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明世祖-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意味着,这里的人对他们而言,都没什么值得在乎的。
  刀一落,头一掉,就随便的踢几脚,让其滚到同一个地方等着发臭。
  而且听说,只是杀这么些人,还没有逼的明军动用他们那能够释放天火的武器。
  那种火焰的力量,能够轻松的把经营了好几代的村寨夷为平地。
  真是可怕!
  幸好老子先称臣了!


第236章 :秋后问斩女真首脑
  “旧港回来了就好!”
  在秋高气爽的北京城里,朱见济喝完秋天的第不知道第几杯清茶,便收到了这个好消息。
  这并不是一件很让中央意外的事情。
  所以在简单的快乐之后,朱见济就考虑起了该如何巩固对大明这片在海外的飞地的统治。
  “先让李继业把那边的印度教僧侣给处理掉,还有扼制从阿拉伯来的那些人……”
  满者伯夷是一个信奉印度教的国家,体制跟印度那边差不多。
  也难怪能轻松被打趴下。
  毕竟印度的阿三们从来都是逆来顺受,没一次反抗外来势力成功的。
  满者伯夷作为一个受其影响的国家,也算是“子承父业”了。
  等其将势力扩张到苏门答腊岛面,自然也把印度教带了过去。
  而朱见济并不是很喜欢这玩意儿。
  大明的地方,搞个印度教算什么?
  到时候养一堆阿三出来,谁负责?
  作为统治者,朱见济对于手下子民的舆论和思想动向,可是很关注的。
  信仰可以自由,但绝对不能影响到政治来!
  到了大明的地方,再厉害的神仙魔鬼也得被改造,听他这位“天子”的话,为大明的老百姓服务。
  企图干涉政治的,都不行!
  马六甲海峡作为中西方海大动脉,是有不少海商往来的。
  著名的中西文化二道贩子,阿拉伯人更是在此频繁出没。
  根据施二姐所说,不止他们家从施进卿起便皈依了回回教,就连隔壁的满剌加王国也宣布以回回教为国教。
  满者伯夷的地方管理者中,不乏有和阿拉伯商人往来密切的。
  可见绿教在全世界的泛滥程度。
  不过朱见济已经和帖木儿帝国这个典型的绿教政权谈妥了商贸事宜,以后两国海往来,必然会经过马六甲海峡。
  要是在那边强硬的清除这些东西,难免会引发冲突。
  为了政治考虑,还是留一手为好。
  再者南边的回回教还算安分,目前都还在乖乖做生意,不像关西和亦力把里那边,政治力量一强大,就各种“圣战”,打起来个不停。
  而且施二姐他们家作为典型的中国人性格,拜神很大程度是“有利可图”才去信教的。
  要不是因为阿拉伯商人有钱又经常来做生意,为了拉拢他们,从那群人口袋里掏钱,施家也不至于去信这个外国的宗教。
  现在施家有了大明这个坚实的靠山,帆船技术改进后,中央也不可能对旧港方面爱搭不理,所以施二姐当时也很果断的表示,自己可以带领手下的人放弃信仰,皇帝让他们信啥就信啥。
  信仰嘛,
  除了少部分的真信徒,谁不是做生意图个体面?
  “另外,把西爪哇岛改个名字,就叫做……金洲吧!”
  朱见济看了下地图,发现东西爪哇岛之间,其实还隔着一个海峡,并不是一个整体。
  只是此前汉人起名废,在那边的影响也不够大,为了图省事,便直接以东西二岛称之。
  现在大明有意在那边长久管理,自然要有个符合中华气质的名字。
  “把往吕宋那边移民的事情先放一放,人都往金洲那边送。”
  “还要鼓励些读书人过去,和尚道士也可以过去,开放下度牒的发放,新得的僧道就率先放去海外。反正得把当地的蛮夷教化成我中华的模样……”
  没有足够的移民,大明在海外的统治是无法稳固的。
  而且同化本地人,也需要大量的本土汉人过去充当“老师”。
  大明是要在旧港进行垂直式管理的,不能让其再变成“飞地”。
  不在南洋有一块坚实的驻地,那东南亚的附属国们就能背着大明飞起来。
  安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秘书处的宫人们在旁边顺着皇帝的意思写纸条,等会就送去内阁,由阁臣们起草诏令,让执行部门去办理。
  “还有,现在是秋后之时了吧?”
  虽然今天天气不错,但北方到底冷的早,而且撞小冰河期之后,是一年比一年冷。
  秋天的舒爽,也是越来越少见了。
  “的确是秋后了。”旁边的马冲回道。
  他意会的告诉皇帝,“从辽东抓回来的那群人,还有张元吉他们,是否在这两天处理了?”
  在打完辽东后,由于皇帝跟公主要结婚,不能见血破坏气氛,加大明的死刑犯基本都是在秋后处斩的,所以董山的三个儿子,还有李满住父子都还被关在牢里和老鼠做伴。
  就算隔壁关着个张天师,也没能从精神安抚他们,让这几位笑着活下去。
  毕竟对方信的是萨满,专业不对口,而且张元吉自己的水平也不够。
  “都杀了吧,朕带着朝臣也去围观围观。”
  朱见济让一个漂亮宫女过来给自己按揉下肩膀,给这群人定下了死期。
  他到底是心善,觉得像李满住这样的人,不应该走的过于平淡,便决定一反常态,把人拉到菜市口去行刑,给北京的大老爷们看个热闹,还要和大臣们一块去。
  马冲才不会说“怕脏了陛下眼睛”等无聊的话。
  虽说行刑,还是以叛国作乱的名义执行,铁定是凌迟腰斩等刑了,看着就吓人,可皇帝说什么,他就应什么。
  没必要纠结小问题。
  只有臣子们在接到皇帝的热情邀请时,惊讶的张大了嘴巴。
  “观人死刑,是否有些过火了?”首辅李贤眉头一皱。
  利用“检查工程质量”,成功为大明揪出来了不少豆腐渣工程,获得皇帝赏识,从而登次辅之位的徐有贞当即反驳,就算朱见济没在这边,他也要拍皇帝马屁,时刻以“舔”作为看家本领。
  “陛下为天下人的君父,自然要为天下人负责!”
  “李满住等人在辽东无恶不作,抓捕残杀当地百姓多至数十万,还强迫我汉家儿郎剃发易俗,给女真做包衣奴才!”
  “这等恶心之人,堪称毒瘤,不可对其有任何同情!”
  “首辅是跟着徽宗一块去过土木堡的,还从蒙古人手下逃出来过,想来是懂这些蛮夷之辈有多狠毒的!”
  总而言之,皇帝亲临刑场,那不叫看热闹,那叫履行明君责任,给罪人钉历史耻辱柱的。
  李贤被他一顿话说的,懒得发作。
  反正皇帝想做这种事,内阁里的聪明人们哪里会去反对他呢?
  在大明朝前无古人的君主集权之下,只要皇帝表现强势一点,手里又有一批为他办事的人,文官们其实是无法对其施加多大影响的。
  顶多就是在阴谋之后,让皇帝溶于水罢了。
  第二天,在热闹的菜市口,李满住瘸着腿,和他的几个儿子跟条狗似的,被人拖了出来。
  董山的三个儿子,妥罗、妥义谟、锡宝齐篇古因为姓爱新觉罗,所以待遇比之更隆重,几乎是在地半跪着滑行到台的。
  他们后脑勺的猪尾巴早就被剃掉了,几个光头瑟缩的躲避着旁观百姓的目光,对于刑场,是万般不乐意。
  可他们不愿意是他们的事,朱见济只想让自己快乐。
  “这就是辽东首恶,瞧着就恶毒!”周围百姓对其指指点点,话语中充满了不屑和鄙夷。
  在犁庭辽东那段时间,朱见济也是注重舆论,把战况都及时下达给民间的。
  军队打仗、官员发俸还有宗室供养等等事情,根基都在于从老百姓身收来的各种赋税。
  拿了老百姓的钱去花,自然要给他们一个交代,得让百姓知道朝廷拿钱做了什么。
  老百姓有朴素的家国观念,只要自己日子过得不错,其实也不在乎朝廷多做点什么,浪费点钱。
  更何况打的是胜仗,官老爷们这些年办事水平也被磨练的挺有效率,一向被当成猪养的宗室,也出了一个周王牵头的“惠民药局”,免费给百姓治病。
  可以说,对这些东西,他们是很喜闻乐见的。
  而经过宣传,女真在辽东做的事情,自然也让百姓们大为震撼。
  作为一个国际性的都市,北京城里也存在着不少外国人。
  比如当年土鲁番的僧人和斗争失败的政客寻求政治避难,都来了北京定居,太学里面也有外国学生。
  可谁能想到,就在大明的土地,就是一群宣布臣服大明的家伙,对大明的边民们做出了这等恶事!
  可见不狠狠处决掉这群家伙,是无法让其他人明白得罪大明的下场的!
  谁知道以后会不会再有蛮夷向他们学习呢?


第237章 :皇帝表示百姓的命很高贵
  李满住他们被强行摁倒在行刑台,刽子手开始喝酒。
  这是必要的流程。
  毕竟这次是要当众凌迟女真蛮夷,刽子手也是挺紧张的。
  朱见济是个好皇帝,还特批了给人几坛好酒,喝了壮胆。
  趁着刽子手喝酒的空档,大理寺作为国家最高法院,派出嗓门洪亮的代表,又把李满住等人在辽东做过的恶事复述了一遍。
  如果不是董山死的早,尸体都烂了,朱见济还得把他拖出来鞭尸一通。
  老百姓在此前受到了通知,手里头早就准备好了东西,热火头时,就掏出臭鸡蛋往台子砸去,正中董山的三个儿子。
  毕竟根据李满住的供词,他很大程度,是被董山撺着做出大逆不道之事的。
  他也知道,自己既然做出了那样的事,那全家赔命也是应当,只是想求皇帝看在他们家曾经嫁过两个女人去皇家,有过一两分情面的份,能死的舒坦点,莫要折腾。
  李满住年纪大了,是受不住的。
  见对方态度好,朱见济便给了他斩首之刑,给李满住一个痛快的。
  而且还是第一批被行刑的,能死早点,用不着看别人的热闹,和尸体失力后导致的屎尿横流。
  董山的儿子和孙子们则要“父债子偿”,替他爹享受凌迟的快感。
  “行刑!”
  刽子手喝完了酒,满脸通红,眼睛里冒出杀气,光着的膀子挤出肌肉,把人摁倒在砍头的木墩子。
  李满住不可避免的抖了起来。
  虽然表现出一副“看透了”的模样,可面临马到来的死亡,谁也不可能保持冷静。
  他的一大堆后代也是同样的待遇,发出恐惧的抽泣声。
  好在朱见济的承诺管用。
  刽子手刀子一落,李家十来颗大好头颅同时落地,在地滚了几圈后,眼皮落下,跟尸体一块倒在了血泊里面。
  有人前把残骸拖走,扔到一边,等着全部执行完,就全部带去郊外的乱葬岗埋了。
  紧随其后的,是其他的死刑犯。
  董山家族的人由于判的是凌迟处死,艺术表演的时间长,所以留在了最后面。
  又是一阵手起刀落,围观群众里又是一阵看热闹的吆喝声。
  北京城里的老爷们见过不少世面,又有“大国气度”的加成,看别人执行死刑,倒是不怎么害怕。
  要是觉得恶心了,也不过是偏一下头,缓缓心情,然后又继续看。
  看的久了,心里却是莫名生出一股豪迈之情——
  叛乱贼子在地方折腾的再厉害又能如何?等朝廷发威,下场只会是如此而已!
  太学生里面读书多了,也追捧起了汉唐之时那凌驾于各国的气魄,羡慕那中华使者所到之处,无不服从的场面。
  可如今一看,我大明也不差汉唐嘛!
  妥罗他们看着一具又一具的尸体倒下,失去生命活力,已然是克制不住的失禁了。
  只是嘴里塞了抹布,长时间没吃过饱饭,也没力气挣脱,只能惊慌的瞪大眼睛。
  最后,终于轮到了这群人头。
  为了让艺术表演有更好的效果,妥罗他们嘴里的抹布被取了出来。
  刽子手还是换刀子。
  砍头的大刀被换成了割肉的小刀,极为的锋利。
  旁边有人端来了些人参水,负责给他们吊命,以免割着割着,人直接死了,破坏表演。
  刀子蹭人皮,血立马渗了出来。
  起初,妥罗等人还能强忍住不叫唤,后面却是凄厉出声。
  跟随朱见济而来的臣子们都难耐的闭了眼,不忍再看。
  只有皇帝神色不变,仍旧是端坐在椅子,手扶腰带,俯瞰下面的血肉横飞。
  “朕是暴君吗?”
  朱见济忽然偏头问了一句。
  周围的臣子面面相觑,沉默良久后,李贤拱手答道,“这是处理乱臣贼子,陛下亲临以示对家国社稷的重视,何谈称暴?”
  “那就好,”朱见济笑着站了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