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明世祖-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朱见济之前就说要在天津港建设新的船坞,也是要花大钱的。
  “去年不是抄了东南那边地主的家吗?将那些人的家产填到亏空处,反正打仗是不能拖延的!”
  其实不只是抄了地主,还有一个官宦世家。
  这些家伙倚仗权势,侵占起田地来基本上是整个家族齐上阵,名下土地都是要用万顷去计量的。
  而朱见济特意抓典型很打,是直接干趴下几个家族的,其中一家还有海外的生意。
  皇帝大恩大德,没把人家打拼出来的心血都弄没了,随后就派人接手了那些对外的海贸路线,准备去其他国家发福利。
  在如此强硬的手段之下,各地以前拖欠的税款都迅速的送到了,没几个敢偷奸耍滑的。
  在之前的朝代,皇帝要么傻吊要么脾气好,一些税款拖一拖不上交中央那是常见的事。
  可小皇帝杀了人,他们就深刻体会到了“欠钱偿命”这个道理。
  老朱家的钱,什么时候好拿过?
  像徐承宗这些勋贵,也主动给皇帝上疏痛哭流涕,说自己“穷怕了”,财迷心窍,才会在前几年做假账。
  在新皇登基的圣光普照之下,他们这群混账洗心革面,决定重新做人,把此前隐瞒下来的进账都送进了皇帝的小金库,实际到账的金额还翻倍的给,生怕皇帝把他们拉入黑名单。
  在内帑不缺钱的情况下,朱见济不介意自掏腰包帮大明打打仗。
  “实在不行还能找那些布商要钱”
  张凤嘴巴一来,才想说相应的商税不是已经决定提高了吗?
  可朱见济只是吩咐旁边的马冲,“布商现在手里基本都用上了飞梭,黄氏机他们也仿造出来了”
  “可他们不能忘记,这些都是皇家的东西!”
  “私自使用皇室之物,那群人要么给朕交专利费用,每家收取三百两,要么就给朕关了厂子!”
  三百两,很多吗?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别说三百,就连一百两银子,都是他们拼上一辈子都赚不到的钱。
  毕竟在银价还没有飞快贬值的明中期,金银的购买力是很强大的。
  倒是对豪强官僚而言,三百两虽然有点肉痛,但咬咬牙,也是小事啦
  别忘了,最开始皇家车马行开业,一辆四轮马车就收人百两,还不是有不少官商竞相购买?
  朱太祖给官员定下的俸禄是低,但除了每个月的基本工资,各种补贴多啊!
  大明的官员家中,人人都有大面积的免税田地,加上权力在手,就算自己不做什么,也会引得别人主动送礼上门。
  谁没钱,官老爷绝对都不会没钱!
  而据朱见济所知,能够开起来新式纺织厂的,大多都是官员家庭。
  能够雇人圈地建厂,本就说他们有着充足的资金。
  百姓手里有了多余的钱财,也开始更多的去购买布匹为自己缝制新衣,小冰河期的严寒更为棉毛的纺织品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可以说,每一个能开厂的,手里绝对不会缺这三百两。
  如果不是为了继续鼓励民间纺织业的发展,朱见济还想多收一些。
  听皇帝如此说,马冲恭敬的应下。
  张凤也闭了嘴。
  的确,
  飞梭和黄氏机就是在皇庄里诞生的,谁也无法否认这是“皇家所属”。
  就是那个“专利费”有点让人不解其意。
  好在张凤心里一打算盘,发现这么一凑,大军开拔之资竟然还真给国库减轻了不少负担。
  只要能取得想要的战果,把最近跳的很欢快的小王子势力打下去,那大明就不亏。
  于是内阁关于对蒙古的新军事行动,就此通过了。
  打,
  一定会打!
  但怎么打,又是新的问题。
  还需要臣子们继续讨论。
  只是时间有些紧迫了。
  现在已经是正月份了,等朝廷商议出大体的流程,再把各种物资、人手发动起来,也得赶上开春了。
  对蒙古开战,一般是在春天进行的。
  所以他们要赶一赶进度。
  尽快的把东西准备好。


第167章 :战前
  而等民间知道,朝廷竟然在新朝元年就要打仗之后,反应是很惊奇的。
  除了景泰朝和开国那种特殊情况,很少会有皇帝选择在自己登基的头一年就发动战争。
  毕竟那样不吉利。
  会显得自己非常喜欢击剑似的。
  可朱见济从小太子时期,给人的印象就是不走寻常路
  能够搞出农会,还各种组织人大干生产,足以见得他是个有想法的统治者。
  目前而言,直隶地带的自由农民基本都进了农会,享受了集体化劳作带来的便利。
  而清田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理户”。
  被藏匿的人口需要被重新清查登记。
  这些多出来的劳动力可以移民去西南开拓新土地,也可以选择进厂打工赚钱。
  其他地方不管怎么样,起码直隶作为天子管辖之地,朱见济还是能保障工人基本权益的。
  被他带领走进新时代的大明百姓,已经在提高不少的生活水平下,对朱见济积累起了不小的信任。
  所以即便有点“不同于寻常皇帝”,但新帝在元年的作战计划,仍然得到了民间普遍认同。
  他们是相信大明能打胜仗的。
  只有带着一孩,抱着二孩,媳妇还怀着三孩的周大福对此产生了多余的紧张感。
  周大福的弟弟周六福离家从军已经好几年了。
  虽然有时候,他会从关外传信回来,但隔着那么远的距离,通讯情况还是很迟钝的。
  他经常收不到弟弟的任何消息,自然对他的安危产生了无比的担忧。
  长兄如父,
  即便被媳妇嫌弃了好久,说他还惦记着自己早就成年的兄弟有点“弟控”,周大福还是没改了这毛病。
  现在周万福年纪日长,从农会的小学堂里学了些常见字后,就去城里给一家饭馆当学徒去了,磨练个几年指不定就能出来掌勺,然后去开个路边摊做生意。
  他的未来是有钱途的。
  所以参军后需要打仗的周六福就成了老周家心里的牵挂。
  不仅周大福想着,满足了抱孙子愿望的周老头也没忘记自己远方的二儿子。
  周家大嫂嘴上抱怨着两个小叔子,但仍旧会抽空给他们缝制出新衣服,托朝廷的驿站使者送去关外。
  现在要打仗了,他们都很担心周六福出事。
  最有空的周老头天天躺着祈祷满天神佛保佑他儿子平安回来。
  对此,大宁城中的周六福一无所知。
  他甚至有点小兴奋,磨刀霍霍想着向小王子势力之人的头上砍去。
  他参军之后,除了定期去草原上面打草谷,清缴靠近大明边关的蒙古人部落,还没遇到过正经的大仗呢!
  可他早就准备好了!
  武会组织的课程他一个不落,识字的小本子被他翻烂了好几页,每天的操练他一板一眼的比划。
  加上吃得多长得壮,周六福已经升级成了什长,手下带着十个新兵蛋子
  按照大明朝的卫所制度,“什长”这个编制是不存在的。
  小旗、总旗和千户百户,才是正经的军人编制。
  可周六福他们是募兵啊!
  大宁城为什么不被称之为“大宁卫”,那便是因为守卫在这里的很多士卒,都是被招募过来的。
  随着清田带来的卫所裁撤活动,关外的一些“卫所”也不再伪装了,就地转为州府的编制。
  原来参军的军户获得正式募兵的待遇,他们的家人则是取消了军户户籍,转为当地的农民。
  取过去等级而代之的,是营哨制度。
  毕竟大明要想在关外进行长久的统治,那绝对不能只设立军事机构。
  辽东之地为何联系稍稍一弱就迅速的出现混乱,就要脱离朝廷控制?
  还不就是因为大明朝在此之前,一直都只是往那边派兵驻扎,连个行政的官员都不迁过去,甚至还不怎么向辽东征税!
  只靠这种粗糙的统治手段,想在辽东土著心中竖立起“我是大明人”的旗子,何其艰难?
  统治,是需要军政配合的。
  哪怕老朱同志推广卫所制度的一大原因,是为了给朝廷省钱,免除巨额的募兵资金,那该罢免的,还是得罢免。
  等北边彻底稳定下来,国内也没有多余的问题牵扯后腿,海外的财富不会让大明缺钱。
  这是朱见济推广募兵制的底气。
  只是大宁城由于靠近蒙古草原,在对面还没彻底臣服的时候,还需要保留卫所管理,所以没有获得一个名分。
  但没关系,
  只要待遇一样就行。
  当军号尖锐的声音响起,周六福就知道这是要集结了。
  集结之后,就要出发打仗。
  他深吸一口气,捏着拳头狠狠一挥,就出了营帐,带着自己管的那支小队伍前往集合地点。
  姜成志现在是周六福的顶头上司。
  此前,为了避免卫所和营哨混在一起产生管理问题,兵部是对各种职位做出一一对应的。
  像“什长”就等同于“小旗”。
  如今的姜成志,也已经因为军功从“总旗”转成了“游击将军”,地位相当于卫所的千户和卫指挥使之间。
  谁让营哨制的管理比卫所更详细呢?
  反正他是东宫六率出身,改个户口完全不成问题。
  姜将军巡视着自己手下的士卒,心情是多么豪迈。
  他,也很渴望战争。
  毕竟当年在东宫学习,朱见济就给他们灌输了一个深刻的观念,那就是“军人,生来就是要打仗的!”
  不打仗,那当兵就不能够得到升迁发财,出人头地。
  姜成志的出身就是普通人,有了东宫这个跳板,他才能来关外。
  他亲身体会到了军功对自己的益处。
  所以他毫不畏惧即将到来的战事。
  在看到一些新兵脸上流露出来的紧张时,他还会微微一笑,给了身边训导官一个眼神。
  后者心领神会。
  作为在景泰朝就被太子增设的军中职务,“训导官”不像太监监军,用来监督将领不起反心。
  他们负责的,是军中士卒的心理辅导,帮他们解决一些思想上很纠结的问题。
  比如战前的紧张感。
  于是训导官等着姜成志清点完人数后,就主动上前,直接举例子向新兵们介绍了大明对蒙古的各种战果。
  太祖时期,大明军队曾经追着蒙古人到了捕鱼儿海。
  当时的残元首领脱古思帖木儿只能率领数十骑仓促遁去。
  明军俘虏了元朝皇族一百二十余人,官属三千,军士男女共七万余口
  这是极为辉煌的战果!
  太宗时期,五征漠北的霸气更不用多提。
  毕竟很多人的父母就是从那个豪迈时代走过来的。
  这些年他们去草原上打草谷,追的蒙古人东奔西走,也是货真价实的成就。
  他们的对手,是不值得他们惧怕的!
  于是听着训导官一件件的把辉煌战果列举出来,新兵们也慢慢放了心。
  就是训导官有点尖的嗓子不太好听。
  因为他们营中的训导官,是宫里出来的人。
  不过在军里待久了,也不是所有宦官都不做人的,这位宦官也凭借自己的努力积累了一些威望,让人不再去笑话他身体上的缺陷。
  这让训导官感觉很舒服。
  然后更加尽心的做起了心理辅导的工作,为皇帝效力,甚至无师自通的学会了在疏导过程中,向士卒灌输“忠君体国”的思想,为皇帝收拢军心。
  毕竟如果不是朱见济愿意起用宫人办事,哪个宦官有机会得到这种待遇?
  在短短两日的动员后,大明发动了两万大军,对着小王子势力发起了进攻。
  跟着作为随从军的,还有达巴拉干凑起来的瓦剌一万人马,和兀良哈的八千军。
  这一战,要像之前一样,一口气把对面给打垮,然后让草原人更加安心的给大明卖羊毛。


第168章 :在兀良哈
  “这次,我们要报仇!”
  “对!而且还要把他们的人都抓过去卖成奴隶,把他们的牛羊全都抢走!”
  兀良哈内部,像吉塞白音这种已经先一步富裕起来牧场主聚拢在一起,疯狂的咒骂着小王子那边的人。
  孛来和毛里孩在阿剌知院去世之后,也不知道谈了什么条件,竟然放下了双方的争斗,合力“携大汗以令诸部”,对瓦剌势力发起了进攻。
  达巴拉干不敌遁走
  在他爹因为狂拉肚子而咽气后,达巴拉干第一时间跑到宣府求见了李秉和方瑛,对大明表示了忠诚。
  于是朱见济也毫不客气,下旨册封他为新一任的蒙古大汗,又派遣方瑛出兵,以武威助其登上汗位,并且镇压住了内部的反对派。
  瓦剌方面一看,这小子动作利索,又把大明天官舔的如此舒坦,就明白这个“谋权篡位”的机会算是失去了。
  如果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