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见济本来缓和下来的情绪,又被她这一句话炸开了。
初为人父的喜悦还有对妻子的感激,让皇帝忍不住落泪,回握住王氏的手,不停对着她说“谢谢”。
在没有生孩子之前,朱见济还自顾自的认为,晚生优生,会幸福一生,避免很多问题。
可等把那团肉抱在怀里时,拥有了珍宝的喜悦,让朱见济彻底打了脸,只觉得有孩子是天下第一大好事。
王氏理直气壮的接受了皇帝的感激,只是对儿子的长相念念不忘,“就是把他生丑了,一点都不像咱们。”
“这个无妨,我过两个月就立他做太子,以后就继位当皇帝……长得再丑,也会有人要的!”
大不了找一堆漂亮的儿媳妇过来,弥补小毛毛的容貌缺陷。
王氏一听便放心了,“这就好!”
夫妻俩高兴的讨论起新生子的各种事情,听到朱佑栎一出生就尿了亲爹一巴掌的时候,王氏笑得不行,刚卸下重担的肚子都抽痛了一下。
好在抽痛转瞬即逝,不然朱见济又得吓到叫太医。
“你要好好养身体,我跟春官都离不开你。”
拉着老婆的手,朱见济说道。
……
朱佑栎长得很快。
刚出生的婴儿本来就跟充气娃娃似的,一个转眼就大了一圈。
两三天大就喜欢瞪着眼睛滴溜溜的到处看。
虽然知道这个大小的孩子看不清东西,可朱见济一对那对葡萄珠子,心就软的一塌糊涂。
可惜,在当爹的父爱溢出之时,这崽子还保留了出娘胎之前的态度。
他喜欢打拳。
也不知道哪来的力气,这小子总能把胳膊从襁褓里伸出来,跟空气斗智斗勇。
特别是当着亲爹的面,王八拳更是打得虎虎生风。
还总喜欢尿在朱见济身。
王氏对此都觉得疑惑,“春官平时不怎么尿的,你一抱他就尿,难道这么小就会认人了?”
“肯定是跟我有仇呢!”
大冷天的因为儿子,一天要换四五回衣服的朱见济嫌弃的回道。
第322章 :罗马正统在大明
“你说你要娶佐安?”
当朱见济好不容易从自己当爹的欢喜中抽身出来,抱着儿子在暖房里看书,努力让下一代赢在起跑线上时,朱见泽求见了他。
听到顺义王的请求,朱见济眨了眨眼。
“你知道顺义王这个爵号的意思吗?”
朱见泽点头,“知道。”
“可蒙古近来于大明忠诚无事,臣若是再领其命,不利于陛下归化其民。”
要是再弄一个第二中心出来,好不容易被大明用经济手段绑上船的蒙古人,指不定等形势不好,就要去自立门户了。
对蒙古的经济把控至今也就十来年,那边的守旧势力还是很厉害的。
眼下乖顺服帖,那是大明强大,让他不敢进犯,好好做生意,反而能过上好日子。
归化学校培养的那批受过汉化教育的蒙古学生,现在也才试着去科举考场里扑腾,或者入地方学校读书。
还没爬到蒙古体系中的掌权者位置。
大明还需要很多时间,才能驯化草原上的奔腾野马。
即便如此,蒙古草原此时是群龙无首的,久而久之,结果只会有一个。
所以按照朱见济放弃了最初的想法,想把朱见泽这个顺义王分封到更西边去。
毕竟蒙古人建立的各种汗国太多了,大明要想接受蒙古帝国的遗产,是需要点名义和准备。
朱见济还想跟堂弟聊聊波斯方面的混乱,以及在那边立国的艰难,可联姻佐安本来就是既定的方案,对比起还算年少的朱见澍,朱见泽的确是个好人选。
所以他沉默一会,只是问朱见泽,“那你喜欢人家吗?”
他跟朱见泽的关系,比起一般的亲王也更密切。
朱见泽出生之后,亲爹对其不闻不问,最后还是景泰帝做主接纳了他们母子,还给人取了名字。
虽然后面放去凤阳陪土木帝了,但衣食住行也没缺他什么,回京后各项待遇和土木帝的诸多子嗣,一律平等。
所以他还是肯关注一下对方感情的。
朱见泽说道,有点羞涩,“臣,的确于佐安有意。”
不然,也不会听说朱见澍已经在跟他妈商量要不要联姻之后,先行下手。
去西边立国虽说辛苦,但等站稳跟脚后,好处也是很明显的。
鞭长莫及这个道理,可是相对的。
吕宋诸岛距离大明近,要是以后的皇帝看着那边发展好了,想收权接盘了,完全可以轻松搞定。
从地势上看,神洲之东,四海之地,注定只能有大明的声音响彻。
可离得远了,就不一定了。
万一发展的好,还真能自立门户。
朱见澍就是怀抱这样的想法,对联姻的事没有完全否定。
当然了,要没能抱上金砖,他也没啥遗憾。
反正藩国被打压这事,肯定不会在他的子孙三代里发生。
出了五服,他也懒得去管后代如何。
自己这边过得好就行。
洪水滔天,也淹不了他的坟头。
“那行吧,朕也成人之美,回去等消息”
朱见济豪爽的拍拍儿子屁股,让人去拟旨。
亲王成婚,这也不是一件小事。
结果拍了没两下,就感觉手里又湿了一片。
朱佑栎又尿了!
“我是你尿盆吗,天天就对着你爹放水!”
当着堂弟的面,朱见济只能面不改色的小声嘀咕。
小皇子嗦着自己的手指头,眼睛眯着,尿了一裤兜也不啃声,安静的等人给自己换尿布。
朱见泽松了口气,谢恩后出了宫。
他没急着回家,而是特意打马去了御赐给佐安府邸的附近街道上,派人去给她传消息。
圣旨一出来,那婚事就是板上钉钉了。
总不能另一位主角都不知道这事情。
佐安笑了,“顺义王呢?他自己不过来吗?”
传话的小子低着头,小心回话,“这个小人不清楚”
“你不清楚,我就自己去问,你先回去吧!”
佐安很迅速的让手下走人。
传话的滴溜溜的跑回道上,给停在这边的朱见泽复命。
朱见泽也不多问,只是知道佐安没因为自己的举动生气,反而笑出了声,心里就踏实了。
“那府上的管家还赏了小人一点金豆子!”
传话的拿出一个小钱袋转告朱见泽。
顺义王更高兴了。
管家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的是主人的意思。
佐安为了迎合东方传统审美,表面上还会给自己装出一副柔弱的样子,实际上把自己的地盘管的十分妥帖。
府上的那些人手还在她的要求下,学起了希腊语,显然是要带回故乡的。
“好,回去孤再赏你一袋金豆子!”
人高马大,性格却颇为老实人的朱见泽爽快的说道,回王府跟他母亲说起了婚事。
他娘对朱见泽喜欢上一个异族女子,其实并不太满意。
因为从带着朱见泽入关认祖之后,她就一直在强调朱见泽的汉人血统,巴不得儿子永远和“关外蛮夷”搭不上边。
罗马帝国听起来很强大,可跟华夏比起来也就那么一回事。
佐安长得黑发黑眼,五官出挑,生下来的孩子也不知道会是个什么长相。
奈何皇帝有这个意思,朱见泽自己也有意思。
她只能默认了这件事。
没过几天,朱见济的旨意就传达下来,为顺义王赐婚,同时公布了他的封地。
就在波斯和罗马的交界处,也就是后世的两伊地带。
没办法,谁让朱见济是集三大帝国法统于一身的皇帝呢?
为了显示自己的一视同仁,他当然会给人选个好地方,方便大明朝的统治。
而在大明取得霍尔木兹的控制权后,船队大可从波斯海域直达该地,提供各方面的保障。
另外,考虑到“顺义国”这个名字并不好听,朱见济还御赐国号给了这个还处在纸面上的藩国,取华夏对东罗马帝国的古称之一,号为“海西国”。
在给堂弟的诏书里,朱见济还很谦虚的表示,中华和罗马联系久远,犹如没有血缘的伯侄。
如今“罗马既亡,朕心甚痛,特迎其国公主,以为顺义王妃,结两国之好,以续罗马血脉”
这封诏书被待在京城的一些泰西人知道了
自打东西方新航道被开辟出来,官方派遣的使者,基本可以实现每年一两次的来回。
面对充满诱惑的东方帝国,其首都之内,自然也有代表常驻。
部分使者对朱见济宣称“罗马正统在大明”十分不满。
神圣罗马帝国这个隔壁的自称继承了罗马法统,都有人嘲讽它呢,大明都跨大陆了,凭啥这么说?!
虽然娶人家女儿,然后吃绝户的事,在西方极为常见,哈布斯堡的人都快靠着下半身征服整个欧洲了
但西方双标啊!
我可以!
你不能!
对着大明,他们不敢直接嚷嚷,但发回欧洲的信件里,他们却是表现的义愤填膺,仿佛自己大闹了顺义王的婚礼,带走了佐安这个失足的公主。
还有一部分香甜空气入脑的,觉得这很正常。
大明很强,
罗马也很强,
东方帝国还夸过罗马“有类中国”,
所以罗马亡国之后,法统转移到东方理所应当嘛!
自家不该跟大明做对,应该尽量的迎合这个老大帝国,让其帮助自家实现王权集中,打压教会力量。
以上这些言论,朱见济并不了解。
他也没必要了解。
巨龙要做什么,几个蚂蚁在跳脚不准,成吗?
多看它一眼,都算朱见济自降身份了。
他只是对着卜塞因新传来的消息若有所思。
快五月份了,
帖木儿帝国新来的使者捎带了卜塞因的亲笔信,请朱见济再派军队,跟他一块去迎击白羊王朝。
和以往的战事经历一样,卜塞因决定亲征。
第323章 :帖木儿风云
“波斯地方,历代大规模征战百余次,是非曲折难以论说。但史家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决定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所以古来就有帝国战场之说!”
“当面帖木儿大帝曾经亲自领军,征服波斯,兴师西去,抵达地中海。”
“十二年前,也正是在波斯地域,我有幸亲率数十万健儿,击败黑羊王朝,收复赫拉特,大获全胜!”
卜塞因顶着晨时扬起的风沙,骑在战马之,对面前的数万大军进行战前演讲。
他意气风发,宛若胜利在望。
因为他已经获得了大明皇帝的回音,双方可以联手出击白羊王朝,顺便带哈桑阿里一块玩玩。
毕竟,后者为了国家不灭亡,争取两大帝国出兵,很爽快的答应了一系列的条件,同时将西部南部的辽阔土地,转让给了帖木儿和大明。
所以卜塞因的自信,是有缘由的。
“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反对我亲征白羊王朝,仿佛这波斯古战场对我们决定了凶多吉少。十八年前,我从乌兹别克返程,踏征途,开始了夺位之路,四分五裂的帝国遂归于一统。卜塞因苏丹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竟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十八年之后,这里竟至于一变,因为一个小小的乌宗哈桑,就阻挡住我的兵锋了吗?”
“无论怎么样,此战是三国对一国,优势在我!”
哈撒在旁边听卜塞因激动的拔刀大呼之时,忍不住摸了自己的胸口。
也许是苏丹的演讲过于激动人心,使得他的心脏跳的非常迅速。
……希望这不是什么坏事。
有大明的参与,乌宗哈桑虽是一代雄主,应该也坚持不了太久。
虽然对卜塞因亲征,哈撒还是挺反对的。
乌宗哈桑到底不好对付,国内的局势也不稳定,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卜塞因坐镇后方作为统帅。
可以指挥,但不能身先士卒的玩无畏冲锋。
而且跟大明联手出兵一事,帝国内部还有很大的反对声音——
回回教的首领阿格拉尔是个很狂热的教徒,性格又愚昧无知,敌视一切科学文化。
偏偏对于这人,卜塞因堪称言听计从,将之尊为国师,还公开表示过自己“绝对不违背他的教训和指示”。
正是由于此人存在,兀鲁伯时代自由、宽松的氛围一去不返。
学者们要么被杀,要么背井离乡。
不仅学术研究被视为邪恶,就连绘画和音乐被视为堕落,原本还算繁荣的艺术界万马齐喑,严重衰退。
如果没有大明打乱中亚的节奏,阿格拉尔完全可以继续快乐的生活下去,为自己缔造一个“每天一斋戒,科学远离我”的地天国。
可大明偏偏来了,还让别的方面不懂,于武力战斗却有足够眼力的卜塞因看到了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