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直接送人,讨个好处。
中亚这种混乱的战场,国家兴起的快,衰亡的也快。
海西国立足这边十几年,势头却是一直呈上升趋势,背后还有一个庞大又古老的帝国为依靠,拉拢住这边,有利于稳住才结束动乱的国家。
而对大明来说,白羊王朝是在大明势力扩张到地中海之前,打击奥斯曼帝国的主要力量,很多次乌宗哈桑跟穆罕默德二世在西亚争锋之时,大明都以优惠价格对白羊出售过武器来着。
要是白羊王朝这个屏障没了,正处在国土大力扩张期间的奥斯曼就有可能跑到波斯这边割草,加上中亚周边的混乱,对大明来说并不是一个好事。
要海西国在这样的冲击下无法继续壮大,奥斯曼帝国这个距离更近的大国成为中西亚地区的霸主,那大明在那边的影响力就会下降,十多年心血白费
所以白羊王朝的存在很有必要。
而且其新王受乌宗哈桑教导,在教派问题上看的也比较开,并不是狂热者,也愿意和海西国这个处在绿林好汉中的景教国家友好交流,在绿林之中为海西国站台,赢得一些话语权。
如此,能不保着它吗?
而海西国也投桃报李,深知自己能在中亚顺利发展,离不开宗主国的支持,以朱见济和朱见泽的交情,双方的交流也非常顺利。
比如这一次,海西国使者过来,就是来向皇帝汇报朱见济曾经对堂弟提到过的“黑色火油”。
也就是后世著名的石油。
以中华的科技发展,其实在很早之前就对石油有过相应认知,并且利用了起来。
比如在易经中就有提到过“泽中有火”之语,汉书中也对陕西和西域地区的石油情况有过记载。
等到宋朝学者沈括之时,由于华夏已经积累出了足够的火武器经验,而且也使用过石油作为燃料,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更能清楚的认识到石油对社会发展的意义。
他不仅定下了“石油”这个正式的称谓,还判断“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而朱见济经过调查,发现四川陕西那边有些地方,早就有人使用石油进行日常照明了。
皇帝对此挠了挠头,然后想起来后世中东那一块地方可特别出石油,于是在和朱见泽的通信中,提到了这个东西。
华夏虽然也有本土油田,甚至还有人用上了它,但产量到底不足,而且开采、运输花费的人力物力,和从波斯湾那边海运也差不多
飞剪船可省时省力了。
中东石油优质且容易开采。
把石油装铁桶里密封起来,然后满帆加速,二十来天的功夫就能够到达大明境内。
以大明眼下的科技进程,只要不被人为中断,日后肯定能比西方更早一步实现对石油的大规模使用。
既然这样,提前在中东那边划一块地盘,以备后人开发也是需要的。
朱见泽把这事儿放心上,找了一两年,终于找到了一处符合朱见济信中“易开采、产量大”的露天油田,然后派人前来向皇帝通报这个好消息。
当然了,除了这件事,还有商量和大明一起出兵,攻取帖木儿河中地区的事。
皇次子已经快十三岁了,朱见济这个当爹的需要给儿子准备一份家业,让他能够一成年就继承。
“海西国这是有心了。”朱佑栎说道。
真希望以后他还能保持如此态度。
对于他爹分封出去的几个国家,朱佑栎没多说。
他弟弟分封的地方都还在纸面上,就算以后立国,一两代人之间还威胁不到大明朝。
但他叔叔辈分出去的时间已经有十几年了。
沂国荣国就在大明边上,注定要依附本土。
可海西国就不同了。
要是它强大了,凭借地缘条件,要想挣脱本土的控制也有可能。
这也是朱见济坚持要把霍尔木兹海峡控制在手里,还要在中亚再分封一个儿子过去的原因。
第383章 :原始蒸汽机
“海西国和朝廷出兵,一同进攻河中之事,不该让我来讲。”
“世子在广州好生的寻求良医生,以尽孝道就好。”
朱佑栎跟朱佑极聊了一会儿,在表明自己的旅程还没有结束,在此期间对于国家政务并不插手之后,便提出告辞。
朱佑极不好过多挽留,只能请太子保重自己。
万金之躯搞白龙鱼服这一套,危险性实在是太大。
也就是当今天子跟儿子一样心大,敢把继承人放出来玩。
“那殿下,广州之后,可是要回北京了?”
汪直他们不知道太子还想继续在外面浪,只觉得从北边一路向南,走的已经足够多了。
太子也不可能长期待在外面。
这几个月里,朱佑栎从皇帝身边消失,已经引起了朝臣一片轰动,甚至还出现了很久没有发生过的,顶撞天子,伏跪大殿之事,就为了让朱见济把太子赶紧找回来。
这次,朝臣们这么做,就不是为了威胁皇帝,对之进行道德指控了,而是真心实意的担忧储君出问题。
外面的世界那么大,危险无处不在,太子爷那么金贵的一个大宝贝,哪里能轻易放出宫去?
眼下皇室虽然摆脱了从宣德朝以来的,令人担忧的“子嗣稀少”情况,光是皇帝跟皇后就生了好几个儿子,还都平安长大了。
但这并不代表皇位的继承不会出问题!
对于皇家来说,儿子少和儿子多,都会有烦恼。
以大明朝流行嫡子、长子继位的传统,皇太子的安危不容忽视!
别看从七岁起,朱佑栎就被他爹带着上朝,各种事情都手把手教导,把“父慈子孝”发挥到了天下闻名,人人称颂的境地,看上去太子地位极为稳固,不可能受到冲击。
可这也架不住人心难测和天意弄人啊
懿文太子的待遇好吧?
壮年就忽得死了。
朱佑栎现在年轻,却也无法保证随时都能活蹦乱跳,在外面出了问题难查出来,搁在史书上又得是个不解之谜。
而且继承人跟皇帝距离远了,心和心就不相邻了。
距离能产生美,也能产生裂痕。
万一太子在外面久了,皇帝就偏爱起其他儿子了呢?
朝臣是接受不了任何可能的变故的。
朱见济面对这样诚恳的请求,只能顶着压力装做无事发生,然后在书信里跟儿子抱怨那些臣子有多难搞,偏偏自己又没办法对他们下手。
这样的情况落到汪直他们眼里,自然认为归期已到,可以收拾东西回家了。
“不,继续往内地走,我要去湖广,去陕西那边看看!”
沿海的诸多省份,在大明朝持续对外交流的情况下,属于全国的富裕小康之地。
朱佑栎在这里走了一圈,看得的确不少,但从整体风貌上,却只能沉浸在那些富贵繁华之中。
大明朝还有很多地方跟沿海地区不一样。
朱见济曾经跟儿子说过,当年收复西域,他在陕西甘肃那边看到的荒凉戈壁,还有那里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百姓。
朱佑栎想去看看,过了这么多年,那里又会是怎样的情况。
太子有这样的意愿,团队便只能听从了。
一行人收拾好东西,顺着广州一路向北,要过洞庭,去西北。
而北京城内,朱见济得知儿子没有急着赶回来,还愿意去一些穷苦地方看看时,也满意的点头。
“春官在江南走了一圈,还没忘记中西部的苦难人把江山社稷交给他,我算是放心了。”
长期以来,朱见济最担心就是从小众星捧月一样长大的朱佑栎会“目下无尘”,只看到大明朝的强盛,而忽略掉很多方面的问题。
天下兴亡,百姓皆苦。
朱见济追求的大明朝,是国家强盛的同时,民众的负担也不必太大。
二者只得其一,都不行!
“还有工科院那边,最近总算是弄出来了一台蒸汽机,也是个好消息!”
朱见济兴奋的跟老婆躺在床上,在王氏昏昏欲睡之时,嘴里还在不停念叨。
蒸汽机这种东西,基本上每个穿越古代的家伙都得搞一搞它,着实是穿越圈子里饱受欢迎的“明星”。
谁让生产力决定一切呢?
蒸汽机出来了,其他很多东西就能够发展起来,完全可以开创新时代。
朱见济时常去工科院那边,也不是单纯的视察,在那边给研究人员当灯泡,增加他们的心理压力。
皇帝作为一个理论分子,也是会和科研人员做技术交流的。
反正只要动动嘴皮子,也没人真的敢让皇帝动手搬砖打铁,朱见济又何乐而不为?
不过即便有皇帝的鼎力支持,又有各种理论提前告知答案,推算解题步骤这一块也是很烦人的。
蒸汽机的制造除了要大量的研究资金,提供制造材料和燃料之外,对于技术也有要求。
钢铁不能随便,材质差一点,可能机子顶不住就得爆了。
蒸汽足够后,机器运转如何运转也得做好设计,不然上不去下不来的,机子没爆炸,研究人员看了自己就得晕过去。
好在这几十年来,大明朝的钢铁制造有了长足发展。
当然了,重点是朱见济砸钱砸出来了那个技能点
后世的土法炼钢法子再不行,好歹也能在大明朝混一混,等皇帝调配国力支援,质量不会差到哪里去。
至于机械运转,在重造了水运仪,和二十来年的初中物理培养之后,现在工科院研究者对于通过轴承来驱动器物的法子,摸索的可称得心应手。
中华的科技从来都不弱于他人,甚至在这个时代,仍旧是领先世界的技术强国,并且不知道甩第二名甩了多远。
有了技术积累,有了财力支持,蒸汽机被提前折腾出来也是可以的。
唯一的不好,就是最早制造出来的这一批蒸汽机使用效率并不高,现在只能用于提取地下水,并且需要燃烧大量的煤炭,支出和收入完全不能平衡,只从眼下看,是绝对的亏本买卖。
这玩意儿,弄出来跟没弄差不多。
提地下水有啥难的?
打口井就是了!
所以当朱见济兴致冲冲跑过去看“蒸汽机”的时候,看得最多的,还真只有蒸汽。
其次的,就是那从铜管口中,源源不断冒出的黑烟,晕得周围的人一个个跟去游戏里抽了奖似的。
“不过没关系,饭是不可能一口气吃饱的慢慢来,慢慢改,总会弄出来合适的。”
那瓦特改得蒸汽机,我大明朝的科研人员就改不得?
不可能!
“唉”
旁边躺着的王氏悠悠一叹,终于忍不住道,“快睡吧,年纪也上来了,还不肯早点休息你是真巴不得春官早点继位啊?”
老夫老妻久了,对朱见济的某些毛病,王氏也决定不再容忍。
被老婆一顿说的朱见济顿时乖乖躺好,强迫自己放空脑袋,随后也睡去了。
第384章 :完结!
年底,朱佑栎在北京大雪纷飞之时回到了家里。
朱见济看着又长高长壮实了不少的儿子非常欣慰,就算被爱子心切的王氏挤到了旁边,根本无法跟儿子碰一碰,也在一旁不住的点头。
等到王氏把儿子上下打量一遍,发现朱佑栎当真没有受伤,只是因为在外奔波而黑瘦了一些后,才勉强让开身子,让朱见济能跟儿子说话。
“父亲!”
“好哇,好哇!”
朱见济站到朱佑栎身前,看着已经长得跟自己差一个头的儿子,满心欢喜,最后不知道说什么,只能不断的复读。
等到朱佑栎说了自己在外面做了什么,走过了哪些地方,虽然难免遇到一些危险,但到底是平安渡过了。
朱佑栎甚至还在一片山区之中,说服了当地的村民,跟自己一块剿灭了附近的土匪。
这经历听起来,还真的有开挂的以为。
不过朱佑栎也提到,那个村子长期与世隔绝,官府的一应政令都很少听说,只知道延续祖辈的生活,不断的种着那略微贫瘠的土地,对这些年里,朝廷大力推广的海外良种都没有见过。
这样的地方,不说穷山恶水,也不能称得上啥好地方。
所以要想说服当地的村民跟着自己一块干事,也是不容易的。
朱佑栎一个外面来的毛头小子,要不是自己能打,身边跟着的人也能打,他们能听话?
“不管过程怎么样,结果好就可以了。”
朱见济欣慰的拍着儿子的肩膀,“你去外面走了一遭,想来是有些真功夫在身了”
“正好这两年,为父预备着改革六部,你就来帮我搭把手。咱们父子齐心,总不会吃亏受累的。”
六部要改,要被拆分,这是很早之前朱见济就有的念头。
现在大明朝要办的事情越来越多,发展的势头也越来越好。
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个真理,老一套的管理办法其实是不够用的。
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