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明世祖-第2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他爹捧着王华的卷子不放手,已经通晓部分人情世故的小太子发出了正常的疑问。
  储君一发声,也有大臣跟着表态。
  王华跟皇家的关系过于密切,的确不好操作。
  不管是秉公还是徇私,都能被人乱嚼舌根。
  “那你觉得呢?”
  朱见济问儿子。
  太子说道,“谢迁的可以。”
  “这人写的东西多,理论扯的也多,估计本人也是个能说会道的。”
  朱见济把谢迁的卷子拿出来,跟王华的放在一起,摸着胡子呵呵发笑。
  从立意来说,这次殿试的考生都没有偏题。
  在皇帝执政这么多年,政策行动来了一波又一波后,本来就习惯把握考试风向的学子哪能不摸准皇帝的爽点?
  再说了,朱见济也不是个喜欢搞场面的人,做事说话都挺直接的,没有让大臣沉迷揣摩圣心而降低工作效率。
  殿试面皇帝亲自强调了一番户籍制度,八成是要对之进行下手了。
  不过是改革还是废旧换新,他们把握不准这个程度,写的比较小心。
  而谢迁和王华的文章里,都是明确提出要废掉蒙元以来的户籍制,重新设计一套符合当下社会环境的人口管理制度的。
  谢迁引经据典,附带了一些自己所知的情况,向皇帝说明了废旧换新的重要性,甚至还在文章中隐隐透出了“祖宗之法不足守”的意思,对喜欢打圆场,广交朋友的谢迁来说,算是非常激进的态度了。
  他就赌这份激进,能入皇帝的眼!
  而朱见济也的确被谢迁抓住了目光,如果没有王华的卷子,只怕皇帝就要当场点他做状元了。
  王华那边,摆出观点之后,也是附录了一些社会现状——
  毕竟朱见济提了十几年的“去虚务实”,没有资料打基础,可不能再用空口白话来说服皇帝。
  但是比起谢迁单纯强调户籍制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王华更加注重修改制度要注意的地方。
  对人口的管理也是国家治理的大项目,如果把税收当成让朝廷有足够行动能力的“机油”的话,那人口就是组成机子的各种零件。
  人口一旦失控,那社会败坏是必然的,朝廷统治都会出现危机。
  所以要改,就必须制定明确的法律,怀抱“不成不回头”的决心,培养一批能够将国家政策完整推行的人员出来。
  这种缜密的逻辑,让朱见济看的十分心动。
  有些东西,说说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的。
  王华在文章里不讲虚的,直接说明户籍制废改所需的因素,还有必然会出现的阻力,这是让皇帝拿着文章不想放手的原因。
  “……就定王华吧!”
  和大臣、儿子讨论了许久,最后朱见济还是决定举贤不避亲,让王华来当状元。


第375章 :皇次子的封地
  张榜公布今年的进士排名后,一甲三名考生的答卷也是被放了出去,供人点评的
  这可是乾圣朝的老传统了。
  在朱见济对科举进行修正后,除了增加考试科目和考试范围,还常用“统分制”来为考生进行排名。
  对此,当然有人不满。
  别人写了啥东西啊,能得那么高的分数?
  而且科考大事,每次都能引起无数人的关心,地方上也出现过因为不满自己名次,从而跑到京城对当地官府进行举报投诉的事。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一直发生,浪费人力物力,消磨大家的感情,朱见济直接下令,又给科举考试增加了新的规矩。
  那便是每次考试之后,前十名的考卷都要对外进行公布,让那些不满于排名落榜的人心服口服。
  当然了,那些卷子都是抄录版,原稿是需要当地官府收藏,然后送到国子监和礼部,进行共同保管的。
  等到后世,那些收藏来的各种卷子,估计也会变成文物,陈列在博物馆里继续让人指指点点。
  在科举改革之初,就有聪明人猜到了皇帝扶持明法、算数的心思,先行一步搞了几本法学小解、数学小解出来,以供那些以前只读四书五经,对这些科目全无了解的考生临时抱佛脚。
  在前几次科考之中,由于刚刚开始实行,没有一下午提高题目难度,还真让一些基础极低的人低分飘过。
  由此,在民间还催生了大明朝版本的“教辅行业”。
  毕竟寒窗苦读多年,谁也不愿意因为朝廷政策的转变而放弃前程。
  还是朱见济的那句话
  只要能让他当官,哪怕学五代南汉之时,规定进士都得被阉割成太监,也是会有不少人积极参与的。
  而两张卷子公布之后,一些原本想趁机抹黑,发泄一下自己不满的家伙也闭了嘴。
  毕竟上面的内容完全不是自己写的那份能媲美的。
  两人写的字数也很多,洋洋洒洒,一张卷子便要占据一个板块,并且全篇没有错字,都是端正漂亮的宫阁体。
  就这答题写字的水平,便不是一般学子能够追上的。
  谁让殿试之上,能紧张的人脑袋空空?长篇大论下来,总有可能写错字。
  科举制流行了这么多年,也不是没有过到了最后考场之上,方寸尽失,汗流浃背,最后考试发挥失常的例子。
  “把每次太学和科考前十名的卷子公布出去,是要让天下人意会到朝廷态度的。”
  面对儿子的提问,朱见济提高腰带给太子解释道。
  “有些东西,还没有做成,条件也不够充分,但偏偏要去做,便需要提前放一些风声出去,让大家察觉起来,讨论起来,促进问题的暴露,也促进问题的改正。”
  太学和科考选出来的人,极大部分都是要步入仕途的,都是未来的国家栋梁,皇帝本人还时不时去驾临太学,和其中的师生进行交流鞭策。
  所以在这两个事物,和朝政关系密切,总能体现出不少的政治风向。
  每年状元公的文采笔力如何,也是很多读书人争相讨论的对方。
  读书人,总是喜欢拿自己和别人做比较的。
  “不要担心事情宣扬出去,给朝廷带来什么坏处。”
  “人要活的坦荡一点,朝廷里面有那么多官员,外面又有那么多老百姓,人是很多的,事情是很乱的。”
  “越是混乱,就越不能多做无聊的操弄,把本就复杂的东西,变得更坏。”
  “有问题出来了,那咱们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就好,遮遮掩掩的,把民间抱怨的话禁言,只让别人夸赞朝廷功德,反而是落了下乘。”
  古代齐威王尚且有“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的胆魄,朱见济为什么不敢做?
  “如果你连面对问题的胆子都没有,天底下谁还会怕你?”
  朱佑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然后他继续问,“那秋哥父皇真的打算把他分封到河中之地吗?”
  只看虚岁,朱见济的嫡次子朱佑桂也到了要考虑封地的时候。
  对待儿子,皇帝肯定比对堂兄弟更加大方。
  当初分封沂王和荣王,都选择在了海岛之上,即便水热充足利于耕种,但土地已经被限制住了。
  顺义王虽然被定在了神洲西部的海西国,可周边敌人众多,朝廷只是在那边清理出来了一片供人落脚的地方便不再多问,条件也是不太好的。
  而河中之地不一样。
  河中是原先帖木儿帝国的繁华中心,地位等同于华夏帝国的中原地带,极为富饶,属于适宜发展稳定的农业文明的地区。
  在帝国崩溃后,自然而然的成了诸多强敌觊觎的一块肥肉。
  朱见济想利用当年帖木儿向大明称臣的“宗藩关系”,还有卜塞因在世时和朱见济确定的盟友身份,去插手那边的斗争,只要脸皮厚一点,倒也没什么。
  反正理由肯定找得到!
  实在不行,还有个“天朝上国”可以拿出去教化中亚,总归能找借口向那边用兵的。
  但问题不可能不存在。
  一旦立国河中,那面对的情况跟海西国差不多。
  多方敌人包围,还有社会上各种因素的影响。
  海西国的魅力对上河中,那可就不知道小到哪儿去了。
  大明朝要在那边设立藩国,首先就得打到那边去,把附近的游牧民族都给揍一顿才行。
  距离之大,行动之剧,都是非常让人难受的。
  好在朱佑桂才五岁不到,距离他二十岁就藩的年纪还远,大明有足够的时间来安排这件事。
  “为父也舍不得”
  “只是你们兄弟都是为父和你母后结合掉下来的肉,为了你这个太子,为父狠心跟秋哥、阿奴拉开了关系这些日子下来,秋哥缠着你这个大哥的时间,可比缠着我这个父亲的时间多多了。”
  小时候对待骨肉,已经要偏心到底了,等孩子一成年还要把人赶出家门,强迫其自力更生
  朱见济只希望能给儿子们分封几个好地方,让他们独立出去后也能够过上舒服日子。
  大明朝控制的地方已经够大了,再扩张领土就不利于治理,最后仍旧会变成羁糜失控之地,讨不到好处。
  不如把那些难以染指的好地方封给后代,让他们去进行巩固统治。
  夺取河中是困难了一点,但大明只需要派兵过去征讨,不需要考虑治理成本,还是减轻了一些压力的。
  再说还有十几年的时间呢,慢慢来总不会太吃力。


第376章 :皇帝想做个好爸爸
  对他爹这种明明区别对待孩子,但又为之安排很多的行为,朱佑栎也只是稍微抿了下嘴,不再多说什么。
  他现在可不是五六岁的小孩子了,朱见济又喜欢跟他说着朝政上的事,让帝国储君能够在很小的时候就接触治理问题,所以很多东西也逐渐明白其中道理。
  作为太子,他天然是要和弟弟们做区分的。
  为了防止一些旧事在大明朝重演,他爹也做了很大努力。
  毕竟皇位的诱惑如此之大,完全能让原本感情深厚的兄弟拔刀相向。
  当年懿文太子地位何其之高,于兄弟之间威望又何其之大?
  可等太宗皇帝实现靖难,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性,不也刻意在史书记载之中对其进行淡化?
  当然了,这也可能是建文对太宗等王爷们过于苛刻,让本就性格直接粗暴的太宗惦记在心的缘故。
  至于近例
  他爷爷景泰帝和徽宗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因为疼爱妻儿,所以他爹是不敢在这方面进行豪赌的。
  哪怕一点点机会都不能让其他的儿子接触到。
  于是在日常上,年纪越来越大,也逐渐读书起来的皇次子朱佑桂发现他爹好像突然变了一个人,对自己严厉起来。
  完全不是小时候会对着自己又笑又抱的样子。
  而他大哥虽说喜欢板着张脸,把自己打扮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黄袍,但在自己馋嘴的时候,总会很大方的给自己送美食过来,自己犯了小错误,大哥也会帮忙遮掩过去,完全赢得了朱佑桂的亲近。
  如果太子大哥能把他当年坐过的小羊车送给自己就好了。
  就算上学的地方也在皇宫之内,可每天跑来跑去也是很麻烦的。
  可惜他大哥在别的事情上很大方,但对自己的玩具看得很重,小时候已经被他玩烂掉的发条车都不愿意给自己碰碰
  唉,想到这一点,兴王朱佑桂只能化悲愤为食欲,努力的多吃一点,以补充自己在读书上耗费的能量了。
  “做父亲的,都想给孩子多一些家产继承。”
  “可我一不能学唐高祖破国安家,二不忍看隋文帝诸子相争,只能趁着你们都还多做安排,等长大了,就把东西好生的交到你们手里。”
  朱见济拍拍儿子肩膀,叹气说道。
  他忙着修正各种制度,不也是为了把更好更强的大明朝交到朱佑栎手里吗?
  不过乾圣天子也不担心自己做的太多,让儿子做个垂拱而治的安乐皇帝的。
  一来朱佑栎不是那种安分放松的性格,二来世间问题源源不断,解决了眼下的就要出来新问题。
  总有地方可以让朱佑栎发挥的。
  而另一方面,考试结果出来的王华和谢迁也碰了面。
  王华一振衣袖,气宇轩昂,对着谢迁一抬下巴,“如何?”
  谢迁极为配合的装出一副“我认输”的姿态,对着王华拱手弯腰,“王兄大才,小弟佩服!”
  “哈哈,你这家伙!”
  王华当即被他逗的放声大笑,然后上前主动挽上谢迁的手,让他去自己家里喝酒。
  两人一个是状元,一个是探花,可是极为风光的
  在确定贡士排名之时,朱见济为了贯彻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特意在放榜之前,把参考的学子叫过来,让他们交换了答卷,并且有问题尽早提出。
  所以殿试的贡士是最早得知排名的一批,也是最早见识过王华和谢迁水平的一批,有此之事,在放榜之后,他们也没多少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