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泰帝都习惯了。
弹劾就弹劾嘛,
说的好像朕经不住骂似的!
好爸爸就怀着这样的心情,度过了去内阁当吉祥物的一天,直到在饭桌上被儿子小声告知具体情况时,才吓得差点噎住,让朱见济提前登基。
“这种大事,怎么现在才告诉为父?!”
辛苦的咽下去了口中米饭,景泰帝对着儿子一拍胖脸,生气了。
“这不是怕父皇被他们说急了吗?”
朱见济掰着手指给好爸爸数这两天到的弹劾奏疏,发现自打“衍圣公受辱而死”的消息传开后,全国各地的官员发来的问候,已经攒上几百份了。
以朱见济对景泰帝的了解,他可能看到一半就被气的吃不下饭做不了操,然后又犹豫着企图退缩,把王竑他们召回来,结束这场口水仗。
好爸爸是有些害怕麻烦和争执的。
因为他骨子里,并不是刚愎自用,所以别人朝着他多说两句,就可能说动他改主意,不管是好是坏。
知道好爸爸这个性格弱点,朱见济干脆帮他屏蔽了一些垃圾话,免得被干扰信号。
“这么多?”
景泰帝闻言皱眉,“看来那个孔老头一死,的确让人惊动。”
“不过青哥儿说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是什么?”
好大儿竟然还说自己会被吓着。
笑死,
想他堂堂帝王,还有什么会吓到他?
于是朱见济就把卢忠最新收集到的情报告诉了景泰帝。
瞧瞧,他才知道这事,就过来和老爹一块分享了,多孝顺!
情报内容,包括且不限于“孔庙内部供奉的恩赐名单上没有大明记录”,而且还有孔家某些人的话语:
孔彦缙酒醉之后跟人指天画地,唯我独尊,跟佛祖下凡似的,说话口气极大,“不管天下谁做皇帝,都当敬我孔家,今日我为孔圣传人,当算无冕天子。”
孔家人还自诩,“天下只三家人家,我家与江西张、凤阳朱而已!江西张,道士气凤阳朱,暴发户,小家气,皆不足为道,故而我家最贵!”
这种话说了非常多,在曲阜耳目灵通点的,基本都知道,这也是卢忠能迅速收集足够黑料的原因,并且可以从消息的流传程度,推测出孔家这种思想由来已久。
也许是看不上“朱家的小气穷酸”,这才让孔家人在祭祀先祖的时候,把大明皇帝赐下的封号统统弃之不用。
景泰帝越听,脸色越难看。
自打儿子懂事之后,享受到压榨童工乐趣的景泰帝已经很少生气了,因为很多烦心的事儿子能把他提前做了。
但事关孔家,景泰帝必须知道。
而等他知道了这件事后,自然不可能不动怒。
他终究是天子!
谁给孔家的胆子,让他说出那些话的?!
第125章 :孔家不孔
“孔家”
“这是要造反吗?!”
天子震怒。
用膳的殿内,除了朱见济以外,其他人都惊慌失措的跪了下去。
他们第一次见皇帝发这么大火。
前面太子病重,那是焦虑。
而这次,只是单纯的被气到了。
“父皇莫气,王竑和卢忠他们,已经派人围了孔府,那些管不住嘴的人,都已经被控制住了!”
朱见济安慰着好爸爸,替景泰帝抚摸胸口,疏通闷气。
“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那些大臣天天拿这个来说,结果孔家人自己都不当成一回事!”
景泰帝气极反笑,抬手把桌子上的碗筷酒杯统统扫了下去。
气到连儿子的安抚都没用了。
想当初,景泰帝被臣子们用“正统”二字压了多久?
他早就受够了这个东西带来的委屈!
但景泰帝还是忍了,每次大臣拿着类似的道理来劝谏,他认真的听,光是笔记都让人记了不少。
结果呢!
一直打着这个招牌的孔家人自己却根本不遵守!
都是放屁!
“那群家伙还有脸弹劾王竑?”
“阮伯山,你带着东厂的人过去,都给朕抓了!”
“朕倒要看看,他们是忠于朕这个大明天子,还是那曲阜的无冕天子!”
朱见济没有阻拦。
于是阮伯山只能接过这个苦差事
他虽然是一条忠犬,但皇帝有没有想过,弹劾的人可是来自全国各地,他怎么抓的完?
罢了,
替皇家办事,最重要的是忠心。
既然命令如此,那他就办。
于是阮伯山带着东厂的人马出皇宫,检搜京城,按照朱见济之前记好的名单,将相关人员一个个的抓去大牢。
这群人还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一看找上门的是群宦官,先是袖子一摆,露出铁骨铮铮的姿态,气沉丹田的大喊,“阉党杀人了!”
“这嘴比我还能放屁呢!”
阮伯山嫌弃的捏住鼻子,让人把对方嘴堵了,然后继续抓新的目标。
这样的行动,自然引起了京城官员的大为震惊。
像这种大规模的抓捕官员,在景泰朝非常罕见。
此前考成法抓人,那是官员考核没过,有名有实的把人撸去牢里,流程走的很完整。
可现在这情况,显然不是他们工作出了问题。
看着横行于大街的东厂和锦衣卫们,官老爷算是第一次感受到了景泰帝的愤怒。
原来这位好脾气的皇帝发起火来,真的会打死人的!
第二天早朝,被弥漫京城的杀气震慑过的臣子们显得颇为安静。
东厂的皇家私犬们只在昨天疯狂的发动了一次,那磨牙吮血的模样让人回忆起了当初王振还在的时候。
才过去六七年,他们就在景泰帝的“善于纳谏”下遗忘了这种畏惧感觉。
现在重新一刺激,倒是跟浇了头冷水一般。
只有于谦这样的大臣敢于发问,“昨日在京中大索群臣,时至如今,东厂与锦衣卫仍在搜查,敢问陛下,可是京中出了差错?”
是有人叛乱?
还是皇帝被太祖附身,要跟臣子们玩个刺激的游戏?
“无有差错。”景泰帝这次没有让儿子出声,自己先朗声回道。
他仍旧含有怒意的声音在奉天殿回荡。
“只是朕心里不服!”
他哗啦啦的推倒旁边桌案上堆着的奏疏,奏疏顺着金台的阶梯滑落到了于谦脚边。
于少保拿起来看了一眼,大胆翻开,发现讲的是此前沸沸扬扬的弹劾王骥辱杀衍圣公的事情。
他对此不解。
朝堂上参与过内阁会议,帮皇帝处理过奏疏的阁臣都低着头不说话,显然是知道了弹劾的后续故事。
然后于谦继续弯腰捡奏疏,看了一份又一份,直到看到王竑所写的报告时,才定住了目光。
他看的呼吸急促,让其他人也好奇这份奏疏的内容。
害怕继续看下去让心脏受不了,于少保拍的一声将奏疏合上,和皇帝一块黑了脸。
“若王竑所奏不假,那孔家其罪当诛!”
作为一个强硬派,于谦说话从来都爱往重了说。
但是说要干翻孔夫子这事,就有点过重了!
不过由此想来,估计也是个昨天东厂的出动有关。
臣子骚动起来,请求皇帝公布原因,以免自己继续提心吊胆。
景泰帝挥手示意,于谦于是将奏疏传给鸿胪寺官员,让他们用大嗓门给朝臣们念一念。
孔家的放肆言行,全都被曝光于朝臣面前。
景泰帝再次遭受感情上的诈骗,难受的在龙椅上抱着胖儿子取暖。
其实像这种对着大臣哭诉“朕被骗了,骗得好惨!”的事情,皇帝做起来还是很丢人的。
景泰帝此前便不想把这样的丑事公之于众,只是想调动锦衣卫和东厂这鹰犬来处理,但朱见济劝住了他。
“凡事行来,都讲究光明正大。”
“孔家人就是因为说一套做一套,方才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父皇既然想要惩处他们,就得让天下人知道孔家做的恶事,不然对方倒打一耙,也是做的出来的!”
读书人嘛,
不要脸的!
可既然对方不要脸,那皇帝还给孔家保留脸面干什么?
老朱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话题也算丰富了,像太祖马皇后的大脚、太宗的“诛十族”、以及宣德皇帝的斗蛐蛐,都属于民间政客的谈资。
也不差景泰帝这一个了。
所以最后丢脸的,只会是天下读圣贤书的家伙。
谁让他们把衍圣公捧的那么高?
现在衍圣公犯了错,还是“不敬君王”这种底线错误,该不该罚?
衍圣公那虚假的光环,必须破碎!
在原来历史上,嘉靖帝曾经对曲阜世代被孔家人掌控很不满意,企图自己任命曲阜县令,结果被臣子用“天底下谁的道德比圣人子孙还好?”的理由给怼了回来。
大明后世罕见的能把控朝局的皇帝对此都感到无奈。
如果朱见济不利用这件黑料把孔家压下去,那旧态复萌又有多远?
而且除了朱见济转告好爸爸的事情,还有卢忠新翻出来的一件事
在孔彦缙在大庭广众之下,于孔庙咽气的时候,卢忠就意识到他必须把这件事闹大,才能取得良好成果。
“衍圣公”的影响力是很大的。
弄死衍圣公的影响力也很大。
所以卢忠无法保证,当天下读书人对着皇帝施压的时候,他的主人会不会再次抛弃自己。
只有把孔家的污点挖个干净,让他们死活都翻不了身,让天下知道点道理的人都不敢为他们说话,那自己才算真正的安全。
所以卢忠除了拷问孔家人,还让人去周边搜寻相关黑料。
然后,便有了今天凌晨快马加鞭送回来的这封崭新奏疏。
根据卢忠调查,蒙元之时的沙河县中,有一个叫做孔天铎的人,属于孔家族谱榜上有名的圣人之后,企图求官未果。
这听起来还算正常。
可等念到这位孔天铎曾孙之名的时候,所有人都沉默了。
塔识不花,
这个显而易见的蒙古名字,是孔天铎的曾孙所有。
而他完成了曾祖父的愿望,改成了蒙古名后,成功担任了蒙元蒙古字学教授。
听到这里,朱见济都仰天长叹。
这还没到鞑清拿着刀逼人剃头改名当包衣的时候吧?
就因为想给蒙古人当官,孔家就有人主动改名换姓了?
奇葩!
呸!
终于,在桩桩件件摆出来的情况下,有官员羞愧的抬袖掩面。
六科中又有热血的言官主动出击,“孔家何以称孔?!”
“此等无耻之徒,竟然享受了我朝百年恩赏!”
“啐!”
第126章 :追查
随着那当着朝堂上文武百官面的一声“啐”响起,新的开关被摁下。
“臣,请追查曲阜孔氏一族欺君罔上之罪!”
都察院管事的老大徐有贞站了出来,语气极为愤慨,好像真的是在为大明皇家受到的这样的欺骗而生气。
其实,也值得接受过正统教育的儒家士人如此作态。
因为他们学的是孔孟之道,可现在呢?
孔家自己都抱着蒙元的旧日回忆不放,连“日月重开大宋天”的大明朝都不放在眼里。
孔彦缙还有那般言语!
当着这堆黑料的面,当着全天下人的面,他们都不能替孔家说话。
考验士大夫们站队能力和道德水平的时候到了!
既然读了那么多年的圣贤书,那么现在孔家自己犯了捅破天的错误,
士大夫们是跟着大明皇家走,还是跟着衍圣公走?
“若是不能治孔家之罪,那君父何在?圣人教诲何在?”
徐有贞动情至极,红着眼眶含泪磕头,恨不得替皇帝手刃了孔家那群大逆不道的家伙。
他磕头的声音很大,并且言辞恳切。
然后有人也站了出来,跟徐有贞一起跪着,请求皇帝处罚孔家。
这个人,是李贤。
徐有贞偷偷瞄了他一眼,有点生气他来跟自己抢活干
王竑不在京城,那么他老徐就是都察院的老大,身份高贵。
如果他能把给皇帝递一把梯子,解决孔家这个烦心事,那好处必然是大大滴!
毕竟都察院长官表态支持,其实就已经帮皇帝带来了一片的支持力量。
自打改名的事儿被小太子一口说破,虽然后者讲了不会追究他的旧事,但徐有贞心里还是有点小紧张的。
治水的功劳,只能证明他对大明朝是个有用的工具人,但他对皇帝呢?
工具人到处都是,他还是有可能被皇帝一脚踢开,就像当年于谦几句话让徐有贞颜面扫地,连家门都不敢出去一样。
所以徐有贞觉得,他必须找机会向皇帝和太子证明他对于君主,同样的有用!
国家和君王,是不一样的。
徐有贞安分的发挥才能治水不搞事,那的确可能保证他的身后名好听一些。
这是在帮国家变得更好。
可老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