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其中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天上的热气球不敢肆意轰炸了,因为很容易将火药包和燃烧瓶扔进瓮城内伤到自己人。
在如此情景下,李天龙不得不下令暂停进攻。
下到瓮城内的明军和汉军迅速通过云梯撤退到己方占据的瓮城城垣上,然后大部分第一时间又通过云梯下到城外,以防城垣上的兵力太过密集。
在己方军队退出瓮城之后,天上的热气球便迅速的展开轰炸。
不过建虏也学聪明了,知道明军撤出之后,很可能又像上次一样迅速的通过轰炸来报复。
所以在明军撤退的时候,建虏也第一时间撤下了不少兵力,以尽可能的减小损失。
可能是已经被炸习惯了,在天上热气球不停轰炸时,建虏并没有都去躲着。
在阿济格的驱使下,那些被当成炮灰一样的百姓,不停的将沙土袋和砖石运到天佑门方向,在城垣上或城门周围堆成一个个可以容纳几人的掩体。
因为建虏发现,用沙土袋和砖石堆成的屏蔽能有效的削弱天上大孔明灯轰炸带来的伤亡。
既然如此,就用这种方式围成一个个圈,只需要容纳几人就可以。
哪怕大孔明灯扔下的震天雷,或者明军射出的炮弹刚好落在圈里面,也顶多造成几人的伤亡,这比之前一炸一大片要划算多了。
看来,在明军的巨大压力下,建虏也被逼着想出了一些超前的防御手段。
第三百八十一章 奴才就应该为主子卖命
在强攻天佑门失败之后,除了天上热气球不时的发起一轮轰炸,明军没再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了。
太阳在不知不觉间坠向了天边,阳光如血一般洒向尸体堆积如山的城垣上,让硝烟还未散去的城垣显得更加妖异。
李天龙下令热气球停止轰炸,并让城垣上的士兵先清理一下尸体。
因为城垣上的尸体已经层层叠叠的铺了好几层,将整个城垣都给抬高了不少。
已经没有空余的地方,随便走一步都是踩在尸体上。
建虏的尸体扔向瓮城内,自己人的尸体则用筐等工具吊到城外。
对面天佑门城垣上的建虏没有阻止明军的行动,他们随即也开始清理尸体,不过他们那边的尸体都是自己人的。
双方之间似乎形成了某种默契,没有趁这个机会去偷袭对方。
在尸体清理完了之后,天色也渐渐暗了下来,李天龙下令城垣上的士兵都撤下来,只留下十来人监视建虏的行动。
持续狂猛的攻击了一天,各种高超的手段用尽,都没有攻入城内,确实是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之外。
不过,他并未气馁,因为并不是己方出现了多大的失误,而实在是建虏的顽强超出了之前的预期。
虽然各位其主,但这些建虏的作战意志是真的很强,李天龙也不得不佩服。
他不知道勇卫营在面对如此不利的战局下,是否会有这样的战斗意志,更何况其他明军了。
几年前的明军,要是有这些建虏一半的作战意志,也不至于让建虏在大明境内如入无人之境。
可见,一支军队的作战意志,是完全可以弥补一些兵器上的巨大差距。
沈阳南城的一栋民房内,虽然没有亲临现场参与大战,但阿济格却感到有说不出的疲惫。
“呼……打退了……”他长长的呼了一口气,征战二十余载,从未感觉一场战斗会如此的艰难。
随即,他语气低沉的问道:“损失有多少?”
他面前的一个甲喇章京小心的回答道:“大概估算,恐怕超过了六千。”
说完又连忙补充道:“其中有不少是抽调的百姓。”
听到这个数字,阿济格心中倒吸一口凉气,明军一共不到一万人,算上汉军也才一万两千左右。
今天几次进攻的兵力,算上汉军,一共加起来恐怕也不会超过六千人。
这点兵力发起的进攻,就给己方造成了超过六千人的损失,太可怕了。
虽然这其中有一部分是百姓,但百姓的损失应该不到四成,也就是说,守军至少损失了四千之众。
全城的守城兵力一共也才一万五千左右啊,这一天就损失了三成多,太恐怖了。
照这样下去,剩下的兵力打不了几天就打光了。
当然,损失这么大,也与不熟悉明军的攻击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因为大部分杀伤并非是登上城垣的明军造成的,而是明军的火炮和大孔明灯造成的。
哪怕是在护城河南岸射击的勇卫营,给大清精锐造成的杀伤都要比登城的明军多。
不过通过一天的血战,虽然损失惨重,但也学会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下次面对应该就会好上很多了。
可这也不是长久之计,多尔衮的大军还没有任何消息,只希望能坚持到多尔衮回援的那一天吧。
阿济格不知道明军会不会发起夜袭,但他不敢有丝毫放松,趁着难得的间隙,通知各门立即组织百姓到各城的城垣以及城门周围用沙土袋和砖石构建防御掩体。
这些砖石和沙土直接就近取材,拆房子就可以获得。
因为在此情景下,全城人的一切都收归满清朝廷所有了,别说房子,就连他们的身家性命都被征用了。
得到命令的各门主将都行动起来,连老人、女人和孩子都组织了起来,争分夺秒的抢修。
现在多劳累一些,待明军再次攻击时,就可以尽量的少死一些人,盛京城也能够坚持得更久一些。
看到城内灯火通明,锦衣卫探子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李天龙没有让热气球在晚上冒险放飞,建虏无非就是在想办法多做一些防御措施,他下令炮兵对全城轰炸了一刻钟,发现效果不大,便没再理会了。
他不相信建虏通过一晚上,就能将沈阳城修得像铁桶一般。
城内,一个女人抱着自己刚被炸死的孩子抱头痛哭,一个建虏士兵上前,直接一刀从她的后背刺穿。
可怜的女人迅速的变成一具冰冷的尸体,和她不满十岁的孩子倒在一起。
那建虏士兵抽出带血的刀,向周围冷冷的道:“不准哭,也不准大声说话、喊叫,否则,死。”
众人木然,刚才没有死在明军的炮火之下,反而被自己人杀死的就有几十个,都是在明军的炮击停止之后,还在喊叫、哭叫的人。
就因为之前有下过命令,不准大声发出声音。
可明军的炮击是无法预料的,自己至亲之人在眼前死去,哭喊是正常的。
可大清的律令就是如此的不近人情,一旦下达,就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阿济格自然没有心情去管那些普通人的死活,对他来说,城池若守不住,一切都完了。
所以,为了守住城池,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最终守不住,也不能留给明军。
因为在他想来,明军破城之后,必然会屠城。
反正都是死,还讲什么感情,都是棋子,能用就用,不能用就弃。
所以说,满清所谓的全民皆兵,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高压统治下被逼出来的。
在最高统治者眼中,除了他们自己,连那些贵族大臣都是奴才,何况这些最低层的人。
能为主子卖命,那是奴才们的荣幸。
阿济格一直担心明军有什么新的夜袭手段,所以一直派人严密监视着,一旦明军有夜袭的动向,立即全力应对。
显然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可他不知,李天龙丝毫没有夜袭的打算。
因为己方擅长夜战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兵力能够迅速展开,若是兵力无法展开,夜战的优势就无从说起。
眼下己方只占据一段三十丈左右的城垣,左右两侧城垣还被堵得死死的,下到瓮城中,也很难攻上天佑门的城垣。
在这种情景下,不管是太阳灯、反光衣还是其他手段,都无法起到太大的作用。
而且晚上热气球不太适合放飞,失去了热气球的空中优势,己方就少了一大助力。
综合考虑下,晚上夜袭的优势远不如白天。
所以,李天龙只派出一门火炮绕到东面去轰击全城,每隔一段时间轰一炮,以袭扰城中的建虏,让他们无法好好的休整。
而己方大军,自然是养精蓄锐,以期明日再战。
第三百八十二章 大战前夜一静一动
沈阳皇宫太庙中,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一边敲着木鱼,一边念念有词。
因为下午那场惨烈的战斗,她已经知道了整个过程,真的是太过惊险了,竟然被明军先一步登上城垣。
幸亏大清将士不惧死亡,奋勇战斗,这才未让明军攻入城内,盛京城得以保全。
不过她觉得,除了将士用命之外,少不了列祖列宗的保佑,因此第一时间来到太庙祭拜,以告慰先祖。
“今日一战,万分凶险,幸得列位老祖宗保佑,让盛京城免遭涂炭。”
“然敌寇未退,盛京依然不宁,后辈子孙博尔济吉特氏乞求列祖列宗保佑我大清将士能一举破敌,保我大清祖宗万世基业。”
她神情虔诚,焚香祷告,准备今晚就在太庙中服侍一夜,这是她认为自己现在唯一能为盛京城做的了。
突然,轰的一声,一枚炮弹直接落在大清门附近,发出猛烈的爆炸声。
爆炸的位置距离太庙已经不远,整个太庙都微微颤动了一下,博尔济吉特氏更是听得真切,猛的惊了一下,手中敲击的木鱼也不由一停。
随即,她迅速的恢复心神,继续敲击起来,口中再次念念有词:“列祖列宗保佑我大清渡过此劫”
几个侍卫第一时间冲进来,连忙跪下,为首那人劝诫道:“明军火炮骤至,此地已不太安全,还望皇太后保重凤体,尽快撤离。”
博尔济吉特氏再次停下手中敲击的木鱼,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她却是大怒道:
“简直岂有此理,胡言乱语,我大清列祖列宗静修之地,有何危险?出去,领军杖五十。”
为首的侍卫一惊,连忙磕头认错道:“奴才该死,奴才知错,奴才这就去领罚,可奴才望皇太后一定要保重凤体啊。”
“出去,未得本宫召唤,不得入内。”博尔济吉特氏怒喝。
几个侍卫一惊,不敢再多言,连忙退了出去。
太庙再次恢复平静,博尔济吉特氏向上首的牌位拜了一拜,虔诚的道:“奴才们不懂事,还望老祖宗勿怪。”
“咚咚咚”太庙中木鱼声回荡。
“轰!”太庙外每隔一段时间便响起一声巨大炮响,声音忽近忽远,无法捉摸,但全城都能听到,一些运气不佳者更是当场殒命。
此时明军营帐中,李天龙正在认真的做着今天一天战斗的详细作战报告,然后通过无线电亲自向沈浪做出了汇报。
原来今日沈阳城一战未能攻入城内,最大原因乃建虏极强的战斗意志,不管付出多大伤亡,死战不退。
建虏有这般的顽强意志,沈浪意外的同时,又不是太意外,毕竟建虏还是处在皇太极、多尔衮时期最强的一段时代。
人在自己最强的时候,是很难轻易服输的,也不允许自己那么快输掉。
何况建虏在大明眼皮子底下一步步崛起,创造过那么多辉煌战绩,怎会甘心就这样输给两年前还被自己轻易打趴下的对手?
而且建虏对汉人做的事情,他们自己也深知,以己渡人,恐怕也会本能的认为,一旦战败,会遭到疯狂的报复吧。
没有退路,也只有决一死战。
看来,沈阳城这块骨头不是那么好啃的,战斗恐怕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本来沈浪和参谋司商讨的战术是,待沈阳城攻下之后再对多尔衮发起最后决战。
现在恐怕要换一下思路了,一是时间上还要等待,这就会给多尔衮更多的时间准备。
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攻下沈阳城,灭了满清朝廷,多尔衮和他的十万大军就真的那般容易妥协,甚至是军心崩溃吗?
看看沈阳城的顽抗,恐怕不会那么简单吧。
到时候搞不好是悲愤绝望之下,不顾一切的拼死一战。
与其等到那一步,还不如提前动手。
翌日中午,沈浪十三万大军与周遇吉成功汇合,让他手中军力瞬间增加到十五万人。
没有就地停歇,沈浪率领大军继续前进。
这几天多尔衮最关心的莫过于沈浪大军的动向和位置了,甚至超过了对盛京的关注。
没办法,远水救不了近火,若自己都无法自保,还怎么去救盛京。
大量建虏探子往返穿梭于两军之间,与锦衣卫和明军探子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