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明世祖-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反正郭登没儿子,现在再过继,不能保证会不会是新的郭嵩,也养不出感情的。
  郭嵩的儿子郭参是在郭登膝下长大的,还挺得爷爷的疼爱。
  这两者,郭登没有请旨废除他的世子身份,以及郭嵩能够坚持自我的主要原因。
  郭氏把一切看在眼里,深恨郭嵩对自己老父亲的无耻。
  “我儿就要远行海外了,还记着我这无能老朽……”
  郭登老泪纵横,只是让郭氏别多虑,“你放心,为父已经在考虑这事了,如今只等多活几年,熬到海外藩王三年一回京朝见之期,再和我的乖女见一面。”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郭嵩和郭登已经从养父子变成了仇人,如果没有外来因素,估计也就忍下来了。
  可现在天子垂恩,支持他在郭家再选一个过继,女儿还远嫁海外,三年才能回来一次。
  如果一直放任郭嵩折腾,郭登自己指不定哪天就被气死了,死前都见不到亲生血脉。
  自打女儿成为荣王妃后,郭登都找了好几个善于养生的大夫进院供养,就想着久活一点,能跟郭氏多见几次。
  他不能再让郭嵩来折他的寿了!
  拖拖拉拉,二王最后终于离京,各奔前程。
  跟随而去,协助王国建立发展的大量人才组成了浩浩荡荡的队伍,都要前往天津港乘船。
  送完了两个弟弟,朱见济又不免关心起两个妹妹。
  如此大事,京城里的显赫之家肯定都得派出人来参加见证。
  固安固怀也都跟着丈夫出来了。
  朱见济以舅舅的身份,抱了下英国公的二公子,重的让他感觉回到了自己小时候。
  这肉感……是实心的。
  “小孩子真好玩,一个个长得跟猪一样。”
  固怀在边上也逗弄外甥,在见证了朱佑栎和张铭之后,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闻言,朱见济也忍不住了,“佐安比你还要晚些日子成婚,现在她都生了,我跟你皇嫂也要生第二个了……怎么你和王华还没消息?”
  “他不行吗?”
  固怀嫁了人之后就理所应当的胳膊肘往外拐了,哪里听得这种话?
  别人可以不行,
  但王华必须行!
  “我和他才成婚多久?可不急着生孩子呢!要趁着年轻多多玩乐,以后有得是机会!”
  “而且他才从太学毕业,又和我约好了要周游天下,才没空做那事儿呢”
  在朱见济对国家高等人才严格的要求下,王华就算是驸马,也不能刚入太学,就直接毕业了。
  他得安稳的读完那三年,把东西都过了关,才可以出仕。
  所以王华直到今年,才结束了学业。
  而且皇帝爱护家人,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亲自扶养,更让身边的其他皇族养成了良好风气。
  像张懋固安一家,也是常把孩子带在身边的,没跟别人似的,生了孩子就把娃娃扔给奶妈子伺候,连口母乳都不喂,等孩子大了就让他用孝道来顺从自己。
  如果王华和固怀生了崽,后者肯定也是要他帮着管下孩子的。
  要是生的早,王华就得抱着儿子一块去参加毕业典礼了。
  朱见济被这对夫妻给气着了。
  他可就等着王华毕业好好重用人才呢。
  乾圣十年,不管王华是从太学毕业还是参加今年的科举,他都能够顺利出仕,结果人家下乡完毕,套着一层被晒黑了的皮,拿了太学的第一名后,竟然没去吏部报道。
  已经想好妹夫该去哪儿被自己压榨的朱见济听闻这事,直接派人去把王华给抓到了宫里,问他究竟是脑子进了水,还是半夜中了邪。
  皇帝对固怀驸马的看重,已经有很多人知道了,日常生活里,还有不少跑过去和王华套近乎的……
  现在好了,你放朱见济鸽子?
  “盛世之下,人才辈出,陛下何必局限于臣一人?”
  因为成了驸马,太学毕业后也有等同于进士的功名,所以王华已经可以自称“臣”了。
  王驸马表示,天下人才有很多,眼下朝中老臣也能让皇帝继续压榨,自己二十来岁,正是趁着年轻多多积累的时候,没必要早早的步入仕途。
  “天下这么大,臣也想和固怀去看看……当然也会替陛下去视察民情,以宣扬朝廷恩德!”
  “安西都督府设立了几年,当年如何,眼下又是如何,陛下不想知道吗?天南海北,风光无限,也该有人去欣赏欣赏。”
  王华在游学的时候,就对地方民俗和风貌产生了很大兴趣,等入了太学,见识到了诸多留学生和那副著名的世界地图,更加好奇世界的模样了。
  当初大明收复西域的消息传到王华所在的郡学,就使得那片苍茫大漠,成了王华意图前往的目标。
  重点是他的确年轻,又有了足够的名望和才学,别人一辈子都有可能考不上举人,但对王华而言,当官是根本不愁的。
  有这个资本在这里,他完全可以去潇洒几年。
  “而且臣和公主驯养了几年的肥鸽子,已经可以从臣的老家余姚顺利飞回北京,正好去试试它能不能东西定向飞行。”
  王华在袖子里掏掏,又摸出来一张纸呈交给朱见济。
  “这是臣为了防备飞鸽传书消息泄露而编造的一些隐语暗号,今日交给陛下,还望我大明蒸蒸日上,万世不朽!”
  “你这个家伙!”
  朱见济摊开纸一看,发现上面一半是自己认不得的奇怪符号,或者是完全不想干的奇怪字词,于是又假装无事发生的合上了,指着王华就笑骂一通。
  然后,他就把王华放出宫,让他野生去了。
  乾圣天子又不是什么心胸狭窄的人,一定要别人全身心的给自己奉献才高兴。
  再说了,王华也不是说不想当官做事,就是希望能多去地方了解实情开拓眼界,以后更好的为皇帝服务。
  朱见济没有理由反对他。
  “你们可真能给我找麻烦!”
  王华这煮熟的鸭子半路飞了,固怀这个妹妹还晚婚晚育,让宫里的汪氏可着急的要死。
  皇后王氏前年才生孩子,那是朱见济提前说明过,保证双方身体都没有问题,在男方明确有皇位需要继承的情况下,才没人说闲话的。
  固怀要是一直没动静,王华可是有条件去纳妾的!
  “成婚之前要我惦记,现在生孩子也要我惦记,宫里的几位太后都把我当什么了?”
  放下手里的胖外甥,朱见济继续埋怨,“我看她们与其让我催你们,不如直接给你们请一个送子观音过去,大家都高兴。”
  固怀娇憨的撇嘴。
  王华是个很有意思的年轻人,跟固怀还是自由恋爱谈上的朋友,婚后小日子当然没有消磨掉娇惯长大的公主身上的灵动之气。
  “那等两年吧,两年以后肯定有好消息给哥哥!”
  反正她得先和王华围着大明玩一圈再生。
  可不能在这途中多出来一个意外的累赘!
  朱见济懒得再跟这小两口说了,回宫之后继续开会。
  上次关于吕宋金矿的事情,已经传话给了内阁的诸位大臣,正该让他们为了国库出谋划策。
  邱浚满面红光的走进了文渊阁。
  金矿虽说还没有开挖,但在他看来,已然是大明的囊中之物。
  一想到以后会有源源不断的金子涌入大明,真是让人激动难耐呢!


第342章 :大明不搞奴隶制
  “朝廷只需要派遣一些人手过去,充做监工、官员等等,至于劳力,大可从附近抓一些蛮人来做。”
  “吕宋岛上不行,还有附近的岛屿……荣王如今就藩,想来也是忧愁王国周边蛮夷土人的,朝廷既然为其宗主,自然要替荣国解决些烦恼。”
  反正是关起门来开临时会议,起居注的史官都还没有过来,邱浚放话当然也是毫不客气的。
  不过要真记录到了纸面上,需要对外公布这个政策了,肯定会换成另一番义正言辞的话语,继续维护大明朝的神圣性和伟大国格。
  毕竟吕宋群岛之上,对大明称臣纳贡的小势力有很多,其中苏禄国更是渊源不浅。
  要打人家,那的确需要“师出有名”。
  “若是周边土人酋长顺服乖巧,那朝廷可以批一些钱数过去,向他们购买奴隶人口。”
  “等到金矿一开,那就是区区小钱,根本无需牵挂。”
  要做大生意,那就必须先有投资才行。
  天底下可没有白吃的买卖!
  其他大臣也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金山在前,大家都很动心。
  针对邱浚直言不讳的“买卖人口”,也是面色如常。
  因为大明朝的奴隶贸易,可不跟西方一样,抓了人就往死里折腾。
  中世纪的西方,社会发展缓慢,而且阶级固化严重,大量的农奴为庄园领主奉献了一辈子,都还只能跟畜牲混居在腐朽阴暗的茅草房里,乃至于后世史学家还根据其特点,指出来人类社会中有“奴隶、封建”等等层次的发展。
  但要注意,这里的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是以西方世界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学说看法。
  要是将之放到中国,那是根本行不通的。
  因为按照西方史学家的逻辑,中国并没有奴隶社会的存在,甚至那所谓的封建,也该算成“封邦建国”,在秦汉大一统后就没了。
  毕竟“啥啥社会”的断定因素,是凭借社会主要生产力来弄的。
  奴隶是主要的生产来源,便可为奴隶社会。
  封土建邦,庄园广布,撑起了国家存在,便为“封建社会”。
  但中华大地上,还从未广泛的使用过奴隶,将之作为生产工具。
  毕竟要真跟西方一个套路,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这些话怎么来的?
  厨师的老祖宗伊尹作为陪嫁奴隶去了商汤的地盘,五羊大夫百里奚也是被卖为奴隶,秦公以五张羊皮把他买回来,加以重用。
  ……
  由此可见,古代奴隶的确存在,但并非世世代代固定死了阶级,还是有可能实现青云直上,脱胎换骨的。
  可惜在原历史上,西方崛起后掌握了话语权,培养起来了大批量的舔狗公知,最后才把这理论硬是套用在了中国身上。
  当然了,朱见济突然想到这一点,也不过是发一发相应的牢骚打发无聊的开会时间,并不是说要替古代的统治者洗白。
  自家人知自家事。
  自打蒙元在中华大地上蹂躏了一番后,前宋保护奴婢、放松了一些的人身自由的社会风气,其实是开了历史倒车,又把人给绑回去了的。
  大明朝的户籍制度,便是其中体现。
  朱见济在国家里外发展的越来越好,送走了两位堂弟让他们去建国后,想着这几年不需要再多对海外用心思,维护好眼下所得就够了,便着手内政,想在这方面下手。
  即便安于现状不再多折腾,凭借收西域、开南洋,扩中亚的武功以及推广农会、发展经济、教化百姓的文治,他已经可以在死后有个漂亮的谥号跟庙号了。
  但朱见济还这么年轻,哪里能理直气壮的躺平呢?
  机器太久不动弹,是绝对会腐朽落后的。
  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不能放松自己。
  沂国为了发展去附近抓、买奴隶,国内也有一些厂子老板为了更加便宜和大量的劳动力去安南、缅甸等国偷偷运猴子的,朱见济都清楚。
  但他是大明的皇帝,首要爱护的,肯定是大明的子民,不能让外国人越过去,反压本土的华夏血脉一头。
  国内的经济需要发展,对劳动力有很大的渴求。
  如果朱见济不去抑制土地兼并,也不扶助农工这等低贱的贫民,随着各种厂子的越来越多,甚至还放任朝廷加税摊派,还有官僚地主的横征暴敛,大明的破产者肯定会越来越多,走投无路之下,只会进厂给老板抛头颅洒热血去了。
  藩国们也能用非常低廉的价格或者直接动用特权,把这些破产者打包去自己的小王国里,让他们去故土之外的陌生地方做贡献。
  反正以后青史所书,各大史学家居高临下的去点评一个时代的样貌发展,只会说大明在乾圣朝的经济增长的有多迅速,领土又扩张了多少,为后世打下了怎样的基础……
  反正老百姓不识字,在历史长河里根本发不出自己的声音。
  他们只配成为王朝盛世的踏脚石。
  可朱见济不能这么做。
  他哪里忍心这么做!
  乾圣天子早就说过了,大明子民的命非常珍贵,不能任由别人糟蹋!
  可大明要更进一步,必须要有牺牲出现。
  所以只能让其他地方的人来了。
  再说了,很多时候也是自愿的买卖。
  南洋那边的锦衣卫就禀报过朱见济,这几年靠着向大明输入人口赚钱,已经出现了好几个大富豪。
  安南国主是个文化人,读过书的,自然懂这事的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