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明世祖-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1章 :大明版本的军校
  超市直接由太府寺管理,里面售卖的,会是一些盐铁布匹等日常必需品,价格是被控制着的,有朝廷支持,这些东西的价格应该会长期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
  只要百姓接受了超市的存在,并且习惯于它制定的价格,那商人的囤货居奇和哄抬物价等情况,就能得到缓解。
  虽然超市还没有建立起来,但吴敬可以品味出其中门道。
  京城这边有农会存在,还有普遍开起来的新式织布厂,这种种事物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老百姓的收入水平
  前者因为资源和人口集中,方便调度,去除了很多不必要的浪费,后者则是因为太府寺此前就牵头建立了商会,给布商们定了规矩,让他们招多少工人,给多少待遇,让大明不至于出现血汗工厂,也给了百姓除了种田外,一条新的出路。
  去年一整年的推行,放到景泰七年这个年头,百姓是有能力支持超市建立的。
  吴敬捏着胡子,想着自己该怎么做,才能把超市的作用,发挥到小太子心中的程度。
  而旁边的李继业却是注意到了别的东西。
  农会?
  他在京城闲逛的时候,就听到了这个新鲜的词,现在又被吴敬念叨了一番,不由得生出了大胆的想法。
  据其所言,农会是小太子主持创办的,看上去还在逐步的推广到全国。
  而农会,则是聚田土,合众力
  这需要很多田地!
  以目前江南的情况,是搞不起来农会的!
  李继业猛地想到这一点。
  他长在江南,虽说家境落魄,那也是相对于上等人的落魄,长辈传下来的人脉资源还是有的,要不然也参加不了徐永宁的小宴会,后面没多久就走关系成百户了。
  所以李继业能够游走在上下两个阶级之间,对于江南的基本情况看的更全面。
  江南的土地大多归于官宦贵人之手,乡下也有士绅盘踞,真正的自由民是比较少的。
  南方水土肥沃,可光是种田,无法满足地主们的**,所以很多人都在种植桑棉这等更能卖钱的作物。
  可别忘了,
  大明为了鼓励百姓种植桑棉,是对其不进行收税的!
  而士大夫们,即便只是个举人,名下也能有广阔的免税田亩。
  他们很多都在种棉花,合理合法的,不给朝廷缴税。
  土地兼并,加上种植没什么限制,会导致什么?
  等朝廷要在南方推广农会,理清很久没有打理过的官方田地的时候,又会迎来什么?
  李继业想,自己在江南已经看到了一些影子。
  他直觉认为,小太子的太府寺、农会以及现在的超市,都有在为以后的事情做准备。
  只是受制于身份还是储君,目前的大明国力还在发展,没有很明确的提出而已。
  可以后呢?
  皇帝只有一个儿子,以后肯定会是小太子继位的。
  老李的心猛烈跳动着。
  因为他知道,自己找到了一个能够获得巨大功劳的办法,只要做成一半,曹国公的爵位能重新回到李家。
  可一旦走上那条路,他也会成为众矢之的。
  而且他还摸不清小太子对于做这件事的决心如何。
  多在京城里待一段日子,等着多了解情况,见到太子后再说吧
  李继业捂着心口回去了,继续辗转反侧。
  关外,大宁城。
  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在仁宣之时被废弃的旧城池终于重新焕发生机。
  李秉做上了他的老本行,从周边招募流民过来垦荒居住。
  为了鼓励人口迁过来,他还请示朝廷,开出了“落地分田”的政策,只要人来了,那就能按人头每人分得三十亩田,不论老幼。
  相对于此前政策,分得的田地也许少了,但一应的生产工具,比如铁犁锄头等等,都可以由朝廷低价租借,并且没有利息。
  甚至于辅助耕种的牛马,也因为去年的缴获而非常充足,可以让新来的农夫完全的把名下田地开发出来。
  而且大宁城还有农会存在。
  分田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吸引人口到来,等人在大宁城扎根了,李秉又会以各种理由和政策,想办法让农夫们加入农会。
  当然,对比起直隶那边大多“田地归公”的做法,关外的农庄还是用股份制用的多。
  毕竟对于离开老家过来开荒的百姓来说,他们没见过小太子的农庄有多好,信任度不高,还是得在手里捏住一份地契,才能安心的服从朝廷安排。
  等他们感觉到集体化生产的好,也喜欢了农会的制度后,便可以跟直隶那边同步起来了。
  除了农庄这种最基础的建设之外,第二项就是军队的管理了。
  毕竟大宁城的地位特殊,经济发展是其次,主要目标是为大明建立起北方的一个要塞。
  “周六福!”
  “去武会上课了!”
  陈永贵大声一喊,召唤小伙伴。
  他俩因为都是从京城周边加入的军队,在路上就有了交情,入伍后也幸运的分配到了一个小队,如今已经成好友了。
  “来了!”
  周六福放下手里的木棍,停止了在地上乱写乱画,跑过去跟陈永贵并肩而行。
  今天是大宁城驻守士卒换防的日子,被换下来的守卫可以休息休息
  不过很可惜,这种休息就跟后世所谓的“高三放假”一样,嘴上说着会有的,实际上还得补课自习。
  真正给士卒活动的时间只有半天,然后就是上学!
  周六福永远都想象不到,自己一个文盲在参军之后,仗还没打几回,竟然就去认字了!
  虽然教授他们的先生很多都是退伍下来的老官兵,知道的东西也不多,但教他们一些常用字和战斗经验,是完全足够的。
  这让周六福这等出身底层的人受益匪浅,加上心里有“提升身价,娶个好媳妇”的目标,周六福学习的非常刻苦。
  而所谓的武会,也属于被小太子从旧纸堆里翻出来的“祖宗成法”之一。
  朱见济本来就想着要提高军队整体素养,带出一支精英队伍,不然也不会派那么多管理人员来到关外。
  不过在正式搞出“军校”之前,吸取了经验的小太子派人去理了下老朱同志当年设定的制度,看有没有相关的东西。
  朱太祖在除了经济以外的“面面俱到”,已然让他的子孙表示五体投地了。
  然后还真找出来了“武会”这个制度。
  这是一个军队中存在的,由督抚监办,各级军官组成会员的社团组织。
  各边督抚负责发起,守巡兵备道转递各卫所成立,组建经费则是由都察院来出。
  武会的教授老师,按着规矩,通常会由辞职归家或者退休养老的武将,以及在武举考试中成绩优秀者担任,其下成员多种多样,高者有指挥千户,低者有向周六福这种刚刚参军的新兵蛋子,人数并不多,只有几十个。
  从中可以看出,大明朝起初对于军队的建设,还是很注重的。
  不过跟地方学校一样,这种组织的维护都需要精力钱财,而且也都随着国家承平日久,而日渐衰败。
  已经有很多卫所根本不搞这玩意儿了。
  但只要小太子想,武会就能跟着大宁城一样,成功复活!
  他把这个“祖宗成法”翻出来拾掇拾掇,又挂牌上市了。
  改了下一些规定,扩大了武会规模,就成了大明版的军校,在大宁和宣府等地推广起来。
  对此,虽然又多了一大笔支出,可一想到朱太祖的遗泽让自己减少了很多应付大臣哔哔赖赖的功夫,还能旧瓶装新酒,朱见济就很舒服的接受了。
  为了让子孙后代过的轻松如意,老朱是真的花了不少心血。


第132章 :大宁城
  “今天就练到这儿吧!”
  日头靠近西边,少了几根手指的师范下令,让周六福他们回去。
  “回去记得好好学字,以后不当兵了,指不定还能回村里当个狗屁先生,混口饭吃!”
  师范抿了一口混浊的米酒,对着面对自己的几十个学生语重心长的说道。
  他是有些羡慕对方的。
  因为像周六福这些人,不是被限定死了的军户,他们当兵不考虑种地的问题,只需要服从上级命令,每天操练、出征,然后就能从朝廷手里获取军响。
  等以后退伍了,能够恢复自由民的身份,随他们做什么都可以。
  但自己不行。
  担任师范的这位老兵出身正经的军户,很小就被迫继承老爹事业从军了。
  因伤退下来之后,只剩下七根手指的他也不方便耕种田地,想做着别的事,又有身份的限制。
  在卫所制度下,他就算想变卖田地都不可能。
  如果不是由于太子殿下把老祖宗的规矩从裤裆里又掏了出来,老兵都不知道自己会沦落到什么地步,哪里还能像此时此刻,喝上小酒?
  想来,这群学生的未来应该会比自己更好。
  周六福等人于是返回了军营。
  先是打热水给自己擦了擦身子,再去整了整被褥,还有那被精心保护着的毛背心。
  这是大宁城里的纺织厂做出来的,第一批就让李秉作为军备物资给收购了,然后分发到了周六福他们手里。
  当然,宣府、大同等地的也有份,不可能只给大宁特殊待遇。
  只是大宁城里纺织厂生产的,就近原则先给这边的人发了。
  “这毛衣是真的厉害,我穿了这么久都没变得松垮,还保暖!”
  跟周六福睡一个大通铺的同伴感慨着,说话带着很浓重的南方腔调。
  他自然是打南边来的召集来的士卒。
  大明朝的军队制度有好有坏,其中有一条便是源于统治者的疑心病
  北人戍南,南人戍北。
  为了防止地方军队作乱,统治者并不允许他们在自己熟悉的地方进行驻扎。
  于是生活在干燥北方的人去了湿热的南方,受不了冬日严寒的南人到了北边。
  这是非常坑爹的。
  朱见济招募周六福他们,反而是打破了这个规矩。
  但这也只是小小的打破,
  构成大明北边防线的大体人群,还是南方来的士卒。
  他们即便在边关待了几年,也还是不习惯这边的气候。
  去年春天出击瓦剌,造成大明这边伤亡的因素,除去蒙古人的反抗,还有初春时节的寒冷。
  不说其他的,就提那双被寒风吹出冻疮红肿成猪蹄的手,就足够让士兵的战斗力下降了。
  所以当时方瑛给人分发望远镜,组建火铳队伍,选的大多是北方人,就是在防这一点。
  现在有了毛衣,防寒能力更上一层楼,让南人也慢慢也在北方发挥充足的战斗力。
  “那当然,”陈永贵嘿嘿一笑,“苏姑娘她们做出来的,能不厉害?”
  “得了吧,天天就知道念叨你的苏姑娘你看她理你吗?”
  “怎么不理我?我给她说相声,她每次都笑来着!”
  陈永贵想起自己暗恋着的纺织厂女神,心中一荡。
  上次说完段子,苏姑娘还说要给他做双毛手套,毕竟关外冷的快,总要多准备一些。
  所以,
  他们生几个孩子好点呢?
  如果有了孩子,他们还继续待在大宁城,就把娃娃送去归化学校上学识字!
  归化学校是跟着大宁城修复一块建起来的。
  在兀良哈那边经过激烈的谈论,大明这边在去年也时不时去草原上“打草谷”展示武力,终于让沙不丹这等掌权人认清了现实,决定答应大明的条件。
  小冰河期的力量越来越厉害了。
  兀良哈必须向南边寻求新的草场,但是此时大明的军力并不是他们可以挑战的。
  土木堡之战带给大明的伤痛的确很中,但这过去七年,该恢复的也恢复了,主动出击瓦剌,也能看出此时统治者并不是软蛋。
  即便取得了一时的胜利,可只要兀良哈不能在之后承受住大明的打击,那他们同样解决不了问题。
  只能答应。
  除了给自己取个汉人姓名,沙不丹还挑选了部族贵人的年幼子嗣,送去宣府、开平和大宁等地就学,就连蒙古包都扎的离这几个地方接近了许多。
  按理来说,这么近的距离有点危险,但大明这边已经花一年时间,在大宁、宣府等边关城池卫所间修建了一条宽阔的水泥路。
  交通便利之后,车马人口都可以通过这条路迅速的往返。
  这意味着只要兀良哈有异动出现,那会跑过来打击他的,除了最接近的卫所,还有其他地方的驻军。
  压力更大的其实是沙不丹他们。
  可北边寒冷,他们不可能过去,西边的草场则是被阿剌知院的势力占据,他们也跨不过去。
  而且,在兀良哈偏西北,还有脱脱不花的残余势力在朝着他们发起冲击。
  在脱脱不花这个蒙古大汗被杀害之后,蒙古的其他部落主毛里孩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