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沈卿聚小胜为大胜之理不谋而合,沈卿,大才也。”
崇祯觉得这个理念真的非常清奇,也很赞同,同时也说明沈浪此人很理智,不是那种急功近利之人。
急功近利的人肯定无法忍受什么聚小胜为大胜的心思,只要有一点可能,恨不得一次性将敌人全部消灭,不管己方损失有多大。
这是完全两种不同的理念,崇祯虽然有时候也有些急功近利,但是他在这个理念上却很支持沈浪。
也可以说他很在乎沈浪的安全,也很宝贝这支勇卫营。
不想看到沈浪有生命危险,也不想看到勇卫营损失太大,因为他们都对大明来说,太重要了。
第一百八十一章 优秀合伙人(下)
在作战中,勇卫营充分的发挥出己方火枪的性能,一次次的打击了敌人。
果然如同沈浪所料,汉军在勇卫营的持续打击下,伤亡惨重,无法进行有效的还击,终于崩溃了。
逼得后方阿巴泰亲率的军阵不得不射杀这些溃军,当真是可笑无比。
有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开端,也大为震动了建虏先锋军的军心,为接下来的大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从这里可以看出沈浪的心思非常缜密。
更难能可贵的是,沈浪不会为了贪功而置麾下士兵性命于不顾。
很多次沈浪有扩大战果的机会,但他不想用自己麾下士兵的性命去换取建虏的性命,主动先一步撤离,尽可能的不与建虏近战。
然后再反复利用同样的战术,每次消灭一点敌人,同时又尽量保证己方的伤亡能够减小到最低。
既可以不断的打击敌人的士气,又可以提升己方的士气。
真的将聚小胜为大胜的策略运用得非常好。
接下来,沈浪还用到了心里战,趁着建虏初战新败,汉军军心不稳之机,通过扩音器阵前喊话。
即便是阿巴泰亲率的军阵,都军心动荡,不得不加快出战。
可随着勇卫营的炮声一响,这一切都成了笑话,不少汉军临阵脱逃。
两军交战之际,一方军阵不时的有士兵不顾危险的冲出军阵,疯狂逃命,当真是奇闻。
没想到建虏也会有今天,真是大快人心,崇祯畅快大笑。
沈浪手段频出,用各种方式来影响敌人、离间敌人,再趁虚而入打击敌人,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崇祯一次次的拍案叫绝,特别是沈浪让人开启大喇叭那一招。
哪怕是现在在视频中听到那高音唢呐般victory,他自己都觉得够损的,笑得前仰后合。
王承恩在一旁适时的插话道:“陛下你有所不知,奴婢可是用望远镜看得清楚着呢。那些建虏都傻了,他们做梦都不会想到,我大明还有这种招数,太绝了。”
沈浪笑道:“这个曲子,曲名就叫胜利,当时也是一起兴起,想通过这种声音来干扰建虏的海螺号,没想到效果会这么好。”
崇祯还是笑得直不起腰来,口中不停的道:“胜利好哇,胜利好哇。沈卿啊沈卿?你这手段真是五花八门?阿济格这次遇上你,活该他倒霉啊。”
王承恩极为赞同?大明什么时候打过这么解气的仗?不但重创了敌人,而且还将他们耍得团团转?太痛快了。
当看到一支支几十人、百余人的勇卫营士兵被沈浪派出去,然后整个战场到处充斥着一股股小分队的场景?崇祯很是惊奇。
“沈卿?这是何种战术?”
沈浪回答道:“这叫运动战。”
“运动战的精髓就是通过运动的方式避开敌人主力,诱敌深入,然后再通过运动的方式集中己方兵力歼灭包围的敌人。”
这个解释通俗易懂,崇祯听得明白?但他清楚?真的要做到,肯定不简单。
光是那一支支小股部队都看得人眼花缭乱,更别说什么指挥、运动了,不乱成一团麻都不错了。
“妙极,真是妙极。”
崇祯越发佩服?也只有沈浪这个未来人懂得这些高超的战术,大明再优秀的将领?听都没有听说过,更别说用了。
沈浪适时的拿出自己拍摄的视频?他拍摄的视频自然要比王承恩的更全面,而且更清晰。
沈浪将重复的内容全部快进掉?一直到木桶阵爆炸那一段?崇祯和王承恩都极其震撼?真的有种看超级大片的感觉。
木桶阵突然爆炸后,不少建虏直接葬身火海,建虏一片大乱,几乎是被勇卫营一片倒的屠杀。
看到建虏左冲右突都撼动不了勇卫营的包围,最终只能被逼着冲入火墙逃命,崇祯真的无法抑制心里的激动,连连挥拳,太痛快了。
“炸得好,炸得好,炸得好啊,建虏也有今天,叫尔等一次次的来祸害我大明。”
“哈哈……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快哉!快哉!”
王承恩从未看到崇祯像今天这般激动,心里也倍感欣慰。
不时的给崇祯喝空的茶杯添一下茶,因为陛下兴致太好,胃口大开,吃点心的速度非常快,喝茶的速度自然也快了不少。
当然,他也没忘了沈浪,他今晚的主要职责就是服侍好这两个对大明最重要的人。
接下来,沈浪又讲到了一个很重要的战术:游击战。
崇祯惊奇的道:“沈卿,大明倒是有游击将军,但是游击战,朕还是第一次听闻,是为何解?”
沈浪立即解释道:“游击游击,游是走,击是打,合在一起就是游动攻击。”
“游而不击则为逃,击而不游则为莽。”
“游击战的精髓可归结为十六字: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十六个字通俗易懂,崇祯通过字面上的意思就能够理解其中含义,但他却深知这种战术理念并非十六个字那般简单。
其中的高深莫测、战术至理绝非理解表面意思就能做到。
沈浪没有给自己脸上贴金说是自己发明的,他沈浪也没有这个能耐,学习前人的智慧一点也不丢人。
只怪自己能力有限,只能学习到一点皮毛,游击战的精髓绝对不只他沈浪这段时间所用的这一点点。
“创造此战术之人,乃神人也。”崇祯不由感慨。
沈浪深以为然,这种战术,不但要会用,还要用得好。
游击战有五项基本原则:合理选择作战地点、快速部署兵力、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战斗结束迅速撤退。
沈浪用的时候也是按照这五项基本原则,但是这并不等于他就完全掌握了游击战。
比如说合理选择作战地点,他沈浪选择的作战地点一定是最合理的吗?
若是换一个精通游击战的将领过来,他可能会在同一场战斗中选择不一样的作战地点。
同样的,合理分配兵力,合理选择作战时机,沈浪由于眼界、作战经验等原因,很可能选择的都不是最合理的。
这都是他还不足的地方,沈浪自己也能够清晰的认识到这一点。
听到沈浪丝毫不避讳自己的不足,崇祯很是感慨,也很欣慰,这样理智的年轻人真的是太难得了。
要知道,沈浪可是刚刚取得了大胜,却还能清晰得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实属难得。
“沈卿太过自谦,朕觉得你将游击战的战术理念运用得非常不错。”
“击而不游则为莽,光是这一点,今天若是换另一个人,可能就不如你,他会不会把整个勇卫营葬送掉都是另说。”
“朕不需要拿勇卫营与建虏对换,哪怕是八千换这次入寇的所有建虏,朕也不会同意。”
崇祯这句话是实话,因为他很清楚眼下对大明最重要的威胁是流寇问题。
拿大明最重要的王牌与建虏拼完了,那无疑是在葬送大明的命运。
已经知道正史走向的崇祯,这点眼光还是有的。
现在崇祯对沈浪是越发满意了,理智、稳重、聪明、低调不张扬……
真的,他看到了沈浪身上太多的优点。
有沈卿在,朕心安矣!
第一百八十二章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不知不觉间,沈浪和王承恩拍摄的视频都看完了,沈浪也讲解完了,崇祯很是痛快,反而越发精神。
这时,王承恩才连忙起身,恍然大悟,连忙躬身请罪道:“陛下,沈大人,奴婢有罪啊。”
崇祯和沈浪皆是一怔。
王承恩这才道:“奴婢一时忘了时辰,此时已然快十二点了。”
原来如此,之前崇祯提醒过他,让他在十一点的时候提醒一下自己,以便结束今天的会面,让沈浪早些回去休息,此时却快过了一个小时了。
真的是忘了吗?其实沈浪和崇祯都明白,这是王承恩故意为之,讲到最精彩的时候打断,岂非坏了兴致?
他这种贴身服侍的,眼力见儿很重要,要会见机行事,要会揣摩圣意。
显然,王承恩做得不错。
从养心殿出来后,沈浪没有在宫中入住,而是直接从乾清宫中的传送门回到了现代社会。
因为他还是习惯睡在自己那个小窝中,既踏实,又温暖。
当然,还有另一个目的,就是隐讳的告诉崇祯,我在明朝住不惯,更适应现代社会的生活。
他低头看了看刚才崇祯高兴之余赏赐的十件宝物,心中暗道:“所以,我来大明是来赚钱的,猜忌谁也不要猜忌我。”
回到家后,好好的泡了个澡,舒舒服服的睡了一个安稳觉。
一觉睡到早上八点,洗漱完之后就到小区里的早餐店过了个早,豆浆、油条、包子,都是老手艺,爆赞。
吃饱喝足,该去大明上班了。
到了乾清宫后,沈浪先用无线电联系了一下王承恩,王承恩随即亲自到乾清宫将沈浪带出来。
之所以要多此一举,是为了让王承恩将有可能的耳目给清退,以防外人知道这乾清宫倒成了他沈浪经常出入的场所了。
不然,一些人肯定会以此找麻烦?皇上居然把乾清宫腾出来给你沈浪用?这是谁的大明?这皇宫的主人究竟是谁?
和崇祯请安之后,沈浪到城外的军营巡察了一圈又迅速回城了。
因为周遇吉已经将相关事情安排好了?勇卫营这几天的主要工作就是打扫战场?至于打仗的事情先教给关宁军吧。
从派出去的探子,以及安插在刘公公身边的锦衣卫汇报的消息?关宁军确实比之前卖力了不少,昨晚先拼力击败了那支五千人的建虏。
随后又分兵去袭扰撤离的建虏大军?几次交战之后?互有损伤,双方一直纠缠到天亮。
不过,天亮之后,建虏主动组织了一起反击?将关宁军一支三千人左右的偏军击败?关宁军主力随即退避到十里开外与建虏对峙。
正如沈浪所料,阿济格虽然被勇卫营打出了心里阴影,但却不怕关宁军。
让建虏在关宁军头上找回一些信心,然后再来找勇卫营的麻烦,让他们继续玩吧。
至于勇卫营?近期之内沈浪是不准备出战了,因为他可不想现在把阿济格吓跑了?这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昨晚好好的休息了一下之后,沈浪感觉自己的脑子好像灵光了不少?又有了几个不错的主意。
若想要这些点子起到不错的效果,这些建虏将是很重要的一环?如果他们跑了?就玩不下去了。
没有勇卫营的袭扰?建虏也难得的获得了一些安宁,全军上下似乎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中,即便击退了关宁军,也没有消散多少。
因为,大概的损失已经统计了出来。
从进入明国境内到现在,已经有两位固山额真阵亡,分别是镶白旗的英俄尔岱,正红旗的杜雷。
梅勒章京战死六人,其中一个还是先汗的侄子,英亲王阿济格的堂兄弟务达海。
当然,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务达海并未战死,而是被生擒了。
这些人都是大清的重臣,一次战死如此之多,骇人听闻。
至于中层的甲喇章京和牛录章京,则更多了,超过三十人。
这是将官的损失,军队的伤亡则更是庞大,光是满洲兵总计伤亡便有五千人了,出征时兵力过万,已经损失了一半,只剩下五千余人。
之所以满洲兵伤亡如果之高,与最开始分兵脱离主力,然后被明军暗算有关,光那一段时间损失就超两千人了。
再加上这次,才有了如此大的伤亡。
至于汉军和蒙古兵,损失同样不小,特别是汉军,累计损失近八千人。
其实,这些汉军大多并非直接战死,而是崩溃之后四散而逃了,这让满洲人非常恼火。
不少人觉得满洲兵损失如此之大,完全是被汉军连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