基础牢不可破。
但是在欧洲,神王教会这一套显然是落后的,面对着路德宗的存在,神王教会短时间内很难为人所接受,奥拉夫就觉得通过各种宣传和洗脑来掀起对自己的个人崇拜,以此奠定自己的执政基础,树立自己的地位。
奥拉夫清清楚楚的记得远东有一句谚语叫——“新官上任三把火”。
奥拉夫的第一把火是分土地拉拢农民,抓住正规军。
第二把火是通过维京商业体系帮助瑞典自由农和市民过上比以往富足一些的生活,这样能够稳定欧洲市场的文兰特产价格,更能拉拢住市民和小有资产的自由农。
瑞典人口比重最多的民众被拉拢,奥拉夫准备放的第三把火就是为自己造势的“个人崇拜”了。
通过有趣味性的萨迦诗歌软植入奥拉夫家族的英明神武,指点类似于《三国演义》,奥拉夫觉得既然同时期的远东大清能够通过《三国演义》树立武圣关羽,诸葛亮也能入文庙吃冷猪肉,那自己把以自家先祖和父辈为主角的萨迦传播出去,未来正在北欧乃至欧洲民间,自家的声望也能大大增加。
除了诗歌萨迦的出版和吟游诗人传唱,奥拉夫还通过《维京》报社在报道新闻的同时树立自己教父摄政公的伟大慈悲正面的形象,现在效果还不明显,但是等个一两年恐怕大多人都会对自己崇拜和支持了。
除了这两个手段,奥拉夫还安排自己身边的文员和军校的教师搜集自己的讲话和讲课内容,准备出一本《奥拉夫文集》。
这种文集算是奥拉夫治国思想和治军思想、治学思想等方便的具体体现,奥拉夫授意后,在6月3日就有李晟和几个军校老师把初版的文集送到了奥拉夫面前以供御览。
奥拉夫看着厚厚的书本,牛皮纸封面上是自己烫金的浮雕形象,书名为《教父摄政公文学集著》。
奥拉夫打开翻了翻,见内容分成了三个板块,一块是平日的讲话被收集记录挑选的部分,被称之为“教父箴言”。
第二部分内容最多,是自己在什切青军校的讲课内容,第一篇为《当学生,当教员,当将军》,后面还有《亮剑精神》、《决斗风范》、《骑士精神的变化与当代的树立》等几十篇。
这些演讲稿算是奥拉夫政治思想的精粹,是他通过前世的积淀和这一世的摸索形成的感悟和想法,所以内容很丰富,但是务虚较多,因为到他的身份,务实的东西已经不由他传播了。
第二部分被称为《教父思想》,算是文集中最为重要的部分。
最后一部分则是宫廷画家们为奥拉夫吕岑坡七进七出救先帝以及两征丹麦,三打立陶宛等重点战役做的简易画像,大幅的油画现在被请入了枢密院和三王冠宫堡悬挂。
在仔细的翻看了几遍后,奥拉夫感觉十分满意,于是就笑着说道:“文集做的很好,李先生和诸位先生辛苦了。”
众人笑着自谦,李晟道:“千岁爷,既然您满意了,我们要不要马上印发?交由冰岛公国和瑞典的各级学校作为教材使用?”
“其他地方都没问题,只是乌普萨拉大学和斯德哥尔摩的教会学校不想让文集作为文学艺术和哲学、军事基础的教材,说是太过高深。”
奥拉夫冷哼一声道:“我看不是高深,还是他们抵触。”
李晟皱眉不语,一个具有法国血统的瑞典文人上前一步,说道:“教父摄政公,他们不听话是因为没有专门管理学校的部门,不如您让枢密院成立一个巡回督学机构,道个体去巡查,不听话的学校总不能查不出问题吧?查出来小问题咱们放大化,合情合理的处理掉一批人,以后谁还敢不服从?”
奥拉夫微微一笑,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那个三十多岁的男子躬身道:“阿道夫·瓦尔斯,您可以叫我瓦尔斯,我是卢森堡的宫廷画家,也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