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每年每个人分红多少,则要按照每个人的入军年限、军功、职位等进行综合考量。
其中军功占比最重,其次才是职位、入军年限等等,目的就是为了鼓励每个人多建功立业。
待时局稍显稳定,可以抽出部分银钱投资商铺等赚取更多收益,然后每人每年可以获得更多的分红。
另外,更多的参与对敌作战,就会有更多的缴获,这也是极快的生财之道。
就像这次,根本没有花费多大的功夫和损失,就给内库增加了几十万两的收入,这要是多打几场这样的仗,内库扩充到几百万两都指日可待。
年底哪怕只拿出一成分红,每个人也可以得到好几十两了,这可是顶得上正常几年的饷银了。
而这还不是只领一次,每个人可以持续领取三十年,若战死,可以由直系亲属,或者指定的人代领,直到三十年满。
这个分配方案虽然不算绝对公平,但是相对公平,特别是对广大普通士兵来说,绝对是一个长久又稳定的生财之道。
即便自己战死,也不用担心家人的生活,少了各种后顾之忧。
当然,若士兵在战场上不遵军令,私自逃离甚至是背叛,则取消一切待遇。
这样的话,就降低了士兵溃逃的的风险,一些士兵就算不为自己,也会想到家人,从而拼死力战。
同时,也可以尽量防止士兵在战场上私藏,甚至是抢掠战利品,这种事情可不少见。
正是因为抓住了这个特点,李自成、张献忠那些流寇,一旦战事不顺,就开始在路上大撒金银财宝,官军便立即疯抢。
而流寇则趁势冲杀而来,反败为胜,屡试不爽。
沈浪可不想自己的军队有一天着了这种道,所以制定了严格的规定。
谁要是敢私抢财物,不但会被军法处置,而且该享受到的待遇一并取消,那真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得不偿失了。
既然有了现成的战利品分配方案,沈浪首先命人将这次的收获仔细清点,然后通报了下去。
最终统计结果是九十三万七千余两,扣除作战奖励,还剩近八十九万两,自留三成就是二十六万七千两。
沈浪留的都是银子,其余的实物都交给崇祯,充实崇祯的内帑。
崇祯大喜,这么些年,头一次见到回头钱了,居然有军队一次性上缴了六十多万两财物。
于是二话不说,将其中的近一半古董、字画之类的赏赐给了沈浪。
接下来一阵子,沈浪便将自己麾下分成大小不一的分遣队,派出去四处剿匪,士兵们的作战意志也非常高,毕竟这可是与自己的利益直接挂勾的。
但是,像大防山这样的土匪窝已经很难找了,大多是一些不超过百人的小股土匪。
这些土匪也都是饥一餐饱一餐的,混得不太好,没什么油水,抄不出个三瓜两枣。
“娘的,穷鬼。”刚剿灭一个土匪窝点的把总嘟囔着。
“锦衣卫的探子呢?怎么还没给咱们提供下一个土匪窝的消息。”
锦衣卫也是忙得不可开交,一个个指挥官整天嚷嚷着要土匪的消息。
……
在勇卫营清剿土匪的这段时间,远在盛京的多尔衮也没有闲着,一边削弱豪格的力量,一边打压异己,不加掩饰的集权。
现如今几乎没人敢在明面上与多尔衮作对了,豪格更是敢怒不敢言,兴不起丝毫反抗之心。
“是时候报当初的一箭之仇了。”
在稳定住清廷内部之后,多尔衮迅速的把目光放在了大明身上。
他多尔衮可不是个大度的人,当初明国在背后狠狠的一刀,他可从没忘记。
第一百零八章 建虏又来了
崇祯十六年十月五日,顺治晋封阿济格为和硕英亲王。
随即,多尔衮任命阿济格为征明大将军,阿巴泰为副将。
率领满八旗精锐一万,蒙古八旗一万五,智顺王尚可喜的天助兵、恭顺王孔有德的天佑兵等汉军两万五千,共计五万。
另计随军余丁、包衣等三万人,号称十万,大举征明。
正史中,皇太极死后至大明灭亡前,清廷是没有入寇的。
按照清军几次入寇的记录来看,短则相隔一年,长则相隔几年才会入寇一次。
而这次距离上次阿巴泰入寇回归才过去不到四个月,如今又再次大举入寇,原因只有一个,多尔衮要报上次一箭之仇。
虽然大明上次使出的阴招对他多尔衮没有够成多大的伤害,但依然难解心头之恨,也有损他多尔衮的威望。
毕竟如今的睿亲王可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被别人挑衅了,怎有不还手的道理。
再者,据安插在明国的探子回报,由于上次太祖显灵的事情让不少明国百姓深信不疑,这几月崇祯皇帝的威望大增。
这可不是多尔衮想要看到的,他不想看到一个凝聚一起的明国,越乱的明国对大清才越有利。
所以,他多尔衮要让明国的百姓知道,所谓的太祖显灵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若你们真的相信太祖显灵,那我也要让你们看看,哪怕朱元璋亲自回来了,也救不了明国。
所以,这次十万大军入塞的最主要目的,就是狠狠的羞辱明国,狠狠的打击明国上下的信心,让他们相信,谁显灵都救不了明国。
“睿亲王静待大军凯旋的好消息。”在接受多尔衮的壮行之后,阿济格很是意气风发的。
他对此行没有丝毫担心,毕竟大清入塞以来,就没有失败过,只是在意收获的多寡罢了,至少不能输给阿巴泰。
现在阿巴泰还是他的副将呢,这要是收获太少,岂不会被笑话?
满清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向大明杀来,大明上下还是一无所知,沈浪也没有想到。
剿匪行动沈浪已经很少亲自参加了,他还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做,就是囤积各种物资,特别是方便携带的粮草。
因为按照之前的计划,他要准备与孙传庭汇合,一起去河南围剿闯军了。
由于崇祯知道了历史走向,也知道逼迫准备不足的孙传庭与李自成交战,最终只会失败,从而葬送大明。
所以崇祯如今不但没有催促孙传庭,还让他在陕西加强练兵,这几个月来也是尽可能的给予孙传庭各种补给。
只是下面蛀虫太多,拨给孙传庭的银子没少被这些蛀虫私吞,气得崇祯大发雷霆,但一时又无可奈何。
如今闯军对中原的荼毒越发猖狂,已有向其余各省蔓延的趋势。
孙传庭经过几个月的补充和准备,全军士气还不错,再加上沈浪练军也差不多了,是时候对流寇进行遏制了。
只等沈浪将物资准备好,就可以出发。
于是,沈浪又回到现代社会大肆采购,钱到位,想要的各种物资纷至沓来,整个工厂都堆得满满的,然后迅速向大明转运。
王承恩将这些物资从皇宫中转运出来后,分别存放在皇城中的几个大仓库中,另外在皇城外又秘密的准备了几个大仓库,专门存放沈浪需要的物资。
以后这些物资就由王承恩安排人运出京师,在京师外约定的地点再交给沈浪的人。
这样,这些东西不经他人之手,也减少了被克扣贪墨的风险。
当然,这也只适合沈浪这样做。
首先是沈浪手中的兵力不多,只有八千人不到,还不是很引人注意。
其次,沈浪这支军队的开销其实没花朝廷什么钱,朝廷唯一给的帮助就是上次支援了一批马,然后就没管了。
崇祯从内帑中拨了几十万两银子,但是沈浪剿匪之后又迅速的还给了崇祯六十多万两。
所以崇祯的内帑不但没空,反而还赚了不少。
就算没有这些剿匪的收获,有沈浪帮助倒买倒卖,崇祯的内帑也不会亏空的。
所以沈浪这支军队,崇祯私下里就可以养得起。
可要是放在其他部队就很难这般操作了,孙传庭手上可是有十万大军,每一天的消耗都是一个巨大数字。
所以必须要经过兵部和户部,这也就给了底下很多人贪墨、克扣的机会。
现在时局不稳,崇祯即便知道有哪些人,甚至掌握了一些证据,一时也不敢大动干戈,只能先忍一忍。
等沈浪和孙传庭平定流寇,稳住动乱,他崇祯的大刀就可以放心的举起来了。
沈浪忙了近半个月,准备了大量的口粮、药品、衣服等物资。
口粮主要是以肉干、腊鱼、腊肉、香肠等为主,因为在大明眼下的情况,想要买到大量肉食很难,而且成本非常高。
另外还有压缩饼干、罐头,作为军粮再方便不过。
至于大米、面食之类的他没有采购,因为数量太多,而且又重又占地方,他一个人根本忙不过来,只能让崇祯筹集并采购了。
除了人的口粮,还有不少马料。
当然,少不了药品,这些药品都是在现代社会比较常见的,比如碘伏、止痛药、中药麻醉剂、云南白药、金疮药、止血带、绷带等。
这些都不是处方药,可以大量买到,而且简单易用,不需要什么专业的医学知识就可以让普通士兵学会自救和互相救助,从而尽可能的减少伤病死亡。
另外还有睡袋、棉衣等等,毕竟要做好进入冬季的作战准备。
可以说能考虑到的,沈浪都尽量考虑到了。
将物资的事情处理完之后,沈浪就立即将剿匪的军队全部召回,准备择日南下,联同孙传庭一起剿寇。
可就在这时,锦衣卫探子传回了一个惊天大消息:建虏来了。
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沈浪还以为自己听错了,不敢相信的他又继续命令锦衣卫对消息进行核实。
而核实的结果,乃千真万确,清军已经直逼墙子岭。
墙子岭是长城的一个关口,突破墙子岭之后,便可直逼密云。
过密云之后,再经怀柔、顺义、通州,就可直抵京师。
消息传回京师之后,崇祯也坐不住了,因为他从沈浪那里知道的历史,建虏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入寇的。
崇祯立即通过无线电将沈浪召回京师,以商讨应对之策。
沈浪下令让李若琏调集锦衣卫精锐力量继续加强消息侦查之后,就立即回京面见崇祯。
在见到沈浪之后,崇祯心里的惶恐才稍安一些,但还是忍不住问道:“沈卿,可有良策?”
此时的崇祯已经猜到,建虏这次意料之外的入寇,很有可能是上次的事情导致的,这是要报复啊。
第一百零九章 坚壁清野(求下推荐票,万分感谢!)
沈浪知道崇祯心里慌得一批,但他自己不能慌乱,不然很容易导致崇祯的不信任,那样麻烦就大了。
于是,沈浪无所畏惧的道:“陛下,我大军已经练成,万事俱备,本为剿寇而去,没想到建虏自己送上门来了。”
“剿寇是剿,剿虏也是剿,皆是我大明之敌,迟早都会有一战。”
“不过这建虏来得有些意料之外,我们之前的计划需要改一改了,还请陛下下令孙传庭部暂缓出兵,继续备战。”
“待我大军先将建虏驱逐,再与他汇合剿寇。”
崇祯点点头,立即答应,接着又有些六神无主的问道:“可沈卿勇卫营仅八千,建虏号称十万,相差悬殊,怎可力敌?”
沈浪连忙回应道:“陛下,据锦衣卫探子回报,建虏根本没有十万大军,可以作战的满州真夷,蒙古八旗加上充当走狗的汉军,也就五万左右。”
“而最有战斗力的满州真夷,数量就更少,应该不会超过一万五。”
“其余的,大多是随军包衣,余丁,打顺风仗还可以,一旦我军将满州真夷击败,包括蒙古八旗和汉军在内恐怕都会军心动荡。”
“所以,勇卫营的主要目标就是满州真夷万人左右,特别是属于多尔衮的两白旗。”
“若在这次战斗中更多的消耗多尔衮两白旗的实力,必将削弱多尔衮在建虏内部的威望。”
听到沈浪如此说,崇祯果然稍安了一些,说明沈浪并非对建虏的入侵没有丝毫准备,而是早有防范。
甚至连打击多尔衮的两白旗都想到了,说明对战斗是充满信心的。
其实他不知道,真要盯着两白旗打,还是有些难的。
因为满州真夷的数量本就不多,在掌握了大量降军之后,往往会派降军先上,满州真夷在后方督战,尽可能的保存实力。
也就是说,沈浪别说先打两白旗,连先打满八旗都有些困难。
这一点崇祯不知,但沈浪自己是知道的,只是没必要和崇祯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