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明世祖-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海这两国,朕想请各位先生尽量为大明培养起一些年轻有为的航海之士,不止于青黄难接。”
  大明的航海家,实在是太稀缺了!


第180章 :大航海时代的前夕
  郑和时代留下的航海士中,除了巩珍还没有满五十,其他的最小的都有七十来岁了
  巩珍之所以能鹤立鸡群,那是因为他从小便听闻郑和的故事长大,郑和返程之时,他还组织小伙伴亲自跑到港口处迎接,十五六岁便不顾他人反对,坚持随之登船出海。
  这是一位天生就热爱海洋的人。
  正是因为巩珍的存在,并且还处于壮年,才让朱见济为大明的航海事业大松了一口气。
  毕竟其他人真的年纪太大了,虽然除了老到牙齿都掉没了的王景弘,其他老头都恨不得对着皇帝发誓自己还能带领船队纵横大洋,再走一遍当年的郑和航线,可朱见济怎么会真的相信呢?
  他顶多敢让他们去教教宫里的宫人跟匠户小孩,培养他们的航海意识,然后带人走一遍日本、朝鲜航路练练手。
  谁让这两国从古至今都和华夏有着海上联系,相关海路早就被人轮了不知道多少遍了,足够保证这群老头跟小孩的安全。
  就目前而言,要想撑起大明的海上事业,还得靠巩珍继续发光发热。
  而且朱见济还要努力的攒钱。
  造船和招募船员也都是要钱的。
  在海贸得到回本之前,出海的花销都得朝廷承担
  当然,有一部分也可以分摊给其他人。
  出海做生意嘛!
  那些跟商人有勾结的官员可以厚着脸皮面不改色的忽悠皇帝“出海不赚钱”,但这是占了皇帝不怎么出皇宫,不知天下情况的便宜。
  其他的人,怎么可能相信这种鬼话?
  朱见济相信,有不少人都眼馋海贸的暴利。
  此时阻止大明商人大规模下海捞钱的,一来是大明开国后便定下的“海禁”政策,虽说这个政策的执行非常灵活,对某些权贵人物基本算作空气,但只要这个政策一日不被宣布废除,还是阻碍大明开启大航海时代的大门槛。
  二来,是海贸路线问题。
  海上航路长期被几个大海商把持,官老爷可以动用权力强行插一脚进去跟人分一杯羹,可别的小人物却是不行了。
  他们必须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毅力去摸索,还要面临海上的种种挑战,有时候被海风一吹,就有可能分不清自己在哪儿了。
  三来,还有海上强盗的问题。
  现在的倭寇虽然没发展成后世那样威胁大明东南沿海的规模,但还是有几个“海贼王”存在的。
  如果大明没有足够强有力的海军,不能把海上的强盗都镇压住,也会让一些想下海的人产生顾虑。
  毕竟海洋那么大,要是遇到了什么危险,那就是绝对的尸骨无存,得成游魂水鬼了!
  从古至今,几乎所有出海的渔夫都得在开船之前拜拜各路神仙,妈祖龙王齐上阵,就为了保佑自己能平安归来。
  朱见济觉得,自己很有必要替大明的百姓解决这些问题。
  他是有这个历史使命的!
  于是在乾圣元年的五月份,朱见济于内阁会议上正式提出要着重训练大明水师的问题。
  “眼下,蒙古已经不成气候,只要安心防备,离间各个部落,我大明便可稳坐钓鱼台。”
  “没有蒙古人的冲击,北边的各个卫所、新建城池就能好生发展,而等这些地方发展好了,更不用将蒙古放在眼里了!”
  以热爱种菜的中国人传统,既然我已经在你们家地里种了粮食,那怎么可以赶我走呢!
  自古以来了!
  农耕带来的坚韧不拔和持续长久,是游牧文化最大的敌人。
  除此之外,朱见济还仿照大宁城模式,又在边疆的各城之中搞起了经济布局,让兀良哈以外的蒙古民众可以接受到来自大明的温暖阳光。
  皇家的羊毛纺织厂已经顺着大明的北疆防线蔓延开了!
  没有人会比羊毛贸易的买卖双方更期待草原上面跑满群羊的美丽场面。
  朱见济已经通过梁白开的报告,听说过兀良哈吉塞白音的名字了。
  这人在对战孛来等人的战斗中,挺着一身肥膘还能怒杀多人,就是为了报对方抢劫自己的牛羊之仇,顺便在兀良哈内部利用钞能力诱惑拉帮结派,团结了不少乐意跟大明保持稳定往来的人,隐隐有成为草原新阶级的代表之势。
  皇帝对此表示非常欣赏。
  他巴不得所有人都去学吉塞白音。
  而朱见济也可以提前预言,在武力和文化双重打击下,蒙古里的“吉塞白音”会越来越多。
  所以大明可以稍稍挪开在北边的视线,注意一下它漫长的海岸线。
  内阁朝臣听皇帝说完,也没有多少反对意见。
  因为这一次出海,朱见济提前表示这笔钱皇室会想办法凑齐,不会给今年的国家财政计划带来影响。
  至于水师的编练费用,
  既然北边的军事压力小了,那么原来给陆军的军费,也可以挪给海军用了,反正都算在“军用”里面嘛!
  “大明水师啊老臣也很怀念太宗时候水师纵横四海,威服万邦的样子。”
  于谦在旁边忽然说道。
  自打蒙古的颓势彻底明显后,这位救时宰相便松下了心中的石头,也对朱见济这位小皇帝的工作做出了认可。
  能够带着大明打胜仗,那就意味着他能够带着大明变得更好。
  毕竟拳头是保证基本稳定的主要因素。
  能掌握武力,才能掌握最接近的未来。
  不过放松之后,于谦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工作态度,只是在忙碌后的空虚里,喜欢回忆过去。
  于谦的话一出,也让经历过永乐时代的臣子想起了当年大明在海上的威风
  虽然一直念叨太宗皇帝喜欢大手撒钱,总把国库的存粮榨的干干净净,但排除这一点,他和太祖为大明缔造的刚健勇武之气魄,也是令人向往的。
  根据统计,当时的大明拥有各种战船三千八百余艘,大规模的装备了火器,一半以上人员都能够熟练的使用,可见水师素质之高。
  除了这一点,水师还装备了弓弩、霹雳炮、火铳、大炮、鬼头大刀和喷火箭等装备,其中还包括了当时最先进的水雷,对比起海上的其他势力,绝对算是武装到牙齿了。
  依靠战斗力非常强悍的水师,大明可以将从日本到东南亚的制海权全部掌握在手中,凡是经过此地的外国船只,都需要向明朝购买“令旗”,缴纳保护费。
  何其威风!
  可惜就像衰败的关外卫所一样,仁宣之后,大明的水师用度被大幅缩减。
  失去了财政支持,这样的雄风也软了下去,耷拉的犹如中年以后面临发福秃头问题的社畜。
  好在一切还来得及挽回。
  就目前而言,东亚的海域根本没有另外的水上力量可以挑战大明水师,猛虎余威犹存。
  朱见济可以继续蹭太宗的便宜,做他自己爱做的事。
  于是在这次会议后,得到内阁支持的皇帝颁布了新的命令。
  排在首位的,自然是宣布朝廷放开了海禁。
  不过这不代表着民间可以自由下海裸奔了,而是要求大家在官方船队带领下,通过现有航路去做生意。
  朝廷吃肉,民间的船队要跟在屁股后面喝汤。
  不过即便如此,也比之前只有权贵有机会下海的情况好了。
  因为朱见济下旨在南京设立了一个“海关总署”,统领各地的市舶司,任何想出海的船队,不论官民,都要到临近的市舶司进行汇报交钱,就跟此时开商店铺子需要去太府寺及其新增的下属机构工商所办证一样,再去南京的总署核对登记,最后盖上“准海贸印”,到手一份令旗。
  如此,他们才有一个组建船队。
  而一旦拿到了官方证件,还要再向朝廷缴纳一笔“附庸费”,才能获得跟官方大船下海经商的资格。
  在风波难测的海上,能得到官方力量的庇佑。
  若是有私自出海的船只,拿不出市舶司发的证件,便不允许他们靠岸,强行靠近者会被视为“倭寇来袭”,享受到官方火热的关爱。
  他们在海上遇到了危险,官方也不会有义务对其进行支援。
  这样的政令基本是让官方垄断了海贸,但加上宽松的拿证条件,却让合法办事的商人们松了一口气,反过去觉得朝廷这样的新政非常不错。
  毕竟不管有没有这命令,官府要占利润大头,是很多生意上的默认条件,在“海禁”政策下能出海的猛人,自然也会定时定量的给自己的盾牌上交保护费。
  现在公开说了,却是方便了许多。
  毕竟官方的“出海费”虽然高,可却是明码标价,给了钱就能获得相应权益,比某些贪婪的,还不一定给你把手续办全的官老爷好多了!
  还方便了小商人参与到大航海之中。
  朱见济发给各地的通告说的很明白,只要交了钱,不论你的船只大小,都可以合法尾随官船,走稳定又安全的航路,同时蹭蹭大腿,降低被海盗打劫的概率。
  由此,关于海贸的新政令一出,沿海的商人便纷纷慷概解囊。
  官方船队还没彻底准备好呢,就给朝廷交了不少银子。
  虽说朱见济早就知道大明的海商有钱,但也没想到他们有钱到这个地步。
  而能让逐利的商人自愿花费巨资,想来出海的收获会更加丰厚!


第181章 :船队出发了
  七月份,官方船队组建完毕。
  可惜的是这批船只都在南京那里停着泊等待启航,使得身处北京皇宫的朱见济无法亲眼看看,只让他那三个在南边停留了小一年的伴读们代表自己去视察一下。
  徐永宁他们都很兴奋。
  因为作为内陆孩子,他们虽从北到南跨越过大半个帝国,但坐的船就只是一般的官船,用来运人运粮食的那种,根本比不上能去海洋劈波斩浪的那种大船。
  而且从小被朱见济灌输一些奇怪的思想,他们也能察觉到,这次出海对大明的影响有么多重要。
  如果一切顺利,那什么新大陆和泰西之地的欧罗巴洲,就该臣服在大明脚下!
  怀着这样激动的心情,三人来到了南京港口。
  只是眼前所见,却让他们大失所望。
  在紫禁城里面混的时候,朱见济为了让他们意识到郑和宝船的伟大,曾经让孙长富带着一批工匠,仿做了一个模型出来。
  通过等比例缩小的事物比较,他们是能想象出那些船只的巨大的。
  但此时出现在他们面前的官船,的确能算他们目前所见过的最大船只,却远远没有他们想象中的庞大。
  李继业看出了他们的失落。
  在清田抄家这一过程中,由于大家都是拔刀斩的人物,还出身勋贵,祖上就有过交情,他们之间便建立起来了良好的同事关系,共同为朱见济效劳。
  且就在李继业由于曾经率领南京编练的新军打败倭寇的功绩,而被朱见济越级提拔为宣武将军,还担任了这次出海的军事指挥官后,徐永宁就成天跑过来问他船队下海的相关问题。
  着重就是它“大不大”“硬不硬”“顶不顶”等等。
  所以李继业能明白三人想什么。
  他笑着解释道,“这些船不少都是从别人那儿夺过来的。”
  “一些普通的海商而已,哪里来的人力物力,组建三宝太监时那样的巨船?”
  在宣德八年结束了最后一次下西洋后,大明官方是没有再组织大规模的下海运动了,也没有再建造新的巨轮。
  是故,过去几十年,以前留下来的官方远洋船要么泡在水里慢慢腐朽,要么就是被人化公为私藏匿起来独自享用,登记在册的船只数量已然不足,并且可用性不高。
  停用了那么久的船,人光是踩上去就得心惊胆颤一番,生怕随便一阵风就把船体给吹垮了。
  这次行动也就辛苦翻出来一两条撑场面罢了,其大小放在郑和船队中,还只能算中型。
  “不过这些商船被运送到龙江厂后,也被匠户进行了一番改良,不信你们看!”
  李继业带着人登船参观,一上去就能看到明晃晃的两排大炮装在船只两边。
  “虽然改装很麻烦,但好歹是弄出来了。”
  “这船虽但却是按照三宝太监当时的待遇配备的武器!”
  “倭寇要是敢来,我就敢对着他们开炮!”
  大明的科技能对敌方造成多大的压制?
  举个例子,在永乐朝时,有个宦官张谦作为使者出海,回程路上遇到了一支强大的倭寇势力。
  作为一名文化水平非常低下的宫人,张谦却能够凭借一腔胆气,指挥船队以少胜多,还俘虏不少敌人。
  事后证明,张谦本人并非不学自懂的军事鬼才,而是科技压制在这件事里体现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