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时候,用不了多少时辰,大明朝都能坐着火车转一圈!”
“春官,你这是在和为父见证历史啊!”
朱见济对着窗外的风景可劲儿的欣赏,看够了后才勉强收回视线,突然提出,“等明年,我就禅位给你吧。”
朱佑栎猛地抬头,不知道他爹为什么突然说这个。
天底下哪里有皇帝当得好好的,忽然放弃的事儿?
以前的太上皇那是啥人啊?
刘太公?
唐高祖?
靠着儿子坐的天下,当个太上皇是理所应当。
可朱见济威望足够,完全可以不管儿子的想法,在皇位上坐一辈子。
太祖高皇帝对太子多好?
不也是舍不得把位子挪给儿子?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的诱惑,谁能放弃!
“这个不必了!”朱佑栎急忙拒绝,表示自己还年轻,不急着登基。
“不行,就这么定了!”朱见济一锤定音,直接把话说死了,“等明年,我五十五了,你也三十三了都是恰好的岁数。”
“天下哪里有四十年的太子?”
“你现在执政,做的很好,我完全不担心。”
“今年你母亲病了一回,我也想了很多,觉得既然已经把国事交给你处理了,为什么还要死抓着龙椅不放,拿着个名头有什么好的?”
“不如趁着还能走动,做个太上皇享享福,卸了担子到处走走为父活了五十多年,可很少去外面走过。”
“现在大明朝变得很厉害,为父却没有见过,只能从各地的奏疏里面瞧瞧”
“思来想去,发觉大好河山,不去看看实在可惜了。”
要是有精力,他还能去其他儿子的封地,父子重逢一番。
扭头继续看着窗外,有风从某处吹过来,把朱见济的胡子吹得飘动起来。
“天下是我的,也是你的,可到底会是后来者的。”
“人要服老,要学会退让。”
“春官,以后大明朝就交给你了。”
放松身体靠上真皮缝制的椅背,朱见济语气轻松的告诉儿子。
而朱佑栎听着他爹的话,也不再搞什么“三辞三让”的把戏。
“儿子不会辜负父皇!”
屁股底下的车子还在摇摇摆摆,吭哧吭哧的沿着铁轨慢悠悠前进。
他们知道,这火车终点就在不远处,用不着到张家口就会调头,载着皇帝太子返回北京,不会真的把天家父子带去很远的地方,给当地官员一个巨大的“惊喜”。
但大明朝这辆车,以后又会开向哪个方向呢?
反正是不关自己的事了。
朱见济喝了一口热乎的茶,舒服的叹了口气。
第385章 番外1
“问题来了,为什么朱见济会被追为明世祖?”
“世祖这样的称号,一般不是给力挽狂澜于危难,扶大厦于将倾的优秀君主吗?像刘秀有世祖之号我一点都不怀疑,不过朱大宝为什么会有?”
后世的论坛上,有人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对此,当然会有热心观众为之解惑。
“要不是你前面说了明世祖的名字,我还以为你的大宝指的是明高宗朱佑栎呢。”
作为同样从小受到父亲疼爱,同样长大顺利继位的皇帝代表,朱见济和朱佑栎这对父子时常会被人打趣为“爸爸的宝贝儿子”,久而久之,也不知道是谁给父子二人取了个“大宝”的江湖混号。
不过如果没有明确点名,“大宝”一般是指代明高宗的。
谁让他还有几个弟弟?
“首先你要知道,世祖的称号除了能给你说的那些人用,也能给某些带领国家迈入新时代,开创与此前不同发展路线的君主用。”
“明世祖在位期间,收复西域,开发南洋,还远定岭北,国土面积扩大了近一倍虽然起初占了地图开疆的便宜,但好歹后面的确安排了移民过去定居,并击退了西方罗斯人的进攻,让咱们现在能对北冰洋宣称自古以来,缔造了继汉唐以后的华夏大一统局面,领土面积可是超过了蒙元的。”
这里的大一统,指的不仅仅是传统的汉地十八省,还包括了西域、南海等等辽阔之地。
有了朱见济跟号为“武帝”的朱佑栎在后面当明猪,后世人对于朱太祖、朱太宗一直没能把西域收回来也是有点小话说的。
当然了,以古代的发展力,中原王朝同时掌握西域、高原和大漠南北等地区的情况也少见。
大汉也才把领土冲到西边,大唐南边有个独立的吐蕃,大明朝在前几位皇帝手里,能对高原进行实际掌控,同时开发好西南、东北地区,已经挺不容易了。
而且有了海贸这个巨大财源,相对贫瘠还被大量夷人占据的西域地区就显得不怎么重要了。
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以老朱家前两位猛男的姿态,以及流传出来的宫廷记载,他们对西边也是有想法的,只是蒙古帝国即便解体了也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自己只能办了能办的,然后让后继之君努力。
“除了开创了领土的新上限,明世祖统治后期,明朝还运用起了蒸汽机,让人类步入了蒸汽时代,科学技术的积累和爆发,让他儿子统治的三十年里,成功把国家从农业国变成了基础的工业国这样的功劳,得个世祖也够了。”
“要是算上宗藩体系所囊括的范围,那大明的版图在其统治期间,都能扩到殷洲了。
朱见济的小儿子不就是被分封到了北殷洲建国称王吗?”
有另外的吃瓜群众蹦出来,“殷洲那个后面不是仗着自己天高皇帝远,企图造反吗?商桓王自己志大才疏,认不清局势乱蹦哒,差点还让欧罗巴的黄毛捡了便宜。”
欧洲距离殷洲有多近,从地图上就能轻易看出来。
大明虽然占了早一步发现的便宜,还用贸易路线栓着西边那堆黄毛,但人家也有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明世祖统治后期,还在着手商国的前期建设呢,西方的船队就登陆了殷洲,并且蛮横的宣布自己是受天主指引来到的新大陆,“理所应当的对其进行统治”。
那时候,大明朝在殷洲的西部耕耘,西方在东部侵占殖民,双方之间倒也没有太大的冲突。
朱见济知道这事以后,对此也无可奈何。
除非大明立马弄出来高达,不然隔着个太平洋,跟西方比在殷洲开发的速度,他们是力有不逮的。
好在西方人少,国力完全比不上大明朝,除掉旅程遥远等因素,移民力度和开发程度,都要比西方强大。
而且西方的殖民者也不干人事,仗着自己比殷洲土著厉害一点,便对其进行了大肆屠杀,把人逼着倒向了大明朝这边,阿兹特克跟印加王国的末代王族都是通过大明朝周转,才勉强保住了身家性命。
当然了,在此之后,殷洲的大部分土著对“中华与殷洲是一家”这话也是深信不疑,毕竟有了对比才有伤害
以前没有西方殖民者,阿兹特克这些国家仗着有点底蕴,不愿意对明朝表示臣服,大明也懒得去强迫他们,赚钱才是最终的目的。
现在西方人来了,不听话要杀,听话也要杀,哪里比得上明朝的态度?
有了本土力量的加入,加上大明朝本身的能力,倒也抵消了不少远距离带来的负面影响,成功让商国建立起来。
可惜,地方跟中央离得远了,总会有自己的小心思。
明世祖分封出去的儿子,明高宗带大的小弟,当然会好好听父兄的话。
等到第八代国君的时候,就蠢蠢欲动了。
八代人,都隔差不多两百年了,哪里还有感情在?
这样的例子,还有海西国。
“其实我搞不懂海西国的嗣君为什么会试图摆脱大明,他不知道武帝的控制欲有多强大吗?”
看有人在讨论里提到了“海西国”,又有相关群众忍不住出声。
海西国的初代国君是明世祖的堂弟,论关系比起皇家一般的亲兄弟还要亲密
根据记载,明世祖的人品还是很靠得住的,在经历了上一辈的乱子后,仍旧对堂兄弟保持着一个较为温和的态度,在分封的时候,都给了几个堂兄弟不少优惠。
像海西国,立足于中亚乱局之中,每次遇到问题,不都是靠着大明居中调停、援助,才成功吞下白羊王朝解体后的遗产,发展成一个西邻地中海,东抵波斯湾的地区小霸王?
所以大明各个藩国的第一代国君,都对中央皇帝抱有亲近的态度,也的确为了大明朝的利益舍生忘死,第二代在父辈的影响下,以及鼎盛期间大明朝的威压,同样对中央积极靠拢。
甚至在藩国绝嗣,没有法定继承人的情况下,还接受了从皇室中过继一个皇子继承王位。
像荣国传到第三代就断了,明高宗就把自己的儿子安排了过去。
可惜荣国那地方仿佛有种魔力,过继过去的皇子血统也传了三代,然后到孙子辈又生不出崽子了,大明于是把荣国的封地收回,设立了郡县。
所以像海西国立国四五十年,第二代在位之时就企图独立的情况,让当时的皇帝都很不解。
“海西国可是第三罗马!红罗也是罗啊!”
大明朝的皇帝姓朱,而“朱”在颜色里又等同于红色,所以对自称继承了罗马法统的海西国,便戏称为“红罗”。
正好跟当时人送外号“绿罗”的奥斯曼帝国相对。
自古以来,红要配合绿嘛。
第386章 番外2
“我觉得还是朱佑樒他娘的问题……佐安王太后跟她相公相爱相杀这么多年,估计给儿子灌输了不少思想。”
“佐安一心恢复罗马传统,海西国壮大起来后就企图在国内复兴罗马文化,以罗马为尊……这就跟大明朝作对了。”
明朝恢复实封的本质,不就是扩大华夏文明的覆盖面吗?哪里能让罗马来摘桃子?
“而且朱见泽也不是好欺负的……为了不跟丈夫直接对立起来,她儿子就成润滑油了。”
海西国初代大王朱见泽和罗马末代公主的爱情故事,还是值得人称道的。
明世祖朱见济虽说也跟老婆感情很好,退休当太上皇后,还忍不住带着老婆到处旅游潇洒,留下了不少趣事,但这也无法忽略他的后宫里,除了王皇后,还有几个妃子的事实,那些妃子的儿子,也有被分封到国外为王的。
并不像朱见泽那样,一辈子就跟佐安过。
虽然在名义上信奉了作为基督教分支的景教,但经过中华上千年改造的景教是个啥样想想也都明白,根本限制不住一国之主纳妾。
朱见济不娶小老婆,哪怕后期因为国家权利问题和妻子成为了政治对手,但终究是没有让别人来插手他家事的。
至于最大的受害者,只能是他俩的娃了。
朱佑樒小时候还享受过一家人的和睦融融,长大懂事了,却被迫见证父母因为政见不同而逐渐的感情分化,之后一直相爱相杀,在心理上肯定是有些问题的。
继位之后,他娘仍然活着,并且拉拢了朝野的一批能人,持续性的给朱佑樒输出“罗马必如闪电般归来”的思想。
而海西国受益于中亚优秀的匹配机制,还真有摆脱本土控制,自己称霸的底气,所以朱佑樒继位后的第十年,终于膨胀起来,决定不再事事奉大明为主。
为了实现自己“独立”的目标,海西国还在朱佑樒的领导下,跟对抗几十年的奥斯曼签订了合约,停止战争,让海西国的大部分力量,能拿去抵抗本土赋予的压力。
按照这样的谋划,要是大明朝赶上一个脾气好点,不喜欢折腾的皇帝,估计还真能成功。
毕竟海西国的“独立”,也只是想像朝鲜、日本那样,实现政治上的自主,不是为大明充当一把砍向西方的刀,什么都要听着本土指挥。
而且海西国也是真的远,领土对比起殷洲和本土来说,实在不够肥沃富饶。
的确是盘味道可以的菜,
但也不是一定要吃。
只要宗藩关系没变,明朝还是能忍的。
偏偏海西国面对的,是继位几年,正摩拳擦掌,企图大肆向外扩张的明高宗。
被后世人称为“大明武功第一”的天子,可不是好惹的。
“小时候就敢摁着世界地图问,地球是不是他家的,还按着精英教育长大,文武双全……谁闲的没事跟明高宗干啊。”
出名之后,小时候光屁股的事都能被人从旧纸堆里翻出来,更何况朱佑栎不是嘴强王者,人家继位后的功业也是足够吹的了。
像这样有深意的趣事,不被史家大书特书才怪。
“要还是旧时代的生产力,明高宗再怎么能开拓也对远征强大起来的海西国没办法,可工业革命一来,铁路都装上了,怕啥!”
古代王朝领土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生产力,强如大唐,在波斯建了个都护府没多久,也不得不撤兵而去,可见对以小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