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明世祖-第2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说太祖高皇帝起于布衣,出身为历代开国君主之中的最低等,但人有了点家底之后,可是极为好学的。
  等到后期,太祖也能张口就来念首诗,子孙多了后,还严格规定了字辈排行,很注重后代的文化艺术能力培养。
  而朱见济他爷爷宣宗皇帝,更是诗词书画无一不精,大力推动了大明宫廷画的发展。
  可惜因为喜欢斗蛐蛐,让爱听八卦的老百姓选择性忽略了他的艺术水平,送了个“促织天子”的外号给他。
  至于先皇景泰帝,别看其长期沉迷经典文学,喜欢收集美女,但也没落下书画研究,亲手绘制的花竹双鸟图也是能让挑剔的士大夫们竖大拇指的。
  朱见济继承了祖宗的艺术细胞,当然不会把这手艺落下。
  只是比起祖宗较为传统的梅兰竹石审美,乾圣天子更喜欢画些猫猫狗狗,还不自觉的用上一些工笔素描的技巧,灵动有神之间又不缺实际形象,算是拥有了独家风格,只等继续沉淀发展,自然又能引领一代潮流。
  王氏也不缺欣赏能力,加上作者还是丈夫,哪里舍得给人挑刺?
  “希望皇儿出生以后,也能像陛下一样聪明神武。”
  她摸摸肚子,让亲爹到来后就显得极为激动,一直在打拳击搞摇滚的毛毛冷静下去。
  “这是肯定的,我肯定手把手教他!”
  朱见济也笑着拍了拍王氏肚子,语气温柔的说道。


第319章 :乾圣八年底的一篇文章
  乾圣八年底,对大明来说,虽然多出来了一块飞地,并且朝廷公布了要重返波斯战场的计划,但并没有激起很大的波澜。
  因为大明的领土已经够大了。
  重设安西都督府以后,加上金洲、吕宋等海外领土,再看一眼被朱见济一笔开疆的地图,大明人士完全可以提着腰带,中气十足的喊一句“远迈汉唐”。
  单说领土面积,是真的不差巨唐多少了。
  而且大明对西南改土归流,广设州县后,实际控制面积也比汉唐广阔。
  再多一个霍尔木兹,根本刺激不到大明人的爽点。
  只有年轻群体间对大明隔这么远出海作战显得极为兴奋,尤其将那副世界地图了然于胸,明白霍尔木兹重要性的太学生。
  “陛下尚武,实乃扭转两宋以来浮夸懦弱之风的大好事!”
  “波斯之地,也就唐朝曾有涉足,如今再入我朝之手,可谓承唐风而开新气象!”
  “如今南洋、西洋,我大明皆有驻地海港,日后泰西夷人过来,都得与我朝控制大明,定然是天下之主!”
  打仗,特别是一直打胜仗,这对社会自信心的提高是极为明显的。
  现在走在大街上,要是看到了一些外国蛮夷,大明百姓都忍不住提高点腰带,显示自己的高傲。
  年初之时朱见济赐婚王华一事,更让年轻的激进派拍手叫好。
  几年的复古运动下来,文坛中已然有了反对两宋理教的苗头,甚至还有狂士公然提出,两宋儒者属于三无群体
  无骨气,
  无眼界,
  无大师。
  两宋长达三百年的国祚,愣是没能成功灭过周边的异族国家,还被越南这个永久的小弟打进来过,让人弄了几场屠杀出来,之后跟有国耻之辱的辽金称兄道弟可见满座公卿,无有真气节之辈。
  即便有岳飞这等人物,也被宋人自己搞掉了。
  一个檀渊之盟,还乐的宋真宗跑去封禅泰山,以至于“封禅”这种顶级帝王才会搞的体面活,愣是没人再干过,生怕自己也沦为宋真宗这类的皇帝。
  无眼界则是看不起两宋国土连秦朝都比不上,还死皮赖脸的声称自己继承了大唐法统,乃中央之国,偏安一隅百年,得意洋洋。
  联金灭辽,联蒙灭金
  这种狗屎一般的操作,还来两次,纵使大明有个土木帝,也是看不下去的。
  而无大师,却是源于前段日子陪老婆安胎时无聊,朱见济偷偷用马甲在文政杂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后被人引申而来的说法。
  朱见济的本意,是想从根子上纠正两宋文人那儿传下来的风流之气,同时找个借口抨击下理学。
  反正有马甲在身,他写点过分的也不怕。
  虽然能在报纸上发表如此文章,作者会是何等身份,大家懂得都懂,可只要没正式把朱见济牵扯出来,他是不怕的。
  在文章中,朱见济没有对着两宋儒者开炮,反而是热切的反对起赵宋王朝来。
  宋太祖也算一代雄主,但驾车创造车神神话的宋太宗过于拉胯,直接把宋朝从最根本处给带歪了。
  没能收回燕云,使得国家版图不全,偏偏还得咬死了自己是“中央天朝”,能怎么办?
  别人搞不定,那就只能从自家内部下手!
  朱见济用上辈子写论文的认真态度,分析了一遍赵宋从上到下的管理制度,以及历代皇帝的怂包表现,让人深刻意识到赵家人之**堕落和不争气。
  皇帝和士大夫治天下,利益勾结好了后,就组成了一个很完善的官僚体系。
  它不但压制着平民百姓,让朝廷能稳当的吸血,平定层出不穷的起义,还压制着赵宋的文人儒者,让他们只能顺着时代风气说话,敢于喊出“祖宗之法不可守”的王安石,直接被他们钉在了耻辱柱上。
  张载的横渠四句叫的响亮,但实际上没几个跟着走的,其代表的关学也落魄断代。
  就这情况,赵宋还需要文人鼓吹自己。
  普通士大夫拿了好处,自然是真心吹捧赵家人,宋仁宗这等官家,就差不食人间烟火,立地飞升成仙了,赵九妹还有了个高宗庙号,可谓无耻下流。
  而有点良心,能看出朝廷浮华不靠谱的真学者,也被迫捏着鼻子夸赵家。
  他们知道这不对,偏偏无处发声,敢吭一下,下场肯定不会太美好。
  于是扭曲之下,真学者们开始自我分裂,一边附和着赵家人,一边又想尽办法给自己寻找新的法理道统。
  汉唐,他们是不敢碰了。
  碰了那就是违背了两宋政治正确,暗讽朝廷,到时候总会有人找上门查水表,并且发出深切问候:
  “你发这句话有什么目的?谁指使你的?你的动机是什么?你背后是谁,发这些想做什么?你在讽刺谁?想颠覆什么?破坏什么?影射什么?回答不上来?那么跟我走一趟!”
  新唐书里面的记载跟旧唐书有许多不同之处。
  不少属于两宋文人道听途说来的八卦,都被他们坦然的记录在了其中,当成正史去误导后来人。
  史书之肃重,也被糟蹋了。
  所以他们只能从气节上下手。
  用朱见济的话说,他们根本没有资格摆弄其他的东西,只能挑一些统治者喜欢,大家又都能接受的,还不涉及政治敏感的,去凝聚成“新儒家”。
  而这,就是理学!
  通篇下来,竟然还能看出一点对两宋儒者的同情。
  毕竟一切,都需要为政治服务。
  手握大权的人,是可以不让你发声的。
  类似的,还有原历史上鞑清之时兴起的“考据学派”。
  当然了,由于朱见济的文风一向是朴实直白,缺少华丽辞藻,容易被人看出来,他没直接发表,而是拉了妹夫王华过来润笔,两人凑在宫殿的小房间里面,正式折腾出了这篇文章。
  王华一边帮大舅子重述语言,一边大汗淋漓。
  大冬天的,不用烤火都湿透了衣背。
  他原以为自己“道法并用”的思想已经够挑衅传统的了,谁知道皇帝还想把理学的根子直接掘出来,顺便鞭尸。
  算了,谁让他是皇帝呢?
  有权,任性!
  而文章发表之后,波澜肯定是很壮阔的。
  两宋没有真正“为往圣继绝学”的大师,自然也被人点了出来。
  气上心头的卫道士们立马展开了新一轮的口诛笔伐,根本不管文章背后是谁。
  只有一些脑子灵活的通读此文后,除却出了一脑门汗之外,则是看出了作者暗藏的豪迈气度。
  鄙视国祚三百年的赵宋,一边批判宋儒又一边透露出同情之态
  这种看问题的角度,是谁能轻易拿出来的吗?
  定然是位高权重之人,才能如此!
  急性子如王竑,直接衣服都不穿齐全,就跑到宫里跪求皇帝,问这文章是不是御笔所著。
  朱见济对这问题避而不谈,只是一脸无辜的把王竑请到了殿里烤火整理衣服,然后让他回去睡一觉。
  王竑跪地上不肯挪屁股,一心认定这种文章只有统御天下的帝王能写出来。
  “陛下笔墨诛心,天下理学之人,如何能再行于世间?”
  “岂不是愧杀宋明以来士人?!”
  朱见济沉默不语。
  王竑不住的落泪。
  “那篇文章,朕也看了。”朱见济见他哭得实在伤心,最后才开口,不过仍旧没承认自己是幕后作者。
  “归根究底,骂的是赵宋,关士人何事?”
  可赵宋对于士大夫来说,是一个幻梦啊!
  就是因为赵家人重用文人,士大夫才能与之共天下,彻底取代世家,成为新的特权阶级。
  老百姓怎么样不关士人的事,可受了赵家恩惠的士大夫必须得把它捧在神坛上。
  王竑磕头,鲜血顺着额角的伤口流了下来。
  “我大明继两宋法统,若是否定前朝,则自己该如何自处?”
  朱见济笑了,“大明法统不来源于前朝,也不来源于天授,乃是太祖皇帝驱逐鞑虏恢复中华所获。论说起来,得国之正,远超前朝!”
  “再说了”
  他收敛了笑意,眼睛瞄向王氏所在的房间。
  皇帝本来是在跟老婆享受二人世界,讨论孩子出生以后是男是女的问题,结果被王竑不客气的打断了。
  王氏知道君臣有事,自己不便参与,挺着大肚子转去了内室避嫌了。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
  “宴席再好,也是会散场的。”
  “我等既是此时此刻的风流人物,自当勉励自强,哪能离了古人,就走不动道了?”
  朱见济弯腰扶起王竑,亲自为他整理仪容。
  “爱卿是国家重臣,又正值壮年,何必妄自菲薄?”
  “两宋的法统不是什么好东西,大可取精华去糟粕,承先人志而创新道这有什么难的?”
  他握住王竑的手说道。
  掌管都察院,以正直敢为著称的王御史泪流满面,最后才一抚眼泪,不再多说,告辞退出。


第320章 :皇长子出生
  波大归波大,只要这波不拍到朱见济脸上,那他还是能坦然装作不知道的。
  过了年后,勤恳干活的皇帝宣布对内阁做出调整
  原首辅李贤因身体不适而告老还乡,吏部尚书王文也没有再硬撑,一同退出政坛。
  而继承两人位子的,分别是商辂和白圭。
  白圭调入京城执掌吏部,代替他管理南京方面的,则是韩雍。
  这二者都不是什么好惹的人物。
  白圭平定过地方流民起义,韩雍在前几年也有镇压广西断藤峡之乱的军功在身,属于能文能武型的人才。
  百官才因为王文这个刻薄老头的退休松了口气,没成想紧接着就来了两个亲手杀过人的新领导,心里更加惶惶了。
  看起来以后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啊!
  只有徐有贞对这次的人事调动暗搓搓的不满。
  他虽说比李贤大几岁,可身体却一点都不虚。
  在李首辅身体逐渐病重之后,他就多次在朱见济面前积极表现过,希望皇帝能提拔自己当首辅。
  他不想当万年老二啊!
  谁知道,竟然半路杀出来了个商辂!
  李贤收拾东西还乡之时,跟他有点关系的都来送这位老首辅。
  徐有贞再怎么不要脸,这体面也得给人家,不然又得落人口实,连次辅都没得当。
  “老夫为官多年,也算为国尽忠了。”
  乾圣九年的二月还是很冷的,李贤穿着御赐的皮草御寒,对着商辂这位接班人说道,“天子圣德无边,汝当勉励辅佐,以创君臣相得之佳话。”
  商辂自然答应。
  他本性不是很刚烈的人,而且朱见济执政以来,推行的多为良策,哪里会跟着皇帝做对?
  老寿星上吊,他嫌活的长啊?
  “本来前年便预备辞官告老的,只是国事为重,不然脱身。”李贤又跟其他人絮叨起来。
  朱见济搞官绅一体纳粮,那是被不少人明骂暗讽的。
  李贤作为支持这事的内阁首辅,当然也逃不过各种口水,让他放弃了回老家的想法。
  万一路上被人打一顿怎么办?
  大明朝又不是没有这样的事情。
  他也得多替皇帝分担压力,安抚一些躁动不安的中央朝官呢!
  眼下好不容易平息下去,一切良好运转起来,李贤才有了退休的机会。
  等跟别人说的差不多了,李贤才来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