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明世祖-第1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为脱欢随意和一个女仆生下的孩子,她不受父亲兄弟的喜爱,在也先上位后,也长期处于透明状态。
  如果不是土木帝这个从天而降的意外之喜,也先迫切的想把人控制在手里,也不会匆忙选择让自己嫁给他。
  胡乱的婚事,她跟大明的俘虏皇帝结了亲。
  结果土木帝在瓦剌待久了,却是跟他的舅子伯颜走的亲近。
  也先根本不会管妹夫和妹妹的不和睦,反正只要能把土木帝留在瓦剌,方便他向大明要好处,男的女的都随便!
  天知道鲜氏怀着孕却只能依靠自己干活,丈夫却跑去跟“兄弟”喝酒时的恨意。
  后面朱见泽出生,几个月大了,土木帝连名字都懒得给他起,就跟着大明使者高兴的跑回去当太上皇了。
  本以为那人在草原上留了个种,好歹要把孩子带回去,结果直到瓦剌落败,她跟儿子被当成俘虏打包进京,被人围观的时候,鲜氏才知道,朱祁镇回来后提都没提过她们母子。
  朱见泽的名字,还是考虑到他是皇族,需要上宗人府的名册,才被景泰帝赐名的。
  等到落地凤阳,鲜氏更是明白了她要做的
  来了大明,被圈禁到这里,她更要把儿子养好!
  只要朱祁镇还是名义上的“太上皇”,她们母子就有机会出去。
  隔壁的建庶人都被开放了管制,何况自己?
  她不能让儿子出去以后,变成个连牛马都认不得的文盲。
  朱见泽是皇族,就应该有皇族的气派!
  所以鲜氏非常看重朱见泽的学习,一切都跟着大明这边来。
  儿子也很如她愿,有了些谦谦君子之态,除了圈禁生活让朱见泽难免有些阴郁之外,其他都好。
  现在朱见济封他“顺义王”?
  是要革除朱见泽的皇族身份吗?!
  “太妃想多了!”
  “朕哪里是那种不认手足同胞的恶人?”
  朱见济让鲜氏别激动,然后把近些年来蒙古的情况告诉了她。
  “鞑靼败后,草原之上没有大明的对手了,自然也就成了大明的领土!”
  朱见济才不会管后世的领域划分条件呢。
  他比较流氓,只要大明能到的地方,还能把那里的人打趴下,就先把它圈进大明疆域里,拿个宣称权再说。
  再者蒙古对大明朝贡已久,也的确接受过大明册封,能够融入中华,是它的福气!
  “宗室封王去大明的地方,不是应当的吗?”
  按照朱见济“重定分封”的目标,在大陆方面,后世的大公鸡是一定要被大明朝廷控制在手里的。
  西伯利亚也要归入帝国版图。
  如果没有这个大草原,朱见济以后让人去那边种土豆种玉米的愿望又如何能实现呢?
  但问题在于,此时的北边的确难以治理。
  大明的管理机制再怎么变异,也不可能在几年内就能完美的控制住当地形势。
  顶多在水土还算合适的地方筑城,然后移民过去。
  而且蒙古人的数量仍旧不少。
  在蒙古铁骑横扫天下的那段时间里,这群家伙可是到处播种的。
  一个不小心,指不定就能让他们再团结起来,对大明的边疆进行骚扰劫掠。
  所以在漠北地区,分封几位王爷很有必要。
  像达巴拉干这个二世祖,早就公然宣布自己认了朱见济当“干爹”,硬生生拔高了大明皇帝的年龄,属于忠诚的狗子。
  朱见济不介意也给他封王。
  脱古思猛可也是一样,人好歹是黄金家族子孙,目前跟着老师在京城里认真学习汉文化,成果显著。
  朱见泽也方便
  他的外祖父脱欢就曾以蒙古太师的身份,受大明册封,为顺义王。
  现在也先跟他儿子都死在了阿剌知院手里,根据男系绝嗣可从女儿一方过继继承家业的传统,朱见泽名正言顺!
  更美妙的是,在鲜氏的努力下,朱见泽的确抹去了他血脉里蒙古的成分,完全是个中国人。
  指不定他还能带着蒙古一块融入汉人这个大家族呢。
  “你觉得如何?”
  朱见济对着堂弟问道。
  语气里虽然还带着笑意,但眯起来的眼睛让人坐立难安。
  鲜氏不想说话。
  她都没想到,大明皇帝会如此操作,把她儿子放回草原。
  朱见泽没有多思考,咬牙站起,“陛下既然决定了,我绝对不反对!”
  “愿为陛下驻守北疆,以牧草原之羊!”
  “这才是我大明的好王爷呐!”
  朱见济对堂弟的表现很满意。
  他给鲜氏母子赐了栋在京城里的宅子,就在沂王荣王隔壁,方便三兄弟交流感情。
  第二天,早就准备好的诏书和一应物件被送入顺义王府里,还有织造人员上门为朱见泽量了量身,为他赶制王服。
  当然,北边的动作也搞了起来。
  朱见泽必须要安全稳当的,在蒙古扎根下来!
  随后,乾圣三年的七月份。
  朱见济特意跟内阁请了假,打马出京城去天津港口,观看飞剪船的出航。
  随驾的还有太学和工科院中的优秀学子。
  这种新式大船的试航在前一个月就宣布取得了圆满成功,现在出航,那是真的要远行的。
  飞剪船的体型不及原来的老船,但因为增加了风帆的缘故,停靠在港口上时,仍然给人一种“遮天蔽日”之感。
  第一次见到如此场景的学生都赞叹不已,听取哇声一片。
  “这次是要沿着海岸线,一路往西去的。”
  朱见济亲自登船,撑着栏杆俯瞰下来的海浪波涛,对着巩珍说道。
  经过一年的准备,皇帝又从内帑里掏钱,和向着各路亲王要钱,总算是为乾圣朝的“大航海”打好了基础。
  飞剪船经过测试,被巩珍驾驶着在东海南海那边体会过,是可以抵挡住大风浪的,并且速度飞快。
  这意味着虽然没有永乐朝的下海规模,但效率应该也不会低很多。
  因为他们花在航行上的时间少了。
  “这是第一次远航,也不知道要花多久反正尽量给朕把海上丝绸之路走一遍”
  随着太学中那张世界地图的流传,朱见济也顺水推舟的把“丝路”概念推广了出去。
  一些接受度高的有识之士,已经知道中国联络外国,有着自古以来的道路。
  “如果能到东罗马故地,那就更好了。”
  “给朕收集一些那地方的文献和学者回来,朕是很有兴趣的”
  东罗覆灭至今足足十年,千年积攒下的各种宝贵材料早就飞的到处都是了,养出来的学者也到处流散。
  不过以东罗马跟西欧各国的老矛盾,那些知识分子应该不会全跑到日耳曼的地盘去。
  “陛下对这个罗马帝国,似乎十分关注?”
  自打决定远行西洋,朱见济就时常跟巩珍念叨。
  王景弘和马欢他们都嫉妒死了,巴不得自己再年轻个十岁,继续下海,四处驰骋。
  “那是自然,好歹跟我中国有千年的情谊!”
  宋朝之时,甚至还有东罗马的使者过来,以这个情谊为由,请求宋神宗帮衰落的东罗马一把。
  但大怂的本性,大家都很了解。
  自己的问题都一大把,所谓的“富宋”也只是富贵了官老爷跟皇帝,底层被盘剥至死,哪里能够让它远行去西洋打仗?
  于是东罗使者只能失望而返了。
  朱见济觉得,大明承宋法统,很有必要回应一下他们的请求!
  虽然迟了几百年,但有总比没有好哇!
  而且前世“吊死威尼斯总督”的宏愿一直留在朱见济心中。
  现在有了机会,他怎么能不去实现?!


第207章 :东西丝路并发【二合一章】
  按照郑和留下来的记录,船队最后是在乾圣三年的秋冬时节,离开大明本土的。
  巩珍先带队从天津港出发,一路南下到广州,跟那边的船队汇合并且提取了航行所用物资后,便乘着秋冬之时北半球盛行东北风,打开船帆离去了。
  满风满帆,加上飞剪船的船体本就是流线型的,海水对其的阻力所以即便搭载了不少货物,它的速度仍然很快。
  还是依据郑和下西洋的经验,此时出发,船队回来的时候,最快也要到第二年夏季时回归。
  因为那个是个风向转变,会变成西南风。
  而朱见济又提前吩咐了巩珍,让他去罗马故地打探一下西方世界目前的情况,用时应该会长一些。
  还有奥斯曼帝国的问题。
  此时的奥斯曼正处在极速扩张的状态下,要想去欧洲,就必须跟他们进行交流,或者绕着非洲大陆转一圈再过去。
  毕竟红海那边的苏伊士运河在这个时间点还没有影子呢!
  好在比起陆路来,海路没多大阻碍。
  没有多余的关卡国界问题,只要风力足够,船没散架,总是能节省很多精力的。
  “只要巩珍回来的时候,能带几个国家的使者过来,那这次出行就是赚了的。”
  朱见济返回后,还在心里盘算着。
  因为别国使者能来大明,那就意味着双方间有沟通交往的通道,可以进行商贸。
  如果对方的国家那大明可以把它纳入朝贡体系中,变成中国的一份子,通过官方的一些小恩惠,名正言顺的对其进行思想文化和政治指导,让它变成大明的样子,民间力量也可以辅助其国家开发。
  如果对方的国家大,还有自己的对立文明,那也没关系。
  因为这意味着大明可以拥有一个新的市场,来进行货物倾销。
  这几年来,国内的商人也挺焦虑的
  因为国内目前的市场无法满足他们的**了,商人们需要更有购买力的市场来爽快爽快。
  像被朱见济一手带起来的纺织业。
  虽然新式纺织方式让很多人都拥有了廉价有用的棉布,但中国几千年来的“小农经济”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的。
  在国内,还是有很多农民不想花钱买布,或者说不愿意总照顾老板生意,只肯买一点。
  谁让买布是要花钱的呢?
  既然需要花费,那就要求百姓家里有点余钱。
  现在大明的百姓大多才走出了“生存阶段”,正朝着实现“温饱”的目标进行狂奔,还要防着小冰河期频繁的恐怖天灾,平时能省一点是一点,以备不时之需。
  朱见济看过秘书处递交上来的财报,发现整体上而言,大明纺织业最大的买家,竟然是大明的军队。
  因为士卒们需要秋冬的衣物,越往北这需求就越大。
  属于民间购买的部分不怎么可观。
  对此,朱见济都焦虑起来了。
  原历史上英国的纺织品能在世界范围内大行其道,很大程度上是先用暴力把原有的市场打破,然后强行挤进去的。
  就算是对自个儿,英国佬也很爽快的搞了圈地运动,让农民强行破产,只能进入工厂给他们当廉价劳动力,然后又死不要脸的把棉布给他们当工资支付。
  在打工人身上,资本家起码能赚他两次!
  可朱见济是大明皇帝,哪里舍得强迫国内百姓来买自家货物?
  只有把目光转向外国那些略有资产的普通人。
  朝鲜此前和大明签订了商贸条约,成功让大明的布匹迅速涌入朝鲜市场。
  商品倾销带来的冲击是很强大的。
  但因为惨状一般只发生在底层百姓身上,波及不到本就锦衣玉食的贵人,所以朝鲜君臣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几年里大明商人频繁来朝带来的影响。
  他们只是沉浸在跟大明分享关税的过程里,根本不关心为此破产的农民和手工业者。
  甚至因为大明开发北边新城需要人手,朝鲜君臣在李继业的提议下,还允许大明商人在自家招揽无业流民前往辽东,然后自己再通过清点人头收税。
  反正是连一头羊的价钱都比不上的农民,流失了就流失了。
  总不能为此坏了两国情谊和自己的发财计划。
  玻璃方面更是如此。
  布匹好歹是人类生活必需品,只要有钱还是会选择买点的。
  可玻璃不是啊!
  在眼下看来,它还是属于奢侈品行列,市场更窄!
  朱见济都以身作则,在皇宫的多处利用起了玻璃,以求“上行下效”,带动别人来买。
  所以,向着全世界开拓市场,是大明的需求,也是大明百姓实现更幸福生活目标的必须行为!
  朱见济对巩珍充满了期待。
  不过他也不能什么都不做。
  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才能把国内的市场进一步扩大,满足发展需要。
  这也是一个要花时间花心血去慢慢磨的。
  在回宫的马车上,朱见济能听到外面还有学子在感叹船队出航之时的盛况,言语之中不免透出一股豪气和自信,觉得大明“威服万邦,镇压四海”,海外蛮夷渴望王师犹如渴望救世主一般。
  他忍不住笑笑。
  这其实是一种好现象。
  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