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合伙人-第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沈浪只找到了几个有关八里桥之战的片段,没有找到完整的电影,而且这些片段的时间比较久,没有那么高清。

    影片开始播放,直接就是八里桥之战的那一段。

    英法联军布置好阵线严整以待,指挥官拿起望远镜。

    望远镜的视野中出现了崇祯熟悉的身影,通过装扮他一眼便认了出来,“建虏?”

    沈浪点点头道:“这是大概两百二十年后发生在八里桥的战役,而这时正是满清建立的清朝晚期,西方诸强入侵我华夏。”

    “此战,就是刚才的红衫军联合取代佛朗机成为欧洲大陆霸主的法西兰,组成联军与清军发生的战斗。”

    崇祯的脸色有些凝重,不知心里有何感想。

    因为不管是满清,还是英法联军,对此时的他来说,都算是外族。

    但不管如何,这片土地是华夏子孙生活了几千年的,他们在京师附近战斗,作为汉人皇帝,他的心里绝对不会好受。

    随着清军指挥官举刀一声大吼,成百上千的骑兵主动发起了冲锋,他们手上几乎都拿着长矛。

    英法联军立即进行炮击,清军骑兵成片的倒下,但是他们依然在冒死进攻。

    而联军步兵已经趴在战壕后面举枪瞄准,随着一声令下,步兵齐射,清军再次大量倒在了冲锋的路线上。

    终于,清军的精锐骑兵伏低身子躲在马身一侧,凭借精湛的骑术拉近到了一定的距离。

    然后用弓箭进行还击,对联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并借机冲入联军阵中。

    但是,也只有少量人冲入,他们环顾四周,发现周围皆是敌人,他们手中握着步枪并带有刺刀。

    敌人可以刺,又可以射击,清军在战马上挥舞马刀,却根本够不着,很难砍到人,被迅速消灭。

    后面的清军还在前赴后继,但联军的火力凶猛,他们没能再次冲进联军阵中,全部倒在了进攻的路线上。

    看到这里,崇祯不自觉的轻叹一声,他看出了清军的勇敢。

    即便敌人火力凶猛,己方损失巨大,但他们没有撤退,也没有崩溃,视死如归的发起一轮轮亡命冲锋。

    是的,也只是徒劳无功的亡命冲锋,明眼人都能够一眼看出武器的巨大差距。

    可是,沈浪又说出了一个更大的实情,再次给了崇祯一击震慑。

    “其实,这个影片是我们自己拍的,所以有些偏向清军。”

    “真实的这场战役,清军出动了三万人左右,皆是精锐。其中包括精锐骑兵一万,以蒙古骑兵为主,由清军名将指挥。”

    “而联军只有八千人左右,最终的结局,清军损失过半,联军伤亡只有五十人左右,其中战死的仅仅只有五人。”

    崇祯一惊,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的问道:“只杀敌五人?”

    沈浪肯定的点点头,解释道:“因为清军根本没能靠近联军,冲得最近的还距离对方三十米,也就是二十步远。”

    “可有一点毋庸置疑,在这一战中,清军的表现是非常勇敢的,连对手都在作战描述中予以承认。”

    “可是,清军在武器,战术素养,士兵素质等方面差距太大,再勇敢也无济于事。”

    崇祯一脸骇然,差距真的如此巨大吗?伤亡一两万人,居然都没有碰到敌人,只是侥幸杀伤敌人几十人,真是闻所未闻。

    这,这,这是不是有些太可笑了?

    是的,很可笑,真的可笑,非常的可笑,但是,崇祯一点都笑不出来,甚至觉得很是悲哀。

    因为他在心里还是站在清军这一边的,不管怎么说,清廷已经取得了这片土地的统治权,已是正统,就像当初的蒙元一样。

    而那些长相和东方人完全不一样的人,他们才是彻底的异族,他们跑这么远来到这片土地上发起侵略战争,就是邪恶的。

    所以,抛开一些纷杂的感情不谈,崇祯还是希望清军取得胜利。

    可现实太残酷,这么骁勇的清军,居然败得这么惨,崇祯的神情难掩凄凉。

    沈浪开始总结这次战役清军战败的原因:装备落后是一方面,联军装备了配备刺刀的前膛燧发枪和滑膛炮。

    并且部分还使用了最新的线膛火炮和线膛步枪,在火力上对清军进行了绝对的压制。

    而在战术上,联军使用的三排阵列的线列步兵战术加上空心方阵,完全克制骑兵和以冷兵器,旧式火器为主的清军。

    崇祯知道,如果大明固步自封,不作出改变,清军的惨败就是大明的明天。

    其实,这段战争戏拍得并不太好,可能与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等方面有关。

    并没有将步兵对付骑兵的主要战斗方式表现出来,只看到了一些步兵线列,空心方阵根本没看到。

    随即,沈浪又打开了一部电影短片:《救国同盟》。

    该影片讲述的是1825年发生在沙俄的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故事,就是一群年轻的贵族军官为了改革而引发的起义。

    他们带领军队在广场上摆下几个步兵空心方阵,由每个方向三列的横队围成的空心方阵,方方正正,非常醒目。

    第一次看到这种阵形,崇祯很是惊异,不由追问道:“沈卿,这就是空心方阵,用来对付骑兵?”

    “是的陛下。”

    “这可真够空心的。”崇祯不由感叹,因为这个阵形看起来太脆弱了,每个方向仅仅三列横队,纵深太浅了,不够骑兵一个冲锋的。

    但是,刚才的八里桥之战的短片,已经让他知道,骑兵在步兵面前也有如此不堪一击的一面。

    所以,他没有再提出什么疑问,而是全神贯注的盯着屏幕。

    战斗开始,沙皇的骑兵发起进攻。

    骑兵挥舞着马刀发起了冲锋,空心方阵的步兵在指挥官的命令下,举枪瞄准。

    随着一声令下,砰砰砰……

    发起进攻的骑兵成片的倒下,从战马上摔落下来。

    仅仅几轮射击,原本密集的骑兵阵形变得稀稀拉拉的,甚至还未冲到近前。

    指挥官承受不了巨大的损失,不得不惊恐的下令撤退。

    就这样,骑兵的第一轮冲锋,被轻易的击败。

    步兵击败骑兵,就是如此的简单,崇祯已经有些木然,这无疑又是一次对他固有认知的颠覆。

    沙皇军队不再动用骑兵攻击,知道这样很难攻破空心方阵,即使攻破,骑兵伤亡也会非常巨大。

    于是,直接动用火炮,一炮轰出,倒下一片,好可怕。

    火炮的巨大杀伤立即引起那些步兵一阵恐慌,因为他们站在那里就像是一个活靶子。

    观察力不错的崇祯立即发现有些不对,这炮弹好像不对。

    影片没有暂停,继续播放,他终于看清,火炮发射出来的,不是一个大铁球,而是小得多而且数量更多的弹丸。

    这些弹丸威能强大,厚厚的木板,轻易的就洞穿一个大窟窿。

    于是,他立即提出了心中的疑问。

    沈浪有准备榴霰弹的照片,他先调出照片,然后给出了解答:“陛下,这叫榴霰弹,就像这样。”

    “陛下,你再看这炮弹里面,有很多同样大小的小弹丸,可以多达几十上百枚。”

    “炮弹发射后,这弹体外部由于受到巨大冲击,直接破裂,里面的小弹丸就会向雨点一般扑向敌人,就像这影片中的一样,一打一大片,杀伤力极大。”

    “八里桥之战中,联军也是使用了大量的榴霰弹,才对清军造成巨大的伤亡。”

    “而这部影片中的战斗,还是发生在八里桥之战前三十多年,炮弹的威力远不及八里桥之战时联军使用的炮弹。”

    “正因为如此,这部影片中所使用的榴霰弹工艺难度不是很高,我大明的火炮完全可以借鉴。”

    崇祯就喜欢听最后一句话,可以借鉴,每当哪部影片中出现新式武器,沈浪说大明可以借鉴,他心中就激动无比。

    其实,大明也有类似的武器,崇祯也知道,比如虎蹲炮,佛朗机炮,红夷大炮等,都可以发射类似的散弹。

    但是在威能,以及野战能力上,显然远远不及刚才的火炮。

    s:求下推荐票,有推荐票的甩个几张,万分感谢_

 第二十四章 和崇祯一起看电影之《四片羽毛》

    《救国同盟》的关键知识点已经让崇祯看到了,就没必要继续播放下去了。

    接着,沈浪又打开电影《四片羽毛》,开始快进观看,并介绍背景。

    “这大概是发生在两百四十年后的一次战斗,就是八里桥之战后的二十几年。”

    沈浪在一个镜头前按了暂停,对崇祯道:“陛下,你看这人手上拿着的子弹,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崇祯定睛一看,果然是完全不同。

    之前的电影,弹丸和火药都是由纸壳包着的。

    装填时先用嘴咬破纸壳,在药池中倒入火药,再将弹丸和发射药从枪口中塞进去,用通条将弹丸捣下去,然后完成射击。

    而这个黑人手里拿着的弹丸,好像是金属的,他还发现了一个更大的不同。

    这人装填弹丸,也就是子弹的时候,他不是从枪口塞进去的,而是在枪管下方翻起来一个盖子,然后把子弹放了进去。

    “还能如此装填弹丸?”

    崇祯能有此疑问很正常,因为后膛枪在发明后,甚至有不少名人名将都强烈反对。

    觉得用后膛枪好像就是在用屁股吃饭一样恶心,拒绝接受这种新事物。

    直到被现实一次次打脸,在后膛线在战场上体现出了强大的优越性之后。

    这些人才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了后膛枪的存在,接受了后膛枪淘汰前膛枪的事实。

    沈浪适时的解释道:

    “是的陛下,这时的人类已经发明了金属定装子弹,也就是将之前的纸壳变成了黄铜,将发射药和弹头都装在了一起。”

    “这个从后面装填子弹的火枪,我们叫做后膛枪。”

    “后膛枪的发明是火枪的一次巨大进步,射击的速度快了很多。因为枪管里加了膛线,射击的距离也远了很多,可以射杀近两里远的敌人。”

    “也就是说,在八里桥之战后,仅二十年左右,西方军队的武器又进行了全面革新,单兵的武器更厉害了。”

    沈浪又讲解了一下金属定装子弹发射的原理,以及何为膛线,以及膛线的作用。

    崇祯心里一阵发苦,之前沈浪说后世三百年的变化,远远超过人类几千年,他还将信将疑。

    现在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不信了。

    沈浪播放的几部电影,时间跨度分别是1643年,然后是大约一百三十年后的一七七几年。

    再就是大概两百二十年后的一八六零年,最后就是这个的一八八几年。

    人类的军事技术和战术在迅速增强,而时间跨度却越来越小。

    说明什么?这说明人类的发展越来越快了啊。

    让崇祯看到了武器的变化之后,沈浪继续拖着进条度,一直到空心方阵对付骑兵的那场大战。

    这是英国红衫军在非洲与苏丹之间的战争。

    红衫军在空旷的沙漠中遭遇敌军,迅速的结成空心方阵,苏丹军骑着战马和骆驼从四面八方冲杀而来。

    小小的方阵和四面八方汹涌而至的骑兵比起来,好像大海中的一叶孤舟,感觉非常的脆弱。

    结成空心方阵的红衫军等待苏丹军靠近到一定距离,在指挥官的一声令下,一起朝四面开火。

    砰砰砰,密集的火力将对手成批的射杀。

    苏丹军的骑兵也几乎都配备了火枪,骑在战马和骆驼上射击,红衫军也不时的倒下。

    但是,他们的射击效率明显无法与红衫军密集的火力相比,所以他们的伤亡也远远超过红衫军。

    可是,苏丹军人数太多了,杀不胜杀,他们汹涌的骑兵还是凭着巨大的伤亡靠近了红衫军的方阵。

    但是,战马、骆驼在看到密密麻麻的刺刀时,却根本不敢凶猛冲击,在空心方阵前生生的止住了脚步。

    对于眼前的骑兵,红衫军能用刺刀,就用刺刀直接刺,如果相隔远一点,就立即装弹射击。

    一时之间奈何不了红衫军的空心方阵,红衫军的骑兵增援也快到了,经受不住巨大伤亡的苏丹军只能撤退。

    红衫军立即出动骑兵追击,但接下来的剧情有些不符合逻辑。

    因为有部分苏丹军居然将自己埋在沙里,趁红衫军追击他们的溃兵时,突然从沙地里跳出来。

    然后举刀斩向红衫军的战马,把追击的红衫军骑兵杀了个人仰马翻。

    崇祯也看出了问题,觉得有些不对劲,于是问道:

    “沈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